陳明聰
春秋時楚國杰出的軍事家伍子胥,性格十分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伍子胥祖父伍舉、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都是楚國忠臣。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入為亂”,于是遷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將伍奢和伍尚騙到郢都殺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吳國。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邊境上被守關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對他說:“你是逃犯,我必須將你抓去面見楚王!”
伍子胥說:“楚王確實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為什么要抓我嗎?”
斥候冷冷地說:“我沒必要知道,你是逃犯,我就可以抓你去領功取賞?!?/p>
伍子胥從容自若地說:“不,你需要知道。因為有人跟楚王告密,說我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寶珠,可我的寶珠已經(jīng)丟失了。楚王不相信,以為我在欺騙他。我沒有辦法了,只好逃跑?!?/p>
斥候冷笑說:“寶殊丟了,至少我還抓住了人,我想楚王還是有獎賞的。”
伍子胥搖頭說:“這,你又錯了,現(xiàn)在你抓住了我,還要把我交給楚王,那我將在楚王面前說是你奪去了我的寶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為了得到寶珠就一定會先把你殺掉,并且還會剖開你的肚子,把你的腸子一寸一寸地剪斷來尋找寶殊。這樣我活不成,而你會死得更慘?!?/p>
斥候信以為真,非??謶郑X得沒必要以命相搏去換取那一丁點的獎賞,于是趕緊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終于脫險,逃出了楚國。
這個故事可以算是博弈的一個精彩注解,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潛在的危機,人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tài)度,以保證自己能夠免于陷入困境。
伍子胥三言兩語就改變了自己的劣境,給我們的啟示是: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一種困境,使對方陷入與你一樣無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即便在這種困境出現(xiàn)之前,他本來擁有拿走你所有一切的優(yōu)勢,此時,他也只能被迫進行理性的決策,與你合作?!?/p>
(楊清如薦自《女子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