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廣播電臺”(簡稱“央廣”)擬專訪大陸領導人的工作計劃,在島內(nèi)政壇掀起波瀾。據(jù)“中央社”2日報道,在“央廣”2010年度工作計劃暨收支預算書中,新聞企劃制作項目明定要“增進兩岸了解與互動”,積極推動專訪中國大陸黨政領導人,提供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第一手報道。此外,“央廣”還計劃明年6月到廈門、廣州和上海三大城市舉辦三場聽友會。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當天質(zhì)疑稱,2010年度當局捐助“央廣”4.9億元新臺幣,“央廣”卻在工作重點中明列要“密集報道中國大陸領導人及涉臺單位對臺相關決策”,“原本應對匪宣傳的央廣,現(xiàn)在卻成為中國傳聲筒,是拍對岸馬屁”。3日,親綠的《自由時報》刊登題為“應對匪宣傳,卻為匪宣傳”的評論稱,兩岸若要平等互惠,“中國至少也應先釋出其官媒要系列專訪臺灣黨政高層或主要政黨領袖的訊息,央廣做法更凸顯值得商榷之處”。
針對質(zhì)疑,“央廣”總臺長汪誕平表示,從2006年開始,“央廣”每年都編列相關項目預算,包括積極推動專訪中國大陸黨政領導人,擴大兩岸溝通的對話管道,像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訪臺時,“央廣”也做了一些積極的采訪報道?!靶侣劸珠L”蘇俊賓說,臺灣媒體只要能維持臺灣尊嚴,“新聞局”不便干預,而且“央廣”不只對大陸宣傳,也對全球宣傳,借這些專訪對全球宣傳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對臺灣有利,臺灣要積極把握論述主導權。他還稱,2006年民進黨當政時,“央廣”就編列了這些預算,新的總臺長就任后也是比照編列;而且大陸新華社曾申請專訪馬英九。不過,新華社對此表示否認。
實際上,對大陸廣播,無論是早期的“心戰(zhàn)”還是現(xiàn)在的兩岸交流,都是“央廣”工作的重點?!把霃V”1928年8月1日在南京成立,當時設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后院;日軍進犯上海后,它于1932年開始國際廣播,1949年隨國民黨遷到臺灣,并成為“心戰(zhàn)”的重要武器?!把霃V”專門成立了大陸廣播部,當時有一檔節(jié)目叫“三家村夜話”,其宣傳口號就是“你想知道中共的內(nèi)幕信息嗎?請聽三家村夜話?!睆V播中經(jīng)常強調(diào):如果駕機、駕艦,或者攜帶什么文件“投誠”,就有多少多少獎勵,甚至細致到駕駛米格什么機型,就會相應獲得多少黃金。蔣介石也通過“央廣”發(fā)表所謂的“告全國軍民同胞書”。進入上世紀70年代,“央廣”的播音也逐漸“軟化”,并推出新式“武器”——鄧麗君。臺“國防部”委托“央廣”特別制作了“鄧麗君時間”,周一到周六每晚播出25分鐘,直至鄧麗君去世后才停播。蔣經(jīng)國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后,“央廣”開始轉(zhuǎn)型,但“心戰(zhàn)”色彩仍很濃厚,設立了宣傳“國統(tǒng)綱領”、“對共軍官兵談話”和“中共歷史檔案”等節(jié)目。2000年民進黨上臺后,“央廣”開始成為鼓吹“臺獨”的基地,大量綠色媒體人進入高層,其“火辣程度跟親綠的民視、三立差不多”。一直到2008年10月馬英九收回“央廣”主導權,綠營媒體人悉數(shù)請辭,推動兩岸交流才開始成為廣播的主流?!n香)
臺媒擬訪大陸領導人掀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