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nèi)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已正式發(fā)布。這一政策就立意而論,一方面,中國新興加轉軌的基本國情近乎必然地造成社?;饑乐厍焚~。世界銀行曾有研究報告指出,按照現(xiàn)行制度模式,2001年~2075年間,中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收支缺口就將高達9.15萬億元。另一方面,同樣因為新興加轉軌的基本國情,中國至今保有規(guī)模龐大的國有企業(yè),資產(chǎn)總額超過20萬億元,很顯然,這些企業(yè)既為全民所有,自然當由全民所享,用以補充社保基金可謂正途。
另就愿景而論,國有股轉由社?;鸪钟兄辽倏梢詭砣検找妫浩湟?,過去很長時期內(nèi),國企雖為全民所有,但卻甚少回饋國民,而今通過國有股轉持,國民將可獲得強制分紅之外又一條獲利渠道:其二,中國經(jīng)濟運行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費不足,而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保障不足,而今通過國有股轉持,中國可在不增加財政赤字的情況下較為顯著地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其三,股權分置改革消除了中國股市致命的隱患,但其伴生的“大小非”減持壓力仍然考驗著股市穩(wěn)定與發(fā)展,而今通過國有股轉持,至少將有600億元以上股份自動延長禁售期三年。
以上所述大致給定了國有股轉持的邏輯起點與終點。需要推敲的是,國有股轉持究竟應以何種方式予以落實。要看到,對于任何關涉重大的系統(tǒng)工程而言,真正決定其成敗的往往都是看似瑣屑的細節(jié)問題。
孿生于國有股減持的國有股轉持如今已經(jīng)落地,作為新生事物,其在未來亟需跨越的溝壑至少包括以下三條:
第一,“采取多種方式包括依法劃轉部分國有資產(chǎn)充實社會保障基金”,這是早在2003年就確定的方向。有鑒于此,當下首要的任務應該是,盡快通過合適的方式明確相關各方未來的預期。譬如說,本輪轉持定下的范圍,標的、比例,程序適用于多久,本輪轉持未涉及的國有企業(yè)將按何種原則、何種步驟漸次納入。經(jīng)驗一再表明,凡在大的時間、空間跨度內(nèi),相機抉擇的做法總是不牢靠的。
第二,國有股轉持勢將同時影響到國有企業(yè)及其國有股東的行為方式,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這種影響一定是積極的,畢竟,股權趨于分散是否會加劇內(nèi)部人控制,剩余索取權縮減是否會增加廉價投票權,政策性負擔加重是否會損害到國企獨立市場主體的身份,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應預作判斷并預作安排。
第三,參照中國比較高的工資增長率(5%~10%),我國社保基金設立8年以來所取得的整體年化收益率8,98%并不算高。在此基礎上,國有股陸續(xù)轉入后可能進一步凸顯的難題是:其一,如何保證社?;鹬卫硭?,經(jīng)營水平合乎要求;其二,如何保證社?;鸩皇苷糜绊應毩⑦\作。勿庸諱言,這兩個難題在現(xiàn)行框架下很難求解,因此,必須借助制度創(chuàng)新方能確保轉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