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瀛 張 炬
金鐵華是共和國同齡人,他從9歲起開始收藏有毛主席圖像的郵票,做了半輩子“紅迷”。他的收藏從“五四運(yùn)動”以來各時期的書、報刊、信件、郵票、老照片、傳單和解放區(qū)課本,到抗戰(zhàn)時期的水壺、軍刀、紅纓槍、雞毛信無所不有;他早已不記得帶著藏品參加了多少場展覽;他的藏品只買不賣,幾十年省吃儉用卻把藏品捐給博物館,或無償贈給個人。有人說他是“紅色收藏癡人”,中國首位“尋根”的紅色收藏家。
深深迷上了“紅色收藏”
金鐵華的父親金玉林是老北京著名的絹花手工藝人,人稱“花兒金”。作為工藝大師的兒子,金鐵華沒有繼承父親的絕活兒,卻深深迷上了收藏。
1992年,在北京潘家園市場,金鐵華看到兩本抗戰(zhàn)日記,這兩本日記分別記錄著1942年和1943年太行山抗戰(zhàn)的一些片段,尤其珍貴的是,里面手抄了毛主席的《整頓黨的作風(fēng)》和《反對黨八股》兩篇文章。金鐵華掏出身上僅有的幾百元錢,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整整三天三夜,金鐵華含著眼淚讀完了這兩本日記,沿著那些字跡模糊的記錄,他仿佛看見在那個血雨腥風(fēng)的時代,在太行山的油燈下,一位勇士奮筆疾書的情景。他對日記的主人產(chǎn)生了崇拜,他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尋找日記的主人!可是歲月久遠(yuǎn),在茫茫人海中找尋一個人談何容易!
隨著多家媒體的報道,金鐵華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他向媒體透露了尋找日記主人的愿望。于是,2002年9月6日一家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紅色收藏家向129師發(fā)出尋人啟事”的文章,還配以大幅照片。媒體的力量是強(qiáng)大的,終于有一天,有個自稱小黃的人在電話里哽咽著告訴他,這本日記是他姑媽的,姑媽是老革命,曾經(jīng)多次提到這兩本日記,但一年前,姑媽帶著遺憾撒手而去了。
金鐵華答應(yīng)了小黃的請求,在一家公園門口見了面。來人見金鐵華空手而來很是失望。關(guān)于金鐵華詢問姑媽情況的問話,對方顯得很不耐煩。沒說三句話,金鐵華就說:“那本日記不是你姑媽的!”多年收藏的經(jīng)驗,讓金鐵華獨(dú)具一雙慧眼,他不僅能識別藏品的真?zhèn)?還有識人的能力。在金鐵華的鎮(zhèn)靜中,對方尷尬地笑笑,表明自己是想出高價買到這兩本日記,被金鐵華嚴(yán)詞拒絕了。金鐵華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去,那人急了:“你怎么能知道那日記到底是誰的?”“我從頭到尾都讀過了,那日記出自一位男性革命前輩之手,你連性別都搞錯了。”金鐵華堅定地說。沒有人知道,金鐵華多少次手捧日記,熱淚滾滾,紅色收藏對于他已經(jīng)是一種情懷,一種信仰,對此,那些以紅色收藏為賺錢目的的人,是永遠(yuǎn)體會不到的。
“紅色收藏”的另一層意義
2003年,尋找抗戰(zhàn)日記主人的事毫無進(jìn)展,金鐵華仍然不肯放棄。隨著紅色收藏家金鐵華名氣越來越大,一些博物館展出他的藏品,他的出生地北京花市街道也給他做了一次紅色收藏展覽,雖然都是免費(fèi)的,但是他非常高興,讓人們了解歷史,激發(fā)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熱情,這就是他堅持紅色收藏的初衷。
在一次春季展會現(xiàn)場,金鐵華被熱愛紅色收藏的人們、參觀學(xué)習(xí)的學(xué)生們團(tuán)團(tuán)圍住。就在記者頻頻發(fā)問的時候,金鐵華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站在展柜旁邊凝神不動,兩只手隔著玻璃似乎在撫摸里面的展品,看樣子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參觀客人。金鐵華朝他身邊走去。當(dāng)他得知站在面前的就是金鐵華時,再也抑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手指那件展品說:“我就是日記主人的兒子,謝謝您找到它并且保存完好?!?/p>
在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金鐵華終于見到了日記的主人,一位83歲高齡的老革命家。老人握住金鐵華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翻開已經(jīng)泛黃的舊物,回想自己半個多世紀(jì)的風(fēng)雨人生,老人幾次老淚縱橫!
為了讓老人能經(jīng)??吹竭@兩本日記,金鐵華雙手捧著將它們交還給老人:“找到日記主人,物歸原主,是我的心愿!”對于老人一家提出的物質(zhì)補(bǔ)償,金鐵華當(dāng)即拒絕,令老人一家感動得再次落淚。
通過藏品挖掘更多的歷史故事和人物,找到它們的主人,物歸原主,是金鐵華紅色收藏的另一層意義。在金鐵華的藏品中,還有毛主席當(dāng)年簽署的一批烈士證書,他至今還在尋找這些烈士的親屬,希望能把這些珍貴的烈士證書還給他們。
“收藏富翁”的貧民生活
很多人說,金鐵華是紅色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富翁”,是了不起的“資本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這位富翁,年輕時每月三四百元工資,一直到下崗后,全身心投入收藏,大半輩子過得捉襟見肘。因為他熱愛紅色收藏,傳承紅色情懷,多年來,他有個原則:只藏不賣。于是,至今已有兩萬多件藏品充斥著他只有幾十平米的住宅,有如一個小型展覽館。因為只藏不賣,他的生活,節(jié)儉而清貧。
2004年8月,金鐵華的女兒急等著出國,可是多年來沒有一分錢存款的金鐵華拿什么支持女兒啊?傍晚,正當(dāng)一家人一籌莫展之際,妻子李穎慧接到一個老同學(xué)結(jié)伴旅游的邀請,她卻找借口拒絕了。因為家里實在沒有錢了。
妻子去抽屜里拿錢,準(zhǔn)備出去買米,打開抽屜愣住了:里面空無一文!原來,一大早,金鐵華就去藏品市場轉(zhuǎn)了一圈,用家里僅有的200多元錢買了幾本抗戰(zhàn)時期小學(xué)生課本,此時,正在小屋里津津有味地手不釋卷呢。妻子再也抑制不住了,說:“連買米的錢都沒有了!連飯都吃不起了!”
金鐵華深感愧疚,幾十年來,妻子和他過的是粗茶淡飯的日子,通常是一件衣服要穿上10年,作為一個男人,他深感對不起妻子和女兒。想想幾十年來和這位收藏癡人過的日子,妻子氣得坐在床頭掩面哭泣。金鐵華走到妻子面前,滿懷愧疚地說:“是我對不起你,讓你受委屈了,其實,這么多年我的藏品中,還有一件你最熟悉的,也是我最珍愛的,一看到它,我心中就充滿幸福?!闭f著,把一件東西放在妻子身邊。
妻子哭了很久之后,無意間碰到了金鐵華剛剛放在這里的東西,是一本毛主席語錄,翻開第一頁,里面夾著一張紙,是一首短詩:“辛苦耕耘幸福果,多為他人和祖國,切望春光明媚時,喜報佳音四方播?!蹦堑臅?盡管經(jīng)歷歲月久遠(yuǎn),依舊芬芳如昔。妻子李穎慧的眼淚又流下來了,她知道,這是30多年前,他們戀愛時,她送給金鐵華的第一件信物,這個“癡人”竟然也一直收藏著!
金鐵華賣掉了自幼收藏的一些郵票,湊足女兒出國費(fèi)用,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而那些紅色藏品,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舍得賣的。金鐵華鐘愛紅色收藏成癮,多年來,很多位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老革命的后代慕名而來,參觀他的紅色藏品,金鐵華無償贈送出很多心愛的藏品。
2003年12月26日,毛澤東的后代們邀請金鐵華去喝毛澤東曾孫的滿月喜酒。這次,他收到印有毛家三代人照片的賀卡,使他的收藏又增加了一份精品。
2009年4月9日,革命家李富春、蔡暢的女兒——85歲的李特特老人來到金鐵華家,白發(fā)蒼蒼的李特特對于金鐵華的紅色事業(yè)給予了高度肯定。
金鐵華還多次把藏品慷慨捐贈給文物部門。2005年,他一次就捐獻(xiàn)給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jì)念館5件抗戰(zhàn)文物。其中,一個侵華士兵1938年寫的家書,揭露了日本侵略軍攻陷南京的罪惡事實。
金鐵華說,希望更多的人熱愛“紅色收藏”,希望通過將自己收藏的史料拿到學(xué)校展示,讓年輕人永遠(yuǎn)銘記那些艱辛的歲月和危難時刻。在幸福生活中緬懷先烈,心存感恩。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