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華
我不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有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且玩性十足,寫作也只是業(yè)余愛好。但我渴望擁有自己的書房。坐擁書城。是我的夢想。
“文革”開始,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我出生并長大的礦區(qū)運動也開展得轟轟烈烈。剛開始看批斗“四類”分子。后來看兩派斗爭,我從人群中鉆進去,聽雙方辯論,關注最多的還是搶紅紅綠綠的傳單。一年級的學生認字不多。說也奇怪。我格外關注運動的發(fā)展。把傳單拿回去聽大人們宣讀或談論。到后來時有抄家的事情發(fā)生。我們家出身不好。父親又是當干部的。母親整天提心吊膽。父親高小畢業(yè),母親不識字,祖上也不具備書香的傳承,家里僅有的兩本書都燒掉了。一本是《苦難的歲月》,封面是紅色的,一幅雕塑畫,一個年輕的戰(zhàn)士吹笛,一個更小的戰(zhàn)士傾聽。書里的內容應該是戰(zhàn)爭年代的回憶錄。那時?!按虻埂钡娜撕芏?。估計書里有這些人的名字。一本是父親1953年參加綏遠省首屆工代會的大會紀念冊(嚴格地說也不是書),里面有劉少奇的畫像,也有鳥蘭夫等領導接見代表的照片,在全體代表的合影中我一眼就能找到年輕的父親。這本冊子在當時如被發(fā)現(xiàn)。后果是可怕的。母親不識字。但頭腦清醒,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粉碎“四人幫”后,母親突然又拿出了這本紀念冊。讓父親和我們喜出望外,至今父親還保留著)。從此以后,我們家再也看不到書了。那年月大人小孩為生存忙活。有沒有書讀真是無所謂了。我們家弦子多。能吃飽肚子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打柴割草。挖藥材、揀煤渣、拾破爛、打短工、篩沙子。在不同季節(jié)里干不同的活。只要能干的,政策允許干的,兄弟幾個都干,盡一切可能為家里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我周邊的同伴們差不多都這樣。到上初中時我接觸的人群中出現(xiàn)了一個讓我敬佩的人。他叫艾眷。來投奔他姐夫的,大約十八九歲,高中已畢業(yè),從老家府谷來。他就住在我們鄰居的小土屋里。一到晚飯后,我和十來個同伴在他的小屋里聽故事。這家伙看了很多書。古代的、現(xiàn)代的。我們聽著他府谷味的普通話直到深夜。當然也不是白聽,第二天要幫他給生產隊趕毛驢。裝大糞(他姐夫幫他在我們礦區(qū)周邊的生產隊落了戶),我們都心甘情愿。后來,他從一戶親屬家中借到了書。而且聽說這家人有一箱子小說。也不知是怎樣保存下來的。晚上,他有書看就不愿意讓我們打擾了。我就是在他那里接觸了第一部小說《林海雪原》。從此,我喜歡上了讀書。喜歡不喜歡讀書,是一個人的天性,什么時候能接觸到書就是造化了。通過閱讀。經歷我不可能有的經歷。分享別人帶給我的揪心和傷感。文學讓我懂得什么是夢想。他白天要掙工分,只有晚上才能讀書,而且借人家的書都是有時間約束的,還了這本才能借下一本。從《林海雪原》開始,他借來的書我都能分享。想起當時的情景。真可謂“如饑似渴”。晚上九點以后。我就守在他旁邊,大約十一點多鐘,他要睡覺。我立即把書拿回家閱讀,直到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鐘。艾春起來后還書。好在我們兄弟三人住自家蓋的土房,否則父母親是不會讓一晚上開燈的。我哥和弟弟雖然也反對,常常拉燈。我總是先假裝睡著了,等到他倆睡實了,我再開燈看書。一部小說,我兩、三個晚上就看完了,有時比艾春看得還快。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我閱讀了《苦菜花》、《迎春花》、《烈火金鋼》、《草原烽火》、《敵后武工隊》等好多“文革”前出版的現(xiàn)代小說。有一部《東線》的小說,寫抗美援朝戰(zhàn)場的,看了一半就沒機會看了,后來再沒見過出版,遺憾至今。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是喜歡中國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古代的小說不愛看。武俠小說一部也沒讀過。外國小說除非有目的的閱讀。內心里并不喜歡。那時形成的閱讀喜好要影響我的一生了。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集中閱讀長篇小說最多的時期。一直到初三第二學期轉學到外地上學為止。
到外地上學后。家里每月給十元錢的生活費。后來增加到十二元。我有了自己支配錢的機會,而且時常能到新華書店。每月餓著肚子省出一、兩元錢買書,那時都是幾毛錢的書。可買的書也很少。我從學校圖書室,借到了賀敬之的《放歌集》和李瑛的《紅花滿山》詩集,對詩歌喜愛的天性一下子找到了出口。這兩本詩集我都工整地抄下來,以后在書店碰到詩集就買下來。因為好書難得,《放歌集》在我退學時,以丟書為借口加倍賠錢也還是沒舍得還。保存至今。我外地上學時從家里帶來的,兩個裝雷管用的合起來釘在一起的木箱子,就成了我的書箱。這一時期,姐姐從兵團也寄來一些書,并用極熱忱的來信鼓勵我讀書。隨書寄來的筆記本扉頁。很漂亮地寫著當時流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那段話:“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在當時成為我們這代人的座右銘。我走上文學道路。與姐姐的關懷和啟迪是分不開的?,F(xiàn)在我的書柜里有一格就是那時候的書,如《理想之歌》、《毛澤東頌》等。盡管書柜已滿的需要剔除一部分書。這一格書的內容也早已過時,且書的品相也不好。但我還是舍不得把它們剔除。這些書是我詩歌夢的源頭,也是我書房夢的源頭。溯源而上。隨處可以尋找到我苦澀而充滿欲望的青春。
1976年6月24日。我退學回到了煤礦,距高中畢業(yè)還有一年零一個月。原因是姐姐到兵團,哥哥下鄉(xiāng)。家里可以有一個留城指標分配工作。剛回去時在礦區(qū)學校教初二語文兼班主任。有一個學生比我還大一歲。后來到煤礦生產科干測量繪圖,直到1978年12月考上包鋼師專。這兩年多基本沒買書,我們礦區(qū)沒有書店。讀的也是一些與工作相關的書。讀報時剪貼一些文學性很強的文章,印象深的是。讀到一篇描寫兩個女電焊工在葛洲壩工地上憧憬“四個現(xiàn)代化”二十年后實現(xiàn)情景的散文,讓人心湖澎湃。浮想聯(lián)翩。多少年以后我仍然記得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類似的文章剪了不少。存在我的書籍里。后來能讀到的書越來越多。這些剪報也就消逝了。
上大學時。條件已有好轉,姐姐從兵團帶回來的惟一的板箱,成為我的衣柜和書箱。要比裝雷管的箱子既大又好看。這時正趕上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召開,“文革”時的名著和學術著作相繼出版。我們上大學住宿吃飯與上課的地方有一段距離。剛好路過新華書店。同學們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都要去兩趟書店,就這樣也難免有買不上的好書。后來只要碰到新書,同學買。我也買。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當時心理有可能是怕別人認為自己沒文化。有些買了到現(xiàn)在也沒看過,如《說文解字》、《朱光潛美學文集》等。買的最貴的書就是《辭?!罚瑫r價22.2元,這可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跑了三、四趟才狠狠心買下來。三十年后。我們中文班同學聚會。有些人酒后吐真言。當時每天去書店也不光是為了買書。也是為了看其中的賣書的漂亮姑娘,還講出一些細節(jié)和故事。相比之下,我還是單純得多,同學們回憶起來說,你那時還是小孩呢,哪懂
得這些。
到畢業(yè)分配時,課本加兩年多買的書,板箱里已放不下了。分到礦山教書時,這些精神食糧讓我孤獨寂靜的青春逐漸豐盈起來?!都t樓夢》就是剛分到礦山住招待所時讀完的。
三年后回到包頭。這時買書即有經濟能力,又有方便條件,床頭堆滿了書。結婚時。父親在兩年前就做好了家具。一個書柜、一個衣柜、一個寫字臺。父親的書柜陪伴我搬了四次家,大部分書仍無法擺到書架上。存放在壁櫥或床下。
1999年終于有了較寬敞的住房。最大的一問做書房兼客廳,整整一面墻打了固定的書架,把多年積累下的在紙箱里和壁櫥里存放的書擺上了書架。搬入新居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早上,一縷陽光射進來,書架頓時金碧輝煌。我走了幾個來回,然后注目。有一種統(tǒng)帥檢閱三軍的自豪。隨后。在新的寫字臺前寫下了《新居感覺》:“首先是一種氣息把你帶入水中/即使是透明的液體也有隱秘/讓霧輕輕地覆蓋所有器官/夢在花蕊中孕育果實的歡娛//把所有的想法伸展開來/把所有的文字濃縮進去/像將軍一樣站在書們的面前/輕輕地問好再深情地注視//讓內心在陽臺的高處裸露給星空/千禧之年的禮花中我不是唯一的觀者/我知道所有的英雄都沒有新居的感覺/我擁有新居卻放棄對英雄的崇拜//所有吆喝聲在黎明時即起/物質分化成最小單位在空氣中彌漫/我在精神的沉睡中一遍遍夢囈/最終是饑餓把我從深淵中叫醒?!?/p>
這種感覺維持了一段時間后。隨著社會活動頻繁增加,有了書房,讀書的時間反而少了。書房本身兼做客廳,深夜回家坐在書桌前。不由得打開電視。眼前雖然擺著書??傔€是心不在焉。長時間靜不下心讀書。心里很慌。多重身份的忙忙碌碌雖說情有可原,主觀上的不努力、不作為、心不靜則是關鍵。這種懺悔意識時時有,但現(xiàn)實還是現(xiàn)實。寫詩還是時斷時續(xù)地堅持著,怎么也得對得起這張算得上豪華的書桌吧。
有詩可以求證這段生活。
寫于2000年3月的《驚蟄》:“今天驚蟄/又是星期天/久違的詩悄悄捅了我一下/驚雷便一陣緊似一陣/隨后風刮了好一陣?!睂懹?004年4月的《谷雨那天》:“把所有過時的衣服/晾曬出去/誰用忙碌的身影/陳述春天的喜悅//我?guī)筒簧厦Γ荒苣炯{地看一本詩刊/越翻越心煩/無數(shù)暗示/變成無數(shù)錯過/只能待風吹來//愛人?。汛白哟蜷_/怎么不把我的心情翻出來/晾曬一番?!?/p>
寫于2003年4月的《生存狀態(tài)》:“詩歌缺了我是可行的/酒到肚里/朋友說/缺了我是不行的//詩歌缺了我是可行的/牌到桌上/朋友說/三缺一是不行的//詩歌缺了我是可行的/跑前跑后/朋友說/沒人干活是不行的//其實相互關照是有的/如果不是心煩/詩歌能找到我/你們根本找不到我?!?/p>
寫于2003年12月的《人到中年》:“把心靈交給夜晚/暗香如潮涌動/想到不再年輕/皺紋中藏著隱隱的痛//往事連著往事/那時書頁翻動著內容/燈影晃動著心情/總有一些淚光在感動//天天在趕場/水面很短。心事很長/不可能沒有夢/但總是驚醒?!蹦欠N無家可歸或有家難回的刺骨銘心不是用文學的浪漫可以說清的。當婚姻變故時。空蕩蕩的房子里只剩下一排無法搬動的書架和久不光顧的我的書們。價值取向的不同。財富的含義必將不同。書跟隨了我。有書既好,真的,我心安矣。這是我半輩子的財富啊。在最艱難的時日。我也始終做著“紅袖添香”的夢,這就是書生吧。
前一個月我搬入了新居,真正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書房。把我的書重新請進了純實木的書柜。這次沒有輕狂的統(tǒng)帥的感覺。有一種游子苦吟,被書們重新接納。投入懷抱的感覺。臨窗北眺,穿越重重疊疊的建筑物,一抹遠山淡然而寧靜?!斑h處是一種心情,遠處是一種境界?!蹦芸匆娺h處的書房是上天給予的恩賜,可遇而不可求。當詩歌再次引領我遠離喧囂的城市,遠處的遼闊和無羈,遠處的地老天荒生命之堅韌的律動,輕輕地提升。生命在遠離人群的地方飛翔。還有讓我心儀的是,座北朝南的樓房。我正好居東頭。書房的北窗往外突出大約一尺。足不出戶。早晨能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陽,夜晚能與羞澀純凈的月亮對話。今年的中秋之夜,我的書房里灑滿月光。情景交融,《中國月》之詩應運而生。
我的書房里能看見太陽、月亮和遠山。坐在書桌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心正蓄積新的力量。書香之中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情,隨意翻動,隨意涂抹,思維像在遼闊無邊的草原上信馬由韁。這是生命自由呼吸的地方。
在知天命的金秋時節(jié)。我把已成真的夢又一次地延伸。書房。這片屬于心靈的曠野,是我精神永遠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