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作文
孔門并不仇富,反對的只是為富不仁??鬃酉M迂暩欢苋?做一個大慈善家。這也是儒家對富人的期待。
孔門弟子,論德行,顏回居首;論勇敢,子路當先;但若論聰明,排名第一的卻是子貢。
“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子貢的事跡,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所述最為傳奇:
齊國大夫田常準備篡位,鼓動齊國出兵伐魯,想借此削弱國內(nèi)反對派的勢力??鬃勇犝f之后,便召集弟子,商議拯救父母之邦。子路、子張等人請求出馬,都被孔子拒絕了。子貢提出來由他擺平這件事,孔子同意了。
子貢先去齊國,勸田常改伐魯為伐吳。子貢很清楚田常心里打什么算盤,便和田常說:齊國和吳國,都是大國,只要打起來,齊國肯定損兵折將,國內(nèi)反對田常的力量就會削弱。田常說好是好,可是伐魯?shù)谋家呀?jīng)在路上了,突然改弦易轍去伐吳,師出無名啊。子貢說我去一趟吳國,勸吳國主動上門找茬就是了。
子貢知道吳王夫差一心要做國際社會的大哥大,便跑去和吳王夫差說:眼下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齊國恃強凌弱,出兵伐魯,大王如果能出兵救魯,一來可以落個好名聲,二來可以削弱競爭對手,這樣貴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便可以超過中原的霸主——晉國了。吳王夫差說這主意不錯,可我擔心越王勾踐背后偷襲我。子貢說這好辦,我替大王您去一趟越國。
子貢對越王勾踐說:吳王夫差說他想北上伐齊,但擔心你背后偷襲;依我看,你還要繼續(xù)裝孫子才是上策,表面上奉承他,慫恿他揮師北上,和齊國打、和晉國爭,等到他消耗得差不多了,你再出兵,滅他就是小意思了。
越王言聽計從,在吳王面前繼續(xù)做搖尾乞憐狀。吳王躊躇滿志地揮師北上。
子貢又去了一趟晉國,跟晉國的國君說:吳王揮師北上,其志不小,只怕要跟貴國爭霸啊。貴國還是早點做準備吧。
沒過多久,吳國軍隊和齊國軍隊大打出手,齊軍大敗。此后,吳王又與晉君爭奪國際社會的領(lǐng)導權(quán)。兩個超級大國兵戎相見,吳軍大敗。越王勾踐趁這機會,一直打到吳國都城。吳王夫差從中原狼狽撤軍,最終還是被越王勾踐消滅得干干凈凈。
司馬遷花了近兩千字來敘述子貢的這一光輝事跡,深有感慨地說:“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狈路痿?、齊、吳、越、晉五國十年間的命運,都取決于子貢的外交活動。
最聰明、最富有的孔門弟子
子貢長于外交斡旋,在當時的國際外交舞臺上展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影響力。他的聲望在孔子去世前后達到巔峰狀態(tài),以至于當時有人說他比孔子還要優(yōu)秀。《論語》記載:孔子死后,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堂上公開說子貢比他老師更強。子貢知道了,便說:“就拿圍墻來作比方吧:我家圍墻只高到肩膀那兒,一打眼就可以看見里頭房屋不錯;我老師家圍墻卻有好幾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門進去,便看不到宗廟的華美、房舍的多種多樣。能找到我老師家大門的可不多。那位先生這樣說,也難怪啊?!?/p>
孔子生前,看好子貢的口才與生意頭腦。孔子欽點四系(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十大優(yōu)秀畢業(yè)生,子貢位列“言語”門(相當于現(xiàn)代外交學院的演講與口才系)之首。子貢是出了名的會說話。
孔子曾經(jīng)將子貢和顏回做過對比,說:“顏回的道德學問都差不多了,卻常常窮得沒飯吃;端木賜(子貢)不知天命為何物,離大道還遠著呢,可是投機生意,對市場行情的估猜,真是一猜一個準啊?!?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子貢的兩大特長,一是會說話,二是會做生意??鬃硬淮笙矚g會說話的人,也不贊成做生意,但卻不能不承認子貢是做生意的好手。如果子貢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定能在股市、樓市中如魚得水??组T弟子中,最聰明的是子貢,最富有的也是子貢??鬃又苡瘟袊哪?子貢是一個強大的經(jīng)濟后盾。
孔子希望子貢富而能仁,做一個大慈善家
孔子對子貢的評價,是有所保留的。
有一次,子貢問老師:“您覺得我怎么樣?”孔子說:“你是有用之器?!弊迂曈謫?“到底是個什么器呢?”孔子說:“你就好比精致華美的瑚璉啊?!?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何器也?”曰:“瑚璉也?!?
瑚璉是宗廟里用來存放食物的器皿,可不是普通物件。乍一聽來,孔子是在捧子貢;但孔子是明確說過“君子不器”的,即將子貢比作器具,言下之意甚明:做君子嘛,子貢還不夠格。
既聰明、又富有的人,難免驕傲,子貢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和人比高下,孔子便說:“端木賜啊,是不是就優(yōu)秀得不得了呢?我可沒那閑工夫去和人比?!?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太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往往吝嗇。周代禮制,每月朔日(初一),諸侯要從祖廟里把天子頒發(fā)的歷書請出來,公布給國人,稱為“告朔”。告朔之禮,須殺一頭羊獻祭。到了春秋后期,告朔之禮形同虛設(shè),只是殺一頭羊做做樣子而已。子貢便建議連羊也不必殺了,可是孔子不答應,孔子說:“賜啊!你吝惜一頭羊,我卻舍不得一樁禮啊!”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孔子為了防止子貢犯驕傲與吝嗇的毛病,時時敲打他?!墩撜Z·泰伯》篇有句話——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笨鬃诱f:“就算一個人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華,假使他驕傲又吝嗇的話,別的就不值一提了?!边@話明擺著是說給子貢聽的。對于這個既聰明又富有的弟子,孔子希望他能不以富貴驕人,且能樂善好施。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如果一個人樂善好施、幫助大眾,那這個人算不算仁人呢?”孔子趕緊鼓勵他,說:“豈止是仁人啊,都可算圣人了!堯和舜不就是想做到這一點嘛!自己過上了好日子,也要讓天下人過好日子。這是圣人的理想啊。所謂仁者,不就是自己能在社會上立足了,也希望別人能夠立足;自己發(fā)達了,也想讓別人發(fā)達么?”(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孔門并不仇富,反對的只是為富不仁??鬃酉M迂暩欢苋?做一個大慈善家。這也是儒家對富人的期待。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