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巴黎懷舊

      2009-08-20 09:46
      讀書 2009年8期
      關鍵詞:波德萊爾懷特薩特

      傅 鏗

      五月初的一個早晨,頂著舒適的陽光漫步于新澤西州普林斯頓下城,筆者走進了一家名為迷宮的書店。我喜歡這家書店是因為店主的選書比較偏重于知識人的趣味。一進門,我就翻到了美國作家愛德蒙·懷特在巴黎生活了十六年后寫成的《逛街人——漫游巴黎悖謬之城》(The Flaneur— A Stroll Through the Paradoxes of Paris)一書。從書后的扉頁上得悉,他從巴黎回美后住在紐約,就在書店街對面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寫作。懷特以逛街的形式寫了各種巴黎的軼聞趣事,走過并講述了各種很少有人去的書店古董店和專業(yè)博物館。然而令我興致盎然的是,懷特以講敘軼聞趣事的方式極其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巴黎人的肖像,乃至刻畫了整個法國人的特有性格。

      一、引語——巴黎之謎

      每一個巴黎訪問者都會驚奇于巴黎器宇恢宏的風景線:從貝聿銘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到旁邊的拿破侖所建群馬拱門,再到香榭麗舍大道上的馬爾利戰(zhàn)馬,然后筆直一線通過協(xié)和廣場直到凱旋門,連同遠處隱約可見的大拱門(Grande Arche),這一景致似乎是出于同一個城市規(guī)劃者在某一時刻的靈感。而實際上巴黎的這條風景線是經過幾百年時間,無數(shù)代人的不斷努力而形成的。其中拿破侖一世的建設,拿破侖三世通過豪斯曼伯爵在一八五三年的巴黎重建,以及上世紀八十年代密特朗總統(tǒng)的大規(guī)劃,都是巴黎城市建設中的里程碑;而且其中每一個微小的改建都經過了專家無數(shù)的辯駁論證,然后由最高統(tǒng)治者拍板而定的。筆者只在巴黎住過三個晚上,然而在這蜻蜓點水式的三日游中,你不能不感受到巴黎市政建設的氣魄和輝煌。所以懷特劈頭就說,“巴黎是一個大城市,就像倫敦和紐約是大城市一樣;羅馬則是一個鄉(xiāng)村,洛杉磯是一組鄉(xiāng)村;蘇黎世可說是一個死水之城(Backwater)”。同筆者所去過的羅馬和倫敦相比,巴黎要顯得更加有氣勢,而且壯觀而秀麗。

      然而讀完本書的前十頁,讀者就會感到巴黎恐怕是一個十分奇特,乃至充滿悖論的社會。人人都知道,法國人從十八世紀起就把“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口號喊得響徹全世界。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巴黎人如此“熱愛自由”,直到最近卻還沒有法制上對人身自由的最基本保障:即公民不可被拘留四十八小時以上而不受起訴(所謂“habeas corpus”)。如果一個法官認為嫌疑人所說的比他知道的少,無辜的公民可以被幾個月乃至幾年扣押在拘留所里。與此相反,一九四三年,后來成為著名作家的讓·熱奈(Jean Genet)因慣竊罪而受審,如被判有罪的話將終身監(jiān)禁??墒橇硪晃划敃r更有名的作家讓·柯克托(Cocteau)到法庭作證說,“熱奈是一個像蘭波(Rimbaud)一樣的天才”。結果,熱奈居然就因此獲釋了。馬維·戈蘭說,法國法官“有自由拘押你直到你改變主意。如果你被證明是無辜的,你也無任何憑據對抗法律。盡管防衛(wèi)性拘留使你失去了工作、你的家庭和睦以及名譽,你甚至不能為得到象征性的一法郎傷害賠償而起訴”(5頁)。

      巴黎是以其自由知識分子而聞名世界的。當年(一八九八)作家左拉以一篇《我控訴》的檄文(致法國總統(tǒng)公開信)召喚出了一個現(xiàn)代獨立知識分子的群體。以后紀德、薩特和??碌染奕艘恢笔鞘澜缱杂芍R分子的一面旗幟??墒乾F(xiàn)在想來,這些世界巨人的土壤恰恰就是他們所在社會的不公平或者說不正義。當然另一半因緣則是法國知識分子敢于挺身而起的維護正義的傳統(tǒng)。一八九四年,陸軍上尉猶太人德雷福斯因間諜罪而被判終身監(jiān)禁,被關押到南美的魔鬼島上。由于左拉等人的正義呼聲,德雷福斯一案得到了輿論的審判。然而,左拉最初卻因此文而被控誹謗總參謀部并被法庭判處有罪,不得不逃離法國。直到一九○六年,最高上訴法院才算還給了德雷福斯一個清白。左拉《我控訴》一文發(fā)表一百周年的紀念日,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三日的晚上,一幅巨大的整版“我控訴”的頭版新聞投影一字不漏地投射在國民大會大樓之前。無疑,這種為正義伸張的精神已經深深地沉淀于法國人的民族意識之中,成為其一種值得自豪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說明作家在法國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二、從文化圣地到文化死角?

      巴黎至少從上世紀初開始,一直是世界的文化中心和圣地。當年一代美國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等,都到巴黎去朝圣。直到二十世紀的五十和六十年代,年輕的美國和英國的學生和作家,包括本書的作者,還是到巴黎朝圣,訪問圣日耳曼、索邦大學、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和夜總會,如紅玫瑰和白色萊茵河。巴黎人思想的敏捷和他們那種權威的口氣很快就鎮(zhèn)住了年輕的外國人。美國人還常常會受到鄙視,因為法國人有百分之四十是支持共產黨的。但是去巴黎的美國人則并沒有看不起法國人,相反,從一八二四年到一九七八年,美國作家寫了至少兩百部關于巴黎的小說。到巴黎去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去聆聽巴黎人的哲學。薩特,加繆,梅洛-龐蒂,以及后來的???講的都是同倫理學和形而上學有關的論題。英美實證哲學則把這些道德和形而上學問題當做胡說,認為它們與真正的哲學無關。然而能夠激動浪漫的年輕人心靈的則恰恰是法國哲學:人的一切都是由他的選擇造成的,因而個人應該對他的所有行為負責。

      圣日耳曼(St.Germain)是巴黎著名的文人聚集地, 薩特有一段時間幾乎天天在那里的一個名叫花神的咖啡館寫作和會友。這位存在主義的教主寫到他一九四○年的情形時說,他和波伏瓦或多或少把花神咖啡館當做了家。到戰(zhàn)爭結束之后,薩特因其《惡心》、《無路可逃》和《蒼蠅》等戲劇小說以及存在主義的講演而蜚聲世界。薩特的哲學成為咖啡館里辯論的話題。這位身高只有一米五五(五尺二 寸),而且在“二戰(zhàn)”服役時失去了一只眼睛的文人,一夜之間成了傳奇式的人物。據英國保守派歷史學家保爾·約翰遜說,在五十年代后期,除了波伏瓦之外,薩特還同時與四位女情人來往,其中年歲最小的才十七歲(《知識分子》,一九八九年平裝版,239頁)。保守的約翰遜在書中對薩特極盡丑化之能事,說他是男性沙文主義者首席代表,極端的自私和虛偽云云。事實上,薩特在三十年代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最初遇到波伏瓦這位高材生時,就同她有一個雖說離奇但是卻相當公開的戀人約法三章,即他們雙方都可以有其他的情人;應把其他情人向對方公開以保持透明度;他們兩人永遠是中心戀人,其他人都是邊緣情人。這個約法遠在薩特成名之前;比薩特高一個頭、金發(fā)的波伏瓦之所以青睞于薩特,并終身離不開他,完全是出于薩特的才華。約翰遜說,波伏瓦“這位杰出而意志堅強的女人幾乎從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成了薩特的奴隸,而且縱貫她的成年人生一直如此,直到他死。她成了他的情人,替代妻子,廚師和經理,女保鏢和護士;而在他的整個一生中,她從來就沒有得到過任何法律和經濟上的地位”(同上書,235頁)??墒遣ǚ咭簧际且粋€女權主義者,她的女權主義代表作《第二性》(一九四九)劈頭就說:“女人并不是生來就是一個女人,而是成長為一個女人的。”顯然對薩特的一切表現(xiàn)都是出自于波伏瓦的自我選擇。至于說薩特成名后有沒有利用其名望和地位而在尋找其他情人時對波伏瓦不公平(比如說他對其他年輕的情人求過婚,或以求婚的形式哄她們,而對波伏瓦則從來沒有說過要與她結婚),那就是一個見智見仁的問題了。

      今天的圣日耳曼已經不那么有趣了,并且顯得衰敗,因為作為文化圣地的巴黎已是明日黃花,懷特認為今天的巴黎已是文化上的死水之角(Backwater)了。自從??隆蜖柼?尤其是德里達去世以后,巴黎已經沒有哲學明星可以稱雄世界的了;今天同樣也聽不到一流作家去巴黎朝圣了。難怪某些后現(xiàn)代評論家在上世紀末就提出了“知識分子死了”的論題,那是說像薩特這樣全才的大知識分子今天已經不多見了。在藝術上也同樣如此,據懷特說,今天(本書初版于二○○一年)住在法國享有國際名望的畫家不會超過兩到三位,即除了畫家克利斯提·波坦斯基(Christian Poltanski)和年輕的雕塑家約翰·奧瑟尼爾(Jean-Michel Othoniel)之外,再找不出其他人了。當然,在服裝行業(yè)上,巴黎還是引導世界潮流的幾個中心城市之一。不僅如此,隨著后現(xiàn)代思想風尚的衰落,時尚行業(yè)開始逐漸蠶食圣日耳曼的一些偶像化的店面:圣日耳曼最有名的書店之一“長沙發(fā)”(Le Divan)已經換成了迪奧(Dior)香水店,一家深夜雜貨飲食店(Le Drugstore)已被意大利時裝店阿瑪尼取代了,而時尚店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則在雙猴咖啡館隔壁開了一家雅致的店鋪。

      從另一個側面看,圣日耳曼的人文衰敗未必不是件好事呢。如果說時勢造英雄的話,那么這種衰敗反而說明了巴黎人今天已經不需要那些大作家來做他們的正義代言人了。英雄的死亡反而顯示了英雄的不朽;如煙的往事成了導游人永恒的談資。

      三、逛街人波德萊爾

      逛街人與旅游人的區(qū)別在于后者往往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游覽一個個景點,而前者是漫無目標,毫無目的地在各條大街上閑逛,全憑興致漫游各個去處,被動而隨機地卷入到無數(shù)的、令人驚奇的街流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十九世紀法國象征主義的創(chuàng)始詩人波德萊爾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巴黎逛街人。波德萊爾對逛街人做了精辟的闡述:

      人群就是他的領域,就像天空是飛鳥的領域,海洋是魚類的領域一樣。他的激情和信條就是與人群融成一體。對一個完美的逛街人來說,就像對一個充滿激情的旁觀者來說一樣,居住在群體之中,居住在所有沸騰、運動、不斷變化和無窮無盡的事物之中,是一種巨大的快樂:盡管你不在自己家里,但你卻感到隨處都是家;你看到每個人,你處在每樣東西的中心,然而你卻隱身于所有人——這些只不過是那些獨立的,充滿激情而不偏不倚的人士的一小部分快樂罷了;對于這樣的人士,用語言是難以界定的。旁觀者是一個王子,他化裝成平民,隨處享樂無窮。(36—37頁)

      隨后波德萊爾把逛街人比做一個像人群一樣大的鏡子——或者說是一個有意識的萬花筒,萬花筒的任何震動都會復制出豐富多彩的人生千姿百態(tài)。一個當代的德國逛街人本雅明曾寫了專文來探討波德萊爾的逛街人性格。逛街人志趣所在不是古跡名勝,也不是知識,而是對生活的原始,純粹而無用的體驗。一塊飽經風霜的門檻和地上的石板都會引發(fā)逛街人的無窮興趣。本雅明說:“正像沉思者的真實狀態(tài)是等待,逛街人的狀態(tài)似乎是懷疑?!?48頁)

      塞納河是一條神奇的河流,它在巴黎最繁華的中心留下了兩個巨大的島嶼被河流團團圍住:一個就是巴黎圣母院所坐落的城市島,還有一個則是建了無數(shù)別墅的圣路易島。這些別墅中有一座叫拉尊旅店(Hotel de Lauzun),現(xiàn)在是一個只對內開放的展覽館。 別墅由一個旅店主建于一六四○年,第二位主人拉尊伯爵因竟敢追求路易十四的堂妹而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十年,后來終于如愿以償?shù)赝@位國王堂妹結成夫婦,但不到三年就鬧翻了。拉尊別墅的內部裝潢極盡豪華別致。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它被新主人分割成一個個公寓而出租給有錢租它的人。

      年輕的詩人波德萊爾就租上了拉尊別墅中帶有塞納河景致的一套公寓。原來波德萊爾在其父去世后繼承了一筆小小的遺產,然后他不但很快用完了這筆錢,而且還舉了一大筆債來裝飾他的公寓。不到兩年工夫,他花完了四萬四千五百金法郎。結果他母親出來干涉了,把錢放到了一個監(jiān)護人手中,只讓波德萊爾每月領取一個小數(shù)目。這位信奉紈绔哲學的詩人感到受不了了,于是用小刀自殺,并寫道,自殺是對“紈绔主義宗教的唯一神圣祭奠”。然而他的女友簡妮·杜佛(Jeanne Duval)把他救了下來。后來波德萊爾只能跟他母親住而度過余生。

      在拉尊公寓中度過的兩年(一八四三——一八四四)成了波德萊爾主要的創(chuàng)作源泉。他的詩集《惡之花》絕大部分在此期間寫成。波德萊爾的夢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做一個富有、閑散乃至玩膩人世的人;這種人除了遍地追逐幸福而沒有其他職業(yè),他成長于奢華之中……”然而在他一八六七年去世的時候,他二十幾歲在拉尊公寓時所欠下的債還沒還清呢。盡管如此,在拉尊公寓的兩年也是波德萊爾最開心的時期。那里也是一個叫哈齊欽俱樂部(Club Des Hachichins)的藝術家團體的集會地。俱樂部成員包括作家巴爾扎克、戈蒂埃(Gautier),畫家馬奈、杜米埃(Honore Daumier)以及漫畫家蓋斯(Constantin Guys)和詩人波德萊爾。有一次他們聚會時不單請來了他們的女伴,有人還帶來了一種從中東運來的呈青色果醬狀的迷幻藥。伴著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以及美酒,波德萊爾嘗試了迷幻藥,巴爾扎克則怕失去其鐵一般的意志而拒絕品嘗。不過波德萊爾過后還是說“酒能激揚意志,而迷幻藥則抑制了它”,盡管它們都促進了人類詩性的極度發(fā)展。也是這段時期,波德萊爾同一個經常穿著男裝的年輕女友住在一起。

      離開拉尊公寓之后,波德萊爾的壞運氣就接踵而來:首先是在同他的繼父關于財產控制的爭議中敗訴,同時與各個女友的關系也大失所望,接著他就出版《惡之花》之事同文字檢查官的交涉也不順利,最后就是經受梅毒的折磨——終于在四十幾歲的壯年郁郁而死。

      波德萊爾可說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說是一個敢于踐行自己的藝術信念之人。所以懷特說波德萊爾也許是歷史上第一個行為藝術家?!爸辽偎鞘着鷮嵺`自己的美學之人。他的居家裝潢,他的服飾,乃至他的步行方式,都是與他的詩歌一致的?!?126頁)

      四、王家之遺事和思古之憂情

      國王路易十六在一七九三年受審時,只因一票之差(361對360)而被送上了斷頭臺,其中的一份贊成票來自于作為王家成員的奧爾良公爵;九個月之后,來自奧地利的王后瑪麗·安東尼特也未能幸免于斷頭臺之災;而那位奧爾良公爵在雅各賓黨人的革命恐怖之下自然也落得了同樣的下場??梢韵胍?民主制度有時可以像暴君一樣不公正,一樣殘酷,一樣不受啟蒙人士創(chuàng)導的理性的控制。在恐懼的氛圍的籠罩之下,人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九一一”之后以及麥卡錫時期的美國,乃至公元前四○四年后的雅典,莫不如此。公元前三九九年,希臘哲學鼻祖蘇格拉底被雅典公民組成的五百零一人陪審團以簡單多數(shù)判處死刑(飲鴆而死),罪名是以褻瀆神靈的言論毒害青年,真正的原因則是斯巴達人剛戰(zhàn)敗了雅典人,并摧毀了雅典帝國,而蘇格拉底有通敵的嫌疑,而且他本人來自于外省。

      同倫敦的王家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相比,作為法國國王墓地的圣丹尼斯教堂似乎就顯得偏遠而寒酸了。這個王家墓地坐落在巴黎地鐵最北面的第二站,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則靠近泰晤士河與市中心。路易十六于一七九三年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十點二十二分被處死于現(xiàn)在的協(xié)和廣場(以前所叫的“路易十五廣場”被改名為“革命廣場”——這個叫法對我們來說已是太不言而喻的了)?,旣愅鹾笠菜烙谕坏胤???上攵?他們的尸首當初不會被葬到北面的王家墓地,而是隨便拋到了附近的一個野草叢生的教堂墓地。這一墓地位于協(xié)和廣場北面僅有六到七個街區(qū)的地方。后來拿破侖曾想在這一墓地上建一個“贖罪教堂”,因忙于打仗而未成。一八一五年拿破侖戰(zhàn)敗,路易十八登上了王位。 國王與王后的尸骨于次年的一月二十一日移送到了北面的王家墓地。在路易十六女兒安古麗公爵的勸說下,新國王在舊墓地上開始修建紀念性的“贖罪教堂”,十年后終于落成。普魯斯特所住的圣拉扎爾車站離此教堂僅一箭之地,每天在窗口上都可以看到它。懷特問道:“抬頭就可看到這一教堂是否使得他尖銳地意識到世間的榮華富貴的轉瞬即逝?”(175頁)這所教堂采用了希臘羅馬式的棺墓,足以使逛街人引發(fā)思古的憂郁。教堂采用了羅馬萬神殿的圓頂,用一整塊淡綠色的拱頂做成。教堂入門后兩邊是為國王犧牲的衛(wèi)士的棺木。路易十六的塑像聳立在右邊,由一個天使支撐著;塑像下面則是國王的最后證詞鑲刻在燙金的黑石板上。左邊則是瑪麗王后抱著她兒子的配套塑像,下面是王后寫給她妹妹的最后一信,其中說她寬恕她的敵人,死時仍堅守著其信仰,并表白了她的無辜。

      筆者不免想到,作為一個啟蒙學者,伏爾泰的思想還是相當溫和的。在一七七一年國會被解散后,整個法國都情緒激昂。伏爾泰則贊賞了國王,他在給一個朋友的信里說:“國王通令廢除賣官鬻爵,免除司法訴訟的費用,承擔人民到巴黎上等法庭來的費用。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每一個法國人應該歡迎的有益之事。況且,難道國會也不是常常高高在上,令人氣憤,乃至野蠻地行事嗎?坦率地說,我對那些無知之徒的行為極其震驚,他們同那些自以為是、不可一世的中產階級站在一邊。就個人而言,我堅信國王是對的。既然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主人,那還不如要一個純種的獅子,而不要包括我在內的兩百個老鼠?!毙液梅鼱柼┰谒曂敺逯畷r的一七七八年就過世了,不然他活到法國革命的話,恐怕也性命難保。學者孔多塞作為吉倫特黨人就死于斷頭臺。另一個不可多見的溫和派法國同胞托克維爾則驚嘆道,法國革命摧毀了眾多與自由為敵的制度、觀念和習慣,同時也廢除了眾多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制度(《舊制度與大革命》,紐約雙日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166—167頁)。

      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一日,五千多個保王黨人會集在協(xié)和廣場,紀念國王受刑兩百周年。美國駐法大使也出席了集會,并獻了花圈,因為路易十六支持了美國革命。也有少數(shù)當今的雅各賓黨人拎著雛牛的頭來起哄。

      在巴黎北面的蒙馬特高地, 巴黎市政府從一八七七年開始還修建了一座更為壯觀的圣心教堂(Sacre Coeur)。懷特猜想,那教堂是否也是第三共和國對巴黎公社過分鎮(zhèn)壓的一種謝罪表示呢?

      法國王族的王位頭銜在上世紀傳到了巴黎伯爵亨利王子,法國絕大多數(shù)的保王黨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亨利王子身上。然而最有趣的是,這位王子不單在“二戰(zhàn)”之前就沒有參加右派的“法蘭西行動”,而且在一九八八年還投了社會主義左派密特朗的票,因為他本人也是一個相信進步思想的社會主義者。更有意思的是,亨利王子是那位投票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的奧爾良公爵的后代;難道他轉向社會主義也是在為他的先祖向法國人民懺悔和謝罪嗎? 當亨利王子于一九九九年去世時,他一九四○年繼承的兩億美元的遺產只剩下了六塊手帕傳給他的后代; 因為不喜歡他的兒子,他于一九八七年將爵位傳給了他的孫子約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曾希望戴高樂提名他為繼承人,然而戴高樂僅僅生硬地反問道,那樣的話,為什么不提名“吉卜賽人的女王呢?”

      五、結語:逛街人懷特

      作為一個逛街人困于巴黎人生活中的悖謬之處, 懷特情不自禁地問道:巴黎人的生活如此精致,然而為什么逛街人的主要情懷又常常是充滿了憂郁?如果說巴黎人對藝術和生活的品位是那么的細膩、敏銳而確定,可是為什么逛街人的世界又是那么的孤獨而悲哀?甚至說,巴黎像“一個溫和的地獄, 如此舒適,以致有點像天堂”。懷特沒有細說巴黎圣母院、先賢祠和埃菲爾鐵塔等游人常去的地方,那是因為它們不是逛街人的興趣所在。然而令筆者驚奇的是,除了引述了波德萊爾關于葡萄酒和迷幻藥的感受之外,懷特居然沒有哪怕是稍微提及一下巴黎人對酒(尤其是葡萄酒)的那種萬分鐘情——巴黎人在午餐時都會點一杯或是一瓶葡萄酒,晚餐則可以說是必點葡萄酒或是白蘭地。筆者在花旗銀行的一個同事曾說起,有一次他到法國阿爾卑斯山滑雪,看到法國人穿著滑雪裝都在喝葡萄酒!不過巴黎人的愛酒,與愛爾蘭人和美國人的酗酒,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巴黎人是酷愛品酒,不大會喝得爛醉如泥。難怪“品酒家”一詞來自于法文 Connoisseur, 難怪法國人的葡萄酒和白蘭地從前是而且現(xiàn)在仍然是世界一流的!

      二○○九年五月于美國普林斯頓寓所

      (Edmund White,The Flaneur— A Stroll Through the Paradoxes of Paris.紐約,布魯姆斯貝利出版社二○○一年版)

      猜你喜歡
      波德萊爾懷特薩特
      重要的東西
      重要的東西
      波德萊爾
      重要的東西
      重要的東西
      多多與波德萊爾詩學理念比較研究
      南方
      你自己選擇
      西方美學中關于“丑”的概念研究
      武清区| 贵阳市| 绥阳县| 文成县| 宁强县| 伊金霍洛旗| 合阳县| 七台河市| 祁东县| 吴旗县| 保定市| 丁青县| 特克斯县| 商南县| 元氏县| 秦皇岛市| 肇州县| 宁阳县| 远安县| 吉隆县| 镇安县| 格尔木市| 舟曲县| 蒲城县| 贵州省| 上犹县| 安阳县| 远安县| 香河县| 恭城| 合水县| 大同县| 时尚| 玉溪市| 渝中区| 黄浦区| 家居| 昭平县| 穆棱市| 井冈山市|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