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霞
摘要:目前一般高層建筑外飾面施工,多沿用多層建筑的施工程序。即等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再從上至下一次進行外墻飾面施工。這種施工程序有利于保證施工質(zhì)量,便于管理。但在高層建筑中,主體結構施工周期很長,若按上述程序組織施工,會延長工期,以至失去有利施工季節(jié)。該文就某大廈外飾墻工程,采用豎向分段施工方法施工進行了具體的闡釋,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層建筑外墻飾面施工
0引言
為加快工程進度,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避開冬期外飾墻施工,對某大廈外飾墻工程,采用豎向分段施工方法。通過編制方案,落實措施,較好的解決了飾面磚接槎,墻面污染及安全生產(chǎn)問題,不僅縮短了工期,而且保證了質(zhì)量。對該工程30個陽角用經(jīng)緯儀檢測,最大全高垂直偏差不超過6毫米,現(xiàn)將方法介紹如下:
1工程概況
該大廈為鋼筋混凝土內(nèi)筒三角形剪力墻承重結構。該工程分主樓和裙房兩部分,建筑面積25980.68平方米,主樓地面以上23層(包括2層設備層),地下室2層。地面以上標高76.30米。主樓平面為三角形,東西兩側為鋸齒狀,南北兩側相應設置小三角折面,呈現(xiàn)出以豎向線條為主的折疊式平力。面屋面的鋼筋混凝土女兒墻欄板沿外墻折面設置,高度1.4米,與頂部設備層2.2米封閉外墻合并構成一條3.6米寬的飾面檐口帶。屋面上部建有旋轉(zhuǎn)餐廳。主樓外墻面為古銅色鋁合金窗鑲茶色玻璃,外墻面粘貼白色瓷磚10000平方米,裙房外墻貼糙米黃色磨光花崗石飾面板1500平方米。
2施工工序
在主樓外墻飾面磚施工中,采用豎向分段施工方法。
第一段在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墻,柱,板14層完成,外墻建筑封閉到12層時,由11層插入,從上至下進行外墻飾面磚施工。主樓施工工序為;施工準備——在13層外挑腳手架上鋪設隔離帶——用經(jīng)緯儀投放軸線和陰陽角線——用水準儀測出各樓層水平交圈線(包括窗臺線)——吊線貼灰餅(從12層至底層)——刮糙搓平——檢驗(垂直,平整,空鼓)——彈分格線——陰陽角處從上至下拉鋼絲——按標準貼棉磚——檢驗(垂直,平整,空鼓,接縫)。
第二段施工,在鋼筋混凝土屋面女兒墻欄板施工完畢,第一段外墻飾面磚貼完后,再由屋面女兒墻欄板往下進行外墻面磚施工,直至全部外墻面磚施工完畢。其主要施工工序與第一段施工基本相同,并且同時安排第一,二兩段的收尾工序,如拆除外腳手架,補齊漏貼棉磚,清理磚縫及清洗墻面等。
3操作工藝和注意事項
3.1基層處理
3.1.1若基層為混凝土墻面,表面用鋼絲刷滿刷一遍,澆水濕潤:若基層為磚墻面,必須清掃干凈,再澆水濕潤。
3.1.2混凝土墻面刮糙前,先用摻水重3-5%的107膠素水泥漿滿刮一遍,隨即抹底子灰。磚墻面不刮水泥漿,但需分層刮糙搓平。
3.2彈準面磚控制線
用經(jīng)緯儀測出軸線和陰陽角線。第二段12層以上的垂線必須從11層以下的垂線引上去。用鋼尺量出樓層分層線基點,再用水準儀測出樓層的分層線和窗口線的水平線。各層水平線都通長交圈封閉。根據(jù)測得的基點彈出墻面和窗口四周鋪貼面磚線。
3.3鋪貼面磚
3.3.1選磚:按規(guī)格,尺寸,和顏色差異,將瓷磚分別挑選和堆放,安排鋪貼部位。
3.3.2貼控制面磚:根據(jù)墻面控制線,先在墻兩邊貼控制面磚,并用靠尺認真檢查。根據(jù)墻兩邊控制面磚拉水平通線,貼通線內(nèi)的面磚,不用米厘壓條。
3.3.3采用1:2的水泥沙漿粘貼面磚,坐漿厚度一般不超過10厘米
3.3.4面磚間的垂直和水平縫均為16厘米寬。水平縫的控制方法是,以面磚的上口對準按控制面磚所拉的水平通線;垂直縫控制方法是,以認定面磚的一側對準墻上所彈的垂線。
3.3.5補邊漿:面磚鋪貼就位并粘接穩(wěn)固后,即可對四周灰漿不滿處進行補漿,同時講磚縫處余漿剔除,以利勾縫順利進行。
3.4嵌縫
3.4.11:1水泥沙漿嵌縫(采用425號普通水泥,沙子應中籮過篩)。為保證嵌縫顏色一致,嵌縫水泥和沙子應一次備齊。
3.4.2嵌縫前對面磚的水平縫,垂直縫和空鼓等再進行一次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3.4.3嵌平縫??p深3毫米,縫面要平順,交叉處要平齊,輪廓方正,顏色一致。嵌縫后用棉紗將墻面檫凈,或用棉紗蘸清洗劑將磚面污染清洗干凈。在清洗磚面時,應防止清洗劑流八接縫處使水泥沙漿腐蝕變色。
4施工技術和組織措施
該工程外飾面工程施工時,為爭取利用冬期前兩個月的有效工期而選擇豎向分段施工方法,這種施工方法是對外飾墻面工程由上至下一次性施工的傳統(tǒng)程序的突破。為確保工程質(zhì)量和安全生產(chǎn),我們針對豎向分段施工可能帶來的立體交叉作業(yè)中安全生產(chǎn)和產(chǎn)品維護,上下兩段施工接搓面處理不當,以及外飾面垂直度和平整度控制不佳等問題,多次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制定了施工技術和組織措施:
4.1施工前對操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和技術,質(zhì)量,安全生產(chǎn)等交底工作,使操作人員心中有數(shù),目標明確。
4.2在第13層腳手架上鋪設隔離帶,寬度不小于800毫米,隔離帶是在腳手架上鋪一層荊包,再鋪一層草簾,吧上下作業(yè)層隔離開,既保護了下部操作人員的安全,又可大量減少上部施工對下部面磚的污染。
4.312層以上主體結構和圍護結構的施工,必須以第一段外飾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為基準,嚴格控制軸線位置和垂直度。質(zhì)量控制的重點是:①跟蹤檢查頭角部位和垂直度。②加強模板剛度,防止混凝土外脹,特別要控制好屋面女兒墻圍板的模板剛度。③在放線過程中,主體結構的支模和圍護墻的砌筑均按負偏差控制尺寸。
4.4妥善處理好兩段施工接槎面非常重要,關鍵措施在于由基層處理至面磚鋪貼的各道工序,均應分層把關,全面檢查,使每道工序的施工搭接均密實牢固,都在同一水平面和垂直度上。特別是在鋪貼面磚時要嚴格掌握好第一段面磚的上下一致,磚縫寬窄度和磚面的垂直平整度,使二次分段施工達到一次性施工的整體完美和觀感效果。
該大廈外墻飾面磚第一段施工提前于2005年9月15日由11層以下插入施工,在入冬前完成。第二段施工于2006年4月全面完成。這樣安排既避開了外飾面的冬期施工,又縮短工期2個期,節(jié)約架子和機械費5萬元,并使工程提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