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法
文章的開頭巧設懸念,別開生面。前三個自然段,作者先是別具匠心地繞圈子,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襯托,而后始撥云見日,柳暗花明:黃山松——山上的松——山上名松——極頂和絕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通過這種烘云托月手法,彰顯了黃山絕壁松的個性和光彩,自然令讀者眼前一亮,急于讀下去。
本文內(nèi)容立意深刻,形象感人。作者揮毫潑墨,細致地描述黃山絕壁松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不屈的拼搏精神,其形其神,撼人心魄。全文始終扣住一個“絕”字,并將山谷中的松樹與絕壁松相比較,凸顯絕壁松的超凡出眾。山谷中的松樹枝繁葉茂,粗壯富態(tài),卻缺乏內(nèi)涵;絕壁上的松樹,枝干瘦硬,矮小丑陋,卻洋溢浩氣!正所謂:壯而庸,丑而美。作者巧用全景、遠景、特寫、寫意等多種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敬畏的生機盎然的黃山絕壁奇松圖。作者寫松,實際上也在寫人;作者贊松,實際上也在贊頌頑強的生命力。絕壁松已成為一種精神象征,成為“黃山的靈魂”。
文章的語言凝練渾厚,富有張力,并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對比、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使文句細膩靈動。如“裸露的巨石側立千仞,光禿禿沒有土壤,尤其那些極高的地方,天寒風疾,草木不生,蒼鷹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樹卻破石而出,伸展著優(yōu)美而碧綠的長臂,顯示其獨具的氣質”。如“于是,在大雪紛飛中,在夕陽殘照里,在風狂雨驟間,在云煙明滅時,這些絕壁松都像一個個活著的人”。如“有的枝干被颶風吹折,暴露著斷枝殘干,但另一些枝葉仍很蒼郁;有的被酷熱與冰寒打敗,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卻依舊尊嚴地挺立在絕壁之上”等情景交融,意境高遠,形象鮮明,躍然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