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松
《中國檔案史專題研究》是遼寧大學青年學者趙彥昌先生研究中國檔案史的最新力作。該書以先秦檔案史為主體,貫通整個中國古代,是我國目前出版的第一部中國檔案史領域的專題研究專著,對于先秦史研究、中國檔案史研究都做出了新的有益的探索。
該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中國古代的歷史檔案。收錄《“六經(jīng)”皆檔案》、《中國帛書發(fā)展史論》、《歷代帖黃考》、《明清揭帖考》、《中國古代地圖檔案遺存研究》、《近百年來滿文檔案研究及出版情況綜述》、《滿文檔案與清代民族史研究》、《清代玉牒研究》、《羅爾綱對太平天國檔案文獻的鑒辨成就》、《民國檔案鑒定研究綜述》等系列研究文章。其中作者提出的“六經(jīng)皆檔案”說是為新見。清儒章學誠曾有“六經(jīng)皆史”說,作者進一步提出“六經(jīng)皆檔案”。就檔案史來說,不論“六經(jīng)”頭上有多么絢麗的圣潔光環(huán),它無疑都是中國古代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部分則介紹了近代名人與明清檔案。主要包括《陳垣與明清檔案》、《徐仲舒與明清檔案》、《傅斯年與明清檔案》、《沈兼士與明清檔案》、《李光濤與明清檔案》等幾個專題。第三部分研究了中國古代檔案管理制度。具體包括:《商代檔案管理制度研究》、《西周檔案管理制度研究》、《唐代檔案管理制度研究》、《宋代檔案管理制度研究》、《清代奏折制度研究》、《副本制度考》、《奏本制度考》等,既有以朝代為線研究一朝之檔案管理制度,講究全面;又有以專題為線,貫通古今研究某一主題,深入細微。第四部分研究中國古代的檔案工作。主要包括《<周禮·天府>考論》、《西周時期的檔案管理工作》、《周代史官與檔案管理》、《遼代檔案工作研究》、《金代檔案工作研究》、《清入關前的文書檔案工作》、《清代軍機處的文書管理工作》、《清代幕友與文書檔案工作》等文章。這一部分既有作者獨到的見解,又有彌補檔案學界空白之處。
縱觀這部著作,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第一,術有專攻:對西周與周代檔案史與檔案管理制度的研究較前賢詳密。周代已有系統(tǒng)的史官記事制度存在,這決定了周代的檔案和檔案管理制度也想對發(fā)展的更為成熟和完備。周代史官主要有三大系統(tǒng):一是太史系統(tǒng),職掌王朝制定歷朔,禳災占星及記載國家朝會、祭祀等大型典禮;二是內(nèi)史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雖然有與太史相同的職能,但加一“內(nèi)”字,表明他為王左右大臣,職掌偏重于王朝內(nèi)部事務,如書王命,參與王之冊封諸侯、大夫等事務;三是府史系統(tǒng)。府史是國家各級政府部門的文案人員。這部分人多由各級政府長官自己聘任,并專掌本衙門的文書檔案工作。周代的檔案與檔案管理實與史官這三大系統(tǒng)密切相關。作者出身“金派”,對于這些問題稔熟于胸,寫這一部分正是其所長,所以論證較為翔實可信。
第二,融會貫通:包含內(nèi)容比較豐富,規(guī)模宏大,論述亦較深入。從書稿看,作者的寫作是經(jīng)過較長時間積累的,下過相當?shù)墓Ψ?對前賢的優(yōu)秀成果幾乎都有涉獵,論證能做到胸有成竹。從斷代上說,能上起殷周,中經(jīng)唐、宋、遼、金,下迄明清,對這些朝代檔案學史上的重要問題都一一加以討論,作出明確結(jié)論。從專題上說,有歷代貼黃、明清揭帖、清代玉牒、清入關前文書檔案、清代奏折、清軍機處與地方督撫幕賓文書檔案、有檔案副本制度,有近代名人與明清檔案,有中國古代地圖檔案等等,所研究問題之多,討論之深入,令人贊許。
第三,一家之言:在很多重要問題上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并有一些填補空白之處。這部書吸收了很多前賢的成果,這是毋庸多言的。但在一些問題上,作者能發(fā)前賢所未發(fā),提出自己的獨立之見。例如關于《周禮·春官·天府》的職能問題。前賢眾口一辭,謂“天府”是“周代檔案館庫”。但這一說法詳考起來是有所不足的。作者經(jīng)對《周禮·天府》職能深入分析以后提出:“天府”作為職官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職能是收藏、保管并使用國家的“玉鎮(zhèn)、大寶器”等,即清代學者孫詒讓所指出的“弘璧”、“蒼璧、鎮(zhèn)圭”與“大貝、賁鼓、赤刀、弓、矢”等國家重器,在國家舉行祭祀天地與宗廟之大典與大喪時使用的。“天府”之所以稱“天”,是因為“王者天太祖”,祭天時以太祖配祭,故太祖子孫繼王位者即稱“天子”,因此為太祖掌管宗廟的職官也稱“天府”。所以,作者之說頗富新意。
書稿中《遼代檔案工作研究》、《金代檔案工作研究》兩部分,前人所述甚少,則是他彌補中國檔案史研究中的空白制作。書稿還從分析中國古代檔案職官地位入手,闡釋了殷代的太史為代表管理檔案職官地位相當高,而周代以后其地位逐次下降,相反他們所管理的檔案工作則不斷發(fā)展,并被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作者深入考察了這一矛盾現(xiàn)象的歷史原因,指出這與中國古代宗教、選官制度及各代的社會思想變革有關,他還對重寫《中國檔案史》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這些都是應當給與肯定的??傊?這部書稿的出版對于中國檔案學與檔案史學的深入研究將大有裨益?!?/p>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