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陳伯達后事處理始末

      2009-11-03 06:02王文耀王保春
      世紀 2009年5期
      關鍵詞:文史館陳伯達花圈

      王文耀 王保春

      陳伯達突然去世

      1989年9月20日,是一個陰雨天。忙了一天的王保春拖著疲憊的身子下班回家,到家休息了片刻,剛拿起碗吃飯,突然電話鈴響了,他放下碗去接電話,聽對方說完,他放下電話自語道:“怎么會呢?”老伴忙問怎么回事,他說了幾句。老伴說:“那你和文耀快去看看吧!”

      王文耀也正在吃飯。保春一進門就急匆匆地說:“告訴你,陳老頭去世了……”文耀一怔,忙問是何時去世的。保春說:“是公安局的老蕭剛來電話說的。不巧的是曉農今天上午去石家莊看他母親去了,只有蘭華在家。怎么這樣突然,上個星期咱們去看他時,他身體、精神還挺好的。你快吃飯,完了咱們去一下?!蔽囊f:“不吃了,咱們走吧?!?/p>

      我們倆一路緊著騎車,7時半到了陳的住處,見到了陳的兒媳婦蘭華和孩子。蘭華把孩子支到另一屋子,哭著述說了老人去世的情況。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頭天晚上落了秋雨,早上很冷。曉農走前,去陳屋里看過幾次,想告別一下,可每次見陳睡得好好的,不忍叫醒他,便把剛找出的毛褲放在陳的床前椅子上,就出門走了。陳起床后即連聲說冷,一邊問:曉農走了嗎?蘭華說:他走了,他去您屋里幾次,見您睡著,就沒叫醒您。中午吃飯時,陳在過廳吃,蘭華和孩子在有電視的屋里吃,忽聽到過廳傳出盤子和碗的碰撞聲,接著咚的一聲,蘭華趕緊過去,只見陳坐在椅子上,頭歪在墻壁上,嘴里吐出食物,臉和嘴唇都發(fā)紫。蘭華扶起陳的頭,大聲喊他,同時讓孩子叫對門老蕭。老蕭過來給老人嘴里塞了救心丸,又趕緊找社區(qū)衛(wèi)生站的大夫,打電話找朝陽醫(yī)院的大夫,并通知了陳現在的單位北京市文史館,隨后又打長途電話給石家莊的曉農。

      衛(wèi)生站的大夫來后,看老人還有微弱的脈搏,正準備打葡萄糖針,朝陽醫(yī)院的陳大夫和徐大夫趕來了。陳大夫給老人量血壓,已經沒有血壓了,再翻開眼皮一看,瞳孔已經放大。陳大夫說沒有救了,準備后事吧。

      蘭華說,她當時失聲痛哭,不知所措,在場的朝陽醫(yī)院的黨委書記、公安局的蕭鍵同志、住地派出所長等人,共同商量決定,先將老人送到朝陽醫(yī)院太平間,待曉農回來商量辦后事。隨后大家冒著淅淅瀝瀝的雨水,將陳的遺體抬下樓,送上了車。

      我們聽了蘭華的講述之后,又去住在對門的公安局蕭鍵同志家中,聽他說了搶救陳的過程(他和蘭華講述相同)。當天晚上8點15分,我們離開了陳宅。

      將陳伯達去世情況告知領導同志

      因當初是中央書記處的領導同志代表中央讓我們與陳伯達聯系的,現在陳已經去世了,我們認為應及時告訴有關領導,因此我倆蹬車直奔領導同志家。

      到了這位領導同志的家,已是晚上9點鐘了,他正在看電視,見我們這樣晚了來,有些詫異。當我們將陳去世的事告訴他后,他半晌沒說話。待了片刻,他慢聲地問我們:陳伯達今年多大歲數了?

      我們答:85歲了。

      他說:他什么時間出的院?

      我們說:今年春天出的醫(yī)院。

      他說:從84年我不與你們聯系之后,他還寫了些東西吧?

      我們說:可能寫了些東西,都不是經過我們的手,而是從公安局那邊送過幾篇,不知寫了些什么。

      他轉了話題說:告訴曉農,處理后事,不要提什么要求,應聽從組織上的安排。骨灰看放在惠安(陳的家鄉(xiāng)是福建惠安)還是什么地方?家屬可斟酌一下。家屬都應通知到。劉叔宴和他正式離婚了吧?劉生了兩個孩子吧?

      我們說:是陳伯達在劉叔宴提出離婚后自己寫的離婚書,當時曾給楊得志同志看過,還給周總理看過,不知算不算數。劉生了女兒嶺梅和兒子小弟。小弟在陳伯達倒臺后,與保姆一起被關到衛(wèi)戍區(qū)將近三年,受了驚嚇,不敢再與陳聯系。

      領導同志還問到陳的經濟狀況。

      我們說:陳刑滿后的月生活費是250元。陳1958年以后的稿費,過去都捐給科學院圖書館了,58年以前的稿費除了買書用掉的,還有兩萬多。聽曉農說,這些稿費85年已發(fā)還了。這些錢加累計的利息,分給了劉和陳及子女,但小弟沒要,讓給了曉農。曉農工資低,蘭華為照顧陳,又留職停薪幾年,經濟較拮據,發(fā)還稿費就好過些,只是陳仍不改買書的習慣,不停地讓曉農給他買書,用去一些錢。

      領導同志還問道:陳伯達那里收集了些自己的著作沒有?

      我們說:沒有幾篇,他原來的書,連同他自己的著作,1971年抄家后一直沒有發(fā)還。

      領導同志說:他在延安時寫的《評“中國之命運”》、《竊國大盜袁世凱》、《人民公敵蔣介石》、《中國四大家族》等幾本書,不知道他那里有沒有?他的《論譚嗣同》對我的印象很深。

      我們說:他一直想要這幾本書,可是原有的書未發(fā)還,這幾本書現在市場上又買不到,一般圖書館也不讓借閱。我們只好從中央書記處政研室的圖書館給他借了幾本,是批陳整風時編輯的,1974年印刷的,書名叫《國民黨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務、修正主義分子陳伯達反動言論集》,是從全國各地收集的他在解放前的著作,大約編了20多個分冊,是供大批判用的。我們借出了很少幾冊。陳看了目錄以后很高興。他說自己都收集不了這么全。

      領導同志說:在延安寫的怎么能說是反動言論?就是在白區(qū)寫的也不能說成是反動言論呀!

      談了大約一小時,我們就離開了。

      喪事的籌辦

      自從9月20日陳伯達去世后,天氣一直很冷,陰雨不斷。陳曉農說文史館(陳伯達服刑期滿以后,人事關系由公安局轉到了北京市文史館)告訴他要在國慶節(jié)前火化,決定9月28日在八寶山殯儀館進行遺體告別,一切要從簡,現場不掛橫幅,用陳健相的名字舉辦,交通工具給提供一輛面包車。文史館有一人兼管辦理此事,可是曉農去找此人商量如何辦理時,沒有找到。時間很緊,曉農和他的妹妹不知如何操辦。在此情況下,我們倆約曉農一起研究辦理他父親的喪事。

      25日在保春家中,幾個人按照文史館向曉農交代的精神,商量決定:

      1、口頭通知過去在工作上接近過陳的幾位同志,自愿參加;

      2、準備一張遺像照片;

      3、老人的外衣,可從舊衣中找件比較新一點的中山服:

      4、送花圈、挽聯的署名按文史館的要求署陳年輕時用的名字陳健相。

      大家商量之后,馬上分頭準備。

      保春負責將陳的死訊通知住在附近的一些同志,告訴他們遺體告別的時間和集合地點。陳伯達平時不喜照像,舊的照片1971年抄家后沒退還,新建的家里又無照片,曉農就到我們倆家里找,仍沒找到一張能用的,只好讓王文耀懂攝影的兒子王東升采取技術措施,從現有的合影照片上剪出一張加以放大。文耀和愛人郝志敏在求是雜志社技工班老工人賀萬鈞、曹永和的幫助下,拼配修理了個舊像框,隨即趕到陳家?guī)蜁赞r裝好遺像,并幫他準備了其他事項,夜里10時許才返回家。

      遺體告別

      9月28日早上,最先來到八寶山的文耀、志敏和露菲打聽到指定的告別室,是八寶山殯儀館西邊旁門內,編號第一的告別室,面積約有一問教室大小。前邊一位告別儀式正在舉行,待他們舉行完了之后,我們開始整理場地,這

      時北京市文史館的人也來了。

      陳的遺體由曉農一家和王東升護送到了之后,推到化妝室里排隊。由于前邊排隊待化妝的遺體不少,中新社的耿軍和冰心老人的外孫陳鋼有些著急,就在那位化妝師的耳邊小聲的說了陳的名字,那位化妝師沒有說話,馬上提前認真細心給陳面部作了修飾,在修飾時由于枕頭太低不好操作,在場的老干部姚黎民同志當即將自己身上穿的棉背心脫下,讓墊在陳的頭下。

      遺體修飾完后,耿軍和陳鋼幫著曉農到院子里找了兩塊合適的磚頭,墊到陳的枕頭下,換下了姚老的棉背心。

      陳穿著他過去常穿的駝色的舊中山服裝,平躺在鮮花叢中,身上蓋著白布單,四周擺放著他的二十多個生前好友送的花圈,還有北京市文史館送的花圈,花圈的白色帶子上都寫著:“悼念陳健相先生”。劉叔宴因病沒有來,她委托曉農專送一個花圈,讓曉農寫上“健相安息”四個字。曉農一家和嶺梅送的花圈上寫著:“親愛的爸爸安息吧”。遺像上方的橫幅位子空著,室外人望去不知是與何人告別。

      告別室內氣氛肅穆,人們都眼含淚水低聲啜泣,當長年照顧老人的兒媳蘭華節(jié)制不住,失聲痛哭時,全場一片慟哭聲。

      白發(fā)蒼蒼的史立德同志和拄著拐杖趕來的張楠、王拓等參加過“一·二九”運動的老同志緩慢地走在前面,向陳的遺體告別后,走到花圈跟前同陳的家屬曉農、嶺梅、蘭華及陳的孫子握手表示慰問。洪禹、姚黎民、馬關、史鳳歧等幾位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同志,露菲同志和我們倆,以及李景如、郝志敏等十來位曾接近過陳的同志,還有北京市文史館的同志等,北京市公安局的幾位同志和朝陽醫(yī)院的大夫,也都分別緩慢走過陳的遺體,向陳的家屬表示慰問。

      參加遺體告別的人中,有的我們過去并不認識。如走在最前面的史立德同志,他不知從何處聽到消息,就自己來了,并在留名冊上簽了名。2000年他去世后,我們從當年12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呂正操同志悼念他的文章中才知,他是“一·二九”運動的學生領袖,曾任中國大學學生會主席、北平學聯主席,抗日戰(zhàn)爭中是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人之一。

      洪禹同志原準備與愛人葉茵一起來,因葉茵病重,只能自己來。洪禹告訴曉農,他在延安搶救運動中被錯當特務受審查時,是陳伯達向毛澤東轉交了他的申訴信,并促毛親自寫了回信,才使他和一大批受審查的人都得到解脫的。毛澤東的這封回信已被收進《毛澤東書信選集》中。洪禹鄭重地代葉茵在留名冊上簽了名。洪禹同志1998年6月去世,同年7月31日的《中國改革報》刊有悼念他的文章。

      還有三位遠在外地的老同志,聽到陳伯達的死訊,打來長途電話,托他們認識的同志代他們在留名冊上簽名,并給陳曉農發(fā)了唁電。

      告別后,陳的遺體在他的兒女和原接近他的工作人員的護送下,緩緩地從告別室送到火化爐旁,排隊等待火化。

      告別儀式結束后,我們和一位幫助辦理此事的同志談及陳伯達,他講,醫(yī)院大夫問他怎么看陳,他答道:“我認為陳有功有過,功、過分開,他還是做了不少事的。”說完他極小聲地對我們耳語道:“大夫對我講,陳老對毛主席、周總理和共產黨,有很深的感情呀!”

      告別儀式中,姚黎民同志自帶相機照了相,他流著淚把陳送至火化爐旁。他嘆了口氣對我們說:“就這樣完了!他是中國的一個文化大名人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就是他參與起草的呀!今年是建國四十周年了,而他就這樣走了。”

      陳伯達去世之后,1989年9月29日美國之音和英國的BBC電臺就進行了報道,不知他們的消息是從哪里得知的。

      10月1日北京日報第二版發(fā)了一條消息:“陳伯達因病去世。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本社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陳伯達已于9月20日因心肌梗塞在他的家中去世。85歲的陳伯達于去年十月刑滿釋放。”

      幾天后,陳曉農和張?zhí)m華在王東升陪同下,到殯儀館領取了陳伯達的骨灰,將骨灰安放到八寶山附近普通老百姓存放骨灰的老山骨灰堂。因老山骨灰堂規(guī)定存放期不能超過三年,1991年陳曉農一家將陳伯達的骨灰?guī)Щ亓烁=ɑ莅怖霞摇?/p>

      責任編輯殷之俊

      猜你喜歡
      文史館陳伯達花圈
      “互聯網+”時代文史館的發(fā)展策略
      朱德與周予同關于文史館的一段談話
      遲暮之年的周揚與陳伯達
      葬禮送花圈是中國傳統(tǒng)嗎
      王鳴放作品欣賞
      《陳伯達傳》
      江青與陳伯達的恩怨
      江青與陳伯達的恩怨
      “如果擠得下的話”
      科學發(fā)展觀與“和諧貴州”的建設
      武夷山市| 基隆市| 淮阳县| 扶绥县| 崇仁县| 汉寿县| 腾冲县| 绥德县| 东乌珠穆沁旗| 柞水县| 卫辉市| 高雄县| 苗栗市| 水富县| 崇阳县| 新竹市| 延寿县| 长宁县| 新营市| 安康市| 六枝特区| 绿春县| 蒙山县| 会昌县| 大邑县| 内丘县| 临沂市| 宿州市| 承德市| 常州市| 阳谷县| 周至县| 沙田区| 清徐县| 曲靖市| 宜良县| 洪江市| 邮箱| 阜南县| 抚远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