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專題鏈接

      2009-09-04 03:58:44
      國學 2009年8期
      關鍵詞:歷代科舉狀元

      狀元之最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是隋文帝、隋煬帝。如果以杜佑《通典》始于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的說法為準,那么到清光緒三十年(1905年)廢科舉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歷史。

      科舉的原意是分科舉士。但從唐朝起,就偏進士科,以后更只有一個進士科。進士科的第一名叫狀元,這個名稱也是唐朝就有的。當時到禮部參加考試的人都要投一張“狀”,狀元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歷代狀元中,最為后世欽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 于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fā)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云,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并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于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并稱“顏柳”;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頫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歷代狀元中,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狀元楊慎。他不僅工詩,而且能文、詞和曲,并重視民間文學,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四百余種,雖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種;現(xiàn)存詩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豐,明時推為第一。

      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狀元洪鈞。他于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資料撰著的《元史譯文證補》,開創(chuàng)了利用西方著作、資料研究元史的新紀元。

      歷代狀元中,有據(jù)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是唐會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狀元鄭顥。他狀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他狀元及第次年,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詔停止科舉,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科狀元。

      歷代狀元人數(shù)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佑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約產(chǎn)生狀元270 人。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chǎn)生狀元人數(shù)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蘇省。從順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進籍狀元呂宮,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狀元張謇,247 年間,共產(chǎn)生狀元49 人。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yè)活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狀元張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yè)活動,先后辦起數(shù)十個企業(yè)及大批社會事業(yè),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yè)家”。

      “南文北武”也要看時代

      縱觀由唐至清這一千二百余年間歷代王朝選拔的九百多名狀元,江浙地區(qū)搶盡了風頭,北方就真的如此不出人才嗎?

      翻開王鴻鵬等編著的《中國歷代武狀元》,我們看到,清代的武狀元多出自河北、直隸、山東和山西,是不是可以認為北方因為連年戰(zhàn)亂,所以武風昌盛,這里的人才出產(chǎn)體現(xiàn)在了武狀元上呢?如果這個結論成立,也多少可以為我們遼闊的北方挽回一點面子。

      然而再繼續(xù)翻看宋、明兩代的武狀元籍貫,我們沮喪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籍貫又回到了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為什么會這樣呢?

      據(jù)王鴻鵬研究,“武狀元”名為“武”,其實在宋代和明代的武考內(nèi)容里,文章、策論還是占很大比重,而且武狀元的考題也都文縐縐的。尤其是宋代,先要“以策論定去留”,然后才談得上“以弓馬定高下”,這樣的考試設置顯然很有利于南方人發(fā)揮優(yōu)勢。很多武考生是多年考文不中,“曲線救國”才來參加武舉,目的是有了“身份”以后可以更容易地參加文科考試。

      南宋淳熙二年(1175)的武狀元蔣介就是這樣想的。他也在得中的第二年如愿以償?shù)乜既×宋倪M士。而淳熙八年(1181)的武狀元、籍貫福州永富(今屬福建省)的江伯虎更是置孝宗皇帝的千般賞識于不顧,堅決不做武官,并在入仕三年后考中了文進士,興高采烈地去做了文官。

      與這二位相比,紹熙元年(1190)的武狀元厲仲方就沒有那么走運了。籍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的他,考武舉也只是走過場,之后他參加了無數(shù)回文進士的考試,可惜每次都名落孫山,抱憾終生。

      在重文抑武的宋、明兩代,武狀元一直處于這種尷尬的二線地位,但到了清代,情況則不同了。由于清代的統(tǒng)治者是馬背上的滿族,武風較重,武狀元的地位才稍有好轉,而他們的籍貫也以勇猛的北方人士居多。因為時間距現(xiàn)在比較近,這就給我們造成了“南文北武”的印象。

      不管是武狀元還是文進士,人才產(chǎn)地的變化都是人口流動和經(jīng)濟開發(fā)的結果。比如清代后期,珠江流域開發(fā)速度很快,產(chǎn)自嶺南的才子也越來越多,其中不僅有在科考中榜上有名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洪秀全、孫中山、汪精衛(wèi)等對中國近代史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也誕生在這里。也許,這并不僅僅是巧合。

      科舉制: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1905年夏末秋初,袁世凱、張之洞一本奏章遞到光緒帝面前,這一次關于廢除科舉的提議再沒有引起朝野上下的大爭端。科舉制結束了,然而那時候,沒有人關注過西方人對于中國科舉制度有什么看法。

      如今查來,1870年以前記載了中國科舉制的西方文獻至少有120種以上。在1896年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國環(huán)行記》一書中,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興奮地說:科舉是“中國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欽佩,這一制度在上千年中緩慢演進;但它需要(就如它將要的那樣)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適應變化了的現(xiàn)代生存環(huán)境。當今在英國、法國和美國正在取得進展的文官考試制度,是從中國的經(jīng)驗中借鑒而來的?!?/p>

      此后,在西方,借由中國科舉制而催生的現(xiàn)代官吏選拔考試制度慢慢走向成熟,最終把這一制度傳向全世界。人們很興奮地談論著,把科舉制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久經(jīng)考場君難笑

      相信很多人對范進這個人物并不陌生,范進是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篇的主人公,其窮三十多年的精力于科舉考試,雖然屢戰(zhàn)屢敗,仍然毫不氣餒,當中舉的喜報終于傳來,他居然因大喜過望而發(fā)瘋??婆e把人摧殘得真夠可以的——這是我當年讀這篇小說時的體會。

      范進是作家虛構的人物,或許不能算有力的證據(jù),但是近代狀元、南通城的締造者張謇演繹的就是真實版的“科舉難難于上青天”了。雖然張謇有眾多版本的傳記,但是關于他的致仕之路的坎坷、艱辛,卻毫無異議。張謇(1853—1926)從4歲讀識字教材《千字文》啟蒙開始,至1894年他41歲一舉奪魁止,一共讀了多少年的書呢?這是簡單的算術題,答案就不說了。而經(jīng)過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多少回呢?按清朝的科舉制度我們依次排列如下:

      童試:但凡學習舉業(yè)的讀書人,在沒有通過考試取得可以參加科舉的資格之前,無論年齡老少,都稱童生,童生的晉級考試就是童試。這個晉級資格可不好拿,每年一次機會,要連過三關——縣試、府試、院試。即由縣官主持的縣試,由管轄本縣的知府主持的府試和由該地區(qū)的學正(提督學院)主持的院試。參加考試的童生們,最少也要經(jīng)過8場考試。百里挑一地被錄取以后,就獲得了生員資格,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秀才,然后被送入管理科舉的教育機構府學、縣學,準備參加科舉的正式考試。

      鄉(xiāng)試:正式考試的第一級,每3年在省城舉行一次,通過了童試的生員,或者極少數(shù)經(jīng)其他途徑入學者(如因高干子弟身份入學國子監(jiān)的蔭生)都可參加。考試場次又分3場,一番激烈競爭后的幸運兒被錄取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全國大比,每3年在京城舉行一次。各省的舉人們齊聚一堂,考試場次和內(nèi)容與鄉(xiāng)試差不多,但競爭對手強了一大截。會試取中的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最高級考試。一路過關斬將的二三百名精英——貢士中的10名佼佼者,他們的試卷被呈現(xiàn)給皇帝,最終由皇帝確定名次。進士的第一名就是狀元了。

      綜上所述,天下讀書人至少要經(jīng)過15場考試,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進入皇帝的視線,但事實上,清順治十四年(1657)后,為防止有假冒的舉人、貢士參加考試,鄉(xiāng)試、會試后還要各加考一場,稱為復試,那么最少應試的場次就上升到了17場。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以上的統(tǒng)計是指所有級別、場次的考試都能一次順利通過,如果沒過,那就還得重考,直至考過升級。

      猜你喜歡
      歷代科舉狀元
      修護靈渠的歷代先賢錄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1:08
      如果你在明朝考狀元
      狀元餅
      高考報道,不追“狀元”追什么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22
      今年我們?yōu)槭裁床蛔窢钤?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22
      小小花錢看科舉
      藝術品鑒(2017年5期)2018-01-31 02:06:37
      唐代科舉的投卷與薦舉之風
      從歷代《達賴喇嘛傳》看活佛轉世定制
      西藏研究(2016年5期)2016-06-15 12:56:38
      宋代科舉冒貫管窺
      科舉文獻《唐摭言》詞語考釋
      阳原县| 西丰县| 沁水县| 潼南县| 长阳| 宝清县| 黄骅市| 延津县| 远安县| 阿克苏市| 庆元县| 三亚市| 孟村| 北辰区| 灵璧县| 清远市| 镇远县| 西藏| 宁河县| 扎鲁特旗| 朝阳县| 眉山市| 南江县| 黎平县| 泸水县| 乌兰县| 皮山县| 长武县| 万山特区| 织金县| 永川市| 衡阳市| 偃师市| 张家港市| 鄂伦春自治旗| 灯塔市| 承德市| 土默特右旗| 隆化县| 天镇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