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云
“如果我不再回民進黨,民進黨就很難改變,我必須去促成它改變?!薄S信良
雖然重回民進黨,但許信良還是一樣我行我素。
在民進黨元老許榮淑赴大陸被開除后的敏感時期,他仍然與?;鶗懊貢L焦仁和、前臺灣“外交部長”程建人等一眾藍營人物,高調(diào)訪問大陸。途經(jīng)延安,許信良詩興大發(fā),留下一首七言絕句。
“寶塔山下古延安,十里荒原苦和寒。一成革命風云地,萬里江山遂變天。”在臺北復興北路的辦公室,許信良高聲誦讀。
20年前,許信良就已到過大陸。1989年,許經(jīng)由祖國大陸自海路闖關回臺,同艙只有藏獒巨犬若干,入境既被捕,以叛亂罪被判10年徒刑,1990年才被特赦出獄。
在大陸方面看來,許信良是個贊成統(tǒng)一的政治人物。但在臺灣,他的形象顯得模糊與多面。68歲的許信良,是臺灣改換政治陣營最頻繁的政治人物。他曾是國民黨刻意培養(yǎng)的青年本土干部,卻因返鄉(xiāng)參選桃園縣長而被開除黨籍。他參與“黨外運動”,為民進黨立下戰(zhàn)功,卻在2004年為國民黨候選人助選,為“兩顆子彈”在“總統(tǒng)府”前絕食,并加入反貪腐倒扁陣營。2008年,他決意支持謝長廷參選臺灣領導人,重回民進黨懷抱。
2000年臺灣“大選”的時候,李敖對“總統(tǒng)”各候選人的評價是:陳水扁危險,宋楚瑜穩(wěn)健,連戰(zhàn)保守,許信良理想。他建議選穩(wěn)健一派,可是也對許信良的理想表示欽佩。
有“臺獨”理論大師之稱的林濁水,推崇許信良是臺灣所有政治領袖中最有領袖決斷擔當、最重承諾的人,而且也是胸懷最坦蕩無私的人,并能做到不記恨、不忌才。
許信良說,他改變的是政黨關系,但政治理念一直未變。由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常遭“臺獨”基本教義派挾持,對兩岸議題如鐵板一塊。許信良希望藉由溝通,讓該黨的大陸政策趨于彈性務實,否則民進黨永遠無法執(zhí)政。
如果兩岸政策不調(diào)整,民進黨永遠沒有機會執(zhí)政
中國新聞周刊:民進黨中央表示對中國問題不回避,你預期大陸和民進黨的關系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
許信良:民進黨必須面對兩岸事務,怎么可以讓兩岸事務變成國民黨的專利?如果是這樣的話,民進黨永遠不要想回來執(zhí)政。不論國民黨處理得好或不好,都是它的專利,民進黨永遠無法介入,因為關心經(jīng)濟的選民就不會支持你。
我公開這樣講,兩岸問題太重要了,這是常識。
中國新聞周刊:民進黨該如何介入兩岸事務?
許信良:要是我的話,很簡單,就是民進黨要不要改變而已。首先必須調(diào)整政策和態(tài)度,現(xiàn)在還繼續(xù)把中國大陸當敵人,那是很奇怪的事情。
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有好多歷史包袱、歷史情結(jié),民進黨都沒有,所以民進黨本來處理兩岸問題會比國民黨更具優(yōu)勢,但現(xiàn)在民進黨把所有歷史情節(jié)和歷史包袱都背在自己身上,這就是民進黨很不明智。很奇怪,國民黨的問題現(xiàn)在變成民進黨的問題,越背越重。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應該要去了解人家。了解中國大陸的發(fā)展,了解國際政治的變化,中國大陸和世界的關系,徹底了解中國大陸的政策,不要有太多過去自以為是的、沒有根據(jù)的臆斷,不能把那個成見當作民進黨政策的依據(jù)。
光扮演反對者是不行的。
中國新聞周刊:民進黨2012年有機會重新執(zhí)政嗎?
許信良:除非民進黨有大幅度的政策調(diào)整,尤其是兩岸關系上的調(diào)整。我講過﹐如果兩岸問題的態(tài)度不調(diào)整,民進黨永遠沒有機會執(zhí)政。
我走入大陸鄉(xiāng)下,自己坐公交車
中國新聞周刊:這次去延安,有什么特別的感覺?
許信良:這次主要是文化之旅,大陸文化部支持的。我其實不算文化人士,但我是中國歷史迷。這次去的很多地方,我老早就走過,但這次去的感覺很好,因為不是一個人走,有很多學長專家可以討論。
延安我已經(jīng)去了三次,去延安看當然不只是文化。中共當時在延安13年,所以當然感觸很多,尤其像我這樣的人。
中共兩萬五千里長征,跑到延安去13年打敗國民黨。當時延安真是貧窮落后,以那個地方為中心的政權竟然可以打敗以重慶、上海、南京為主的政權,大家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精神。
我去了很多次大陸,最早是1989年。我偷渡從廈門漳浦的干鎮(zhèn)港進去,當時還到閩南祖先渡海來臺的地方走一遍,大約待了10天。我對閩南沿海一帶的情況非常深刻,基本上還是很落后。
1989年回臺灣坐牢,1990年特赦出來,1991年元月初我又到大陸。當時大陸還透過一位日本社會黨參議員安排我和謝聰敏先生(謝聰敏,民進黨前“立法委員”)一起過去。我去北京、上海,再走廈門一趟。那時我還沒有當民進黨主席,但大陸知道我是誰,知道我是海外“臺獨”分子,而且在民進黨內(nèi)也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統(tǒng)戰(zhàn)部大陣仗跟我對話。
第三次去大陸是2000年以后﹐也是大陸邀請我過去,那次就去了延安。以后去大陸很多次,都是旅行,因為我愛旅行,不是官方招待。跟大陸廣泛接觸,不能光看都市。我走入大陸鄉(xiāng)下,自己坐公交車。
中國新聞周刊:大陸方面對你非常禮遇﹐你是怎么樣取得對岸信任的?
許信良:簡單講,在1991年的時候,國共還是對抗的。相反的,大陸對民進黨有興趣,因為民進黨在島內(nèi)對抗國民黨。當時民進黨沒有人敢過去(大陸),草創(chuàng)之初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我從過去就一直關心兩岸問題,關心世界局勢的發(fā)展,所以日本參議員安排我去大陸,我就欣然前往。
中國新聞周刊:你兩年在英國念書的經(jīng)歷,對你政治信念的啟發(fā)有什么影響?
許信良:影響太大了。我本來就是讀政治的,英國是民主的典范,去了英國以后,就不相信以前老師教我的,我讀政大,后來念研究所,英國不像一般學者描述得那么好。英國是有很多問題的。
但我對歐洲跟英國的關系特別地關心。我如果不在英國念書,就不會注意到歐盟,也不會注意到英國為什么要加入共同市場。我一直注意他們對要不要加入共同市場的辯論,這對我影響太大,像我對兩岸關系的看法,像我了解國際政治的整個看法,這是很重要的。
正因為如此,我主張臺灣跟大陸建立共同市場是臺灣最大的利益。
中國新聞周刊:去大陸那么多次,走得這么深入,你的整體印象是什么?
許信良:我主張“大膽西進”,所以我要親自去觀察。我要負責任,我要一直觀察中國大陸的發(fā)展,不能犯了錯還不承認。
從1989年第一次登陸,到現(xiàn)在整整20年了,我有很多感懷。從閩南偷渡回臺灣,當時看到他們在修公路,動員幾百、幾千人拿鋤頭在拓寬沿海公路,覺得不可思議,覺得他們沒有什么效率。
1991年到北京、上海和廈門﹐當時全世界都關心對大陸的經(jīng)濟制裁。在這種情況下,我最關心的是大陸改革開放會繼續(xù)嗎?當時還沒有鄧小平南巡講話,我也想親自去了解改革開放會不會繼續(xù)下去。我要求見跟經(jīng)濟貿(mào)易、設計規(guī)劃有關的官員,都是次長(即副部長)級的。到上海他們向我介紹浦東,當時就有發(fā)展浦東的計劃,但浦東還是一片荒地。
回臺灣以后,《中國時報》訪問我,我談到幾點感想:第一,改革開放不會因為“天安門事件”而停止,會繼續(xù)下去;第二,負責財經(jīng)的官員相當具有國際知識,都很有水平,不是想象的草包,所以開放的效率會很好。
當時兩岸還沒有往來,只有老兵返鄉(xiāng)探親。當時大陸喊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我就認為和平不是騙局,是有誠意的,因為我走過福建沿海,沒有軍隊,沿海很多營房都租給臺灣人當工廠。
2000年再去大陸的時候,到處看到的都是驚嘆號,完全不一樣了。第一次去上海浦東,我當時懷疑它的計劃能否實現(xiàn),2000年去的時候,浦東已經(jīng)是世界最新的都市,是20世紀建筑科技觀念的結(jié)晶。
紐約是一百年前的都市,倫敦、巴黎是兩三百年前的都市。相對而言,臺灣在開放這一點,比大陸差太多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不過四個字,但真正開放的效果是難以想象的。臺灣遠遠不如,保守太多。我當(桃園)縣長時,整個都市計劃是日本人留下來的,學者、官員亂七八糟組成一個委員會。
但這幾年去,不只是驚嘆號而已,我感覺中國大陸不是沒有問題。整體而言,改革開放是偉大的事業(yè)。鄧小平30年來改變13億人的命運,你就看到一個國家領導人、一個政治人物懂得抓住正確的方向是多么重要。他也沒有什么經(jīng)驗,就是正確方向,如此而已。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鄧小平一定是名列前茅的。但話又講回來﹐我也有一點擔心。
我寫長安那首詩是有感而發(fā),“風俗一變易﹐帝宮化成土”。自由市場的開放,中國大陸要有信心,不要擔心,應該更大膽去堅持。大陸市場發(fā)展那么快,但整體來講,國民所得才二三千美金,還差人家太遠。
不希望臺灣一黨獨大
中國新聞周刊:你2008年怎么去支持謝長廷選臺灣領導人?
許信良:我一生為民主奮斗,我不希望臺灣再回到一黨獨大,縱使我跟民進黨過去有很多不愉快。這是我個人政治上的價值﹐所以我希望民進黨不要敗得很慘﹐起碼還能像個在野黨。
對兩岸部分,我當然希望民進黨能夠改變,能跟我一樣﹐調(diào)整它的兩岸政策、態(tài)度。如果我不再回民進黨,民進黨就很難改變,我必須去促成它改變。
而且謝長廷在民進黨領導人物中是最開明、最理性的。他老早就講“憲法一中”,我們當然希望像謝長廷這樣對兩岸思考理性的、務實的領袖能在民進黨內(nèi)有更大影響力。我要助長理性、務實的思考在民進黨內(nèi)擴散它的影響力,這很重要。
事實上﹐我覺得如果民進黨不改變兩岸思考的話,國民黨能前進的步伐有限。馬英九可以說這件事民進黨反對,臺灣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堅決反對兩岸關系的改善。一旦民進黨改變,當然可以促成兩岸發(fā)展的腳步更快。
中國新聞周刊:現(xiàn)在馬英九要兼任國民黨主席,你認為國民黨在他領導下會有什么新的氣象嗎?
許信良:我講過,馬英九接國民黨主席是個錯誤的決定。馬英九接黨主席,我的判斷對兩岸是不利的。他老是背起歷史的包袱。
過去一年來,兩岸的發(fā)展當然比民進黨時代好很多了,但基本上馬英九的心態(tài)還是戒急用忍,像陸資來臺的限制,陸客來臺也不準自由行等。中國大陸給國民黨很大的善意,可是你要想想看,這里面最主要是兩件事:一個是?;f(xié)的對話“江陳會”,一個是國共論壇。江陳會一年來對兩岸發(fā)展這么重要,可是馬英九想換江丙坤。
另外是國共論壇。國共論壇最重要的是兩黨主席的會面,它有最重要的政治象征意義,其他都是小事。前幾個月,大陸特別請吳伯雄去訪問。現(xiàn)在馬英九兼黨主席以后,他能去大陸嗎?這幾年都不能!
還有,中國大陸關心什么?十七大把兩岸簽屬和平協(xié)議定為目標,當時還是民進黨執(zhí)政,中國共產(chǎn)黨也不確定民進黨會不會下臺。十七大2012年就結(jié)束,這是有時間性的。胡錦濤去年12月31日再重提和平協(xié)議,一再表示,政治不能拖,政治是要對話的,不只經(jīng)濟問題,政治問題也要對話。結(jié)果馬英九的響應是什么?四年內(nèi)不談政治。
中國新聞周刊:你對未來政治還有什么憧憬嗎?
許信良:即使我是閑云野鶴,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關心,從來沒有停止過想要發(fā)揮我的理想。即使我孤立無援,我一直沒有放棄關心,不只關心,也沒有放棄希望發(fā)揮我的影響力。我個人一輩子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