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余 嫻
摘 要:關于崇高的概念是這樣定義的:“崇高是一種突出了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感性與理性的對立沖突,情感力度異常強烈,具有狂放、暴烈、無限、模糊、神秘等特征的審美類型?!闭Э催@一定義,與我腦海中、印象中、從小接受的關于崇高的教育中截然不同,讓我感到迷茫,有些不可理解,難道這就是藝術中關于“崇高”的思想?“崇高”的思想在藝術和文學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嗎?翻閱了很多資料后才明白這不是“崇高”在藝術與文學中的區(qū)別,而是中國與西方關于崇高的思想的不同理解,并且一直影響至今。
關鍵詞:崇高 英雄 丑陋
中圖分類號:J20-0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6-
崇高起源于原始時期人們對未知自然力量的恐懼,正如黑格爾所說:“在崇高的這個階段里,人的個體正是從這種對萬物虛無的承認以及對神的崇敬的贊揚里,去尋找自己的光榮、安慰和滿足?!痹谥袊?崇高發(fā)展為對自然,也就是天地的恐懼好尊敬,運用氣與整體功能的宇宙觀,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順應自然的運行。老子把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叫做道,又叫大,認為天、地都是大的,都是人們敬仰、尊崇的對象,而“王”也是大的,也是受人們尊崇的,“王”是天之子,是上天派來管理人間的,對“王”的崇敬也就是對天的崇敬,就是遵循著天之道?!胺蛱斓卣?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莊子?天道》)??鬃印按笤?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惟堯則之?!痹谥袊糯P于帝王的圖畫中,這種思想表現尤為突出,如《歷代帝王圖》《步輦圖》中周圍侍從的比例偏下明顯的反襯了帝王的高大形象,把晉武帝司馬炎描繪的氣宇軒昂、威武英明,把唐太宗李世民描繪的沉靜睿智,帝王成為萬民百姓仰觀的人物。
后來,這種關于人物的崇高的思想,由對帝王圣人的崇敬發(fā)展為對君子和英雄人物的崇高?!睹献?盡心(下)》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爆F代的油畫《永不休戰(zhàn)》中對魯迅先生的描繪,單從身體比例上看就比現實中的魯迅高大許多,那雙深邃洞察世事的雙眼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寸板頭發(fā)似乎也顯示了先生不屈剛毅的性格,濃密的胡須底下的雙唇透露出對國民政府的嘲笑好對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的無奈。
“暴風就是這樣,我們因它的毀滅性而拒絕它,又因它的壯麗的力量而為它吸引。悲劇英雄亦然,我們因為他的受難或受難的起因而拒絕他,又因他承受苦難的堅韌,或者因他死守自己的愛或職責的堅貞而為之吸引。”(凱瑞特《美的理論》)西方崇高思想的人物也是英雄,與中國英雄人物的崇高有所不同,西方對英雄人物的崇敬是由最初的恐懼拒絕發(fā)展為對他的崇高人格的深深吸引,是由痛苦到愉悅的過程。在繪畫中,對崇高人物的描繪并沒有像中國畫那樣去刻意把周圍人物比例縮小而突現,而是把人物置于構圖中心、醒目的位置,例如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耶穌是整個畫面的中心人物,他居于畫面正中位置,除這樣處理外,他背后的窗戶明亮,亮窗襯著黑發(fā),黑發(fā)包圍著淺色的臉,反復對比互襯,當然醒目。同時,那紅藍對比的上衣色彩,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向縱深延伸的屋頂和門窗、桌面的透視線,焦點正落在耶穌身上??梢哉f達?芬奇用了不止一種手段,突出了耶穌的地位?;筋A知他將遭逮捕并處死,在和他的十二個門徒共進最后那次晚餐時,卻顯示得十分平靜、坦然,攤開雙臂似乎在表示:無非如此,早在預料中!他面露悲憫之情,仍在關心人間的苦難和包括猶大在內的罪人們,看到這幅畫時,都會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交流,會情不自禁的贊美耶穌的崇高偉大。
人物畫中崇高的思想發(fā)展到現在,已經不再以描繪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為主,平凡而崇高的人物成為繪畫題材的一部分,他以平凡的崇高感動著平凡的人。羅中立的《父親》描繪了一個普通平常的農民父親形象,因常年在外勞作而曬的黝黑的皮膚,那雙辛勤勞作一生的大手,那深深鐫刻在臉龐的皺紋,那勤勞、溫順、善良中透著幾分遲鈍和木然的表情,激動著千百萬中國人的心,作者表露出來的對父親的崇高敬意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再來欣賞德國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丟勒的作品《母親》,初看時,“那幅描繪一個操勞積慮的老人的真實畫稿,可能會使我們震驚,使我們厭惡。然而只要我們同最初的厭惡感斗爭,我們就會得到豐厚的報酬,因為丟勒極為真摯的素描是一件偉大的作品。事實上,我們會很快發(fā)現,一幅畫的美并不在于其描繪的實體對象的美?!?貢布里希《論藝術與藝術家》)這段話是提醒欣賞者注意作品中作者對母親的真摯感情,對母親的崇敬之意。兩幅作品的作者并沒有把對父親、母親的崇敬之意表現為形象的美化、理想化,反而突現了父母親的丑陋之處,這并沒有讓欣賞者感到丑,反而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敬意,對父母辛苦操勞的崇高之情。這就是西方帶給我們關于崇高的感受吧。“在崇高中,它的感受看來并不如此簡單或者直接。崇高感中看來確有兩個方面或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受挫或阻礙,或者甚至驚呆,可能甚至是拒絕或者被威脅的感覺?!覀兛梢杂谩麡O階段這個方便也有力的詞來稱呼它。它是崇高的本質。……接著——可能是一瞬間,也可能是逐漸地——而來的,是另一個階段:一個力量的反作用,一個自我擴張的突然涌現,或者一個升騰提高,或者是要勇敢地承受自我受挫而產生的感覺,或者,甚至是要除去,要超越一切阻礙和限制的感覺。”(布拉德雷《牛津詩學講演集》)從羅中立的《父親》中體現著西方崇高思想對我們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強.國畫現代形態(tài).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國畫研究院.李可染論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1990年版.
[3]陳池瑜.陳師曾中國畫進步論之意義.東南大學學報.2006(7).
[4]阮榮春、胡光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