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玨 羅清華
1949年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勝利結束。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最后終結指日可待。大批的共產黨員、革命干部已作好了進入各大城市接管政權的準備。
3月5日至13日,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這里召開。會上,毛澤東在報告中的一段話發(fā)人深省——
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赡苡羞@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毛澤東何以會出此言?人們在思索著,思索著
一、“三反”運動的起因和發(fā)動
毛澤東的預言不幸言中。
離西柏坡會議后不到兩年,中國共產黨內就揭發(fā)出一樁大貪污案——劉青山、張子善案。
劉青山、張子善,一位是中共天津地委前任書記,一位是現任書記。他倆分別于1931年和1933年入黨,經歷過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嚴峻考驗。劉青山參加過1932年高陽、蠡縣的農民暴動,曾被國民黨逮捕,在敵人的嚴刑逼供下,堅貞不屈。張子善1934年被國民黨逮捕入獄,曾參加獄中的絕食斗爭,在敵人面前表現出共產黨人的英雄氣概。應該公正地說,他們的確曾經是黨的干部隊伍中的佼佼者,曾經在不同的領導崗位上出生入死地工作過,曾經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過自己的貢獻。但是,進城后,他們在資產階級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蝕下,貪污腐敗,蛻化變質,成了人民的罪人。
1951年10月,天津專署一位副專員向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揭發(fā)了劉、張的若干違法亂紀事實,引起了河北省委的重視,并進行了調查。11月下旬,在河北省第三次黨代會上,劉、張的貪污腐化罪行得到進一步揭發(fā)。他們的主要罪行是:
1利用職權,盜用公款。他們盜用飛機場建筑款、水災區(qū)造船救濟貸款以及克扣地方糧、干部家屬救濟糧、民工供應糧等共計171億元(舊幣),用于經營他們秘密掌握的所謂“機關生產”。
2從事非法經營活動。他們勾結奸商張文義等,以49億元巨款倒賣鋼材,使國家蒙受21億元損失。為了從東北盜購木材,他們不顧災民疾苦,占用4億元救災款,并派人冒充軍官進行倒買倒賣。
3破壞國家政策。他們以高薪誘聘國營企業(yè)的31名工程技術人員,成立所謂“建筑公司”,從事違法活動。
4盤剝民工。在興建潮白、永定、大清、龍鳳、海河等工程中,他們將國家發(fā)給民工的好糧換成壞糧,抬高賣給民工的食品價格,從中漁利達224k元。
5腐化墮落,拒不悔改。他們從盜竊的國家資財中貪污、揮霍共3.7億元以上,其中劉1,8億元,張1.9億元。劉吸毒成癮。張為逃避罪責,曾一次就焚毀單據300多張。
11月底,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收到中共中央華北局及河北省委關于建議開除劉、張黨籍,并提請省人民政府依法逮捕法辦的報告,拍案而起,當即批準照辦。
11月底,毛澤東震怒了,在華北局向黨中央的一份書面報告上寫道:“華北天津地委前書記劉青山及現書記張子善均是大貪污犯,已經華北局發(fā)現,并著手處理。我們認為華北局的方針是正確的。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qū)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fā)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fā)現、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p>
同日,毛澤東又在為中央起草的給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同志并告各中央局的復電中強調:“我們認為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而著重打擊大貪污犯,對中小貪污犯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針,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極大危險現象,才能克服二中全會所早已料到的這種情況,并實現二中全會防止腐蝕的方針?!?/p>
此前,中央各機關已發(fā)現有貪污行為者1萬人左右。其中貪污1億元至幾十億元者18人,貪污1千萬元以上l億元以下者130人左右,貪污1百萬元左右的,占80%。公安部行政處長宋德貴侵吞公安部大樓基建款9億元,用于個人揮霍,日日餐飲進口白蘭地,一次就“饋贈”某女演員1億元。
真是觸目驚心!這些均發(fā)生在共和國誕生后短短兩年間。
劉少奇說:“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擔心,我們未得天下時艱苦奮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國民黨一樣腐化。他們這種擔心有點理由。在中國這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家,一個村長,一個縣委書記,可以稱王稱霸。勝利后,一定會有些人腐化、官僚化。這對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最大的危險?!?/p>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jié)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共和國的首次反腐敗斗爭——“三反”運動正式大張旗鼓地開展了。(此前的11月20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轉發(fā)東北局報告的批語,首次提出要“進行堅決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三反”運動于是在全黨逐步展開。)
12月8日,毛澤東又為中央起草電報,強調“應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看作如同鎮(zhèn)壓反革命的斗爭一樣的重要,一樣的發(fā)動廣大群眾包括民主黨派及社會各界人士去進行,一樣的大張旗鼓去進行,一樣的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號召坦白和檢舉。輕者批評教育,重者撤職、懲辦,判處徒刑(勞動改造),直至槍斃一大批最嚴重的貪污犯……才能解決問題?!?/p>
這月,毛澤東還在批轉一個報告的指示中要求:“三星期內,至遲在一個月內,有計劃地初步地檢查自己單位和所屬下一級各單位工作人員的貪污現象?!庇忠?guī)定:“在收到本指示后一個月內,向中央作第一次關于檢查和懲治貪污人員的報告。”“凡不作報告者,以違紀論。凡推遲報告時間者,須申明理由?!?/p>
根據“三反”斗爭開始以來所遇到的種種干擾和阻力,為了發(fā)動群眾,使斗爭順利地進行,中共中央于1952年1月4日發(fā)出《關于立即限期發(fā)動群眾開展“三反”斗爭的指示》。毛澤東親自執(zhí)筆草擬了這份指示。指示要求各單位限期展開斗爭,送來報告,“違者不是官僚主義,就是貪污分子,不管什么人,一律撤職查辦”,并指定主持“三反”工作的薄一波用電話和各大區(qū)負責同志保持聯(lián)絡,每三天至五天通話一次,檢查各區(qū)“三反”進度。在作此指示前后,武漢市發(fā)生了衛(wèi)生局副局長宋英打擊報復檢舉揭發(fā)人紀凱夫的嚴重違法亂紀事件,使紀凱夫遭到錯捕,并在肉刑和疲勞審訊下,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毛澤東在得悉中共武漢市委關于這一案件的報告后,下令對打擊報復者嚴肅處理,并號召各地“一律發(fā)動這樣一場斗爭”,將武漢市市長、副市長、市委副書記先后撤職處分。市委書記張平化代表市委作檢查和自我批評。
在毛澤東的一系列強有力指令和具體部署下,“三反”斗爭很快在各地進入高潮,在地方專區(qū)以
上、部隊團以上機關普遍展開。
二、廣大群眾說:“共產黨真正打起老虎來了?!?/p>
40年后,當年主持“三反”丁作的薄一波(時任中央人民政府節(jié)約檢查委員會主任)在《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寫道:在歷時半年多的“三反”運動中,“全國縣以上黨政機關參加‘三反運動的總人數為383萬多人(未包括軍隊的數字)。經核實,貪污1000萬元(舊幣)以上的共10萬余人,貪污的總金額達6萬億元。對有嚴重貪污行為的罪犯,判處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處無期徒刑的67人,判處死刑的42人,判處死緩的9人?!?/p>
在“三反”斗爭中,毛澤東表現出懲治腐敗分子的堅強決心和巨大魄力。毛澤東從斗爭一開始,就強調要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號召發(fā)動群眾起來,大張旗鼓地去進行。他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做的。毛澤東日理萬機,黨政軍各方面事務繁雜;但在百忙之中仍要審閱各地大量的“三反”報告,有時一天高達20余份,而且是親自看,親自動手做批語和指示,不要秘書代勞。涉及的單位有中直機關,也有省、軍、專區(qū)、軍分區(qū);內容上至基本政策、大政方針,下至怎樣抓貪污犯的具體部署,一切猶如戰(zhàn)爭年代,考慮問題極其細致周詳。
據薄一波回憶,1951年12月14日,中共河北省委就劉青山、張子善案向華北局提出了處理意見:“劉青山、張子善憑借職權,盜竊國家資財,貪污自肥,為數甚巨,實為國法黨紀所不容,以如此高級干部知法犯法,欺騙黨,剝削民工血汗,侵吞災民糧款,勾結私商,非法營利,腐化墮落達于極點。若不嚴加懲處,我黨將無詞以對人民群眾,國法將不能繩他人,對黨損害異常嚴重。因此,我們一致意見處以死刑?!?2月20日,華北局經研究后向中央提出了對劉、張的處理意見:“為了維護國家法紀,教育黨和人民,我們原則上同意,將劉青山、張子善二貪污犯處以死刑(或緩期二年執(zhí)行),由省人民政府請示政務院批準后執(zhí)行?!碑敃r之所以加了“或緩期二年執(zhí)行”,是考慮到中央決策時有回旋的余地。
鑒于劉、張的地位和影響以及一些干部的認識不盡一致,黨中央和毛澤東在考慮對他們的量刑時,是十分慎重和民主的。1951年12月下旬,華北局通過河北省委征求了天津地委及所屬部門對劉、張兩犯量刑的意見。結果是:地委在家的8個委員的一致意見是處以死刑。地區(qū)參加討論的552名黨員干部的意見是:對劉青山,同意判處死刑的535人,判處死緩的8人,判處無期徒刑的3人,判處有期徒刑的6人;對張子善,同意判處死刑的536人,判處死緩的7人,判處無期徒刑的3人,判處有期徒刑的6人。毛澤東看到上述材料,在請黨外民主人士傳閱并聽取他們對量刑的意見后,決定同意河北省委的建議,由河北省人民法院宣判,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對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處以死刑,立即執(zhí)行。1952~F2月3日,華北局召開常委會研究河北省的“三反”工作。會議布置了有關公審劉、張大會的事宜,決定在省會保定對劉、張執(zhí)行槍決,要求組織好公審大會并拍攝電影。
在公審大會召開之前,曾在冀中擔任過區(qū)黨委書記,看著劉、張成長,當時擔任天津市委書記的黃敬來找薄一波說情。他講,劉、張錯誤嚴重,罪有應得,當判重刑;但考慮到他們在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有過功勞,在干部中影響較大,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說說,不要槍斃,給他們一個改造的機會。薄一波回答說,中央已經決定了,恐怕不宜再提了;但黃堅持要薄反映。后來,薄一波將黃的意見轉報毛澤東。毛澤東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黃敬同志應該懂這個道理。薄一波寫道:“可見毛主席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所下的決心和所做的深思熟慮,他當時的心思完全傾注在如何維護黨的事業(yè)上面,如何更好地挽救犯錯誤干部的多數上面,如何更有效地防止干部隊伍的腐化上面。嚴懲劉青山、張子善的決定的果斷作出,實際上是再一次用行動向全社會表明:我們黨決不會做李自成!決不會放任腐敗現象滋長下去!決不會讓千千萬萬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改變顏色!”
在毛澤東的嚴辭督導和黨中央的領導下。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公開宣判了劉青山、張子善的死刑。在此前后,2月1日,北京市舉行公審大會,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I臨時法庭審判長沈鈞儒宣判,判處大貪污犯薛昆山(原任中國畜產公司業(yè)務處副處長)、宋德貴(原任公安部行政處處長)死刑;4月4日政務院第131次會議命令,撤銷大貪污犯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委員會委員賀衡夫的一切職務,并逮捕法辦。在毛澤東的直接電報過問下。對一大批重大貪污犯進行了懲處,如太原市區(qū)委書記趙城、區(qū)長任華,華北軍區(qū)汽車學校政委李晉吾,遼東工業(yè)廳駐天津辦事處主任劉治宇等等。
由于黨和毛澤東具有這樣的懲治腐敗的決心,因而博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他們說:“過去國民黨打蒼蠅,現在共產黨真正打起老虎來了。”
三、反腐敗斗爭的經常化、規(guī)范化、法制化
如前所述,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早在進城前夕就預見到進城后黨內會有人被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打中,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中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國家機關,必須厲行廉潔的、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工作作風,嚴懲貪污,禁止浪費,反對脫離人民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同時又規(guī)定,在縣市以上的各級人民政府內,設有人民監(jiān)察機關,負責監(jiān)督各級國家機關和各種公務人員是否履行其職責,并糾舉其中之違法失職的機關和人員。人民和人民團體有權向人民監(jiān)察機關或人民司法機關控告任何國家機關和任何公務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根據這一規(guī)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設立了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經周恩來總理提名,毛澤東主席批準,任命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民革中央常務委員譚平山為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1950年后,政務院相繼頒布和批準了關于設立大區(qū)、省、縣(市)人民政府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及在財經與鐵道等專業(yè)部門設立行政監(jiān)察機構的一系列法規(guī)、法令。這樣,從1949年到1954年,在全國范圍內便逐漸建立起國家行政監(jiān)察制度。
“三反”運動開始后,政務院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即發(fā)布了《關于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指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必須以全力參加并配合各部門大力領導這一斗爭。所有監(jiān)察機關工作人員都要參加實際工作,進行監(jiān)督與檢查。各級人民監(jiān)察機關應設置人民檢舉接待室,把監(jiān)察機構健全起來,吸收監(jiān)察通訊員,廣泛建立監(jiān)察通訊網,協(xié)助各級政府機關和企業(yè)部門自上而下進行檢查。要切實注意糾舉那些陽奉陰違壓制民主的機關和人員,查處貪污、浪費、官僚主義及一切違法違紀的行為。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50年,全國各級監(jiān)察機關共受理事故案件7309件,其中70%
以上是由于干部違法或失職造成的,如濟南鐵路局津浦線花旗營站撞車死傷62人,河南新豫煤礦公司宜洛煤礦發(fā)生井下沼氣爆炸傷亡200人。這年,全國共處分513人,其中省主席、大行政區(qū)部長級的4人。1951年至1952年受理案件28000余起,處分17856人,其中省級以上的21人。
扶正除邪是監(jiān)察機構的職責。1953年鐵道部監(jiān)察室為國家挽救與節(jié)約240億元;對外貿易部監(jiān)察室在處理漏收貨款、盲目租船問題上為國家挽回損失180億元。1954年,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四省的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在對糧食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檢查工作中,挽救危糧13,4638億斤。政務院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對此作了表彰和獎勵。
1954年憲法頒布后,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務院改稱國務院;政務院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改為國務院監(jiān)察部,地方各級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改為監(jiān)察廳、局。國務院監(jiān)察部首任部長是在1927年白色恐怖中入黨,擔任過中共中央南方局、上海局組織部長的女中豪杰——錢瑛。
中國共產黨于1949年11月成立了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1952年6月22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首任書記朱德在《關于黨的紀律檢查工作中的總結報告》中指出,“三反”運動以前,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共處理違紀的黨員干部48189人(其中有軍隊干部16334人)……從處理的案件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大批的黨員干部在資產階級的進攻和腐蝕下,經不起考驗,以致違法亂紀,墮落腐化;另一方面,各級黨的組織曾向黨內各種違法亂紀的行為作了嚴肅的斗爭,并通過這些案件的處理,教育了黨內外群眾,對黨的紀律性的加強和黨的組織的鞏固起了一定的作用。“三反”運動后,將有6萬左右的黨員要受到黨紀與行政的處分,2萬人左右受到開除黨籍的處分……
中共中央于第2天就批準并轉發(fā)了這個報告。
1953年1月,中共中央華東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對華東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長、黨組書記兼華東交通學校校長黃逸峰壓制批評,打擊報復批評者,在黨組織檢查過程中,又嚴重地瞞上欺下,目無組織。對黨不忠實的嚴重錯誤作出處理,開除了黃逸峰的黨籍。
1954年9月11日《人民日報》公布了河南省郾城縣委宣傳部長王兆鈞因在“三反”運動中檢舉縣委機關鋪張浪費以及縣委書記周剛等人利用職權賤賣公物等錯誤,而受到周剛等的打擊報復的事件及河南省委、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撤銷該縣縣委機關,重新組織新的縣委會,將周剛等四人開除出黨的處分決定;并針對此事發(fā)表社論,重申:決不容許任何違犯黨的紀律現象的事發(fā)生。
1955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全國代表會議,通過了《關于成立黨的中央和地方監(jiān)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以中央和地方監(jiān)察委員會代替紀律檢查委員會,借以加強黨的紀律,反對黨員中各種違法亂紀的現象。
會議選出了中央監(jiān)察委員15人,候補監(jiān)察委員6人。中共一大代表之一、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董必武當選為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書記。
這樣,中國共產黨的反腐敗斗爭便走上一個逐步經?;⒁?guī)范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三反”運動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內開展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腐倡廉運動。毛澤東為發(fā)起、推動和指導這場運動,傾注了大量心血,表現出他作為黨的領袖為清除黨的肌體上發(fā)生的腐敗現象的高度自覺性、巨大的決心與魄力。而這,也是“三反”斗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大原因。
毛澤東反腐倡廉的決策及其實踐具有偉大的戰(zhàn)略眼光,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至今還具有現實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中國現代史學會編《毛澤東鄧小平與現代中國》,當代世界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