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燕
外面的世界是新奇的,聽故事和讀圖書正是幼兒探知外面世界的一個窗戶,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是與閱讀活動有關(guān)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作閱讀,他們的閱讀既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甚至是觸覺的。
親子閱讀是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圖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
親子閱讀的主要對象——孩子、父母。
親子閱讀的主要材料——圖書。
親子閱讀的主要途徑——游戲。
親子閱讀的主要目的——學(xué)會閱讀。
親子閱讀范例
小班幼兒家庭中的親子閱讀
幼兒特點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一般為15分鐘左右,對色彩鮮艷的物品感興趣,看圖的時候主要關(guān)注個別人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圖畫或者自己熟悉的形象理解故事,對故事的評價往往比較片面,一定要有好人和壞人之分。
指導(dǎo)要點:家長重在引導(dǎo)孩子產(chǎn)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傾聽習慣,學(xué)習看圖理解圖意。為孩子預(yù)備的圖書以童話、神話、兒歌等為主,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形象鮮明突出。建議選擇單頁單幅畫面的圖畫書。情節(jié)簡單、圖案清晰,在比例上最好也與實物符合,以免孩子在理解上發(fā)生困難。文字相對較少,且集中在畫面的一角。常用的指導(dǎo)方法有:朗讀感受、觀察理解、討論交流、隨機引導(dǎo)等。
案例分析迷路了,怎么辦
時間晚8:00~8:20
地點:客廳
人物:媽媽、成成
背景一新的《幼兒畫報》到了,媽媽讓成成從中挑選一個故事。成成挨著順序,選擇了第一個故事《紅袋鼠的自救故事——花糖紙》。故事內(nèi)容簡介:紅袋鼠、小公雞和青蛙一起到叢林里去野營,途中迷了路,它們在紅袋鼠的帶領(lǐng)下,通過尋找腳印、尋找花糖紙,終于走出了叢林。
過程:媽媽摟著成成坐在沙發(fā)上,用溫柔的聲音講著:“紅袋鼠和小公雞火帽子來到叢林中,跳跳蛙匆匆忙忙跳過來……”媽媽變換不同的語氣,模仿紅袋鼠、小公雞和跳跳蛙的說話。(親子閱讀更重要的價值在于閱讀過程中親子感情的交流。在閱讀中,媽媽摟著成成,親親成咸,用溫柔的語氣講述,都是很自然的感情交流。讓孩子體驗到閱讀中的濃濃親情,對閱讀留下美好的印象。)
講到火帽子故意氣跳跳蛙時有一句:“有大狼,有毒蛇,還有陷阱把你捉?!?/p>
成成立刻問:“陷阱是什么意思?”
媽媽解釋:“陷阱一般是用來捉動物的。先在地上挖一個很深的坑,然后在上面鋪上樹枝、草、泥土之類的東西,使它看起來不像個坑,動物一踩上去就‘撲通掉下去了?!?媽媽及時回答了成成的疑問,并用簡潔、生活化的語言給予解釋,使成成對新詞有了大致的理解。)
接下來,媽媽繼續(xù)講故事,她開始根據(jù)畫報上的“講讀提示”提問:“數(shù)一數(shù),畫面上一共有幾根棒棒糖?”
講完故事后,媽媽問成成:“要是你迷了路該怎么辦呢?”
“不知道!”
媽媽繼續(xù)引導(dǎo):“如果逛商場找不到爸爸媽媽了。怎么辦?”
“我找售貨員叔叔阿姨。”
媽媽繼續(xù)問:“要是在路上找不到爸爸媽媽了,怎么辦?”
“找警察叔叔?!?/p>
“我要是在森林里迷了路怎么辦?”成成又把問題帶回到了故事中。
媽媽:“要是在森林里迷了路,就像紅袋鼠、火帽子他們那樣,找自己的腳印,然后看著腳印走回去,走到原來的地方。知道了嗎?”
成成:“嗯!”
(媽媽針對故事中的情境和問題,和成成一起討論生活中迷路了怎么辦,對故事做了延伸。剛開始成成還沒有進入問題情境,媽媽將問題具體化,在商場、在路上,找不到爸爸媽媽了,通過什么方法解決困難,通過故事進一步強化了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
簡析:此次閱讀中,媽媽主要采用了朗讀感受、觀察理解、討論交流的方法,媽媽就故事內(nèi)容和成成展開討論,交流想法,激發(fā)成成積極思考,從而擴大和提高了成成的知識面和想象力,促進了他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
中班幼兒家庭中的親子閱讀
幼兒特點: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迅速,詞匯量不斷增加,語言表達的順序性、完整性、邏輯性以及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判斷和推理等能力都有所提高。注意力集中時間可以維持20~30分鐘,在閱讀中的表現(xiàn)較積極,常能主動思考提問。
指導(dǎo)要點:家長重在引導(dǎo)孩子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喜歡閱讀。建議以選擇單頁單幅或單頁多幅畫面的圖書為主,閱讀的書籍走向多層面、多元化,除了兒歌、童話、神話,還可以選擇不太復(fù)雜的寓言、傳說以及一些科普故事、知識類讀物。指導(dǎo)方法根據(jù)具體的閱讀材料采用多樣化的指導(dǎo)方法。
案例分析機智的小松鼠
時間:晚7:30~7:40
地點:臥室
人物:媽媽、曉曉
背景:晚飯過后,曉曉從圖書里挑出一本《媽媽講讀100篇》說:“媽媽,講故事。”這本書媽媽已經(jīng)講了很多遍,里,面的故事,曉曉差不多都會講了,但她還是很喜歡聽媽媽講。過程:媽媽說:“好!你自己挑故事吧。”曉曉翻開目錄,找了找說:“媽媽,看第36頁的《機智的小松鼠》?!?/p>
曉曉開始自己翻頁碼,媽媽在一旁提醒:“曉曉,已經(jīng)第30頁了,快到了。嗯,真能干,找到了!”
媽媽點讀題目:“機智的小松鼠?!?/p>
(點讀篇名,在目錄中找到自己想看的故事,并且找到相應(yīng)的頁碼,媽媽引導(dǎo)孩子在不經(jīng)意中了解了篇名、目錄、頁碼的位置及作用。曉曉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拿到一本圖書首先點讀書名,看故事也是首先點讀題目。據(jù)媽媽介紹,一本新書,她會引導(dǎo)孩子先看懂封面,封面上的書名、圖畫、出版社、作者,瀏覽目錄,再看看封底。閱讀也是一種有秩序的活動,要讓孩子了解圖書的完整結(jié)構(gòu)。)
這是一個比較簡短的小故事,在一頁上由四幅彩色圖畫構(gòu)成,媽媽挨著順序講述,邊講邊提問。
媽媽:“一只小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一只狐貍在樹下出神地盯著它。狐貍為什么要出神地盯著小松鼠?”
曉曉:“因為狐貍想吃它?!?/p>
媽媽:“對了!狐貍想吃小松鼠,它對小松鼠說:‘你爸爸本領(lǐng)可大了,可以閉著眼睛跳來跳去?!乙矔?。小松鼠也閉上眼睛開始跳,一不小心掉了下來,被狐貍抓住了。眼看狐貍就要吃了小松鼠,怎么辦?曉曉快給小松鼠想想辦法!”
曉曉:“我不知道!”
媽媽:“這是一只機智的小松鼠,我們曉曉也很聰明,快給小松鼠想辦法!”
曉曉:“那就騙狐貍吧!”
媽媽:“怎么騙?”
曉曉想了想:“就騙狐貍說:我肚子好疼,我有病,你不能吃我,吃了我,你也要肚子疼的。”(閱讀對于孩子來講,不應(yīng)該成為被動地聽的過程,而應(yīng)該是積極參與的過程,媽媽在講述過程中邊講邊提問,并且留出結(jié)尾引導(dǎo)孩子續(xù)編,注意了閱讀中的啟思,引導(dǎo)孩子將個人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作品提供的間接經(jīng)驗進行整合,加工創(chuàng)造。)
媽媽:“這個辦法不錯,讓我們看看
小松鼠怎么說的?!眿寢屪x出書上的結(jié)尾:“小松鼠說:‘狐貍先生,我有好多朋友,吃我一個。你肯定吃不飽,你放了我,我把我的那些朋友都叫過來,讓你一起吃!狐貍答應(yīng)了,就放了小松鼠,小松鼠卻再也沒回來。曉曉,這里的小松鼠想了什么樣的辦法?”
曉曉想了想:“它騙狐貍要去叫許多小動物讓狐貍吃,其實小松鼠是想找機會逃跑?!?媽媽在孩子續(xù)編故事時沒有設(shè)定一個標準,對于孩子的創(chuàng)編也沒有用“好”與“不好”來評價,而是讓孩子把自己編的故事和畫報上的作了比較,這樣做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簡析:此次閱讀中,媽媽主要采用了續(xù)編故事的方法。媽媽通過“移情”——危急時刻替小松鼠想辦法,調(diào)動起孩子參與創(chuàng)編故事的興趣和創(chuàng)作的愿望,這對于孩子的思維和語言發(fā)展都很有幫助。
可以深入的地方:曉曉的閱讀能力較強,創(chuàng)編故事的長度可以加長、難度可以加深,以進一步鍛煉和提高曉曉的語言組織、描述、表達的能力和想象力。如果孩子創(chuàng)編的意識不是很強或者創(chuàng)編難度較大,可以把一個比較難的任務(wù)分幾步走,把一個故事拆成幾個情節(jié),每個情節(jié)家長先講一半,剩下一部分讓孩子續(xù)編,這一方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記憶能力、思維邏輯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的興趣,使他有成功感。
大班幼兒家庭中的親子閱讀
幼兒特點:大班幼兒知識面擴大了,求知欲提高了,詞匯量增加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可以持續(xù)30分鐘以上,個別幼兒甚至可以一個人看書達一個多小時,他們會對整個圖畫作觀察,知道怎樣尋找畫面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系,講出畫面的主要意思。6歲的幼兒能領(lǐng)會完全用詞描述的故事,對故事有較深刻的思考和拓展想象能力。
指導(dǎo)要點:家長重在引導(dǎo)孩子自主閱讀,在閱讀中獲得前識字經(jīng)驗和前書寫經(jīng)驗。建議家長帶領(lǐng)孩子多去書店,讓他們自己挑選圖書,所挑選的圖書包括連環(huán)畫、兒童漫畫等單頁多幅畫面的圖書,有時甚至可以是以文字為主的圖書。在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綜合使用多種方法,以孩子自主閱讀為主,適當采用點讀法,讓孩子獲得“前識字經(jīng)驗”和“前書寫經(jīng)驗”,提高孩子對文字的敏感性,并為孩子進入小學(xué)后的正式學(xué)習書寫作好準備。
案例分析:認識恐龍
時間:上午10:40-11:00
地點:小區(qū)活動中心
人物:媽媽、同同、小弟弟
背景同同拿著新買的手工書來到小區(qū)活動中心,鄰居小弟弟才21個月,他看到同同來了,馬上跑了過來。
過程,媽媽:“同同,把今天新買的書和小弟弟一起分享吧!”
同同很大方地將書放在石桌上,翻開一頁說:“這是劍龍,它是一種很厲害的恐龍,看它身上有好多尖尖的東西,就像劍一樣?!庇址豁摚骸斑@是甲龍……”
“這是……媽媽這是什么字?”
媽媽看了一眼:“哦,這是棘龍?!?/p>
同同告訴小弟弟:“小弟弟,這是棘龍?!薄?/p>
媽媽說:“你看,哥哥多能干,你要向哥哥學(xué)習,長大也要看好多書,”
同同翻了一會兒書說:“我們做手工吧?!?/p>
小弟弟一會兒就坐不住了,在同同身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同同一直沒受小弟弟的影響,專心剪紙,過了一會兒。同同都剪好了,他開始動手粘貼。在粘貼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同同向媽媽求助:“我不知道怎么貼了?”擺弄了一會兒,他又拿出成品圖,對照著成品圖擺弄。媽媽則在一旁指點細節(jié)處……終于,一個立體的棘龍出現(xiàn)了,(媽媽積極參與閱讀,和同同共同完成任務(wù)。同同主動向小弟弟介紹圖書內(nèi)容,遇到不認識的字,媽媽沒有刻意地教同同,只是輕輕地告訴他念什么。另外,媽媽和同同一起動手操作,媽媽很愉快地幫助同同完成一些比較難的任務(wù),并引導(dǎo)、鼓勵同同獨立完成其他部分。)
同同很高興,小弟弟也很興奮,同同看看棘龍,又看看小弟弟,對媽媽說:“媽媽,我想把這個棘龍送給小弟弟?!?/p>
媽媽:“好的!”
小弟弟高興極了,說:“謝謝哥哥!”
同同和媽媽一起把桌上的廢紙裝進塑料袋,準備回家。(在此次閱讀中,我們看到同同表現(xiàn)出很多優(yōu)秀品質(zhì):分享意識,動手動腦,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有一定的堅持性、秩序感,良好的公共衛(wèi)生習慣等,媽媽說那是因為同同喜歡看書,從書中學(xué)到了不少本領(lǐng),也學(xué)到了很多良好的行為習慣。)
簡析:此次閱讀,我們看到了一次戶外分享閱讀的過程,媽媽積極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往,分享閱讀,她認為分享、交流是很愉快的過程。圓滿完成親子圖書閱讀及動手制作,并使同同有了一次較成功的異齡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