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大氣候》是李昌平的新著。2000年,他“上書”朱镕基總理,喊出了“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yè)真危險”,以一個草根加基層官員的身份提出了“中國農民的出路在哪里?”的疑問。接著他就寫了本書《我向總理說實話》,名聲大震。
三農問題,本質其實是農民問題,是減少農業(yè)人口的問題,李昌平也是這樣思考的。在《大氣候》這本書里,的確有一些獨到的觀察和思考。
最有價值的地方恐怕還要算“李昌平難題”,這是宣傳方提出來的,李昌平自己把這個難題叫做“中國農民難題”。
這個難題,根本上是中國農民往哪里去的問題。要減少生產糧食的人過剩的問題,就得減少農民,要減少,現在的辦法就是增加農民工,但是增加的農民工又會出現問題,那就是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又過剩了。
李昌平從1980年化起,一直對工業(yè)化、城市化道路深信不疑。“然而,30年改革開放,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高速發(fā)展,雖然已經有2億多農民進城做了農民工,但他們中間90%的人卻依然不是市民,中國有戶籍的農民并沒有減少,由1978年的7億增加到了2008年的9.4億。當2008年金融風暴襲來的時候,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又不得不回到一畝三分地上刨食。”
這就是“李昌平難題”,9億農民給4億市民生產糧食,供給過剩了;但是,如果中國加上其他出口大國,是幾十億人給發(fā)達國家十幾億人生產制造業(yè)產品,還是產能過剩。因此,李昌平說,亞洲四小龍走過的路,對于中國這樣—個農村人口大國來說,最終走不通。
其實,“李昌平難題”不是沒有答案的。在李昌平的兩難中,中國農民或者農民工都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生產的。如果他們開始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生產,在經濟學的概念上有一個“薩伊定律”,叫做供給自己創(chuàng)造需求,不是嗎?
李昌平或許覺得,家電下鄉(xiāng)有點滑稽,但這畢竟是—個良好的開始,農村不僅需要家電,還需要城市擁有的一切,這是巨大的需求,這也是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也是農民的出路所在。李昌平自己也想到了這一點,因為他意識到,中國需要大量的中小城鎮(zhèn),讓農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說起來容易,道阻且長。
《白宮第一智囊:蘭德公司與美國的崛起》
亞歷克斯·阿貝拉著
新華出版社
2009年1月
本書為您揭開蘭德的神秘面紗,同時給您一個觀察美國20世紀后半葉歷史的全新視角。無論是美國的對蘇核戰(zhàn)略、五角大樓重組、越南戰(zhàn)爭,還是當今的伊拉克戰(zhàn)爭、恐怖主義研究,蘭德和它的理性選擇理論都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的政治決策。
《“四人幫”興亡》
葉永烈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9年1月
作者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花費二十多個春秋,寫作此書。本書是今日中國關于“四人幫”的唯一鴻篇巨制,是關于“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史著,是一部常銷性的暢銷書。
《新省委書記》
聞雨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
2009年6月
郭醒世出身貧寒,他以進步青年的形象牢牢抓住老省委書記女兒的芳心,從此平步青云??嘈慕洜I二十年后,郭醒世在北方省幾乎只手遮天。此時,他又虎視眈眈地盯上了省委書記的高位,大搞政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