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童 戚永曄
從1953年到1974年毛主席曾26次到東湖,東湖成為毛主席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1959年3月,毛主席第九次到武漢的時候,在東湖邊的梅嶺一號接見、宴請了美國著名黑人學者、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及夫人;美國作家斯特朗;日本社會黨訪華代表團團長淺沼稻次郎。也是這年,毛主席在梅嶺一號給各省、市、區(qū)黨委第一書記寫了《關于召開縣的五級干部大會和人民公社第—次社員代表大會問題》的黨內通訊,這篇通訊,成了日后黨內工作關注群眾的范本。
毛主席的?。骸盀觚敋ぁ奔姿c梅嶺一號
在1993年對外開放以前,東湖賓館在尋常百姓眼中,是神秘且富有故事的——毛澤東每到武漢,必在此居住,共下榻44次之多。
沿著東湖賓館聽濤區(qū)的側門進入,路口的指示牌上標明著“聽濤5號、甲所”的方向。入眼皆是植物,紅磚房掩映在高大的樹木中,院落中的狼狗透過圍墻間隙和人對視,四周十分安靜。
跨過湖心長堤,來到毛主席當年居住過的“甲所”以及梅嶺一號的一邊,不時能見到工作人員在修剪園林、武警戰(zhàn)士在進行體能鍛煉。時而看見路邊的大石塊上有著毛主席的相片及介紹:“日理萬機,忙里偷閑,毛主席觀看武警戰(zhàn)士籃球比賽……”
1959年以前,毛主席住在東湖賓館的甲所。這所外形普通的灰色平房,在五十年代初,經(jīng)林彪選址、由原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主任馮濟宗設計修建。
毛澤東當年曾經(jīng)風趣地形容,自己在東湖住的是“烏龜殼”。甲所的灰色外表普通簡單,但看得出來明顯是結合了歐洲古典建筑和中國民族建筑特色。不過對于身材高大的毛主席來說,室內較矮的空間的確稍嫌閉塞。在“烏龜殼”甲所居住期間,他“朝游長江,夜宿東湖”。
今天的甲所,經(jīng)過幾次翻修,已成為古樸典雅的現(xiàn)代高級賓館,里面四處依然懸掛著不少當年的黑白相片,配以中英文介紹。幽靜的走廊圍繞有著一汪池水的小庭院,穿梭在其中,隨處能看見某間客房的棕色木門旁懸掛金色標牌,標注著某某曾經(jīng)下榻于此。透過落地玻璃墻看外面不時飛過停留在樹木草叢間的飛鳥,感覺時光安靜地流淌。
從1960年5月12日以后,毛主席每次來東湖,就入住當時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留洋講師吳蘆生負責設計的梅嶺一號樓。梅嶺建于1958年,當時中央決定八屆六中全會在武漢舉行,于是省里計劃在梅嶺修建一片新的建筑給前來開會的領導人居住(包括現(xiàn)在的梅嶺一、二、三號以及百花一號、二號等,統(tǒng)稱梅嶺建筑區(qū))。一直到1974年10月最后一次來武漢,毛主席都在這里度過。
TIPS
住宿
武漢東湖賓館庭院面積2000余畝,水岸線3000多米,東與東湖公園相鄰,東南與珞珈山、磨山隔湖相望。賓館內有很多接待過國家領導人的珍貴遺跡。
其標間與大床間的預定價在500元到600元人民幣,晚不等。毛主席住過的甲所5288室經(jīng)過整修,目前仍然營業(yè),價位是5800元/日。梅嶺一號則作為博物館對外展出,房間內擺設保持當年全貌。
詳情登陸網(wǎng)址www.el-h.com
毛主席的吃:武昌魚與冰箱
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抵武漢,乘船視察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工地,并饒有興趣地暢游了長江。游完后,他非常高興,回到東湖小憩,用中餐。在東湖的聽濤酒家,特級廚師楊純清為主席精心烹制了四菜一湯:清蒸武昌魚、燒魚塊、回鍋豬肉、炒青菜、榨菜肉絲湯。主席喝了一小杯茅臺酒,把武昌魚都吃光了。望著浩瀚的東湖,趁著酒興,毛主席吟出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并即興揮毫《水調歌頭·游泳》。
他連連夸獎廚師楊師傅的武昌魚做得好,對楊師傅說:“不吃你的武昌魚,我是寫不出詩來的。”從此,東湖的聽濤酒家就有了一道名菜:清蒸武昌魚。而后,聽濤酒家又開發(fā)出紅燒武昌魚、蔥燒武昌魚等系列風味,武昌魚也就成了聽濤酒家的招牌菜。
在東湖賓館,毛主席的餐廳被設計成扇形,吃飯時透過窗,可以看見東湖。柜子上的收音機放京劇,他就會邊吃飯邊用手指打拍子?!耙坏吹煤芾钡募t辣椒,兩個青菜,8錢米飯就是他的一頓飯。一個星期可以吃三次紅燒肉,半個胖頭魚魚頭。他從不吃山珍海味,說那是皇帝吃的?!?/p>
他對飲食很節(jié)約,吃剩的東西從不準倒掉,要留到下頓吃。每天結一次賬,自己付伙食費。毛主席對于那些所謂的高級營養(yǎng)品都不感興趣,喜歡吃豆皮、武昌魚和紅燒肉。東湖賓館的資料上還記載著:1961年12月26日,毛主席68歲生日,邀請警衛(wèi)人員、工作人員一起進餐,如今成為東湖賓館招牌菜的回鍋肉,是那次家宴的主菜之一。
在整個餐廳里,最破舊的物什是一個小冰箱。主席有個習慣,中午吃剩下的半盤菠菜,晚上還要接著吃。武漢的夏天很熱,為了不讓菜餿掉,賓館就琢磨著弄個冰箱。但在1950年代的中國,冰箱還是稀罕物事,只好托北京醫(yī)療器械廠做了一個冷藏箱,箱內溫度最低維持在6攝氏度,基本上可保證領袖吃剩菜不拉肚子。
到了上世紀60年代,雪花牌冰箱問世,溫度能控制在零攝氏度以下。據(jù)說,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這種冰箱才開始進入北京的某些家庭——賓館方面給毛澤東換上了新冰箱,可他只是問“我的冰箱哪里去了?”工作人員只好把舊冰箱找回來。半個世紀后的今天,當年這臺特制的“準冰箱”僅作為陳列品存在了。
TIPS
美食
武漢的飲食文化很發(fā)達,名菜包括蓮藕排骨、清蒸武昌魚、天門三蒸、紅燒瓦塊魚等等??谖稘庥?、鮮美,手法以清蒸、紅燒、清燉等為主,材料主要取自當?shù)爻霎a(chǎn)的魚鮮。
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鮮活的樊口團頭魴為主料,配以冬菇、冬筍,并用清雞湯調味。成菜魚形完整、色白明亮、晶瑩似玉;魚身綴以紅、白、黑配料,更顯出素雅絢麗。
紅燒瓦塊魚是竟陵派文學家譚元春的發(fā)明,他喜好烹飪,某日發(fā)現(xiàn)去掉頭尾的青魚段酷似木片琴。于是命人順著魚肋制出花紋后紅燒佐酒。眼觀佳肴,如聞木片琴的叮咚雅韻而心曠神恰。此案后來傳至民間,因形似屋瓦,故稱“紅燒瓦塊魚”。
毛主席的消遣:硯臺書畫與電視
對于毛主席為什么如此鐘愛武漢和東湖,人們歸納了幾種說法:有人說兩湖的楚文化,讓毛澤東備感親切,東湖獨特大氣的景色風光,正好符合他的性格;有人說在大革命時期,毛主席也曾經(jīng)在武漢和楊開慧有過溫暖美好的家庭生活,能在長江里“游水”,更是他最大的愛好;還有人說至于武漢地處中原,坐著火車去哪里都方便,符合毛主席不愛坐飛機的習慣……毛主席自己從未明確表示過他鐘愛武漢東湖的理由,只是在1974年那個秋季離開的時候,他說:我還要再來,我喜歡武漢這個地方。
于是,主席把他自己的一些愛好消遣,也留在了這方山水。
1953年,齊白石九十大壽,毛澤東提著兩壇茶葉、兩支東北人參、兩支毛筆和一包鹿茸去賀壽。齊白石感動萬分,當場用紅綢包著一方硯臺回贈,并聲稱今后要做齊家的“不孝之子”。原來,這個硯臺是齊白石祖?zhèn)髦翆?,祖父、父親臨終時都交待,如果將此物傳于外人,就是齊家的不孝子孫。鑒于這段淵源,主席沒有上交硯臺,這件特殊的禮物現(xiàn)在仍然躺在梅嶺一號辦公室。
1961年,毛澤東在東湖賓館度過了68歲生日,曾師從吳昌碩的書畫大師陳半丁送給他一幅畫,他很喜歡這幅畫,沒有照例上交。后來美國國防部部長布朗和幾個國家的政要都想重金買下這幅畫,都沒有實現(xiàn),這幅畫也就一直掛在當年的會議室里。
看電視也是毛主席的愛好,原西德共產(chǎn)黨曾贈給毛澤東一套組合機,由電視機、電唱機和收音機組成,這臺足有四個電腦屏幕大的機器是當年世界工業(yè)界的尖端產(chǎn)品。1956年的湖北,還沒有電視臺,放在東湖賓館里的這臺洋玩意,一度面臨淪為擺設的命運,“主席根本看不了”。為此,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王任重找到原中宣部部長陸定一籌建湖北電視臺,到1960年12月1日,湖北臺終于開始發(fā)射節(jié)目了,成為中國最早開始發(fā)射電視節(jié)目的電視臺之一。
TIPS
淘古董
湖北是歷史文化大省,所以武漢的收藏業(yè)也特別發(fā)達,東湖邊常常會有小販叫賣工藝品,并號稱是三國時代關羽張飛用過的什么東西,雖然未必是真貨,但價格多半便宜,買來把玩,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武漢硚口區(qū)崇仁路。還有正規(guī)的大型古玩市場,各個時代的瓷器、金玉器琳瑯滿目,哪怕不買,飽飽眼福也是樂事。當然,如果你運氣夠好,揀個漏去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