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 范海濤
導言
這是李開復唯一的一本自傳,字里行間,是歲月流逝中沉淀下來的寶貴的人生智慧和職場經驗。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奧巴馬的大學同學,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他有著太多傳奇的經歷,為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選擇的力量
2009年8月5日,美聯航UA888次航班緩緩地在加利福尼亞州降落,我又一次來到了這座再熟悉不過的港口城市——舊金山。
我曾經在這里起飛、降落過無數次?,F在,眼前的一切如同油畫般慢慢展開:陽光一如既往,溫暖地照耀著水面,空氣里有股微甜的清新味道,遠處舊金山灣的海水,灰中微微蕩漾著湛藍,橫跨在海面上的那座著名的磚紅色大橋,剛毅挺拔,泛著陳舊的歲月光芒。
我無法忘記1990年夏天那次來到加州的情景,那時我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選擇。當時年僅28歲的我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只要再堅持幾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終身教授)的職位。這意味著終生的安穩(wěn),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計算機系中作研究。但是蘋果公司希望我放棄這一切,我清楚地記得當時蘋果公司的副總裁戴夫·耐格爾對我說的話,他舉著一杯透亮的自釀葡萄酒對我發(fā)出邀約:“開復,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用產品改變世界?”
這句話直擊我的軟肋,點燃了我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夢想。
“Make a difference”——“讓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期的哲學老師最為推崇的人生態(tài)度。想像一個沒有你的世界,讓有你的世界和無你的世界作出對比,讓世界由于你的態(tài)度與選擇發(fā)生有益的變化。Make a difference,將人生的影響力最大化,提供給我一種思考與世界觀。
1990年,我作出了職業(yè)生涯中第一個重要選擇,我放棄了對終身教授職位的追尋,加入了“改變世界”的隊伍。這給我的人生帶來了無盡的驚喜。
在蘋果公司,我感受到做產品的無窮樂趣,我和同齡人一起暢游在市場前沿,感受著撲面而來的市場競爭。在一個叫Mac III的小組,我們嘗試著把語音識別的技術融入電腦里,試著讓躺在紙上的學術論文變成現實。一年之后,我成為蘋果研發(fā)集團ATG語音小組的經理。后來成為蘋果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在蘋果,我的團隊發(fā)明了QuickTime,這個產品點燃了多媒體革命,也幫助促成了像iPod、iPhone這樣的奇跡。經過在蘋果的成就與挫折,我逐漸理解紙上談兵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無用的,做產品必須與實際相互結合,要做有用的創(chuàng)新。
這次選擇奠定了我今后的道路,我放棄了一個鐵飯碗,卻開始擁抱更精彩的人生。
在這之后,我不再害怕放棄。我相信,只要從心開始,每一個選擇背后,都隱藏著一片新的世界。當一個機遇來臨,只要正確評估自己的潛能。融入對人生的理解,就能獲得這片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