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林
江蘇南通地區(qū)是位于長江出海口的海濱平原,它的平均海拔高程不足4m,河網交錯,土地肥沃,最適合水稻栽培。自從人民公社以來,都是由政府號召或投資建造的灌溉設施(車口、渠道等)。近些年來,雖有少數(shù)地區(qū)嘗試所有制或管理體制的改變,但都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模式。
一年一度的水費收繳始終令人棘手,拖欠一兩年甚至三五年水費的司空見慣,更有甚者必須動用法律程序才能奏效。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確實有些個別困難戶(孤寡老人、常年生病無固定收入的);(2)服務不到位,發(fā)生意見分歧或糾紛的;(3)嫌收費標準高,自己備用水泵打水的;(4)村民個人利益得不到滿足,認為政府不作為而借題發(fā)揮的;(5)惡意賴賬或拖欠,認為公家的錢,不欠白不欠的;(6)個別管理人員爛好人、行事不公,引起公憤的等。
由于這些原因的存在,作為行政管理機構的鄉(xiāng)鎮(zhèn)農機站經常感到無計可使,因為利益沖突的對立面過于強大——幾個人對幾萬人。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岔河鎮(zhèn)農機站經過反復探討,走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新路子,近九萬畝稻田水費幾天功夫就能收繳完畢。我們取得成功的秘訣是找出形成上述六種原因的根源。
改革開放30年來,各項責任制相繼得到充分的落實和完善,人們的世界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提升,簡單的行政管理和經濟行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當前這些灌溉設施都是始建于集體化時代,一切占用的物資、土地都是集體所有,只要政府一個號召沒有難辦的事。如今,土地、農田都分到農戶使用,原先的每年渠道例修工作就逐漸淡化或形式化,有些地方就干脆免修了。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許多地方缺失嚴重,導致高田灌不上,遠田送不到。加之近年來收割機械和水田作業(yè)機械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農民們的插秧時機都瞄準一個最佳季節(jié),放水泡田的農戶相對集中,上游搶水、下游爭水的矛盾越演越烈,人們對農灌部門的滿意度日益下降。每年春季,為了支付泵站維修和管理費而預收水費,農灌管理人員磨破了嘴皮跑折了腿,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帶回了許多“意見”。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廣泛征求農民意見,了解他們最需要什么,最反感什么。經過收集整理歸結,發(fā)現(xiàn)農民最大的愿望是:服務到位、公平合理、價格適中。雖然寥寥十二個字,卻有很大的文章要做。就服務到位而言,我們的管理人員大多都是從計劃經濟時代過渡而來,在服務觀念上很難一下子轉變,再則,老面孔,原地方,舊方法,怎么也打不開局面,原來的疙瘩抹不掉鏟不平。田頭終端的放水員歷來都是村組配備的,與農灌管理人員的配合也不協(xié)調,也沒有明晰的責、權、利關系。放水員都是代表村組和農戶要水來的,無論你農機站有多大的供水能力或困難,只要田里要水都會爭著要,很少有人從全局考慮能幫助協(xié)調。所以,需水集中的季節(jié)由于人為的激化而制造了供需矛盾,不明真相的農民自然認為農機管理部門服務不到位。由服務不到位可引發(fā)和聯(lián)想到許多問題:放水員不負責任,農戶自由開閘,水源大量流失,灌溉成本增加,收費標準提高,農民不能接受;管理人員相對較忙,與村、組干部溝通較少,許多事情少有得到村、組的理解支持,一年中有一兩次的沖突就足以使你失道寡助,造成收費的障礙。一段時間,我們也曾試圖借助村組干部協(xié)助我們收費,請他們吃飯,或答應他們一定的補貼,但都徒勞而返。因為不比皇糧國稅那么好收,它沒有強制性或嚴肅性。它是商業(yè)性的合同關系,只要一方面有了意見分歧就很難執(zhí)行。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們無計可施的時候,聯(lián)想到鋪天蓋地的責任制的落實和所有制的改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唯獨這一塊仍是個盲區(qū)。于是,我們果斷提出招標制。我們把70多個灌區(qū)車口同時公開招標,只要有人一次性交齊本灌區(qū)的電費和管理費,他就有本灌區(qū)的經營權。這個辦法還真奏效,消息一發(fā)出,咨詢的電話絡繹不絕,想經營的人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不過有個前提,優(yōu)先本站老職工三天內先交費,然后面向社會。就這樣,70多個車口灌區(qū)的電費、管理費,一周之內全部收繳完畢。經過幾年的運營,非常的順利。
通過以上實踐,證實了我們下決心公開招標的做法是有科學根據的,也是切實可行的。首先,把農機站這個獨立責任人一下子劃分為70多個責任人,農機站由原來的和千家萬戶打交道變?yōu)楹?0多個人打交道。特定范圍內管理的密度自然就上升了一個大的層次;其次,充分利用了民間的閑散資金。實際上,經營灌區(qū)的經理人絕不是一人能拿出大量的現(xiàn)款,他們是為了拿到經營權,借助自己的信譽度,向親朋好友或愿意做終端防水員的人籌集而來的。其實,這樣做正好有利于鞏固我們的這種經營模式。原因有:(一)提高和加強了經理人的責任心,使他無路可退。只有盡心盡責經營好,才能有利可圖,否則借錢給他的人也不會原諒他。(二)參加籌集資金的放水員,也和經理人栓到了一條船上。因為他也成為了投資人,也是最前沿的服務人。為了實現(xiàn)他自己的利益,必須盡心盡責服務好。不然,年底向農戶收費就會遇到困難。這樣,作為一線服務的放水員,就受到了自身和農戶的雙重監(jiān)督。由于多方的壓力關系,放水員的錢也好收了,再說他們都是朝夕相處的近鄰關系,農戶也不太好意思扣放水員的錢,扣了就是他個人的直接收入。農戶也很希望得到放水員的關照,目前農村大部分青壯勞動力都有工作,無暇顧及自家的農田,所以稻田灌水的事就只有委托放水員了,他們之間也就慢慢建立了友好的信任關系。
稻田水漿管理的這種新模式,經過我們幾年的運行,從未有人因放水服務不到位而找農機站說事兒的,就是因為有70多個灌區(qū)經理人和近千名放水員編織的優(yōu)質服務網,同時他們責、權、利關系非常明晰,也是他們盡心盡力工作的成果結晶。
由此可見,經濟服務工作許多時候還需經濟杠桿的撬動,效果才得更好。只要支點找準,觸一發(fā)而動全身,成效事半功倍。但是采用稻田水漿管理的新模式,并不意味我們農機站無事可做,更需要溝通、協(xié)調、管理,重點做好硬件上的配套和細節(jié)上的完善,這才是優(yōu)化完善稻田水漿管理體系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