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良凌
生活在都市中的居民也能夠種植出新鮮、有機的果實,提供給鄰居、朋友或者是購買者。他們在樓頂、空地、后院……開墾屬于他們的“開心農場”,在城市種地的意義不僅能充分利用空間、解決饑餓、倡導環(huán)保、培養(yǎng)興趣,甚至能傳承物種。
泰國曼谷
一位泰國園丁正在天臺忙碌,這是個處于高建筑頂端的蔬菜種植地。
日本東京
在日本保圣那O2公司的地下熒光燈培育基地中,番茄發(fā)育良好,這項培育計劃意在推動人們對新概念農耕的興趣。
日本荒川
都市“農夫”耕作的品種還不忘保護傳統(tǒng)的日本文化,這些蘿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1603年~1868年)。
美國波士頓
一位食品項目的成員正在波士頓附近的都市農場采摘蔬菜,這個食品項目擴大了當?shù)氐霓r產品銷售市場。
美國紐約皇后區(qū)
美國當代藝術中心P.S.1里也種植了不少作物作為一項“公眾農場”(P.F.1 Public Farm 1)展出,主題為都市農場的展覽,還包括雞舍、蔬菜汁站等內容,展館所有用電都采用太陽能。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qū)
一對都市年輕情侶正在樓頂觀察他們養(yǎng)殖的意大利蜜蜂。
英國倫敦
蜂農約翰穿著防護層在樓頂整理蜂舍。
美國舊金山
瑪雅·多內森試圖在滑翔紀念教堂(Glide Memorial Church)屋頂種植些作物。她正是使用教堂屋頂耕種的計劃發(fā)起人。
美國加利福尼亞
一個“農婦”正提水走在“街道中心農場”(Center Street Farm)。利用城市平整地面耕種的土地能產出上千磅的水果和蔬菜,尤其適合在60%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奧克蘭居民開墾。非盈利性質的土地耕種可安排在空地和后院。
(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