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品清/文 王龍偉/評
樓這個富于詩情畫意的字是中國文學(xué)的專利品,尤其是專屬于詩的。同一樓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學(xué)上的名詞,平凡庸俗,僅僅意味著平房或樓下的反面,不蘊涵任何美感,而樓字在中國文學(xué)里是富于詩意的,會引起諸多美麗的、奇妙的聯(lián)想。
樓是凌云的建筑,所以會引起空靈飄忽的感覺,如:“樓閣玲瓏五云起”,或“山外青山樓外樓”。在昔日,女孩子們的閨房常常設(shè)在樓上,所以樓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門閨秀的寓居:“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彼菍m女們的居所:“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睒鞘歉叱龅孛娴慕ㄖ?所以視野遼闊,宜于遠眺。李后主在思鄉(xiāng)的時候便攀登他謫居的小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游子遠征的時候,被遺留在家里的思婦便在樓頭憂郁起來:“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睒鞘怯|及重霄的建筑,所以氣象萬千。月明風(fēng)靜的夜間,樓提供一個空靈的境界:“小樓回首,明月自纖纖?!眰簳r節(jié),樓提供一個凄楚的意境:“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而在欲雨還晴的時刻樓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樓是古典,樓是東方。假如我是一位音樂家,我要以樓為主題寫出一套組曲表現(xiàn)樓的各種意境、景象和情調(diào)。我要以小提琴的幽雅奏出“十二樓中月自明”的靜夜,我要以橫笛吹出“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的凄清,我要以喧嘩的小鼓和喇叭響出“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蕭瑟,我要以肖邦式的夜曲在鋼琴的鍵子上彈出“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的幽怨。假如柴可夫斯基住過中國古典的小樓,他可能寫出比“胡桃夾子”更空靈的作品;假如蒙內(nèi)曾住過中國古典的小樓,他會留下更多印象派的畫面。啊!樓這個字,太美了。
關(guān)于我的小樓,我能說什么呢,除了它曾給我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一年前,在此樓中,一切原也是寓于詩情畫意的。如今只是一條幽暗的甬道的地方,去年原是一條富于浪漫色彩的樓廊。那時我的小樓確然是美麗的,我可以靜靜地佇立樓前迷失在各種的意境中。凌晨的微風(fēng)中有樹枝的沙沙聲,有自畫眉鳥的喉頭滑出的清脆的歌聲。而那邊,樓外樓的廊前是否也有人佇立如我?
在陰晦的日子,看迷迷蒙蒙的遠山,真能體味到“數(shù)峰凄苦,商略黃昏雨”的意境,而“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更是這小樓的寫真,因為華崗原是風(fēng)崗,而我的小樓也就是風(fēng)樓了。落日的樓頭又是何其明艷!假如我是一位寫生畫家,我要把遠山的紫、落日的胭脂、暮天的柔和與明麗變?yōu)殪o止的永恒的悅樂。樓在山間,樹在山間,樓在山山樹樹間,月明星稀的晚上,我們總愛看那一片森林,很藍,很朦朧?!拔冶闶切⊥踝?”他說,“來自那星,那最微小的一顆?!蔽衣犞?迷失在藍藍的夜里。
那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那富于浪漫情調(diào)的樓廊變成了一條黑黝黝的甬道,甬道的那一邊伸延出去便是一幢加筑的小樓,于是我清晨的廊外不再是霞光滿天,黃昏的窗外不再響起夜曲也永遠不會明月一樓了。而且那些不知愁的女孩子們?nèi)w來了,前窗外,不再有寧靜,后窗外是一棟未完成的建筑,像一個黑色的巨人以龐然的陰影掩蔽一山美景。于是幽暗總停駐于室內(nèi),總是灰蒙蒙、冷冰冰的。永遠抖不落冷濕和陰霾,縱令春山已是無處不飛花。
冬去,春來,而小樓無春,沒有陽光驚醒昏睡的盆景,圣誕紅都蒼白,龍柏也萎死。
真不再留戀這失卻了最重要的東西的小樓,也再不知道如何形容它,給它命名。不再是棲霞樓,不再是夕照樓,也不再是待月樓。它被摒棄于一切美好之外,不再空靈,不再凄迷,不再羅曼蒂克,我也不再能靜靜地佇立樓頭。剩下的只有書架上那些美麗的洋裝書,豎立著,斜倚著,色彩繽紛,像一些穿紅著綠的小女孩。于是我只能懶懶地蜷伏于室內(nèi)讀露薏絲拉貝香艷的十四行,聽小王子講玫瑰和狐貍的故事,若此我只能把這所小樓命名為藏書的小樓,因為它不再古典,不再東方,不再寧靜,不再典雅,而靜靜地小立樓頭,看云、聽鳥、望月,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簡評]“樓”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實在是一個美麗的意象,能讓人心旌神搖。在樓中,我們可以體會閨中思婦的愁怨,可以想象他鄉(xiāng)游子的鄉(xiāng)思,可以體味不得志者手拍欄桿的胸中怒怨。在這篇充滿想象力而又浸含作者才情的文章中,樓儀態(tài)萬方、端莊雅麗、明媚照人,和西方建筑學(xué)上的平凡庸俗不同,中國的樓是雅致的,既給人空靈飄忽之感,又是人遠望思戀之所。從古典的樓入手,作者寫到自己的小樓,昔日小樓的寧靜、安然、恬靜、優(yōu)雅給作者留下了永難忘懷的記憶,無論是夏日的風(fēng)還是秋日的雨,無論是艷陽高照還是濃霧緊鎖,小樓里面都盛滿了作者青春的情懷、美好浪漫的憧憬。而現(xiàn)在,作者迷失于小樓之中,小樓只是一座“藏書的小樓”,樓中只剩下美麗的洋裝書,昔日的寧靜典雅不再,四季美景已無,只剩下庸俗的實用功能。在對昔日的回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的種種惆悵、苦澀。遠逝的不僅是小樓的寧靜,還有作者的青春情懷、浪漫歲月以及內(nèi)心深處濃濃的古典情結(jié)。文中的小樓和作者的古典情懷相依,和作者的浪漫情懷相依,成為一道絕美的人文圖景。
[作者單位:河南長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