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坤靜
文學大師巴金畢生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80年來寫作、翻譯作品總計達1300萬字。其中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長篇小說《家》享譽中外。這部奠定了巴金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重要地位的小說名著是如何誕生的呢?
1927年1月15日,23歲的巴金攜同朋友衛(wèi)惠林,乘坐一艘法國郵船從上海啟航,歷經(jīng)一個多月的顛簸,輾轉抵達法國巴黎。巴金租住了拉丁區(qū)一個古老公寓的一間窄小、陰暗的居室,這里總是彌漫著洋蔥與煤氣混合的味道,他只好不分白天黑夜的大開著窗戶。
巴金的生活刻板而有規(guī)律。每天上午,他前往蕭索的盧森堡公園散步,下午在斗室里翻看幾本隨身帶來的舊書,晚上和衛(wèi)惠林一道去法文協(xié)會附設的夜校補習法文。夜里11點以后回來,用煤氣爐子燒水沏茶。這種人生地疏、憂郁孤寂的環(huán)境,使他越發(fā)思念祖國,想念親人和朋友?!拔矣懈星楸仨毎l(fā)泄,有愛憎必須傾吐,否則我這顆年輕的心就會枯死。所以我拿起筆來,在一個練習本上,一面聽巴黎圣母院的鐘聲,一面揮筆,一直寫到我覺得腦筋遲鈍,才上床睡去?!彼奈膶W之旅就此在回憶中開始了。
最初的一個月里,巴金寫下的只是一些并不連貫的文字片段。此時恰好接到大哥的一封來信,信中滿是感傷的話語。透過該信,他覺得自己與大哥之間的友愛越來越深,而思想上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他清醒地意識到,要走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就必須擺脫家庭,與大哥分道揚鑣。他決定把這些想法寫信告訴大哥,又擔心得不到大哥的理解,擔心大哥承受不了這個打擊。思來想去,他忽然茅塞頓開,何不把練習本上的這些片段連綴成一篇小說,送給大哥看呢?于是他用一個名叫“杜大心”的角色,把這些片段貫穿起來,組成前四章,并很快趕寫出了后幾章。
在該書的序言中,巴金說:“我有一個哥哥,他愛我,我也愛他,然而為了我的信仰,我不得不與他分離,而去做他所不愿意我做的事情……我為他寫這本書……如果他讀完以后能夠撫著我底頭說:‘孩子,我懂得你了。去罷,從今以后,你無論走到什么地方,你哥哥底愛總是跟著你的!那么,在我是滿足,十分滿足了!”這部署名“巴金”的長篇小說《滅亡》在《小說月報》1929年1至4期上連載,單行本也于10月問世,好評如潮。
10月,巴金在《東方雜志》第25卷第1號上發(fā)表譯文《脫洛斯基的托爾斯泰論》時,首次以“巴金”為筆名。但1928年8月份,《滅亡》剛剛脫稿,巴金準備寄給上海的一位名叫索非的朋友自費出版。署什么名字呢?巴金不愿用他的真名李堯棠,經(jīng)過好一番思慮,忽然想起在法國項熱投水自殺的一位北方同學巴恩波。為了紀念他,巴金就以百家姓中這少見的“巴”字打頭。適逢有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來巴金這里玩兒,看見桌上擺著巴金正在翻譯的俄國著名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一書,靈機一動,遂建議取用這個“金”字。此后,盡管巴金相繼用過20多個不同的筆名,但“巴金”這個筆名成為他最常用、最為廣大讀者熟知的筆名。
留學法國期間,巴金除接觸了克魯泡特金的一些著作、受到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之外,還認真閱讀了法國作家左拉的《盧貢——馬卡爾家族》中的《小酒店》、《娜娜》和《萌芽》等小說,激起了他更加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他想學左拉那樣,擬將《滅亡》擴大為連續(xù)的5部小說,前面增加的兩部是《春夢》與《一生》,后面的是《新生》與《黎明》,且已粗略地構思出了各部小說的內容。其中對《春夢》的構思尤為具體,并在歸國途中即已動筆寫下了片段文字。
巴金于當年12月初乘船回滬。1929年7月,他的大哥從成都來到上海。在兄弟倆一個月的愉快相處中,大哥時常談起陳年舊事,喚醒了巴金對許多塵封往事的回憶,了解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家史。有一次,他當面說要以大哥為主人公寫一部小說《春夢》。此話既出,他頓時發(fā)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公,找到了一個有聲有色的背景和一個取之不盡的材料庫。他決定丟開“杜家”的事,改寫李家的事。
1930年3月4日,巴金收到了大哥給他的回信。信中說:“《春夢》你要寫,我很贊成,并且以我家人物為主人翁,尤其贊成……實在我家的歷史很可以代表一般家族的歷史。我自從得到《新青年》等等書報讀過之后,就想寫一部書,但是我實在寫不出來。現(xiàn)在你要寫,我簡直喜歡得了不得,希望你有余暇把它寫成罷……”這給巴金以極大的鼓舞。
適逢上?!稌r報》要刊登長篇連載小說,編者吳靈園托人向巴金約稿。巴金一口答應下來,開始加緊創(chuàng)作《春夢》。1931年4月18日,這部30萬字的小說被更名為《激流》,在《時報》上連載,每天刊載1000字左右。后來開明書店出單行本時又更名為《家》。小說開始連載那天,正是大哥服毒自殺之時,因此大哥沒能看到。
在《家》的結尾中,巴金改變了大哥的命運,不僅沒讓他自殺,反而讓他的生命之樹綻放出了新的生機。小說的全部結構,也是巴金在得到大哥噩耗的當天(4月19日)晚上,徹夜難眠、反復思索后決定下來的。他將以大哥為原型塑造的覺新作為全書主人公,以他的活動為主線串連情節(jié),通過他以及其他眾多女性的悲劇,對腐朽末落的封建禮教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強烈的控訴,為20世紀初“五四”運動前后這一特定時代留下了面鏡子。《家》也因此成為巴金最成功的代表作。
《家》與巴金后來陸續(xù)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長篇小說《春》和《秋》合在一起,構成一部情節(jié)完整、內容豐富的家族系列小說,被稱為“激流三部曲”。
(責編 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