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蘭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睂υ捠侵搁喿x過程中,師生腦海中固有的知識、經(jīng)歷、觀念、信息與文本的碰撞,是師生對文本的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基于這種理解,我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古詩教學中,嘗試讓對話走進課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一、激發(fā)興趣,走進文本,親身體驗、感受文本,潛心領悟杜甫的情感
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要領會詩中杜甫寫作的時代背景、寫作特點、寫作思路及表達的情懷,同時用自己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去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走進文本,認識杜甫,認識他的詩。
“杜甫的詩宛如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他的詩風格深沉,旋律悲壯。但有一首詩例外,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寫這首詩的背后有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你們知道是什么事件嗎?”經(jīng)老師啟發(fā),學生興趣盎然,自主地和文本進行了對話,不但讀通讀懂、感受了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而且在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經(jīng)歷和體驗,與作者的心靈進行了溝通,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碰撞,沿著詩人的文字,感悟詩人當時的心境,與詩人對話。
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學生會自主品味發(fā)現(xiàn)詩中的好詞佳句,體味詩人匠心獨運的構(gòu)思。
二、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于交流,在傾聽中學會尊重和合作,在情感交流中產(chǎn)生碰撞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要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感悟。比如:
師: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詩中描繪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呢?你感受到詩人為何而淚?為何而狂?看看誰的視角最獨特,看看誰的觀點最新穎。
生:聽到收復薊北的消息,詩人滿懷感慨喜極而泣。
生:看到患難與共的妻子、兒女愁云不再,便喜氣洋洋。
生:欣喜若狂,胡亂收拾詩書,趕著去喝酒、高歌慶賀。
生:聽到這個好消息后,詩人想立刻回到家鄉(xiāng)洛陽。
……
師:詩中是怎樣表達詩人欣喜若狂的情感的?
生:漫卷詩書。
生:白日放歌。
生:縱情喝酒。
生:歸心似箭。
……
生生對話是學生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激發(fā)的過程,在同學的啟發(fā)下,自己有所感、有所悟,這就是生成,這就是創(chuàng)造。
教師在生生對話中,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于交流,并引導學生學會專心聆聽、友好指正,形成不偏激指責的良好的對話習慣和對話氣氛,才能真正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三、入情入境,讓師生和諧平等地對話,在學生的疑難處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更廣更深的境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關系是互為主體的平等關系,彼此應敞開心扉,相互接納。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理清思維的路徑,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更廣更深的境地。比如:
師: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杜甫的另一首悲詩《春望》,大家能從這首詩中感悟出詩人為何而淚?(展示《春望》)
生:國破家亡的淚。
生:流離失所的淚。
生:別離思鄉(xiāng)的淚。
生: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淚。
生:思念親人的淚。
……
師:李白和杜甫一樣,也寫了一首歸心似箭的詩,它是?
生:《早發(fā)白帝城》。
入情入境,拓展思路,通過對話,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文本的世界,走進老師及同伴的心靈深處。教師適時的點撥,將會啟發(fā)學生思維,開啟學生學習的門道,使之養(yǎng)成自主的學習習慣,享受學會的喜悅。
此外,經(jīng)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之后,學生對《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都有各自的體會和想法,學生要表達的心情得以自然流露。接下來,我以“我心中的杜甫”“杜甫,我對你說”或“我的思鄉(xiāng)情懷”等為題材讓學生寫出心中的話。
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既要留出時間讓學生走進文本,親身去體會,去閱讀感受,又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進行班級交流,讓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進行精神的交流。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情感的體察、語言的領會通過對話的形式釋放出來,就能在對話中碰撞、反思、梳理、生成。
讓對話走進古詩教學,學生的情感得到了交流,知識和感受得到了共享,思想境界也就得到了升華。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