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慧
如果孩子這么做:
洋洋4歲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和小朋友們也挺合得來。幼兒園放學(xué)后,洋洋和幾個好朋友常常會一起在小區(qū)花園里玩,有時也會到某個小朋友的家里去玩。不過,有幾次當(dāng)小朋友們商量著想去洋洋家玩時,洋洋媽媽都沒有答應(yīng):“我家太亂了,還是在小區(qū)里玩吧?!边@一天,在洋洋的堅持下,洋洋媽媽終于同意讓小朋友們?nèi)ゼ依锿媪恕_M了門,其他幾位媽媽不由得吃了一驚,原來洋洋媽媽說家里亂并不是在謙虛啊,家里的墻壁、窗簾、沙發(fā)都被畫得亂七八糟,桌椅、柜子和地板上也有許多劃痕。洋洋媽媽很無奈地對其他幾位媽媽說:“哎,洋洋從小就喜歡畫畫,可是他不管什么地方都畫,你不讓他畫吧他不聽,管也管不住,后來我也隨他去了。我都不好意思讓別人來我家玩?!?/p>
孩子心理解讀:
洋洋是個愛畫畫的小朋友,不過讓媽媽深感頭痛的是洋洋喜歡在各種東西上涂鴉,媽媽制止不了洋洋的這種行為,只好任由他把家里畫了個一塌糊涂。像洋洋這樣的情況也許是比較極端的,不過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媽媽抱怨孩子總喜歡在墻壁或是家具上亂寫亂畫,怎么制止都沒什么效果。而針對這一情況,有些媽媽會懲罰孩子,有些則會像洋洋媽媽一樣放任他,寄希望于“孩子長大了就不會這么做了”。
其實從孩子的角度想想,喜歡涂鴉并沒有錯,孩子亂涂亂畫大多不是有意破壞。孩子涂鴉是其繪畫能力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是出于情感交流與表達的需要??瓷先y糟糟的一團東西,也許表達的是一朵美麗的花,幾個簡單的形狀也許表達的是孩子剛剛經(jīng)歷的一個場景。孩子在涂鴉的過程中展示了自己的世界,體驗著各種各樣的情緒。而孩子喜歡畫在墻上或是家具上,也許是因為一時沒找到可畫畫的紙,也許是因為喜歡在大塊的墻上揮筆潑墨時手臂的運動感,或者僅僅是想看看在桌子上畫出來會是什么效果。如果爸爸媽媽不明就里地簡單制止孩子涂畫,甚至認為孩子是不愛惜物品而懲罰孩子,不僅有可能打擊孩子繪畫的興趣,更有可能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情緒,使得亂涂亂畫由無意變成有意。當(dāng)然,爸爸媽媽也不應(yīng)該對孩子亂涂亂畫的行為聽之任之,畢竟家庭環(huán)境需要整潔,爸爸媽媽有必要讓孩子明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前提是不能妨礙他人。
媽媽可以這么做:
利用兒歌、故事等形式幫助孩子理解不能亂涂亂畫。孩子的思維是故事性的,兒歌和故事能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助孩子理解并接受從而轉(zhuǎn)變行為。如兒歌“張小花,愛畫畫,拿筆想在桌上畫。桌兒說‘別在我臉上亂畫畫。小花想在門上畫,門兒說‘別在我臉上亂畫畫。小花聽話不亂畫,找個小本紙上畫。有紅花,有黃花,畫了一本都是花。媽媽回來看到畫,夸她是個好娃娃?!甭犃诉@首兒歌,孩子會想象桌子、門都像自己一樣有生命,不喜歡別人在自己的臉上畫畫,從而認識到自己應(yīng)該像張小花一樣不亂涂亂畫。
既然不允許亂涂亂畫,家長應(yīng)給孩子準(zhǔn)備足夠多的紙張以滿足孩子涂鴉的需要。這些紙張應(yīng)放在孩子很方便取到的地方,這樣孩子想畫的時候就能隨手拿出紙畫了。另外,學(xué)前期孩子涂鴉的興趣除了源于表達的需要外,還有一部分是出于對筆畫出的效果感到好奇。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顏色、形狀、材質(zhì)不同的紙,吸引孩子在紙上涂鴉以感受不同的繪畫效果,孩子也就不會總想著在別的物品上探索這個問題了。
在家中開辟“畫廊”展示孩子的涂鴉作品。孩子涂鴉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應(yīng)該得到家長的鼓勵。除了與孩子交流其涂鴉的內(nèi)容外,家長還可以在家中留一塊墻壁,作為小小畫廊展示孩子涂鴉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貼在墻上,孩子會有一種滿足感,體驗到自我表達的快樂,因而也會更樂于表達。另外,家長還可通過與孩子一起用作品裝飾墻壁,讓孩子明白可以用畫把家里變得更漂亮,而不是亂七八糟,這樣孩子就更不會亂涂亂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