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馬克思說過,“外國語是人生斗爭的一種武器?!?這位歷史偉人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在實踐中已經(jīng)得到檢驗。事實證明,外國語也是人生奮斗的一種武器,懂得一種外國語,如同打開了世界上的另一個窗口。它使我們更多一些了解和感知這個世界,也讓世界了解我們自己,拉近彼此的距離。
同時,要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了解中國,需要中國媒體的努力。只有采用符合受眾接受習慣和心理的宣傳手法,才能使宣傳內容為受眾所接受。對外宣傳的受眾是特殊的,不同國家的受眾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對外宣傳工作就是要適應別人的需要,需要充分了解對方,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和新的傳播手段把想讓別人知道的東西轉變成別人能夠接受的形式來進行表達。
伙伴網(wǎng)(www.partnery.cn)是經(jīng)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由黑龍江東北網(wǎng)絡臺承建,于2006年6月15日正式開通的俄、漢雙語綜合性網(wǎng)站。開通三年來,已成為對俄宣傳的生力軍。
作為伙伴網(wǎng)的一名俄文翻譯和編輯,筆者深知,應該充分利用懂俄語的專業(yè)特長來獲取鮮活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從不同的視角來完成宣傳報道任務。下面就關于2009年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第二十屆哈爾濱國際經(jīng)濟貿易洽談會期間的報道工作進行總結并談一談我的點滴感受,希望與對外宣傳同人進行交流。
一、利用語言優(yōu)勢,抓住每一個亮點
第二十四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有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 000多名大學生運動員參賽,其中俄羅斯派出近年來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代表團出征本屆大冬會,俄羅斯代表團共有270人,其中運動員180人,參加了除男子冰壺、女子冰球之外所有項目的比賽。我們作為俄文記者,在這不平常的10多天里,與俄羅斯代表團的各個代表隊進行密切接觸,其中還包括原蘇聯(lián)的俄語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代表隊,與他們交朋友,了解教練和運動員的故事,抓取賽事期間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同時也宣傳了我們的城市和國家。為了及時準確地傳遞這些信息,我們每日加班加點工作至深夜以中俄文雙語的形式完成大冬會期間的新聞采訪與報道。
在這期間東北網(wǎng)的俄文記者所完成的采訪報道有:《烏克蘭代表團舉行大冬會升旗儀式》、《愛吃辣椒的大冬會白俄羅斯代表團團長》、 《跟東北人一樣實在可愛的哈薩克斯坦隨團記者》、 《俄羅斯代表團進入大運村》、《“戰(zhàn)勝中國隊,我們就有出線的機會”——烏克蘭男子短道速滑隊教練維克多·哈爾拉莫夫的專訪》、《最后一個代表團入駐大運村——記吉爾吉斯斯坦代表團》、《俄羅斯女子冰壺領隊:中國隊讓我們感受到了壓力》、《“對中國來說申辦冬奧會不是問題”——俄羅斯大體聯(lián)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科舍列夫·弗拉薩基米爾·菲得洛維奇專訪》、《哈薩克斯坦隊主教練:希望能與中國隊加強交流》、《“要為每一個精彩瞬間喝彩”——專訪俄羅斯女子冰壺隊教練尤里·亞歷山大羅維奇·安德里安諾夫》、《“對中國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驚訝和羨慕”——哈薩克斯坦代表團副團長巴烏爾章·那依曼漢諾維奇·拉瑪扎諾夫專訪》、《尤里·科拉耶夫:“我是伙伴網(wǎng)網(wǎng)友”》、《 俄羅斯女子冰壺隊之中國印象》等文字稿件。
二、面對面的交流,制作獨家視頻訪談
除以上文字稿件以外,同時還制作完成了幾個視頻訪談,如《與羅致煥大冬會相見 俄速滑領隊47年后圓夢》、《伙伴網(wǎng)記者采訪哈薩克斯坦代表團》、《烏克蘭大體聯(lián)主席: 最美好的回憶在中國》、《俄代表團團長:愿中俄兩國共同取得勝利》。
其中最為精彩的就是《與羅致煥大冬會相見 俄速滑領隊47年后圓夢》的報道,通過現(xiàn)場攝像與文字記錄下俄羅斯速滑隊領隊拉基諾夫與自己少年時的崇拜者中國首位世界速滑冠軍羅致煥重逢的激動場景,當兩位均已年過六旬的老人像老友一般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的時候,再一次證明了體育運動無國界的巨大魅力。這一難得的精彩瞬間是經(jīng)過東北網(wǎng)中文記者和俄文記者的合作來獲取的。原來,在本屆比賽一次速滑新聞發(fā)布會上,負責現(xiàn)場采訪的陳靜聽到俄羅斯的一位教練偶然說起他15歲時曾經(jīng)見過羅致煥。47年過去了,現(xiàn)在很想和他見一面。細心的陳靜沒有放過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回到單位后他立即找來東北網(wǎng)俄文記者劉仲實請他幫忙打聽這位教練,經(jīng)過劉仲實多方打聽,終于了解到這位教練原來是俄羅斯代表團速滑隊領隊尤里·伊萬諾維奇·拉基諾夫。25日,陳靜與東北網(wǎng)俄文記者劉仲實一起在省速滑館找到了來觀看男子10 000米比賽的拉基諾夫,在詳細了解了相關情況后,幫他盡快完成了這一心愿。
三、通過直接對話,反映其中國之印象
第二十屆哈爾濱國際經(jīng)濟貿易洽談會召開之際既是哈洽會二十周年的慶典也是中俄兩國建交六十周年之時。俄羅斯客商怎樣看待哈洽會、中俄兩國各領域的合作和哈爾濱乃至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的變化成為我們俄文記者采訪報道中的重中之重。通過我們的精心策劃和夜以繼日的工作,以文字稿件和視頻訪談的兩種形式完成如下中俄文雙語采訪報道:
文字稿件有《俄專家盛贊哈爾濱 全力助推中俄交流》、《俄羅斯小伙哈洽會上尋商機》、《規(guī)模大商機多 俄羅斯人贊哈洽會20年巨變》、《俄聯(lián)邦委員會副主席尼古拉耶夫:中俄擴大合作,盡快擺脫世界經(jīng)濟危機》、《俄專業(yè)人士:實用信息匱乏是中俄企業(yè)合作的瓶頸》、《哈洽會上來自堪察加的中國客商:祖國永遠是我溫暖的家》、《烏克蘭客商:“哈爾濱有種家的感覺”》等;視頻訪談有《中俄雙子城——黑河·俄布市市長做客東北網(wǎng)》、《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外聯(lián)部部長:兩國合作前景廣闊》、《俄學者:全球經(jīng)濟危機拉近了中俄距離》、《東北網(wǎng)記者對話俄彼爾姆州副州長》、《俄彼爾姆工商聯(lián)合會代表談中俄合作》等。
在這兩次重大活動中,通過與外國客人無語言障礙的溝通與交流,外文記者能夠迅速拉近和受訪者之間的距離,使其敞開心扉,談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記者及時準確地得到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使受眾信服。
總之,對外宣傳工作,既是我們黨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外交工作的組成部分。它關系到樹立我國國際形象,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家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在“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外文記者應該視傳播中國、報道世界為己任,充分利用手中的武器,發(fā)揮重要作用?!?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