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呆呆地坐在燈下,我又想起小時候那件難忘的事。
六歲時,我酷愛畫畫,因為想得到一張潔白的大畫紙,我偷偷地拿了母親一元錢,卻不敢用,藏在母親的枕下,倘若母親發(fā)現(xiàn)了,我就說她記錯了地方;倘若沒發(fā)現(xiàn),我就得逞了!
我坐在教室里整天都心神不定,放學(xué)的鈴聲還沒完全落下,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要把錢放回原處。還未進(jìn)家門,就看見母親陰郁著臉,握著根竹條,厲聲問我:“你偷了那一元錢?”“偷!”這個刺耳的字眼令我驚心。望著細(xì)細(xì)的竹條,我不寒而栗?!皼]有!”我斷然否認(rèn)。這時,哥也回來了,聽母親也懷疑他偷了錢,漲紅了臉大聲叫屈。
母親望著這對都不承認(rèn)的兒女舉棋不定。女兒成績好,又文靜;兒子不用功,還特愛搞破壞活動。哥自然就成了重點嫌疑犯。竹條不由分說地打在哥的身上!哥流著淚,不躲不閃,倔犟地承受著這如狂風(fēng)般的抽打,哭著喊:“不是我!”
母親也流著淚說:“打你我也心疼啊!誰叫你不爭氣,居然去偷!你需要錢時,媽幾時沒給過?從小偷針,長大偷金。不打,你就記不住!”
晚上,我哪能睡得著,躲在被窩里流淚。母親走過來,撫摩著在另一個床上熟睡的哥,自責(zé)地哽咽:“我的手怎么下得這么狠?”
我一聽,越發(fā)淚如泉涌:我可憐的哥哥,不明不白地替我挨了一頓打啊!我掀開被窩——“媽,錢是我拿的,你打我吧!”
這事雖然判斷不公,但母親的竹條卻幫我和哥健康而正直地成長。
(選自《新人文閱讀·小學(xué)生篇》,有改動)
讀后感悟
故事生動感人,字里行間飽含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嚴(yán)格的愛,正是母親這種嚴(yán)格的愛,讓作者懂得了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誰都會犯錯誤,犯了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rèn)錯誤。只有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才能改正,成為一個誠實向上的人。
【洪凌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