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
吳奇修現(xiàn)在的職務是湖南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之前,他曾經擔任過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中共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市長,當選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但他最廣為人知的身份,還是北大第一位“村官”。
1983年,17歲的吳奇修以婁底地區(qū)文科狀元的成績被北大經濟系錄取。那時,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經濟學家。他積極準備報考研究生,一步一步圓“夢”。
1986年暑假。吳奇修和同學到廣州、溫州的農村做社會調查,那里的富裕讓從省級貧困縣出來的吳奇修吃驚不已,緊接著,他又在家鄉(xiāng)漣源調查,貧富的強烈對比撞擊著他的心。調查結束后,吳奇修致信婁底地委和漣源縣委,表示了“要求到基層工作,學以致用,為革命老區(qū)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意愿。
1987年7月,吳奇修得償所愿,被分配到漣源縣經濟技術協(xié)作辦公室工作。那個年代,大學生本來就很少,名牌大學熱門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更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吳奇修放著北京的大機關大單位不去,偏要到貧困的小村子去,一時引來軒然大波,有人說他犯了錯誤被“發(fā)配”,有人說他成績不好只能降格分配……迎接滿腔激情的是一盆盆冷水,這讓他感受到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巨大的落差,也感到委屈。但冷靜下來的吳奇修想:自己并沒有做錯事,那么就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對別人挑剔的目光吧!于是,他全面調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決定從小事做起。每天早晨7點半,第一個趕到單位,打好開水掃好地,遇到抗洪救災、扶貧幫困等許多人不愿干的急難險重工作,他總是搶著到一線去。漸漸地,他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也顯示了自己的才干,更贏得了周圍人的理解和信賴。
都說“人往高處走”,吳奇修卻幾次“水往低處流”。1989年至1992年,吳奇修申請到兩個貧困村扶貧。1995年,吳奇修上任茅塘鎮(zhèn)石門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7年。
1600多人的石門村積貧積弱,人均年收入只有480元,整個村子的債務卻高達12萬元。當時,老百姓對這位大學生“村官”抱著懷疑和戒備的心理?!八褪莵礤冨兘?,我們要讓他金鍍不成,沾一身泥巴走”。話傳到吳奇修耳朵里,他什么也沒說,也不著急“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走家串戶跟農民聊天,了解他們的困難、需求與感受。他拆了破爛的小學危房,千方百計建了一棟新學校,又帶人修河道和河堤,解決了村子里河道多年淤積的問題,還在村里修起一條水泥公路,這些工程都是他自己想辦法籌措資金,沒讓農民掏一分錢。
之后,他和村黨支部一班人上新疆,下廣州,赴沈陽,到重慶,招商引資。先后興辦企業(yè)16家,到1998年,全村實現(xiàn)工業(yè)總產值3.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7200元。“老百姓是很實在的,不會聽你說得多么動聽,而是看你是否真的對他們好。你不能端大學生的架子。你讓他們在發(fā)展中得到實惠,他們就會支持你。”吳奇修說。
他學會了三個村的方言,而且說得很地道,“到農村工作如果只會說普通話,會被農民當做客人。”農民家的臘肉有時變了味還合不得吃,碰上吳奇修去家訪,村民就會熱情地留他吃飯,不斷地給他夾肉,“這時千萬不能拒絕”。農民要敬酒,平時幾乎不沾酒的吳奇修明白:講1000遍道理也不如喝下那一碗或許很快就會使自己頭暈的酒,他二話不說,端起酒杯就干了。后來,有的村民一高興就會使勁拍著吳奇修的肩膀,說,“這才是自己人!”吳奇修知道,自己已經真正地融入了鄉(xiāng)村,鄉(xiāng)親們也真正把他當成了貼心人和主心骨。
1998年下半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給石門村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如果繼續(xù)困守石門,很多企業(yè)會倒閉,好不容易發(fā)展起來的鄉(xiāng)村經濟也會功虧一簣。吳奇修頂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決定帶領農民走出去。
在他的帶領下,石門村瞄準中亞和俄羅斯市場,決定挺進大西北,利用地理優(yōu)勢搞出口加工貿易。他們迅速建立了基地,占領了市場,贏得了可觀的利潤。隨后乘勢在廣東、重慶、江西、新疆等地辦起7家企業(yè)、8家公司。到2000年12月,興辦工業(yè)企業(yè)和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30多個,石門的企業(yè)擁有了自營進出口權,企業(yè)分布10多個省、市、區(qū),產品銷往美、英、德、日等20多個國家,使貧困落后的小山村變成全省小康示范村。
當不少村民已經有了企業(yè)、收入頗豐的時候,領頭人吳奇修還領著每月1000來塊錢的工資。當看到許多同齡人從家門到校門到機關門,仕途一路春風得意時,吳奇修總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在基層干事創(chuàng)業(yè)需要勇于堅守。堅守尊重百姓的情感,堅守自己信奉的理想信念。如果你沒有使命感和奉獻精神,沒有愛上所從事的事業(yè),就很難堅持下去。但當你親眼看到山村的面貌一天天在變,當你運用所學知識為最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并為他們不斷帶來實惠的時候,你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幸福感,會感到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p>
(郭進摘自《中華兒女·青聯(lián)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