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延生
1907年的毛澤東已經(jīng)14歲(虛歲15歲)了,這在鄉(xiāng)里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輟學后的毛澤東白天要在田里干一個整勞力的活,晚上還要幫父親記賬。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抓緊時間學習,貪婪地閱讀了那些能夠找到的除了經(jīng)書以外的各類書籍,包括天文、地理、醫(yī)學、數(shù)學、周易、奇門遁甲、相書、明清小說、詩詞格律、各類雜記、傳記、地方志、神話故事等等。毛澤東在這些古傳奇故事中漸漸地發(fā)現(xiàn),他所讀的書中描寫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勇士”、“豪杰”、“官員”或者“文人學士”,再就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極少有貧苦農(nóng)民被描寫成主角。這些,引起了他不斷地分析和思考。知識面越來越廣了,毛澤東由自己不信神、不信佛到勸說母親最好也不要再信神、信佛了。
首次婚姻冷落妻子
毛順生為毛澤東定下了一門婚事。女方家住湘潭縣楊林鄉(xiāng)赤衛(wèi)村樓前門,有田產(chǎn),不乏讀書之人,在當?shù)匾菜愕蒙鲜穷H有聲望的大戶人家。女方姓羅,比毛澤東大3歲,18歲時已然賢淑、通情達理。父親毛順生便主動向羅家提出了兒女結(jié)親的要求。羅家見毛澤東長得已是一表人才。且又知書達理,便答應(yīng)與毛家結(jié)為秦晉之好。
毛家急需要解決勞動力的問題,所以希望毛澤東早日成婚,家中也好多一個幫手。雖然毛澤東反對這門婚事,但拗不過父親的專橫,也不愿惹母親傷心,只得違心地遵從了父母的意愿。毛羅兩家選擇了良辰吉日,為毛澤東和羅小姐按照鄉(xiāng)俗族規(guī)舉行了熱鬧的婚禮。但是羅小姐萬萬沒有想到,自從她嫁到毛家以后,卻根本得不到丈夫的愛。雖然她十分賢惠,對公婆極盡孝道,除了幫助婆母料理家務(wù),還要盡心竭力照顧丈夫的一切,對丈夫體貼備至。但是,封建的包辦婚姻使她和丈夫之間無法溝通感情。毛澤東始終不滿這樁婚姻,他從不與妻子同房。而羅小姐心中有苦說不出,她對丈夫的一片癡情也只能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而付諸東流……
看一看衡山大廟很有道理
轉(zhuǎn)眼到了1908年,經(jīng)過舅舅的再三說情,二弟毛澤民又去南岸讀書了,毛澤東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勞動力。是年,毛澤東因母親生病許了愿,便遵從母命獨自跋涉了100多里路,專程到南岳衡山的大廟去朝佛進香。
毛澤東先去了南岳的大廟中,極其虔誠地為母親拜佛進香還愿。諸事完畢后,他信步游覽了南岳真君祠大殿,又去了嘉應(yīng)門、御碑事和寢宮,對御碑上刻的字看得格外仔細、認真。接著,他登上了衡山的主峰祝融峰。這里山高林密,氣勢雄偉,令極目遠眺的毛澤東頓感心曠神怡、感慨萬千,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誠摯的愛和深深的情,同時也更加激發(fā)了他要走出大山、去到更廣闊的天地間干一番大事業(yè)的雄心壯志。他想:祖父生前一再囑咐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到衡山的大廟看一看,是很有道理的……
1909年,韶山?jīng)_來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教師,這位長沙法政學校的畢業(yè)生,是個思想開朗的維新派人物。他家在韶山?jīng)_,與毛澤東的同學李慶豐是本家。他回到家鄉(xiāng)以后,積極主張廢廟宇、辦新式學校以開發(fā)民智,尤其反對封建迷信,反對女人們纏足,反對男人再留辮子……
走出韶山?jīng)_迎接挑戰(zhàn)
李漱清的返鄉(xiāng),引起了鄉(xiāng)里人的廣泛爭論,李漱清被一些思想守舊的人斥為“過激派”。毛澤東卻很欣賞他的主張,從這個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朝氣和激情,便常去他家借書看,并聽他講述許多有關(guān)中國和世界的大形勢。后來又帶了二弟毛澤民同往,從他那里接受新知識,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毛家的這兩兄弟領(lǐng)悟性極強,有著自強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進取的蓬勃朝氣。
在李漱清那里,毛澤東借了《盛世危言》這本書,經(jīng)常同二弟一起反復(fù)閱讀和討論,兄弟倆都很贊同書中提出的“激進”觀點?!妒⑹牢Q浴肥侵袊Y產(chǎn)階級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鄭觀應(yīng)所著,書中認為中國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方的裝備,諸如鐵路,電話、電報、輪船等,所以應(yīng)該把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引進到中國來。
對于書中開頭的第一句話:“嗚呼,中國將其亡矣!”使毛澤東兩兄弟的感觸頗深。書中敘述了日本占領(lǐng)臺灣的經(jīng)過,并寫了朝鮮、越南、緬甸等國家被外國侵占的情況。讀了這些,毛澤東兩兄弟對中國的前途感到沮喪,并初步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兩兄弟的這些活動,自然躲不過毛順生的眼睛。他見兩個兒子總往李漱清那里跑,便對他們講:“要當心哩!他可是個‘危險人物,你們最好莫理他……”
但是毛澤東卻從此有了更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與二弟共同煥發(fā)出的英雄氣概催促著他盡快走出韶山?jīng)_,投身到更加廣闊的社會中去。迎接大風大浪的挑戰(zhàn)……
令鄉(xiāng)人們刮目相看
毛澤東厭倦在田間勞動,屢次遭到父親的訓斥和責罵,為此父子之間發(fā)生了多次口角。一氣之下,毛澤東再次離家,先到烏龜井私塾讀了半年書,塾師是毛岱鐘,是一位失業(yè)的學法學的人;后來,他又到東茅塘的私塾就讀,塾師毛麓鐘,是一位精通經(jīng)史的老先生。
這期間,毛澤東還讀了許多當代人寫的文章和不少宣揚新思想的書。在這段時間里,毛澤民便學著哥哥一邊務(wù)農(nóng),一邊學習,并經(jīng)常同小伙伴們談古論今,一旦講起來又總是滔滔不絕、繪聲繪色,不久便被鄉(xiāng)里人們認為是他們當中最有學問的人。一些大人又聯(lián)想到他的哥哥毛澤東,都覺得毛家的這兩兄弟氣度不同尋常,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已令鄉(xiāng)人們刮目相看了。
1910年春,毛澤東的結(jié)發(fā)妻子羅氏女病逝,按族規(guī)葬在了毛家對面的祖墳地中。
年僅20歲的羅氏女就這樣過早地逝去了。在她與毛澤東3年的婚姻生活中,從未得到過丈夫的愛。她不知道究竟是為什么,她漸漸變得郁郁寡歡。她只能默默地信守著從一而終的古訓,直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