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人可能并不知道,過去在人大代表的選舉上,一個城里人“頂”4個農民。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選舉法第五個修正案草案。草案中最引人關注的內容是,今后的人大代表選舉,一個農民能“頂”一個城里人了。這無疑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改變。
建國之初,鑒于農業(yè)人口比例過大,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城市人口則包括工人階級、知識分子,中國實行“農民1/8選舉權”,并于1995年調整為“1/4選舉權”。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xiāng)人口比例逐步接近,再加上農村自身的發(fā)展,農民素質的提高,實現(xiàn)城鄉(xiāng)同票同權的時機已經成熟。
此次修改選舉法,朝著人人平等,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邁出了重要一步。無論如何,農民的話語權受到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視。
但農民僅獲得平等選舉權還是不夠的,選舉法的修改只是奠定一個立法基石,要使農民獲得真正的平等地位,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當前,中國內部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城鄉(xiāng)差別。中國的城市已經進入工業(yè)化、后工業(yè)化時代和信息時代并存的新時代,一些地區(qū)的農村面貌卻與世界最窮國相差無幾。這種差距,嚴重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進步。
中國文化扎根于農業(yè)文明之上。“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F(xiàn)代改革開放也是從農村開始。只有最終解決好農民問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才無愧于世界。只有那些偏遠地區(qū)或山溝溝里的農民過上現(xiàn)代化的幸福日子,中國的工業(yè)化才算是基本成功。而世界上所有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轉變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如何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參與公共事務的條件。
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各項政策也向農民傾斜。農民獲得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好處。但要想真正提高農民地位,在立法保障農民基本權益的前提下,更要發(fā)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只有農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行使手中的權力。
一直以來,中國農民未能享有充分的話語權,這一方面是由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農民弱勢地位”決定的。另一方面,也與農民自身權益意識不夠有很大關系。許多農民甚至沒有意識到,話語權是他們應得的公民權利。而改革中的既得利益群體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壓縮農民參與空間,侵蝕農民正當利益。
確實,只有農民自身才最清楚他們有哪些難題需要解決,有哪些利益需要保障,有哪些愿望等待實現(xiàn)。中國的下一個偉大變革,需要給農民更多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政策制定,更多地行使監(jiān)督權。而這也應該是中國農民同步成長的過程。沒有這些,中國就不可能實現(xiàn)從農業(yè)大國向工業(yè)大國的轉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