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慶學
蓄勢而發(fā),是記敘文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就像爆米花一樣,先慢慢地給鋼瓶加溫,待火候一到,猛地掀開蓋子,里面烤熟的米就會“嘭”的一聲爆開,讓人感到驚喜。同理,作文時先不表明用意,而是慢慢地蓄勢,等到時機成熟,再猛然揭開“謎底”,就可以給讀者以心靈的震撼。
作文中,常用的蓄勢手法有以下幾種。
一、先故意描寫一種反常的現象,給讀者留下懸念,而后揭開“謎底”,使人明白反常之中蘊含的深意,從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如,一篇作文寫“我”過六歲生日時,父親沒買生日蛋糕,也不為“我”慶祝,而是讓“我”去撿舊釘子,撿夠三十根才能回家?!拔摇毕肓嗽S多辦法才完成了任務?;丶液螅赣H告訴“我”:“你要上學了,要培養(yǎng)獨立能力……”聽了父親的話,“我”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文章開頭寫父親不買生日蛋糕,也不慶祝,而是讓“我”去撿舊釘子,這些違反常情的舉動很讓讀者生疑,而后寫“我”當時如何犯難,如何勞累,為后文蓄勢,最后父親說明了他的用意,讀者才明白了父親的苦心,深感父親用心良苦。
二、多次描述事件的發(fā)展趨勢,讓讀者形成思維定勢,而后猛然轉變方向,表明真意,給出與讀者的猜想完全不同的結果。
作文《一棵老棗樹》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一方法。在賣棗樹時,別人輪番加價,爺爺就是不賣,這就給讀者造成了思維定勢一爺爺一心想賣個高價。而當學校來買樹做桌椅時,爺爺卻將棗樹無償捐獻給了學校。作者將筆鋒一轉,沖破了讀者的思維定勢,于是產生了爆發(fā)的力量。
三、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前文的“抑”就是蓄勢,后面的“揚”便是爆發(fā)。
例如,有個同學寫奶奶很小氣,向她要兩塊錢買糖吃都不給,以致“我”從此不再去奶奶家;后來奶奶親自登門,拿出50元錢給“我”買學習資料,并教育“我”不要亂花錢,但在學習上該花的不要省?!拔摇泵靼琢四棠痰挠靡猓钍芨袆?。文章先寫奶奶不給錢,這是“抑”;后寫奶奶主動給錢,這是“揚”。奶奶之前的小氣為后面的大方做了有力的鋪墊,使后面的大方產生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蓄勢而發(fā)這一寫作方法時,在“爆發(fā)”前要有合情合理的轉折,讓讀者信服,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