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機構輔助首相 “親華派”態(tài)度不明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日本16日誕生鳩山新政權后,喧囂多時的新內閣名單17人正式公布。這標志著“鳩山丸”乘組人員塵埃落定,終于可以揚帆起航了。有媒體稱,新內閣成員帶有極為濃厚的親華色彩。然而冷靜看待內閣成員中的重要閣僚,就會發(fā)現實際上并非如此。
從目前17名內閣成員的人事安排來看,最重要的幾個職位都是民主黨的要人。有“鳩山盟友”之稱的民主黨代理黨首菅直人出任副首相兼“國家戰(zhàn)略局”擔當大臣,被稱為鳩山周邊“三人杰”之一的平野博文出任內閣官房長官,有“清廉先生”美譽的民主黨干事長岡田克也出任外相,77歲的民主黨元老級人物、當過兩任大藏相的藤井裕久出任財務相,北澤俊美擔任防衛(wèi)相。
“國家戰(zhàn)略局”是由民主黨提出的新設的首相直屬輔佐機構。這也是鳩山新內閣不同于自民黨政權的特色之一。鳩山新內閣廢除了自民黨時代的事務次官會議,改由“國家戰(zhàn)略局”來決定未來國家藍圖及預算分配等重要事宜。國家戰(zhàn)略局作為政府政策中樞,地位凌駕于其他內閣部門之上,負責人的級別將相當于副首相。
內閣人選名單一出,日本各界紛紛挑刺?!蹲x賣新聞》稱,鳩山的內閣人選采取了“安全駕駛的原則”,只是照顧了各個黨派的平衡。民主黨內中堅力量也發(fā)出不滿的聲音,稱這種選人原則和自民黨一樣,毫無政權更替的新意。日本政治評論家有馬晴海則認為,鳩山新內閣是論功行賞的“全體明星”內閣。而野村證券金融調查部外匯兌換分析師池田雄之則稱,從鳩山內閣的主要閣僚成員帶有濃厚的舊田中角榮派的色彩來看,新內閣外交的“親亞姿態(tài)”將會更加鮮明,這將導致日本實施的追隨美國的外交姿態(tài)變得淡薄。
鳩山內閣成員真的會重視亞洲,同時像部分右翼擔心的那樣親華嗎?看一看新內閣重要成員的經歷便可有個大概了解。首相鳩山由紀夫多次訪問中國,表現出對中國的重視和友好,但他也曾經會見過達賴,并與臺灣政要保持著一定的聯系。新外相岡田克也是位“鐵面小生”,敢說敢做。他曾經在訪問臺灣時,面對臺灣政要直接表示自己反對“臺灣獨立”。對于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他堅持主張如果不能說服中國政府的話,身為首相就不要參拜。但是,他也曾經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要求中國政府進行“正確的”愛國主義教育。菅直人是訪問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少數日本政要之一。連續(xù)20多年來,每年他都和母校東京工業(yè)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聯歡。而在臺灣問題上,他卻主張中國應該“容忍臺灣加入聯合國”。新內閣還有一位明星,就是47歲的國土交通大臣前原誠司。他曾擔任過民主黨黨首,連續(xù)6次當選眾議員議員。在對華關系方面,他也許是鳩山內閣對華關系的一個“火種”。2005年12月,他在訪問中國和美國期間,直接公開指責“中國的軍事威脅”,導致中方取消了和他本人的會談。所以,由他來掌管日本的國土交通問題,一旦中日在敏感地區(qū)產生領土紛爭時,很容易迸出火花,值得中國高度警戒。此外,新任防衛(wèi)相北澤俊美平常十分低調,很少出現在媒體報道中,他雖然內政經驗豐富,但外交主張并不明確。
日本《朝日新聞》發(fā)表社論稱,民主黨的鳩山內閣已經“出航”,希望新內閣能夠感受到歷史的使命,對自民黨遺留的弊病進行大掃除,磨礪自己的政治判斷能力,建立和國民相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