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09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展評(湖北卷)

      2009-10-20 04:29閆會才王能光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09年8期
      關鍵詞:老屋

      閆會才 王能光

      站在天堂的門口

      一考生

      我豁然張開雙眼,周圍的一切讓我感到陌生而震驚:四周潔白一片。我的腳下踩著大朵大朵的白云,頭上繚繞著濃厚的白霧,透出些許白光。空曠而寂靜,卻被云霧遮擋著看不到盡頭。遠處傳來的聲音慢慢消淡,又似乎本來什么都沒有。我的面前有一座懸空而建的門,兩根大大的雪白的圓柱直杵兩旁,門匾上赫然寫著兩個忽隱忽現(xiàn)的大字:天堂。

      怎會來到這里?細細一想,事情的經過原來是這樣:

      那次我正準備過馬路,可由于那天我剛得知高考分數(shù)并不理想,所以十分沮喪。過馬路時滿腦子都是高考的事,想著以前怎么沒有更認真努力地學;考試時發(fā)揮怎么失常了,以至于出現(xiàn)計算上的小錯誤;分數(shù)出來后,考不上一所好大學怎么辦,以后的路我還要怎么走……總之,當時腦子閉塞,思緒紊亂,精神極度衰弱疲乏。而就當我茫然若失地走到馬路中央時,我的右邊突然駛來一輛卡車,它一直在不停鳴笛,可時間真的是太短太短,當我一抬頭,我便感到一陣劇痛,隨即伴隨著刺眼的陽光和聒噪的鳴笛聲暈倒在地。肇事司機駕駛著車子一溜煙逃離,留下我一個人躺在干燥發(fā)燙的柏油路上。

      不一會兒,我的周圍聚滿了人,人群將我一層層地包圍起來,黑壓壓的。他們看到我浸在一片血泊之中,鮮紅的血從我的身體各個部位流出,像干涸的沙漠中斷斷續(xù)續(xù)的支流鋪蓋整個柏油路。人群中的議論聲大大小小不斷,似嘆惜,似驚訝,似鄙夷,似無奈。

      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了警車與救護車的鳴笛聲,慢慢向我靠近。我猜,一定是人群中某個人打電話報的警吧。警察下車開始驅散我周圍的人群,而后,開始在我的旁邊拉警戒線,不停地拍照。這時,姐姐帶著母親從探頭向我觀望的熙攘的人群沖過來,跪在地上,撫著我的身體大聲哭泣。母親拼命搖晃我的身體,我看到她臉上日益憔悴的面孔,這還是我長大后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看她,她真的老了不少,無數(shù)的淚珠從她臉上滑落下來,她開始不停地發(fā)抖,嘴巴一直在喃喃,可我一句都聽不到。我的靈魂從我身體離開,慢慢飄向天空。我向母親揮揮手,可她沒有看見。過來兩位護士將母親從我死去的軀體旁拉開,母親歇斯底里地攥著我的衣服不愿松手,那一刻,我突然心一顫,俯身下去,抓住媽媽的手:“媽媽!”

      我豁然睜開雙眼,從睡夢中醒來,周圍依舊是家中我熟悉的一切。高考已經結束了,此時我原來正躺在久違的家中安適地小睡。看著媽媽正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我的鼻子不由得酸楚起來。此刻已明白,高考已經結束,不管怎樣,最后的人生路還長,我還要堅強地走下去。

      [點評]寫自己滿心想著高考,以致過馬路不留神被卡車撞了,去了天堂。結合題目來看,確實十分扣題。但如果僅僅是扣題,這篇文章還不是成功之作。這篇文章成功在:(一)富有時代氣息。作者是在借這篇文章抨擊現(xiàn)在的高考制度啊。因為高考,孩子們承擔了多大的壓力啊!(二)構思巧妙。讀到結尾,我們才知道作者原來寫的是一場夢,給我們以意外,也給我們以輕松。如果沒有結尾段,我們讀了本文,可能就會被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了!

      (閆會才評)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

      一考生

      清宣統(tǒng)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爆發(fā)。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shù)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zhàn)死。旋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后,時值臘月,會天大雪,余滯于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門,百感并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復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xiàn)。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大沽臺上炮聲隆,將士陳尸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洼難日見炊煙。宣戰(zhàn)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后西秋狝。

      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復年??蓱z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復青天。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白云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制。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fā)奮應向前。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里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吾儕不曾歷戰(zhàn)火,無復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lián)Q新天。

      英雄何只黃花崗,無數(shù)忠魂紅旗間。百兆國子懷先輩,萬里江山動后人。

      召公甘為社稷死,感君總能多奉獻。至今天下傳英名,不使君沒蔓草間。

      今之河山多錦繡,不復沉淪如從前。工廠遍地多鐵馬,信息時代在眼前。

      民眾康樂少悲苦,難以再見愁容顏。吾今立于陵門口,思緒紛飛感萬千。

      聊謅一詩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見。

      后記:今日之生活,皆先輩流血而成,今中國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崗耶?然吾平生只至黃花崗,愧矣。今年之秋,料黃花崗之黃花,應于秋風之中透香中華乎?

      [點評]得滿分的作文,沒有一篇是人云亦云的。也就是說,都有出彩的地方,要么是立意深刻,要么是語言優(yōu)美,要么是構思精巧,要么是文體新穎,要么是這幾者兼而有之。本文能夠獲得滿分,就是因為使用了詩歌的形式,內容又積極向上,扣題又緊?!皼]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能夠用詩歌的形式來寫,全國之大,又有幾人?絕大多數(shù)考生沒有這金剛鉆啊!因為這樣,在大家都在用一般文體寫作的時候,有人用詩歌的形式來寫,自然會特別引人矚目,更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認同,獲得滿分。這首詩歌的特點是:(1)巧用韻腳,朗朗上口。寫作舊體詩,應該注意使用韻腳,如果詩歌比較長,可以換韻。本詩主要使用了an韻,個別地方使用了其他韻。一般是偶數(shù)句押韻。正因為這樣,我們讀來才感覺朗朗上口。(2)化用詩句,增加底蘊。詩歌要耐讀,這樣才有意味,讀者才喜歡。本文多處化用了杜甫、李賀、張若虛、李鴻章、譚嗣同、秋瑾、毛澤東等人的詩句,化用了孫中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中的文句,使得詩歌的容量大增,文化底蘊深厚。

      (閆會才評)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

      一考生

      我愛項脊軒,更愛站在項脊軒的門口。

      愛她那明月下的半墻,愛她那三五之夜的靜謐,愛她的窄小且簡樸。

      每每翻開那充滿書香的語文書,撲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給人心靈以踏實的小軒。這里安居著追求安然、靜然的震川先生,這里綻放著一顆泰然、悠然的靈魂。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我的心也已被這安謐的氣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儼然已經蕩然無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項脊小軒的門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視著這里的一切一切,聆聽著大自然為之演奏的音樂。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著那借書滿架的場景,聽著那偃仰嘯歌的狂狷,感受著那種被書擁擠著的幸福感,然后回憶著那充滿淡淡憂郁但又美好甜蜜的過去,回憶著父母朋友同學老師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種人人有之但又逐漸遺忘的回憶的幸福之中!然后輕輕地哭泣,又輕輕地微笑!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著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階前,學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揮手灑出谷子,引來那人至不去的小鳥。然后站在那里靜靜地看著,注視著,融入這片靜謐但又有著跳動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靄,等待夕陽西下,庭前花開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腦中浮現(xiàn)小鳥姍姍可愛的神情,學著小鳥在跳動的旋律中享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和諧。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獨自鐘愛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軒,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綿綿的愛那天長地久的感動,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細膩的心靈寫出如此細膩的文章。這份鐘愛、這份感動、這份細膩來自那甜美的回憶,來自那大自然的和諧,來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看著那漸高的月兒,看著那在月色中朦朧依稀的小軒,想起李樂薇的空中樓閣,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又何嘗不是我的心靈深處所追求的空中之閣,又何嘗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這份靜謐,這份和諧!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站在回憶的轉軸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靈的鐘磬旁!

      [點評]一些同學總感覺寫作文沒有材料,其實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學習了那么多教材,語文、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等,隨便從中取一點,也就夠我們寫一篇800來字的文章了。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和其中的一點產生共鳴,這樣我們在用教材上的材料寫作的時候才能夠像本文作者那樣融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從而寫出具有獨特個性的文章來。就本文而言,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不動聲色地化用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的語句,我們也就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為作者對課文的熟悉而驚喜,為作者化用的巧妙而驚喜,為作者借此描繪優(yōu)美的意境、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而驚喜。有這么多的驚喜撲面而來,又有誰不會欣賞這篇文章,給其打一高分呢?

      (閆會才評)

      站在車站的門口

      一考生

      車站,一個不斷上演著離別與歡聚的舞臺。這幕離別與歡聚之戲的主人公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不變的是,這是同一個站臺。

      戲劇的主人公在變,有一天,我就成了這部戲里的主角。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一個滿是喜氣和生機的季節(jié),同時,在我眼里,又是一個失意的季節(jié)。一天,爸媽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東西。還處在夢鄉(xiāng)與現(xiàn)實的過渡地帶的我,忽然依稀聽到了一絲啜泣。我睜開蒙眬睡眼,發(fā)現(xiàn)在昏暗燈光下親愛的母親的臉,掛著一些淚水,寫著一臉憂傷。我爬到母親懷里,問她怎么了,她沒有說話。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親開口了:我們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當時就哭了,因為不想爸媽離開。但是這些都于事無補。奶奶拉著滿臉淚痕的我,站在車站的門口,和媽媽、爸爸道別。然后便目送他們踏上汽車。汽車緩緩啟動,漸漸地成了點,漸漸地消失在大霧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聲的我和奶奶站在車站的門口……從此,車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我時不時地會站在車站的門口,愿遠去的車能帶去我對母親父親的祝福,愿回來的車能為我捎來父親母親的音訊。我會站在車站的門口,繼續(xù)著我離別與期待歡聚的車站之戲。

      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長。這個世界一直在變,而站臺的戲卻沒變,它依然在上演著。變了的,依然只是主人公。

      十多年前送別的我成了如今遠去的人,十多年前遠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別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親總是會像當年遠去一樣地早早起床,為我收拾行李,為我準備早餐,一切完畢后便送我到車站,來繼續(xù)這部沒有結局的戲。千叮嚀萬囑咐:好好學習,注意身體,多吃飯,少喝冷水……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嘮叨”,一種讓人心田溫暖的嘮叨。車走了,透過窗,雖然外面光線暗,但我卻分明看到了母親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離去了,便是無限的不舍與懷念;待到歸來時,眼中是一種欣喜若狂的興奮。但眼睛不管是在離去還是歸來時總是濕濕的。

      站在車站的門口,祝愿遠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車站的門口,等待思念的人的平安歸來。我的心里有一個車站,一個不斷上演離別與歡聚的車站。我會一直站在車站的門口,去送別,去祝福,去等待,去歡聚。

      [點評]結構平常實構思巧妙,情節(jié)平平卻情濃意切。迎來送往,人之常情。車站送別,事中常有。然而作者借這一常景、常情卻寫出了一篇常中見奇、平中顯情的佳作來——先寫兒時的“我”去送別父母,后寫長大的“我”被父母送別,這被送別者曾是送別的人的角色轉換,就使得離情的體味格外真切,再加上細膩的心理描寫,文章的獨特之處也就顯現(xiàn)無遺。

      (王能光評)

      站在老家的門口

      一考生

      不經意就走到了老家門口,歲月斑白了門上的門神壁紙,消褪了朱紅色的門漆,朽蝕了高懸的門檐。叩門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該進還是走開。一路的疑問一一跳出,兒時的畫面紛至沓來。

      我們的胡同院還在嗎?那棵高大的槐樹還在等著我放學回家吧!那古墻焦急地等著我的情書吧!我閉上眼。

      “吱呀”一聲響,門開了,跨過高高的門檻,踏入,隨即懸空,像掉入了一個古老悠遠的夢境里,那“吱呀”的聲音像一首從遠古傳來的歌謠。

      手指輕輕叩響古墻,發(fā)出“梆梆”的聲響,如同鋼琴鍵那樣敦厚溫柔的聲響,古墻斑駁的臉上青苔掠過,平添了些許皺紋。我不在的時候,古墻就是借青苔的手為我一筆一畫寫下思念的文字。記得童年時候的我,笑聲濺濕了你的臉,槐花瓣兒簌簌落下,淡黃色的花蕊落地,我總愛撿起貼在你蒼老的臉上。

      轉身拐入小院,古槐還在,恍惚間看見奶奶依然安詳?shù)卦跇湎录{著鞋底,總感覺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總愛穿著不肯脫下?;秀遍g看見母親在屋內張望,該是在想今兒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見父親彎著腰,將水桶放進水井,擔起滿滿的一個月亮,然后有節(jié)奏地擔進家門,該是那月兒也進了我家門兒了吧!恍惚間看到我自己放學后的雨天,穿著涼鞋跳躍在石板道上,一步兩步……

      后來,一紙封條貼住了我向里張望的眼睛,村子里傳言上級發(fā)命令要整治村容,將老院改成商業(yè)街。

      那時奶奶慌了,滿院里轉,卻不講話,如同枝柯間找不著舊日里做窠的老燕,在枝柯間翻飛,孤獨惆悵。

      那時孩子們也慌了,低頭走過,恍惚傳來昔日的笑聲,他們再也吃不到古園里糖藝老人做的糖小鳥了,再也吃不到槐花糕了吧。

      再后來一切都變了,古鎮(zhèn)如同一個抹脂粉的老婦人,在時代T臺上走秀,卻讓人驚喜不起來。我流淚了,古院也流淚了,那條穿過院子的小河漲得飛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淚吧!一滴兩滴……

      肆虐的笑聲傳過來,驚醒了我的夢,我還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門口,舍不得進,更是不忍進,害怕進,如同怕看舊照片里的初戀情人。

      古墻還在嗎?胡同院里的老槐樹還在嗎?紛紛的淡黃色落蕊還在嗎?

      算了吧,都算了吧,走吧,走吧,就將所有的兒時記憶釀成一杯酒,飲下它,永遠陶醉在和諧美好的圖畫中;將一切美好的現(xiàn)實釀成槐花糕,藏在記憶深處,默默的默默的……在驀然回首的剎那,留下簌簌的淡黃色花影……

      轉身,回首。

      然后掉頭,默默走開,眼淚成詩。

      [點評]這是一篇構思大膽而又奇特的作文:(一)題為“站在老家的門口”,其實是站在回憶的門口。因為老家已不再,舊貌變新顏。這種構思如果處理不到位就有跑題之嫌。(二)行文似真似幻,亦夢亦實。文中寫到了“走進”其實是思念造成的幻覺,夢中之情景則更顯“我”對老家之情深。(三)在思舊中巧妙歌頌農村的滄桑巨變,社會的向前發(fā)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王能光評)

      站在文學的門口

      一考生

      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轉的,是墨筆生香,勾勒出清風明月的韻致;梧桐細雨,西窗紅燭,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搖動的濃愁與長情。站在文學的門口,我已能聽到門里的笙簫,門里的嘆息,門里的牧笛,門里的美妙;站在文學的門口,我心中搖曳著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門內的世界。

      站在文學的門口,我擁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聽那些高貴的靈魂的歌吟,去駐足觀看那隱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獲一份燦若朝陽的理想與對于崇高的向往。

      當暮色四合時,一燈如豆,一書如帆,送我至文學的門口。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fā),依舊能夠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勁雄渾的意氣,常使我擊節(jié)而贊。那在亂世里漂泊沉淪的詩性女子,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縱然簾卷西風,人比黃花,也依舊要在絕滅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些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蕩起遙遠的絕響。

      被文學藝術化了的靈魂與生命,在文學的殿堂里凝固永恒。當我站在文學的門口,那軒舉的意氣已將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歡離合的真情淚滴已將我浸濕,他們以文學的方式存在于歷史的視線里,輕易地將我俘獲,又用他們高貴的靈魂鍛造的文字凝滯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間的閑狐兔。

      站在文學的門口,那門里飄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將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職業(yè)是生病,寫作是業(yè)余”的史鐵生,他文字里關于生命的思索給予我深深的感動,他的堅忍使我在遭遇崎嶇時亦能淡定從容。冰心筆下深邃的大海與圣潔的母愛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間隙里駐足體察彌滿我生活的愛意。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動容于保爾的鋼鐵意志,讀《魯濱遜漂流記》,我欣賞生命與自然的契合……

      被文學具體化了的生存形式與生活態(tài)度,如細雨,如飛花,浸濕生活鋪就詩意的歲月,當我站在文學的門口,暮雨晨風陣陣飛來,讓我走得堅強并且詩意。

      站在文學的門口,終究只是欣賞文學別樣的乾坤。我知道,終將有一日,我會走進文學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筆勾勒出生命別樣的風貌。

      [點評]以“站在文學的門口”為題,首先得有文學的底氣;而后站在這文學之門前口吐典雅的詞匯,手寫優(yōu)美的文字,信手拈來古詩詞,不露痕跡的化引則彰顯出作者不凡的文學素養(yǎng),做到了文與題的有機統(tǒng)一。

      (王能光評)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

      一考生

      青春是一串風鈴,我看見它掛在十八歲的門口,隨著風兒叮當作響,朝我招著手。我知道跨過這道門,我就要向青澀的少年作別了,邁向屬于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過高考去迎接十八歲的生日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吧,因為經歷了十多年學習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禮,這份成年禮更顯沉穩(wěn)和智慧。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載精彩的人生。我收獲了親情,那兒有我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獨立思考時,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呵護與諄諄的教導。我收獲了友情,從兒時打鬧的玩伴到同窗學習的摯友,他們無邪的笑容與無數(shù)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遠留下了溫存的回憶。我收獲了知識,十八年來,我像如饑似渴的魚兒在知識的海洋里游來游去,文學名著,給我以智慧的啟迪,給我以前進的動力,它們是滋潤干涸心田的雨露,它們是孤苦絕望時的良師益友;自然科學,讓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與美麗,激發(fā)著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獲了民族自豪感,作為黃皮膚的中國人,我欣喜地見證著祖國的進步與光榮,我高興自己能與這樣的民族同行!

      感謝十八歲的人生讓我感受著世界的真善美,讓我更明確自己的理想與人生的奮斗目標!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我看著那串美麗的風鈴,告訴自己:揮手告別那充滿酸甜苦辣的過去吧!現(xiàn)在,我要鼓起勇氣準備駛向人生的下一個航程。

      也許和所有即將或剛成年的朋友一樣,我的心中充滿了懷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實靦腆的萌動,那是一種想要操縱人生的激情與渴望!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翹首展望,那將是充滿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敗,未知的喜悅,未知的煩惱,我會彷徨失措嗎?會被困難壓倒嗎?哦,抬頭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親切的揮手,那是師長美麗的微笑。哦,還有我身邊的中國人,永遠堅強不屈的中國人,和他們?yōu)槲?我一定不會害怕,和他們結伴前行,傳承五千年炎黃子孫的辛勤與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歲的門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給風,

      把槳留給浪,

      把船長的位置留給我!

      [點評]6月高考,7月18歲生日,是巧合,還是刻意而為?無論怎么看,均顯示出作者的匠心。作者正是在這看似平常中透出機智——全文緊扣“十八歲”。(一)結構簡單而緊湊。如主體部分分三層,每一層以一句領起: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載精彩的人生”;看著,“現(xiàn)在,我要鼓起勇氣準備駛向人生的下一個航程”;展望,“那將是充滿未知的旅程”。(二)語言簡練而意豐。如“回望”部分,涉及到“親情”、“友情”、“知識”和“民族自豪感”——內容多而述說清楚,可謂是言簡而意豐。

      (王能光評)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考生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悠哉游哉地抽著自卷的旱煙。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復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陽,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經意中,爺爺便沒了。老屋的那扇門吱呀吱呀地在風中搖曳,但搖出的只是一陣又一陣凄涼的心痛,終究,沒了坐在老屋門口的人了。

      后來遷了新居,奶奶卻執(zhí)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釋,只是如爺爺一樣沉默地坐著,大家違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這老屋的門,承載了太多太多。放學回家,我喜歡伏在老屋門口的小板凳上寫作業(yè),一來那兒安靜,二來也可與奶奶做伴。奶奶喜歡嘮叨,嘮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爾也有三三兩兩的老婆婆們聚在老屋的門口,談著那些誰會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樣。但我偶爾也會聽到奶奶一個人埋怨,埋怨那個糟老頭子去得太早。那時候不知是奶奶倚著門,還是門倚著奶奶。孤零零地,我噙著淚,聽著她嗚咽,卻哭不出聲。

      時間久了,老屋也成了搖搖欲墜的危房。村里的人勸爸爸把屋拆了,我沒肯,當然,爸爸也執(zhí)意沒有答應。記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掛鎖的門口,聽他喃喃地說:“等我老了,還住在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爺爺奶奶都在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這門口看到了他們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歸宿。那時候,我天真地應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這屋里?!卑譀]吱聲,摸了摸那扇小木門,轉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門口哭,怕爺爺奶奶瞧見了傷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門口,不愿去推開它,因為怕觸及那些塵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門,經歷了太多太多,卻依舊沉默無語。我不敢撩擾這一份歲月的無聲與滄桑,但我想,今天與明天之間,也許也只隔著一扇門,我們都站在歲月的門口徘徊,追憶著那些過往的事與過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門,被歲月鎖著。

      [點評]爺爺坐在老屋的門口,是戀舊;奶奶坐在老屋的門口,既是戀舊又是戀人;老屋“老”了,爸爸不肯拆,是源于對父母的愛——而這一切又是通過“我站在老屋的門口”所看到的——本文正是通過三代人與老屋的關聯(lián),傳承出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孝道,而這種“上愛”也正是我國提倡的敬老的具體詮釋。

      (王能光評)

      站在另一個世界的門口

      一考生

      告別了三年之后,我又站到了你的門口:紫色的薔薇,紅色的桃花,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五彩變幻的時光隧道……我就這樣深情地、默默地注視著你,逡巡在你的門口。

      我從不愿稱你為動畫,我只愿喚你為夢幻。在你的世界里,情可比現(xiàn)實中的海更深,笑容可化作燦爛的陽光,淚水可聚為河流;在你的世界里,一切都可附有靈魂,一切都可永生,再不用愁能否天長地久;在你的世界里,白云可作鳥兒的棉衣,畫餅也可用作充饑;張開手臂飛翔,去那座山的最高峰眺望,站在埃菲爾鐵塔的塔頂,與鳥兒閑聊,在云叢里歇息。當然,你是另一個世界,一個沒有心就進不去的世界。

      我如此向往你,向往著那種現(xiàn)實生活中永遠都找不到的感覺。想象一下漫天飛舞著櫻花而近似于漫天飛雪的感覺,想象一下黑暗中遠遠近近都是螢火蟲而不存在一絲恐懼的感覺,想象一下在絕壁上吹簫長發(fā)飛舞的感覺。你不是為喚起童心而制造的工具,你不是像貓和老鼠那樣被人所說的逗人笑的小丑——你就是你,你更不是無聊的現(xiàn)實生活之外的一種延伸。你是那么神圣而不可侵犯,你是另一個世界,一個永遠地超出并遠離現(xiàn)實的世界。我與你是那樣的可望而不可即。

      時光流逝,我會不會與你越離越遠?其實,我一直都很擔心。我一直都在看著你,看著一些商家為了提高制作量就胡亂簡略,你的人物似乎就少了性格,你的衣服也沒了褶皺。但我知道你其實一直都在,只不過他們丟失了你。我也擔心我自己,一旦我失去了童心,會不會就與你從此兩地相離,最后就只能一遍遍去尋找從前你的意象,這實在是殘忍,如果你只能存在于一段局限的時間的話。但最后你用你和諧的鋼琴曲——艾利奧在陽光下彈奏的《圣歌》,告訴我那永遠不會,因為我所追求的平靜在那個世界已是永存。

      慣性地看表,啊,我要走了,時間催促我回到現(xiàn)實。我不舍但我決不會覺得無奈或是對現(xiàn)實產生厭惡,因為我決不會將你放在與現(xiàn)實對立的一端,否則就只會導致你在我生命中永遠地毀滅。我站在你的門口,對你微笑,看著里面的樹林一片蔥榮。曾經的我不懂,現(xiàn)在的我終于有了感覺卻又再也不能分心去懂,但無論如何,就像爸爸所說的那樣,我從三歲起就和你在一起了。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和你做永遠的朋友。

      記得那個“三年約定”吧,在三年前的盛夏,我們最后一次擁抱然后分開。與你分離三年,是為了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而與你分離三年后,將是更愉快的相遇。那種喜悅,我難以想象。如今,三年即將過去,我又站到了你的門口,然而還有兩天,我只能等到兩天后,才能走進門去擁抱你,在這兩天之外的一輩子。

      [點評]一個熱愛“動畫世界”的人是一個充滿童心的人。然而,為了高考,“我”還是與“你”有一個“分離三年”的約定。洋溢于文中的情感是濃烈的,而擬人手法的運用,傾注著“我”對“動畫世界”的無比熱愛;第二人稱的選擇,如同朋友促膝談心,娓娓道來;而那充滿思戀的親切傾訴,則將“我”的喜愛展示得讓人一覽無余。

      (王能光評)

      站在未來的門口

      一考生

      十八歲的季節(jié)里

      我們回望青春

      顯出憂郁的臉

      我們展望未來

      夢想仿佛春暖花開

      ——題記

      韶華易逝,時間讓記憶只剩下蒼白?;赝啻旱穆L路,卻有無限的余音……

      總在偌大的記憶里找尋錯誤以便給自己警示。雖然它常讓我們痛苦得不能自已,但這種與世無爭、與人無害的錯誤卻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慰藉。過往的百舸未曾停泊在記憶的長河,思念的雙眼卻望穿秋水。時間轟轟烈烈地跑過去,帶走一切,我伸手企圖抓住點滴,卻發(fā)現(xiàn)留在手里的只是支離破碎的東西。

      站在未來的門口,誰都不知道自己所經歷的是一條怎樣的不歸路,也不知是否可以安撫這有裂痕的傷痛。剛結痂的歲月被揭開后看到那個遍體鱗傷的自己,如此悲傷。但我還是希望留下傷疤,畢竟沒有傷痕的畫廊也沒有意義,鐘擺反復的聲音里彌漫著憂傷而優(yōu)美的味道,讓我有離開的沖動。

      我們都是藏在殼里的軟體動物,于是成長的表面便像一支記憶斑駁的水彩筆,把所有的歲月連成斑斕的曲線盛放堆積的情感。

      拿著書本,蒼白的臉上強顏歡笑,年輕的孤傲掩蓋不了孤獨的內心,總覺得世界與我們想象的不大一樣。于是我選擇沉默。

      時間走得很慢,偶一轉身,側影沉靜憂郁。

      未知的未來

      不要誰來編排

      期待某種色彩

      信手涂改

      日子依舊自信風采

      未知的歲月有多么多姿多彩

      由我自己來主宰

      少女仰慕成熟的果實,婦人留戀青澀的花朵,少年不知愁滋味卻向往著春暖花開的未來……如果用荒謬的故事?lián)Q美好的結局,那么所有的前途、所有的憧憬、所有的兒時幻想的夢都將暫時停留,未來某個未知時刻等待我們開啟。于是,我們都愛上未來,用一種魔鬼的語言調侃那些誠懇的夢想;一個輪回的禱告,讓信仰的力量成全我們的夢。

      未來的我,必須是自己的,我的界限必須由我來超越。不停追求的未來使我們心靈精神永生,猶如年華正春的燦爛。

      站在未來的門口,我仿佛看見——夢想花開。

      [點評]站在未來的門口,回首過去,有思念,有傷痛,也有愧疚;雖然寫得模糊,寫得隱約,寫得朦朧。少女情懷總是詩,文中寫出的正是青春少女的若有若無、虛無縹緲甚至無病呻吟的微妙心理。過去的畢竟過去,于是,荒蕪了一段青春的少男少女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未來。這正好說明這年輕的一代看問題很是清楚,但缺乏著自制力——或許這也正是這一代人的悲哀。

      (王能光評)

      站在雨的門口

      一考生

      站在雨的門口,感受著雨所帶來的感動,汲取著雨所帶來的“營養(yǎng)”——

      三月的雨,溫柔拂面;六月的雨,酣暢淋漓;九月的雨,宜人清爽;臘月的雪,雨的精靈。沒有了雨,自然界就沒有了靈性;沒有了雨,世界仿佛死水一潭。

      雨與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這雨與豪邁之情共為一體;“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雨呢,與寧靜的心相融;“滴瀝露枝響,空濛煙壑深”之雨,則與淡泊的心相合……更為難得的是,當你渾身燥熱之際,在你頭暈腦脹之時,那經過雨清洗過的空氣吹來,你會不自覺地深吸一大口!那夾著雨的清風啊,會一直沁入到了心脾,使你全身為之舒暢,頭腦為之清醒,精神為之一振!于是,充盈心頭的委屈隨風飄散,積壓心底的失敗隨雨消融,往昔的信心再一次充實心房,美好重新滲入了生活。

      這,就是雨。

      一年四季總是有雨的,一年四季的雨給人的感覺也截然不同:孤獨時,“時見一舟行,濛濛水云外”;悲壯時,“夜雨荊榛連茂苑,夕陽麋鹿下胥臺”;高興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雨,就像一首神韻無窮的詩,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說,一支叮咚流暢的樂曲!

      雨是自由的,跳躍在一片片干涸的土地上,無憂無慮,隨意揮灑……而在這漫天的雨中光著頭,淋著雨,踏著風,隨性奔跑在雨中,則更是一種愜意,一種享受!

      我喜歡雨。然而卻總是受限而不能夠盡情沐浴。我愿化成雨,去追逐生命的腳步,任空靈泉涌,任軀體支離破碎,皆率性所為。不用在意世俗倫理、人情世故,更不必看重名利。遨游于天地間,不屑去感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只去體會空靈與灑脫,去感悟雨這近似生命的哲理,去奏響自由與生命的禮贊,洗凈塵世的喧囂。

      我們穿行于書山題海中,需要這通靈的雨為我們洗去頹廢。想著雨的特性,想著它的感動,卻忘了累。

      雨下得太多,也感受得太多。

      與雨相識,不無裨益;入雨之門,受益終身。

      [點評]以優(yōu)美的語言來書寫空靈而通人性的雨是本文最大的亮色:擬人、排比的運用,凸顯了雨的靈性;詩句的引用,賦予了雨深厚的文化底蘊;整散句式的交替使用,則融合了雨的品性——去來自由、瀟灑自如?;蛟S只有愛之切,才愿意“化作雨,去追逐生命的腳步”;也正因如此,才感受得細致入微,抒寫得生動感人。

      (王能光評)

      站在生與死的門口

      一考生

      站在生與死的門口,有悲,有樂,有憂。

      ——題記

      桌上放著一杯水。

      從這杯水中,韓寒看到了中國人的劣性,從而大筆一揮,寫下了那篇使他一舉成名的《杯中窺人》。

      而我,只看到了一杯水。

      有人說,世事似水,人是茶杯。

      茶杯立著,從不輕易破碎。但它薄脆的軀殼卻決定了它不堪一擊的本性。

      曾經,有位長輩對我說過:有時人和茶杯一樣,不小心就成了碎片。

      那位長輩是我的爺爺。那是他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

      以后的日子里,我整個人都仿佛被懷念和悲傷這兩副幕布沉沉地遮住——那個沒有太陽、氣溫很低的早晨,總停留在我的心中。因為從那一刻起,爺爺就這樣在記憶的白紙上被黑色的繩子牢牢地拴住,永遠地拴住在一個黑色的匣子里。

      生與死,以前總認為期間有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墒钱斂吹綔y量心電圖的熒光屏上顯現(xiàn)出一條水平直線時,才發(fā)現(xiàn)其實死神就在身邊,只不過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來結束不同人的生命罷了。

      看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去朋友家做客,突然發(fā)現(xiàn)朋友的書櫥里存放著一具真人骷髏。朋友解釋道:“只是以此作為死的提示,來抓住生的分分秒秒?!?/p>

      太冷酷的提示了!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三毛看到荷西送給她的禮物是從撒哈拉沙漠中撿來的一副駱駝骨骼時,竟會如此地欣喜若狂。

      我也突然明白了小爺爺在彌留之際所講的一句話:活著的人要好好地活著。

      不知為什么,忽然想到了“黛玉葬花”,想到了周國平的“今天我活著”,想到了海明威在死里逃生后讀到有關自己的訃告卻說:“一個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著,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p>

      于是,每每在我被摔成“碎片”,每每我決意鳴金收兵時,小爺爺那句喃喃低語就仿佛一枚針,在我心上扎了一下,又扎了一下。那句話喚醒了我內心深處蒼白的靈魂,并讓每一處被針扎過的地方都流出了真實的、懺悔的血。

      桌上放著一杯水。

      如果我說我從這杯水中看到了生命與死亡,這也許太過于牽強。

      但是我真的看到了。

      而且我也明白了:活著的人要好好地活著。

      [點評]生與死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然而作者寫來卻揮灑自如。這得力于他的發(fā)散思維:韓寒、三毛、荷西、朋友,在文中信手拈來;爺爺、小爺爺?shù)呐R終遺言穿插得體,而這又無不圍繞著“生與死”來縱橫馳騁“我”的思緒,無不是緊扣“站在生與死的門口”而發(fā)出的感想。

      (王能光評)

      站在十九歲的門口

      一考生

      一顆流星從天際傾瀉下來。下墜、下墜、下墜,然后消逝……我的十八歲,也隨著它的下墜一去而不復返。

      十八歲,注定著人生的不平凡: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人生很重要的一道分水嶺。有誰說過,人生幾十年,關鍵的就那幾步。但是,我卻麻木了,讓這一年平凡地過去了,沒有嘗到考試帶來的喜悅與傷痛,沒有領會到“自力更生”的啟示,沒有因巨大壓力而咬牙堅持。也許,我可以安慰自己:簡單好啊。

      十八歲,已經徹徹底底地遛走了,十九歲的大門正等著我去敲開。站在十九歲的門口,我彳亍不前。大雨傾盆而下,夾雜著傷心的淚水,澆灌著那些支離破碎的回憶。

      一團團深灰色的云嘈雜地擠滿了天空,沉重地嘆息著。

      曾經,同學們身著綠軍裝,渴望著一縷縷清風襲來,渴望著淡淡的但似甘霖的礦泉水。曾經,走出教室,一縷陽光投射出來,同學們都懶洋洋地曬著太陽,顯得郁悶而懶散。

      曾經,懵懂地步入考場,緩緩地移動筆尖在紙上摩擦,摩擦出許多奇怪的記號。

      曾經,面對教室左上角那張高高掛起的白紙,不敢直視,聽著同學們在身邊一遍遍重復著某個數(shù)字,心中一片茫然。

      然后,帶著初中不曾有過的悲哀,憤憤地選擇了文科,打算在這里安靜地度過接下來的幾年。不管結果怎樣,選擇了這條路,就硬著頭皮走下去吧。

      然后,就在某一個班級扎了根,不再顧忌別人的看法,努力按著自己的目標往上爬。不再害怕面對打擊,困境是人生的必修課,在這門課程中,最能幫助你的人恰恰是你自己,所以,我只能迎難而上,不再求別人的憐憫。

      然后,像花兒一樣,努力地微笑,今日的奮斗與煎熬,終會幻作明日最明媚的陽光,普照一生。那生活和微笑安靜地定格,陽光浸潤,微笑溢在唇邊。

      在天空稍稍暗的地方又有一顆流星劃過。站在十九歲的門口,我不再躊躇,輕輕地叩響那扇莊重的大門。

      [點評]青春是五彩的。然而對于一個站在高考門口的考生,青春卻是紅的不多,灰色的不少。本文巧將青春的回顧編制在即將逝去的十八歲,通過這看似隨意的敘述滲透出那種淡淡的憂愁、傷痛以及心中的茫然。慶幸的是,在文末主人公終于走出了人生的陰暗,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當是敲開十九歲大門后所看到的燦爛明媚的春天!

      (王能光評)

      站在親情的門口

      一考生

      我眼里的母親似乎一直都很堅強。

      父親外出打工,家里只剩我、弟弟和母親。弟弟當時還很小,什么都不懂。我和母親都病了,母親帶著我一起去看醫(yī)生。

      “孩子只要服藥就行,你的感冒嚴重多了,必須輸液?!贬t(yī)生叔叔說。

      “只要孩子沒事就好,我沒什么,不用輸液的?!蹦赣H說著帶我取了藥,就回了家。

      半夜,我發(fā)燒了。因為不舒服,我哭著直叫“媽媽”。母親聽到哭喊聲,猛地驚醒。開始忙碌起來,用濕毛巾敷在額頭,毛巾升溫了,又放進水里,降溫變涼后擰干再敷到額頭上,如此不斷重復。與此同時,母親也發(fā)著燒,但無論燒得怎樣,只要聽到我的聲音,也會趕緊清醒,手不停地重復剛才的動作,嘴里也不停地說著:“不哭,不哭,媽媽在這呢!”

      母親,你是怎么做到的?那時候,我不懂愛,現(xiàn)在呢,我知道了那種執(zhí)著叫“親情”。懵懵懂懂中,認為對待親情就像孩子對待糖果,急急地想要把它裝進口袋,卻不知,貼著肌膚的高溫,它會化掉。

      家境不好,父母親常年在外,與他們的關系生疏了不少。偶爾過年,他們會回來,然而停留是短暫的。十五天后,他們又匆匆離去,缺少的溝通補不回來。密集的電話過來,幾乎是他們在唱獨角戲。他們自導自演,而我僅僅只是配角,偶爾撐撐場面,經典臺詞只有“嗯”、“哦”、“知道了”。哎,單詞乏味,似乎就這樣。

      我不知道該往哪插進去,腳該往哪伸。我的閱讀范圍比較窄,但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催^那些文章大概有這些感觸:一、與父母面對面交流。這個似乎沒多大可能。見面都少得可憐,更何況面對面交談!二、換位思考。當沖突發(fā)生時,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哎,算了,說話都少得可憐,矛盾從哪冒出來!就算吵吵架能增進感情交流,可還是盡量避免的好。三、對父母,多說些貼心話,撒撒嬌。在父母眼里,你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這一條,在面對面或者通話的時候說不出,但如果是發(fā)短信的話,那就沒什么了。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每次叫了聲“媽”或“爸”,然后想說一些節(jié)日祝福之類的話的時候,心跳就會突然加速,到了嘴邊的話忽然就沒有了沖出的勇氣,總會被“沒什么”代替。

      明明就站在親情的門口,門開著,我還能感覺到里面時不時向我吹來一股暖風??墒俏覅s只能呆呆地望著,雙腳原地踏步,任我絞盡腦汁,也動不了一步,它好像背負著千斤重擔,又好似害怕房里的高溫的傷害。

      [點評]初讀,本文似乎跑了題——沒有“站在門口”呀!或許,這正是本文不同于他文之處——先通過大段的寫母親,寫“我”與爸媽的通電話來鋪敘、突顯親情,最后水到渠成地一點,則文題豁然統(tǒng)一。

      (王能光評)

      [作者單位:山東青州五中;湖北通山一中]

      猜你喜歡
      老屋
      老屋
      老屋回憶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故鄉(xiāng)的老屋
      老屋棗樹
      不倒的老屋
      老屋
      承載歲月記憶的老屋
      永安市| 宝应县| 西青区| 漳浦县| 剑川县| 克什克腾旗| 古浪县| 北安市| 乐陵市| 囊谦县| 射阳县| 宝清县| 铜鼓县| 荥经县| 高邑县| 平舆县| 若羌县| 屏边| 屯门区| 时尚| 墨竹工卡县| 杭锦旗| 龙井市| 深圳市| 新安县| 禹州市| 淮滨县| 十堰市| 新郑市| 新泰市| 平度市| 绥化市| 天全县| 玉田县| 西贡区| 个旧市| 十堰市| 岑巩县| 浙江省| 志丹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