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梅芳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媒體的多樣,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斷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并且現(xiàn)在新教材都配有相關知識的光盤,輔助教師發(fā)揮新教材的教學效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十一條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币浞职l(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多媒體在課堂的運用就是一個最好的載體。多媒體是圖象、文字、動畫、聲樂、視頻為一體的教學工具,它能突破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把一些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一些枯燥的問題趣味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是當前教學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標志,又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
要使小學語文教學跟隨新世紀的腳步,使小學語文教學煥發(fā)時代的生氣,那么教師在課堂中就要用好多媒體,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
增進交流、飛躍互動
多媒體教學是以教學過程的整體優(yōu)化為目標的,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媒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增進交流,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
1生生互動
例如,《晏子使楚》的教學中,教師安排“第三次侮辱”給學生自主學習,并完成表格。在學生完成表格后就可以利用投影儀很好地進行交流。教師只要叫學生拿上自己的表格放在投影儀上,就能把自己的意思和同學交流了,互相討論比較怎樣填更加合適。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增進了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了解了他人的看法,還給學生鍛煉的機會。
2教師、多媒體、學生之間互動
多媒體課件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體現(xiàn)了較強的實用性、操作性。眾多模塊的組合,充分考慮到多種教學構思,為教師和學生留下足夠的、靈活的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使用者在教學或學習中能靈活自主地選擇教學或學習的路徑和方法,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一些思考練習題、對比閱讀題的設計,既考慮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考慮到學習中的及時反饋、評價,使教學或學習過程的及時調(diào)控成為可能。優(yōu)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得有效的認知。
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有些古詩、詞語難以引導學生準確有效的理解,還有些物體難以用語言來具體的說明,它們是很抽象的,學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使文字表達生動化,使難點迎刃而解。
例如,教學《登鸛雀樓》這首五言絕句時,可以用電腦多媒體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這樣的圖景:太陽正沿著遠處層層山巒下落,霞光籠罩著沉靜的原野,黃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濤滾滾地從鸛雀樓的前方向東流去。這種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遠一近、有動有靜、壯麗多嬌的畫面,既有利于把學生引入“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的詩情畫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們的聯(lián)想,領會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蘊涵的哲理。同時,使學生領略到祖國山河的壯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又例,教學《趙州橋》第三段時,教師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這段主要是寫趙州橋的美觀。那么,美在哪里呢?教師依次打出“兩條飛龍,前抓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兩條相互纏繞的龍”三張投影片,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再出示“相互抵著”、“相互纏繞”、“回著遙望”、“戲珠”等詞語,讓幾位學生來到投影前指著圖解釋。全班同學對照畫面很快理解了這幾個詞語。然后,教師橫向勻速抽動這三張影片,讓學生感受到了“所有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的一樣”,使他們將抽象的語言內(nèi)化為形象的內(nèi)心圖象。至此,全體同學不但深切感受到趙州橋美觀的特點,而且還會體會到作者的用詞是多么準確。學生對文中語言的理解已不再是表層的理解,這時,再讓他們對照畫面復述課文。復述中,他們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和敬仰之情益于言表,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由此可見,巧妙運用電教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素質(zhì)。
創(chuàng)設激情,培養(yǎng)興趣
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動?!币虼耍d趣的激活、保持就顯得尤為重要。語文結構是語句匯成段篇,根據(jù)文字的表達學習課文內(nèi)容,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落后,其掌握的難度大而且枯燥。根據(jù)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多媒體教學設計可以從聽變?yōu)檎f,從說變?yōu)榭?,達到認識,這樣他們不僅不會感到厭煩,而且還會懷著濃厚的興趣、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比尾巴》一課在練習一問一答中,放課文錄音,聽準疑問的口氣讀法和回答的口氣讀法:“誰的尾巴長?”“猴子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蓖ㄟ^聽,在模擬、逼真的意境中直觀地幫助學生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現(xiàn)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的特點。為了認識其它動物尾巴的特點,從熒屏上出現(xiàn)了各種動物,突出各種動物的尾巴特點,如猴子的尾巴長,它能掛在樹上打秋千。同學們的興趣馬上吸引到學習上。特別是平時難得一見的孔雀開屏的壯觀使學生大飽眼福,從孔雀尾巴的形狀、顏色、花紋知道了“孔雀的尾巴最好看”這一句的原因,加上老師指導學生做些簡單的動作,同學們分角色邊問邊答邊表演,興趣可高了。看著銀屏上的動物,再說一說其它動物的尾巴特點,進行比較長與短,比較大與小,比較誰美。然后自己動手做尾巴,給動物們貼上各自的尾巴,出示在投影上,大家一致評比,看誰的尾巴貼對了。這樣使枯燥的教學趣味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潛移默化,無聲勝有聲
小學語文教學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情感的教育,這是語文教學的重任之一,也是難點之一。在語文教學中使用電教手段,使其難度大為減輕。
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由于所處時代不同,學生對周總理的事跡知之甚少,很難理解人民對總理的一片深情,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學開始,可用多媒體放一小段哀樂,問學生:聽了有何感受?(難過、悲傷)師:你們知道嗎?總理逝世的那天,舉國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壯如失去親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愛戴總理呢?緊接著結合課文第一段內(nèi)容放錄象,看當時長安街的萬人送總理的感人場面。如此感人的場景必然會感染每個學生,把人民對總理的愛戴無聲中傳遞到學生心里,讓學生體會到人們在等待中的焦急心情。情感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去描述,只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豐富學生的心靈感觸。
上面幾點只是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點滴體現(xiàn),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隨時代的發(fā)展將逐漸展現(xiàn)它獨特的生命力?,F(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給學生多感官、多種類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成為現(xiàn)代教育中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