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東漢趙岐《孟子章句》之詮釋方法

      2009-09-25 07:48陳韋銓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3期
      關鍵詞:訓詁孟子

      陳韋銓

      [摘要]趙岐的關于經(jīng)學的著作只有《孟子章句》一書,而其書又成為后來十三經(jīng)注疏的版本,因此關于此書的相關研究是又格外的重要。趙岐批注《孟子》,所使用的方法,無非是漢人常用的章句訓詁的方式,但其訓詁方式又不是大張旗鼓式的訓釋數(shù)十萬或百萬余言的大章句,而是回到經(jīng)學最初的詮釋方式,即是減省后的小章句。其中除訓詁之外,又不偏廢句意義理的闡發(fā)。對趙岐《孟子章句》十四卷進行文字訓詁、引經(jīng)、解經(jīng)等,其中具有特色或有問題的部分提出個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將分為“訓詁名物”、“以經(jīng)解經(jīng)”、“博將子史”、“詮釋文意”等來做分析與說明。此研究成果將能對于趙岐其人其事與其《孟子章句》的詮釋方式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關鍵詞]東漢;趙岐;孟子;章句;訓詁

      [中圖分類號]B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763(2009)03—0017—08

      一前言

      東漢(25-220)趙岐字邠卿,是京兆長陵人。他起初原名趙嘉,字臺卿,因為生于漢御史所居之府署一御史臺,但后來因交惡于宦官唐琺故避難逃命,就改成現(xiàn)在的名字,表示不忘故鄉(xiāng)。相關研究趙岐之專論文章未對趙岐生卒年提出說明,而在網(wǎng)絡上卻提出趙岐當生于公元108年,活約93歲,因未提出具體證據(jù),故筆者懷疑其說法的來源與正確性。在《后漢書·趙岐傳》中提到趙岐卒于漢獻帝劉協(xié)(181—234)建安六年(201),死時年紀已九十多歲,但未明確說明到底活了幾歲,所以筆者推算其生年大約在公元102年至111年,大約是在東漢第四帝漢和帝劉肇(79—105)至第六帝漢安帝劉枯(94—125)之間,歷經(jīng)了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zhì)帝、桓帝、靈帝、獻帝九帝。趙岐現(xiàn)存的著作只有《孟子章旬》與《三輔決錄》,想要了解其經(jīng)學思想,只能由此著手。四庫館臣認為“是注即岐避難北海時在孫賓家夾柱中所作?!逼渲兴膸祓^臣將“孫賓石”說錯成“孫賓”,亦認為此為趙岐避難時而作《孟子章句》,但四庫館臣卻未提出有力證據(jù)。而漢代解經(jīng)多作章句訓詁,四庫館臣就認為說:“漢儒注經(jīng),多明訓詁名物,惟此注箋釋文句,乃似后世之口義,與古學稍殊,然孔安國、馬融、鄭玄之注《論語》,今載于何晏《集解》者,體亦如是?!薄罢戮洹笔且环N經(jīng)學的詮釋方式,其中牽涉到師法與家法的問題,而趙岐《孟子章句》是削減大章句之后的小章句,這是最早的章旬形式,除了對字、詞的解釋外,還兼疏通文義??芍^訓詁與義理兼?zhèn)?,如清儒所言“訓詁明而后義理明”。孔安國、馬融、鄭玄之注《論語》也是如此。四庫館臣又對六經(jīng)的詮釋方向提出看法,其認為“蓋《易》、《書》文皆最古。非通其訓詁則不明;《詩》、《禮》語皆征實,非明其名物亦不解;《論語》、《孟子》詞旨顯明,惟闡其義理而止,所謂言各有當也?!彼膸祓^臣亦肯定趙岐《孟子章句》,其曰:“蓋其說雖不及后來之精密,而開辟荒蕪,俾后來得循途而深造,其功要不可泯也?!彼膸祓^臣亦認為“今本經(jīng)文及注均與唐本不同”、“注文未改而經(jīng)文誤刊者矣”,筆者亦有如此的想法。另外,四庫館臣認為“陳不瞻事實見《說苑》(案《說苑》作陳不占,蓋古字同音假借)?!惫P者認為四庫館臣的說法是錯誤的,有關陳不瞻的事實應該在《新序·義勇》中。然而,朱熹認為:“趙岐《孟子》,拙而不明?!倍懢艤Y則認為:“趙岐《孟子》,文義多略?!惫P者并不認同此二位的看法。本文將對趙岐《孟子章句》十四卷進行文字訓詁、引經(jīng)、解經(jīng)等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其詮釋的正確或適當與否?對于具有特色或有問題的部分將提出個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將詮釋方法分為“訓詁名物”、“以經(jīng)解經(jīng)”、“博將子史”、“詮釋文意”等。

      二詮釋方法

      (一)訓詁名物

      此部分主要探討漢人詮釋書籍時所運用的訓詁方式,本節(jié)將對“文字”、“名物”、“典故”與“制度”等部分來說明,其中文字部分可分“釋音”、“釋字”、“釋詞組”,此部分是趙岐《孟子章句》一書中最常出現(xiàn)的方式;名物部分可分“釋器”、“釋人”、“釋謚”、“釋水”、“釋地”、“釋官”、“釋職”、“釋物”。

      1.篇章釋名

      《孟子》一書共分七篇章,《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此七篇章趙岐在詮釋過程中又分為上下,故共有十四篇章,對于篇名的詮釋均在每篇章的上篇一開始時。如釋(梁惠王),趙岐注曰:“梁惠王者,魏惠王也。魏,國名。惠,謚也。王,號也。時天下有七王,皆僭號者,猶春秋之時,吳楚之君稱王也。魏惠王居于大梁,故號曰梁王。圣人及大賢有道德者,王公侯伯,及卿大夫,成愿以為師,孔子時,諸侯問疑質(zhì)禮,若弟子之問師也。魯衛(wèi)之君,皆專事焉,故論語或以弟子名篇也,而有衛(wèi)靈公季氏之篇,孟子亦以大儒為諸侯師,是以梁惠王、滕文公題篇,以公孫丑等,而為之一例者也?!壁w岐一開始將“梁惠王”一詞作了說明,并且抨擊當時的戰(zhàn)國七雄皆是逾越了名份而稱王。對于春秋五霸的吳楚二國也作了批判,因為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王”,諸侯只能稱“君”、“公”、“侯”、“伯”、“子”、“男”、“卿大夫”等,而諸侯卻逾越了自己該有的禮份,當然梁惠王也是如此的諸侯。此外趙岐也以《論語》分章分節(jié)的方式來輔助說明為何《孟子》也分章分節(jié)的原因,其它六篇章,趙岐也都用了如此的方式。可見趙岐是閱讀過《論語》的,所以趙岐是可能從學于馬氏家族的,因為馬續(xù)與馬融所專擅的經(jīng)典中就包括了《論語》,至于是跟馬續(xù)或馬融學的呢,似乎難以辨別。

      2.文字

      趙岐《孟子章句》一書中隨處可見漢人章句訓詰的方式。首先是“釋音”,而“釋音”只有一條,如釋“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趙岐注曰:“于音烏,嘆辭也?!逼浯问恰搬屪帧?,趙岐慣用同義復詞的互訓方式或直訓法,如“思,念也?!?、“動,作?!薄霸?,首也?!薄ⅰ昂?,常也?!?、“慕,思也?!薄拔?,事也。”、“曠,空?!?、“哀,傷也?!薄安t,明。”、“存,在也?!钡渲杏胁糠肿衷~是重復或有不同詮釋,如“慊,快也?!薄ⅰ般?,少也?!?、“恔,快也?!比玑尅靶杏胁汇挥谛模瑒t餒矣?!壁w岐將“慊”字當動詞使用,其義本為“感到滿足、快適”,而衍伸解為“快”。筆者認為釋為“感到滿足、快適”較為適當,若只釋為“快”,到底是指快樂或快速、趕快呢?容易讓人搞不清楚。又如釋“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此處的“慊”字亦當動詞使用,其本為“不足、缺乏”,趙岐故釋為“少”,此亦可也。在“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于人心獨恔乎!”此處的“恔”字,趙岐釋為“快”(是指快樂或快速、趕快呢?)此字在此當形容詞使用,當釋為“快慰的”(心里痛快而感到安慰),這里“恔”字的義含似乎與“慊”接近,只是詞性不同吧了!如“終者,竟也。”、“果,猶竟也。”、“果,能也。”如釋“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嘗有所終三年淹也?!贝?/p>

      處的“終”字,趙岐釋為“竟”?!敖K”當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使用都有“結(jié)束、終了”之意?!熬埂碑攧釉~使用則有“樂曲演奏完畢、完成、終了、完畢、窮究、追究”之意。故“終者,竟也?!庇秩玑尅八丛诖?,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內(nèi)也?!贝颂広w岐釋“果,猶竟也?!笔菍ⅰ肮碑斆~使用,而有“事情的成效或結(jié)局”之意。而在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時,趙岐則將“果”當副詞使用(有“確實、的確”之意),故釋為“果,能也?!?/p>

      另外,上文中的“為之兆也”的“兆”字當名詞、動詞使用都有“事情發(fā)生前所顯露的征候、跡象、預先顯示”之意。故趙岐釋為“兆始也?!倍卺尅皽颊?,自葛載?!痹凇睹献?梁惠王下》:“《書》曰:‘湯一征,自葛始。”故此處趙岐將“載”字釋為“始”,又如“《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官,朕載白毫。”趙岐注曰:“載,始也?!睂Υ耍P者存疑,因為“載”當名詞時是個量詞,當動詞時有“乘坐、裝運、記錄、承受、充滿”之意,當連接詞時有“且、又”之意。故此處宜解為“記錄、記載”較為合理。筆者推測趙岐做了衍伸詮釋,商湯最初征戰(zhàn)是從葛地(夏朝所封的諸侯國,在今河南省葵兵縣東北)有征戰(zhàn)記錄開始的,而“毫”(今河南省商邱縣)是商湯最初建都的地方,所以“載。始也?!?/p>

      另外,亦有“抑,治也。”、“艾,治也?!?、“易,治也?!辈煌娜譃楹斡型瑯拥慕忉專诖酥档锰接懸幌?。此三字分別在“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自怨自艾”、“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背霈F(xiàn)。首先,“抑”字當動詞用時有“按壓、按住、壓制、扣住、遏止、制止、俯下、低下”之意;當形容詞用時有“深沉的、低沉的”之意;當連接詞用時有“或是、還是、而且、但是、然而、則、就”之意;當助詞用時有“用于句首,無義”。所以趙岐是當動詞使用而衍伸其義為“治”。其次,“艾”同于“乂”字,當名詞用時有“割草、治理”之意。“易”當動詞用時有“治理”之意。此后二字的詮釋比較沒問題。同一字有不同的解釋,通常都是趙岐在衍伸其義來做訓詁之解釋。又如釋“討者,上討下也。伐者,敵國相征伐也?!痹俅?,是“釋詞組”,如釋“為民父母,使民盻盼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yǎng)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zhuǎn)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趙岐注曰:“盻盻,勤苦不休息之貌。動,作。稱,舉也。言民勤身動作,終歲不得以養(yǎng)食其父母,公賦當畢有不足者,又當舉貸子倍而益滿之,至使老少轉(zhuǎn)尸溝壑,安可以為民之父母也?!贝苏f明人民辛勞勤苦的工作來繳稅而還無法滿足在上位者,致使人民死亡,如此的上位者如何可稱為民之父母。又如釋“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壁w岐將“由由”釋為“浩浩”似有不妥,“由由”是自得的樣子;而“浩浩”則是有“水流盛大的樣子”、“廣大的樣子”、“風勢強勁的樣子”、“聲音洪大或喧雜”,所以趙岐將“由由”釋為“浩浩”似乎勉強。又如釋“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趙岐將“踽踽涼涼”釋為有威儀如無所施之貌也,似乎亦不妥,踽踽涼涼本意謂孤寡不合群的樣子。

      3.名物

      前文中已有部分討論到“釋人”、“釋謚”、“釋地”、“釋官”等訓詁名物的部分,本小節(jié)將更深入的探討有關“釋器”、“釋人”、“釋謚”、“釋水”、“釋地”、“釋官”、“釋職”、“釋物”等方面。

      首先,是“釋器”的部分,如“戚,斧。揚,鉞也?!庇秩纭伴C基,田器,耒耜之屬?!逼浯?,是“釋人”的部分,如“柳下惠,魯公族大夫也。姓展,名禽,字季,柳下是其號也?!庇秩纭熬按?,孟子時人,為縱橫之術者。公孫衍,魏人也,號為犀首,常佩五國相印為從長,秦王之孫,故曰公孫。張儀,合從者也。”又如“公輸子,魯班,魯之巧人也,或以為魯昭公之子?!庇秩纭疤?,呂望也,亦辟紂世,隱居東海。”“太公望,呂尚也,號曰尚父。散宜生,文王四臣之一也。呂尚有勇謀而為將,散宜生有文德而為相,故以相配而言之也?!痹俅危恰搬屩u”的部分,如釋魯平公曰“平,謚也?!庇秩纭褒R景公,齊侯,景,謚也?!彼膭t是“釋水”的部分,如“溱洧,水名?!壁w岐指簡單說是水名,未詳述其他。其實,溱與洧都是河川名,源于河南省密縣,與洧水會流后注入賈魯河。又如“淇,水名?!贝颂広w岐亦是簡單帶過,淇水是源于河南省林縣,東南臨淇鎮(zhèn),流經(jīng)湯陰縣至淇縣注入衛(wèi)河。五則是“釋地”的部分,如“靈邱,齊下邑。”靈邱在今日之山東省滕縣東邊,是戰(zhàn)國時齊國的南邊。而“莊岳,齊街里名也?!庇秩玑尅拔耐跎谄缰茏溆诋呟?,西夷之人也?!壁w岐注曰:“歧周,畢郢,地名也。岐山下,周之舊邑,近畎夷,畎夷在西,故曰西夷之人也?!叄耐跄菇谯烘€之地?!敝艹▏谄缟较?,岐山在今日陜西省岐山縣東北。酆鎬則是周朝的舊都,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南,周文王之墓在這附近。六則是“釋宮”的部分,如釋“士師”,趙岐認為士師是監(jiān)獄的官吏。對于“士師”或“士”的解釋,趙岐另外在其他地方亦有所說明,如“士師,治獄官也?!薄笆?,獄官也?!绷硗狻坝萑恕保褪鞘卦粪蟮墓倮?。七則是“釋職”的部分,如“梓匠,木工也。輪人輿人,作車者也。”又如“場師,治場圃者,場以治谷。”八則是“釋物”的部分,如“械,器之總名也?!庇帧拔骞龋^稻黍稷麥菽也?!庇捎谖骞鹊恼f法不一,比較普通的說法是以趙岐所說的稻、黍、稷、麥、菽為五谷。而其中“稻”也包括所謂的“粢、稷、盛”。又“鴃,博勞鳥也?!庇帧膀?,丘蚓之蟲也?!庇帧矮H,猵也。鹯,土鹯也?!庇帧案?,檐。戈,戟也。棲,床也?!庇帧拔嗤⒐h?,皆木名。橨棘,小棘,所謂酸棗也。”

      (二)以經(jīng)解經(jīng)

      本小節(jié)分為兩小節(jié),其一為趙岐引用其他經(jīng)書以解釋《孟子》—“引經(jīng)注孟”,其二是《孟子》中引用的經(jīng)書,趙岐的詮釋又有何看法?—“《孟》中引經(jīng)釋義”。

      1.引經(jīng)注《孟》

      本節(jié)主要探討趙岐在批注《孟子》一書時引用經(jīng)書的情況為何?并討論分析其訓詁與義理詮釋的方式。趙岐所引用的書籍與數(shù)量,有《周易》三處,《尚書》十四處,《詩經(jīng)》十七處,《周禮》十四處,《禮記》五處?!蹲髠鳌范帲墩撜Z》十四處,《孝經(jīng)》一處,《爾雅》一處,《國語》(《春秋外傳》)二處。首先,是引用《周易》的部分,如釋“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壁w岐注曰:“形,謂君子體貌尊嚴也?!渡袝ず榉丁罚骸耙辉幻病!鄙^婦人妖麗之容。《詩》云:“顏如舜華”,此皆天假施于人也。踐,履居之也?!兑住吩唬骸包S中通理”,圣人內(nèi)外文明,然能以正道履居。此美形不言居而言踐,尊陽抑陰之義也?!壁w岐將“形”來形容君子,用“色”來形容婦人,將二者區(qū)分開,二者各引用了《尚書·洪范》與《毛詩·國風·鄭風·有女同車》來做輔助說明。又引《周易·坤卦·文言》,強調(diào)圣人內(nèi)外皆文明,此處之圣人當指君子而非婦人,所以說是“美形”“踐形”,此皆受《周易》尊陽抑陰的影響。

      其次,是引用《尚書》的部分,如釋“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壁w岐注曰:“旨酒,美酒也。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書曰,禹拜昌言?!贝艘浴渡袝び輹じ迗蛑儭费源笥戆葜x皋堯的明達建言一作領袖之人要懂得立身行道,才能以德化人。又如釋“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趙岐注曰:“東野,東作田野之人所言耳。咸丘蒙,齊人也,故聞齊野人之言。書曰,平秩東作,謂治農(nóng)事也?!贝艘浴渡袝び輹虻洹?,此說明“東作”一辨別春耕之次第。

      再次,是引用《詩經(jīng)》的部分,如釋“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趙岐注曰:“二十兩為鎰。彫琢,治飾玉也。《詩》云:“彫琢其章。”雖有萬鎰在此,言眾多也,必須玉人能治之耳,至于治國家而令從我,是為教玉人治玉也。教人治玉,不得其道,則玉不得美好;教人治國,不以其道,則何由能治乎?!薄版劇睘榱吭~,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鏤金曰雕,鏤玉曰琢,“彫琢其章”引自《大雅·械樸》,但《詩經(jīng)》中所提到的是“追琢其章”,“追”當動詞用時是有“雕”或“雕刻”之意,但趙岐卻直接將經(jīng)文修改,似乎說不過去。孟子用“雕”字,趙岐用“彫”字,但“彫”才是鏤刻本字,而“雕”則為猛禽名,所以趙岐懂得取舍“雕”與“彫”字的正確用法,然而現(xiàn)代人反而用“雕”而不用“彫”了。此言用玉人雕飾眾玉猶上位者治理眾多百姓一樣,治理要有方法。此引《詩經(jīng)》具有訓詁的意義,如此則同于清儒所提出的“訓詁明而后義理明”的說法。

      四則,是引用《周禮》的部分,如釋“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愿藏于其市矣?!壁w岐注曰:“廛,市宅也。古者無征,衰世征之。”《王制》曰:“市麈而不稅”?!吨芏Y》載師曰,國宅無征,法而不廛者,當以什一之法,征其地耳,不當征其廛宅也?!薄吨芏Y》中有掌理征收市場稅收的“廛人”,“廛”就是“市物邸舍”,趙岐批判古代盛世是不課稅的,只有到了衰世才會課稅。(從趙岐的角度來說,我們現(xiàn)代的社會也是個衰世?)此處各引用了《禮記·王制》與《周禮·地官司徒》的說法,此說明公家配給官吏們的住宅與辦公室免征稅。

      五則,是引用《禮記》的部分,如釋“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趙岐注曰:“憂,病也。曲禮云。有負薪之憂?!迸员池撔讲钠@郏w力未復,引申為有病的謙詞。

      六則,是引用《左傳》的部分,如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壁w岐注曰:“有堅強如此,而破之走者,不得民心,民不為守,衛(wèi)懿公之民曰:“君其使鶴戰(zhàn),余焉能戰(zhàn)是也?!贝搜孕l(wèi)懿公喜歡鶴,鶴出門還乘坐大夫乘的車子,有次狄國要來攻打衛(wèi)國,將要作戰(zhàn)時,衛(wèi)國士兵們都說:“讓鶴去打戰(zhàn)吧!因為鶴享有爵祿官位,我們怎能作戰(zhàn)呢?”趙岐認為雖有堅強的作戰(zhàn)軍備,但不得民心,則會兵敗如山倒,強調(diào)人和的重要性。趙岐稱《左傳》為《春秋傳》或“傳曰”(趙岐文中三次以此為說,另有一處引“語曰”,此“語曰”并非是來自《國語》、《孔子家語》,有可能來自當時的俗語),可見當時認為《左傳》是解經(jīng)用的。如釋“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壁w岐注曰:“好不朽之名者,輕讓千乘,伯夷季札之類是也。誠非不好名者,爭簞食豆羹變色,訟之致禍,鄭公子染指黿羹之類是也?!泵献诱J為愛好名聲的人,卻能推讓可擔任千乘之國的機會,如果是不能看輕富貴的人,雖是一小籃的飯或一碗湯,也都要表現(xiàn)出舍不得的臉色。趙岐則進一步詮釋能讓千乘之國的就像伯夷、季札這類的賢臣(引史證經(jīng));不好名聲卻喜歡爭蠅頭小利而使自己惹禍上身,就如同鄭國大夫公子宋。在春秋宣公四年時,楚人進獻大甲魚(鱉、黿)給鄭靈公,而公子宋也想吃大甲魚,但是鄭靈公不給吃,公子宋生氣的偷偷染指于鼎,鄭靈公知道了很生氣,想要殺公子宋。

      另外,趙岐也引用了二處《春秋外傳》(《國語》)中的典故,如釋“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奠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趙岐注曰:“見其制作之禮,知其政之可以致太平也。聽聞其雅頌之樂,而知其德之可與文武同也?!洞呵锿鈧鳌吩唬骸拔迓曊训隆保晕逡糁畼仿?,可以明德也。從孔子后百世上,推等其德于前百世之圣王,無能違離孔子道者。自從生民以來,未有能備若孔子也。”曰此強調(diào)孔子之禮樂對人世天下的重要影響??鬃又Y可以在政治上可以達到天下太平,而與文武二王相同的孔子之德表現(xiàn)在雅頌之樂上。

      七則,是引用《論語》的部分,如釋“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壁w岐注曰:“征,取也。從王至庶人,故言上下交爭,各欲利其身,必至于篡弒,則國危矣。《論語》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惫什挥雇跻岳麨槊玻盅越粸榫阋?。”“征”字從動詞來說有“課征、強取、爭奪”之意,若從名詞來說則有“賦稅”之意。如果一國之中從天子到一般老百姓,大家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則這個國家會有險難發(fā)生。所以趙岐引《論語·里仁》曰:“放于利而行,多怨?!?/p>

      八則,是引用《孝經(jīng)》的部分只有一處,如釋“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趙岐注曰:“若,順也。性與情相為表里,性善勝情,情則從之,《孝經(jīng)》云:“此哀戚之情”,情從性也,能順此情,使之善者,真所謂善也,若隨人而強作善者,非善者之善也,若為不善者,非所受天才之罪,物動之故也?!薄叭簟弊之攧釉~用時有“順從”之意。趙岐認為性與情相為表里,人性本善,性為根本,以情(表)從性(里),表里一致,順情之表現(xiàn),才是真善。趙岐引用《孝經(jīng)·喪親章》中對于夫母之喪的哀傷之情的表現(xiàn)為“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這些行為都是由“性”而表現(xiàn)出來的“情”,若表里不一致,當然就是不善,不善不是天生的,原因在于外在環(huán)境的“物動之故”。

      九則,是引用《爾雅》的部分亦只有一處,如釋“孟子謂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壁w岐注曰:“巨室,大宮也?!稜栄拧吩唬骸皩m謂之室?!惫?,主工匠之吏。匠人,工匠之人也。將以比喻之也?!贝颂幹饕菑奈淖钟栐b的角度來作解釋,如釋“巨室”就是“大宮”,趙岐引用《爾雅·釋宮》中對于宮就是室、室就是宮的說法。此外也“釋官職”,如“工師”就是負責管理工匠之人,而“匠人”就是工匠之人。

      十則,是引用《孟子》的部分,如釋“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嚼其亡也,而往拜之。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趙岐注曰:“矙,視也。陽貨視孔子亡而饋之

      者,欲使孔子來答,恐其便答拜使人也。孔子矙其亡者,心不欲見陽貨也?!墩撜Z》曰:“饋孔子豚”,《孟子》曰:“蒸豚”,豚非大牲,故用熟饋也。是時陽貨先加禮,豈得不往拜見之哉?!标栘洺每鬃硬辉诩視r送一只小豬給孔子,想要使孔子來見陽貨,因陽貨不以禮對待孔子,故孔子亦不以禮待之?!敖馈蓖凇瓣R”都是“視、看”之意?!睹献印芬粫杏谩梆仭弊侄墩撜Z·陽貨》中則為“歸”字,所以趙岐所看到的《論語》可能是“饋”字的版本或如同前文一般,趙岐又將《論語》經(jīng)文擅自更改?!梆仭弊之攧釉~用有“致贈、贈送。”而“歸”字當動詞用亦有“贈送”而且通“饋”字。趙岐認為孟子用“蒸豚”的原因在于“豚”不是大牲,所以利用水蒸汽的熱力把小豬煮熟變大。

      2.《孟》中引經(jīng)釋義

      本小節(jié)主要探討趙岐對于孟子所引用的經(jīng)文作進一步的說明的狀況為何?孟子所引用之經(jīng)文以《尚書》與《詩經(jīng)》為主,其各有十九處與三十六處,以下試作說明:

      首先,是引用《尚書》的部分,《孟子》一書中所引之《尚書》皆有今古文,包括古文尚書十三則(<泰誓>、<仲虺之誥<、<太甲>、<說命>、<武成>、<君牙>、<大禹謨>、<伊訓>),今文尚書六則(<湯誓>、<康誥>、<洛誥>、<呂刑>、<梓材>)。趙岐批注時,對于古文的部分,他就說是“尚書逸篇”,如釋“《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趙岐注曰:“書,尚書逸篇也,言天生下民,為作君,為作師,以助天光寵之也。四方善惡者在己,所謂在于一人,天下何敢有越其志者也?!泵献右浴渡袝ぶ軙ぬ┦摹罚骸疤煊酉旅瘢髦?、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強調(diào)人主作為君師與上天配合而賞善罰惡的重要性。但孟子所引似乎未完全一樣,“佑”變?yōu)椤敖怠保w岐也未給予說明,是否當初的版本就是如此呢?今文的部分,趙岐則說“尚書篇名”或直接將篇名說出,又如釋“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趙岐注曰:“書,尚書,經(jīng)有所美,言爭或過,若康誥曰:“冒聞于上帝”;甫刑曰:“皇帝清問下民”;梓材曰:“欲至于萬年”,又曰“子子孫孫,永保民”。人不能聞天,天不能問于民,萬年永保,皆不可得,為書豈可案文而皆信之哉?!段涑伞分晕渫跽D紂,戰(zhàn)斗殺人,血流舂忤。孟子言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殷人簞食壺漿,而迎其王師,何乃至于血流漂杵乎,故吾取武成兩三簡策可用者耳,其過辭則不取之也?!逼渲忻献犹岬降摹段涑伞肥枪盼纳袝劣谮w岐提到《康誥》、《甫刑》、《梓材》是今文的部分,而其中的《甫刑》應該是《呂刑》才是。趙岐引用三則今文的說法,說明今文尚書不可皆信之。至于趙岐認為古文尚書不可盡信的原因是《武成》中提到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其場面非常慘烈凄狀。但孟子卻認為以仁伐不仁,殷人迎王者之師,并沒有殺戮的殘酷狀,所以言過其實的文字不選取,只選當中可用者。

      其次,是引用《詩經(jīng)》的部分,如釋“《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壁w岐注曰:“詩,大雅思齊之篇也。刑,正也。寡,少也。言文王正己適妻,則八妾從,以及兄弟。御,享也。享天下國家之福,但舉己心加諸彼而已?!贝恕端箭R》主要說明文王之德能施其嫡妻,而至于兄弟,于是家齊而后能國治。趙岐對于字詞的部分作了說明,如“刑”字,趙岐將它當動詞來用,故解為“正”,亦通“型”字。對于“寡”字是以形容詞來用,故釋為“少”。那“寡妻”應該釋為“少妻”才對,而以“適妻”釋之,主要是“適”同于“嫡”字,指正妻所生的兒子,而“適妻”當然就是指正妻、元配。至于將“御”字解為“享”,筆者則認為解為“統(tǒng)治、治理”比較適當,因為由正己(修身)到親人(齊家),最后才能“治國”,而“天下平”。又如釋“《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壁w岐注曰:“詩,大雅桑柔之篇。麗,億,數(shù)也。言殷帝之子孫,其數(shù)雖不但億萬人,天既命之,惟服于周,殷之美士執(zhí)裸鬯之禮,將事于京師,若微子者。膚,大。敏,達也。此天命之無常也?!贝似纶w岐說錯,不是《桑柔》而應該是《文王》才是,此篇主要說明周文王道德之高,其所成就的天命不容易,周朝子子孫孫,宜戒慎守成。趙岐將“麗”與“億”都解為“數(shù)”,其中“麗”只能當形容詞或動詞,此處宜當形容詞,解為“成雙的”,此似乎勉強與數(shù)字有關,而通于“儷”字。“億”當名詞用,當然就解為“數(shù)目字”。趙岐將“殷士膚敏”解為“殷之美士”,似乎“膚”就是“美”之意,而非其后所解“大”之意,其實解為“大”,才是正確的,因為“膚”字只能當名詞或形容詞,其義分別為“身體的表皮”與“表面的”、“大的”。所以趙岐解為“大”,是當形容詞來看。“敏”字解為“達”,筆者認為不妥,因為前一字“膚”字解為形容詞用法,緊接在后的,應該是名詞,而“敏”字用名詞來解,則為“才能”,而非“達”。

      (三)博將子史

      1.引諸子解《孟》

      本小節(jié)探討趙岐批注《孟子》一書時,引用先秦諸子書的狀況為何?趙岐引用《老子》、《管子》各一處及《莊子》有二處。以下試作說明:首先是引用《老子》的部分,如釋“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趙岐注曰:“能存其心,養(yǎng)育其正性,可謂仁人。天道好生,仁人亦好生,天道無親,惟仁是與天合,故曰所以事天也?!贝苏f明天道與仁人皆是好生,而且是善的。趙岐引用《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能成就人之正性就是天人合一。其次,是引用《管子》的部分,如釋“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壁w岐注曰:“言衣食足,知榮辱,故民從之教化輕易也?!崩习傩漳艹缘娘枴⒋┑呐?,滿足人之基本需求,再以教化之則容易多了。若衣食不足,每天為要顧三餐。哪有心情去談更高的理想呢?再次,是引用《莊子》的部分,如釋“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壁w岐注曰:“盲人之行,有不虞度其時有名譽而得者,若尾生本與婦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沒溺,而獲守信之譽。求全之毀者,陳不瞻將赴君難,聞金鼓之聲而死,可謂欲求全其節(jié),而反有怯弱之毀者也?!比擞凶约阂庀氩坏降姆Q譽也有想求取完全卻被人毀謗的情況。在這兩種狀況下,趙岐各舉一個史例來說明,第一種狀況“不虞之譽”,即引用《莊子·盜跖》中的“尾生之信”;第二種狀況“求全之毀”,即引用劉向《新序·義勇》中的陳不占(瞻,同音假借)對于齊國大夫崔杼要殺莊公,其聽到國君有難,即刻前往救君,但又因其生性懦弱(陳不瞻說:死君,義也;無勇,私也。不以私害公。)然而,一到現(xiàn)場聽到戰(zhàn)斗的聲音,就恐懼害怕而死去。所以趙岐就說

      陳不瞻有欲求全其節(jié),而反有怯弱之毀。

      2.引史佐《孟》

      四庫館臣曰:“岐注好用古事為比”,所以本小節(jié)將探討趙岐在批注《孟子》一書時,引用史例為之左證。以下試說明之。如釋“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yǎng)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壁w岐認為這樣的人就像周文王治理岐周一樣。又如釋“征于色”趙岐認為“征驗見于顏色,若屈原憔悴,漁父見而怪之?!庇秩玑尅肮释豕恢戮幢M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趙岐將“亟”字當副詞使用而衍伸其義為“數(shù)”,本為“屢次、每每”。這樣的人臣如“伯夷非其君不事,伊尹樂道堯舜”。

      (四)詮釋文意

      1.《孟》義再深入

      本小節(jié)主要探討趙岐對《孟子》一書中,孟子未明確說明的部分再進一步作解釋。以下試說明之。如釋“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壁w岐注曰:“天時,謂時日支干,五行旺相,孤虛之屬也。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所和樂也。”其中“支干”是歷法上的計數(shù)符號(天干地支),“旺相”是陰附家指的時運,“孤虛”是術數(shù)用語,戌亥稱為“孤”,辰巳稱為“虛”。傳說中這個日子不利嫁娶。又如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趙岐注曰:“大人之事,謂人君行教化也。小人之事,謂農(nóng)工商也?!庇秩玑尅懊献釉唬翰恍⒂腥瑹o后為大?!壁w岐注曰:“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此三不孝,趙岐很明確的定義出來,后人多沿用之。又如稈“孟子曰:莫命也,順受其正?!壁w岐注曰:“命有三名,行善得善曰受命,行善得惡曰遭命,行惡得惡曰隨命,惟順受命,為受其正也已?!逼湔J為命有受命、遭命、隨命,其中以受命最好。又如釋“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壁w岐注曰:“己之可欲,乃使人欲之,是為善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之于己,乃謂人有之,是為信人,不億不信也。充實善信,使之不虛,是為美人,美德之人也。充實善信而宣揚之,使有光輝,是為大人。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為圣人。有圣知之明,其道不可得知,是為神人。人有是六等。”趙岐進一步將人分為六等,即“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神人”,而且由最低等級“善人”往最高等級“神人”,此如《周易》中之六爻分等,從初爻到上爻。

      2.說法存異

      本小節(jié)將對于趙岐在詮釋過程中對于不是很確定的說法,常提出“或曰”、“一曰”、“一說”、“一說曰”的說法,將可能存在的答案都列進來。如釋“許子衣褐?!壁w岐注曰:“許子衣褐,以毳織之,若今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麤布衣也?!薄半ァ笔欠N鳥獸的細毛,馬衣則是馬覆馬褐,梟衣則是一種麻衣或說是一種麤布衣?!昂帧碑斆~用則有“粗毛、布制成的衣服、比喻貧窮卑賤的人、黃黑色”之意。又如釋“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趙岐注曰:“人之輕易其言,不得失言之咎責也。一說人之輕易不肯諫正君者,以其不在言責之位者也?!庇秩玑尅懊献釉唬捍笕苏撸皇涑嘧又恼咭??!壁w岐注曰:“大人,謂君國,君視民,當如赤子,不失其民心之謂也。一說曰,赤子,嬰兒也,少小之子,專一未變化,人能不失其赤子時心,則為貞正大人也?!?/p>

      三結(jié)論

      趙岐是位長壽的士人與政治家,其身逢政治紊亂的東漢中后期,其具有士人氣節(jié)的風范,時常斡旋于外戚、宦官、蠻族或軍閥之間,均能適時的達成人君所能委托的任務,不辱君命。晚年更受到袁紹、曹操、公孫瓚、孔融等大臣的推崇。趙岐有關于經(jīng)學的著作只有《孟子章句》一書,而其書又成為后來十三經(jīng)注疏的版本,因此關于此書的相關研究是又格外的重要。然而,趙岐批注《孟子》所使用的方法,無非是漢人常用的章句訓詁的方式,但其訓詁方式又不是大張其鼓式的訓釋數(shù)十萬或百萬余言的大章句,而是回到經(jīng)學最初的詮釋方式,即是減省后的小章句。其中除訓詁之外,又不偏廢句意義理的闡發(fā)。由于趙岐《孟子章句》共有十四卷,卷帙頗多,本文所探討的,無非是選取《孟子章句》中比較具有特色或問題的部分來做說明。所以針對本文的研究,可以歸結(jié)出以下幾點重點:(1)四庫館臣將“孫賓石”說錯成“孫賓”。此避難時作《孟子章句》,四庫館臣未提出有力證據(jù),而現(xiàn)代部分相關論著學者也未經(jīng)考證的認同四庫館臣的說法。又四庫館臣認為“陳不瞻事實見《說苑》?!惫P者認為這是錯誤的說法,有關陳不瞻的事實是在《新序.義勇》中。對于部分學者未提出證據(jù)而認為趙岐曾學經(jīng)于馬融,馬融是外戚,趙岐對于外戚與宦官是很氏惡的,所以筆者心存懷疑態(tài)度,反而筆者到是認為比較有可能學經(jīng)于馬續(xù)。(2)對于字詞的訓詁方式,趙岐在詮釋過程中還是依據(jù)孟子的思維進行的,即“疏不破注,注不駁經(jīng)”的方式。趙岐慣用同義復詞的互訓方式。其中引用相關經(jīng)書或典籍來作訓詁,具有漢人章句訓詁的詮釋特色,亦同于清儒所提出的“訓詁明而后義理明”的詮釋主張。而對于部分相同字詞有不同解釋或不同的字詞有相同的解釋,則是趙岐做了引伸義的詮釋,其中亦有勉強之處。并且對于引用的經(jīng)書原文也有任意更改之跡象,這可能與當時流傳的經(jīng)書版本或許有關。如其中引用的是今文尚書《呂刑》才是,而非《甫刑》,此處趙岐似乎引用錯誤。(3)趙岐在對《孟子》一書進行深入詮釋時有一些特點,如釋“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趙岐認為“命”有行善得善的受命、行善得惡的遭命、行惡得惡的隨命三種,其中以受命最好。又如釋“可欲之渭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壁w岐進一步將人分為六等,即“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神人”。

      猜你喜歡
      訓詁孟子
      《乾嘉學術札記訓詁理論研究》評介
      杯水車薪
      訓詁術語的比較分析
      柔軟生活
      磨刀不誤砍柴工
      古詩句詞語釋疑辨義兩解
      漫畫《孟子》(一)
      漫畫《孟子》(二)
      訓詁
      平顺县| 河东区| 南澳县| 周口市| 南漳县| 焦作市| 海原县| 青岛市| 安康市| 澎湖县| 长兴县| 西宁市| 阜城县| 辽中县| 卓资县| 织金县| 鄱阳县| 鲁山县| 错那县| 饶河县| 浙江省| 民和| 剑河县| 宁河县| 扶绥县| 仁怀市| 鹤峰县| 宜丰县| 敦煌市| 民乐县| 琼海市| 松滋市| 澄江县| 奉节县| 利辛县| 峨山| 信阳市| 马山县| 昌江| 耒阳市|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