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虎
胡錦濤主席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三個堅定”。首先強調“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意義特別重大。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一切企求拯救中國、振興中華的政黨團體、志士仁人皆面臨兩大歷史責任:一是要趕走帝國主義,推翻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二是發(fā)展經濟、造福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不成第一個歷史使命,就不可能有第二個歷史使命的實現(xiàn)。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業(yè)績,從中國國情出發(fā),成功地領導并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終于實現(xiàn)了獨立自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就此完成了肩負的第一個偉大歷史使命。實現(xiàn)了把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為繼續(xù)完成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民族振興需要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為此,新中國誕生后。黨不失時機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1956年,隨著“三大改造”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中國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為發(fā)展經濟、造福人民。實現(xiàn)民族振興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
然而,怎樣的社會主義才適合中國?鄧小平同志概括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課題。黨在這個問題上走過彎路,在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年代里。出現(xiàn)了脫離中國國情、照搬照抄、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情況。其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長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民族復興的愿景變得遙遙無期。實踐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曾經解決了救中國的問題,而如何發(fā)展中國、振興中華,則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創(chuàng)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從那時以來,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實現(xiàn)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這一歷史性轉變最深刻的內涵,就是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終于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禮會主義發(fā)展之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黨的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第一次作了精辟的概括。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同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辟,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進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其重要意義就在于它把中國共產黨人發(fā)展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路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沿著這條道路前進,既是社會主義在中國國土上成功發(fā)展的過程。又是不斷造福中國人民、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事非經過不知難。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我們愈加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愈加感到這條成功之路彌足珍貴。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振興中華。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康莊大道上,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xiàn)偉大復興!
責任編輯:夏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