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博客 雷曉宇
向稻盛先生學習
■文/本刊特約博客 雷曉宇
也許可以說,“稻盛哲學”是一種典型的東方哲學。
他尊重工作的價值,并且從中總結出一套“企業(yè)和人的活法”。
你以為他是個神,其實他是個虔誠的教徒。他告訴你的每一句話,他都真信。
新聞提示 6月初,稻盛和夫開始了他的“蕭條期飛躍的大智慧”主題中國行。
對于稻盛和夫這位老先生,我的總體印象是—好萊塢會喜歡,華爾街卻不會喜歡。
6月10日中午,他的確是以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方式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穿過走道兩邊身穿黑色西服整齊肅立的隨員,我們看到他從房間盡頭最濃烈的那團陰影里站了起來。突然間,這里有了一種無法談笑風生的氣氛,但他對此習以為常。他的握手沒什么力道,但是一直正襟危坐,雙手扶膝,像在打坐。他很少抬頭,目光始終靜止低垂,注視著腳下的小小一塊地面,彷佛提問者并不存在。
他像個正在避世修行,但仍然引人敬畏的神秘領袖。這么一想,連他身上那套深色西裝也顯得突兀了,他應該穿寬袍大袖的皂衣或者和服才對。
不知道這種想象是否符合他的身份—稻盛和夫,77歲,京瓷和KDDI公司創(chuàng)始人,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中唯一在世的一位。作為創(chuàng)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yè)的企業(yè)家,他所參與經營的企業(yè)集團2009年3月期的合并銷售額達到約4.6萬億日元,稅前利潤約5000億日元。其中,京瓷在成立50年的歷史中從未虧損,KDDI則是目前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26年前,他創(chuàng)辦“盛和塾”,向企業(yè)經營者傳授自己的經營哲學。12年前,他退居二線,皈依佛門,擔任京瓷和KDDI的名譽會長。
這是一個好萊塢式的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是戰(zhàn)后第一代日本企業(yè)家的人生傳奇,想必會被好萊塢青睞。役所廣司演他不合適,他是敏感脆弱的男人,而稻盛給弟子的“六項精進”忠告,其中一條就是“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失樂園》里那個在情和理之間煎熬的日本男人也不是他。黑澤明電影里的三船敏郎倒像他,伊丹十三電影里那位為了做出一碗杰出的拉面苦心孤詣熱淚盈眶的日本拉面店老板也像他。
稻盛和夫有很多信徒。他的“敬天愛人”、“利他”的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yè)界奉為圭臬。去年10月,馬云前往京都,在京瓷總部和稻盛進行了一次對談。后來他形容這是一次關于靈魂的交談,“前輩是真正的灑脫,在做人的境界上花了很多精力。”
不過,這些信徒并不在美國。
稻盛承認這一點。他說:“我屬于那種謹慎小心又愛操心的人,也許華爾街的人對我不太感興趣。因為我本身在公司中儲存了很多現(xiàn)金?,F(xiàn)在京瓷有隨時可以使用的現(xiàn)金4700億日元,股票等資產3700億日元作為內部留存,合計約有8400億日元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京瓷經營的根基?!?/p>
多年來,京瓷在美國、歐洲開投資說明會,總會聽到這樣的意見:“京瓷的自有資本比例實在太高,而ROE太低,存這么多錢干什么呢,應該去投資,應該去使用,好賺更多的錢,給股東更多的回報,這是我們投資家的要求?!?/p>
稻盛對此的反應總是:“完全不必按那些投資家的意見去辦。”
我有必要解釋一下,什么叫做ROE。
ROE,即凈資產收益率,就是相對于自有資本能產生多少利潤。在重視ORE的投資家看來,不管你有多么高的銷售利潤率,假如你只是把賺到的錢儲存起來,用這么多的自有資金卻只能產生這么低的利潤,他們就判斷為投資效率差。受他們的影響,不少經營者也開始認為“必須提高ROE”,因此,將辛苦積攢起來的錢拿去并購企業(yè),購買設備,或購買本公司股票,消耗掉內部留存。以自有資金縮水為代價,去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使ROE達到高值,在美國式資本主義世界,這樣的經營被評價為優(yōu)秀。
稻盛和夫并不是這一輪經濟危機以來第一個對美國式資本主義說不的人。在他之前,80多歲的格林斯潘也在反思,自己一直信奉的蘭德夫人的極端利己主義商業(yè)思想是不是走得太過了。很多人在思考一個問題:美國不行了,在走下坡路,我們上哪兒尋找新的導師呢?
作為一個商業(yè)思想導師,稻盛大受歡迎。不過,他的“利他”思想和蘭德夫人的“利己”思想南轅北轍。
去年7月,稻盛和夫在第十六屆盛和塾全國大會上發(fā)表講話。他像個真正的宗教領袖那樣,向他的商界門徒們傳授了“六項精進”的訓誡: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看起來,這些話也不怎么新鮮,它們不像是商人們求知若渴的成功配方,倒更像開給企業(yè)家們的一副心靈雞湯。
“一開始是有這樣的效果?!币晃磺耙惶靹倓偮犨^他在清華大學演講的“盛和塾”成員對我們說,“但是大道至簡,這些道理你不能這么簡單地看,到用的時候你就知道它的好處。說到底,好的道理要真做得到才行?!?/p>
稻盛本人倒并不認為自己的哲學太空洞?!斑@些都是我50年來經營的個人體驗,它們都是經營的實學?!?/p>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稻盛哲學”和稻盛本人,與二戰(zhàn)后的新一代日本人一樣,強調勤奮、謹慎、自我節(jié)制、善于學習、始終如一,他們尊重工作的價值,并且從中總結出一套“企業(yè)和人的活法”。
也許可以說這是一種典型的東方哲學。因為稻盛一向不諱言,他向很多東方的偉大人物汲取了精神營養(yǎng)。這個名單包括:印度佛陀、泰戈爾、中國儒家和道家、明治維新三杰……他向我們承認,在自己77歲之年,如果有機會穿越時空向其中某位當面求教,他的選擇,“第一當然是對我的思想影響非常大的印度佛陀,第二就是明治維新三杰?!彼踔岭p手把蘭德夫人的書遞還給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蘭德夫人為何方神圣,盡管他的“利他”哲學和她的“利己”哲學截然相反互相映照。
他的一部分精神和一部分身體已經和這個現(xiàn)實世界沒有太大關系了。當中國的企業(yè)家們不知自己的結局是喜是悲,正半信半疑的時候,稻盛早已為自己選擇了這樣的歸宿:傳道、授徒、修行、化緣。如果有機會寫一本像德魯克的《旁觀者》那樣的書,他一定會第一個寫進去的是幼時和父親一道爬山禮佛的故事?!澳下?,南曼,謝謝!”他說。“南曼”,這是他鹿兒島的家鄉(xiāng)話,意思是“南無阿彌陀佛”。
最后我問他,你想向印度佛陀請教什么?不料他垂下眼瞼,婉轉地拒絕進行宗教文化的普及工作。他的沉默讓我意識到了我自己和語言的巨大局限—只要執(zhí)著于表達就不會真正找到自己的佛性。所謂“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估計我的佛性已經被欲望和沖動擠壓得所剩無幾了。
向稻盛先生學習。你以為他是個神,其實他是個虔誠的教徒。他告訴你的每一句話,他都真信。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7 郵箱:lvyixinpeiji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