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黎娜
用了三天時間,86歲的中國遠征軍老兵林峰完成了三件事:祭拜父親、宴請族人、探訪母校,了卻了離開故土67年來的所有夙愿。
在故鄉(xiāng),林峰偶然路過一所小教堂。面對十字架,他虔誠禱告,眼前“榮耀歸神,平安歸人”八個燙金大字,仿佛是故鄉(xiāng)贈與這位“歸人”的箴言。
林峰的老家在廣東梅縣丙村鎮(zhèn)銀竹村。1942年,正在讀高中的林峰考入通信兵第二團,經(jīng)過兩年受訓(xùn)后,分配到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部參謀處,參加過收復(fù)松山、芒市、畹町等著名戰(zhàn)役??箲?zhàn)勝利后,已是上尉連長的林峰不愿被調(diào)到東北一一離家前,他答應(yīng)過寡居的母親“只當兩年兵,然后再回家讀書”;況且,“打自己人”不是他參軍的本意。
可是,因為路費不夠,他只好滯留在中緬邊境。娶了當?shù)赝了九畠簽槠蓿鲂∩夂?,養(yǎng)育八個子女。
身在緬甸,心卻還是中國心。67年來,林峰先后回國兩次,去過昆明、騰沖,但一直沒有回過家鄉(xiāng)。2005年,國共雙方60年的冰凍關(guān)系消融。這一年,林峰和其他在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們獲得了由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章。
2009年5月30日,在熱心人士和媒體的幫助下,9名遠征軍老兵蹣跚跨過中緬邊境的畹町橋。在云南,他們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高規(guī)格接待讓這些多年在緬甸默默無聞的老兵們受寵若驚。
6月2日下午,林峰終于回到梅縣老家。首站,他探訪了母校丙村中學(xué)(原名丙鎮(zhèn)中學(xué))。在校史室歷任校長照片前,這位耄耋老人準確地說出每一位老師教授的科目。這些細節(jié),正如他當通信兵時敲打的每一個字母電碼一樣,深深烙印于腦際。
老家的親人們,以笑臉、擁抱、家鄉(xiāng)的清茶迎接游子的歸來。株峰以流利的客家鄉(xiāng)音與他們話著家常,親近中又保持著距離——除了多年來保持通信的堂弟林少友外,大多數(shù)族人他毫無印象。
林峰努力尋找著67年前故土的痕跡,但變化讓他有些無所適從。林氏祖居惠義第原有同族四五十家人居住。后來各家各戶陸續(xù)搬出圍屋,在附近土地上建起水泥房。如今偌大的祖居頹敗不堪,看到那副“雙桂芬芳,長林暢茂”的對聯(lián)依然高掛在祠堂門楣上,林峰稍稍感到欣慰。
4日上午,林峰上山祭拜父親林瓊超,斜風(fēng)細雨中,老人老淚縱橫,此前一直克制自己,把淚水藏在心底。焚燒香火、炮竹的儀式由族人代勞。在緬甸皈依基督教的林峰,在父親墓碑前恭敬鞠了三個躬,奉上一束山花。
在老家三天,株峰不曾吃上一口親人們?yōu)樗H手做的家鄉(xiāng)菜,卻在祠堂設(shè)宴十桌招待近百位親友,以“反客為主”示“衣錦還鄉(xiāng)”。
此行回鄉(xiāng),林峰最大的一筆支出,就是給堂弟林少友家1萬元人民幣幫忙籌備宴席以及購置掃墓用品。但有其他親戚事后向他抱怨暗示,這樣安排不公,應(yīng)是交給幾家來辦,這樣有余錢大家分。還有族人擔心,林峰此次回老家,是為了要回原來的房產(chǎn)、土地。
當被問起在緬甸的經(jīng)濟條件時,林峰和陪同的大兒子回答“還可以”,又強調(diào),“緬甸錢不值錢,1萬元緬甸幣折合人民幣才60元”。林峰看得出,老家一些親人的境況不如自己。他沒有告訴他們:自己在緬甸創(chuàng)業(yè)相當不易,緬甸曾三次廢除貨幣,讓他辛苦積累下來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只能重新白手起家。
此次回鄉(xiāng)之旅算得上圓滿,但其中的人情冷暖,又讓林峰頗為感慨。宴席后,他即刻起身告別。
有親友抓著車門,爭相與林峰握手,老人低垂著眼,沒有伸手去接,不知是因為累了,還是不愿握。
下一次回家會是何時?老兵不知道,67年后,家鄉(xiāng)也成了“異鄉(xiāng)”。
(摘自《南部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