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洲
活體移植是以鮮血、痛苦、健康受損,甚至死亡為代價的,是天使與魔鬼的共同體。這種方式無論是在過去、現在,抑或將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不會成為移植手術的主流,只能作為無可奈何時的一種替代品。
研究證明,由于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器官移植患者出現腫瘤的危險,性比一般人要高出100倍。那么,既然這種療法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擺脫異體移植(所移植的器官來自基因不同的供者)這一局限呢?對于這個問題,目前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醫(yī)學科研小組已經找到了答案。他們找到一種新方法,可以讓供體細胞去“馴服”受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這個方法很管用,已經幫助4位腎臟移植病人成功擺脫了抗排異治療,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也開始與新器官“和平共處”。
獨辟蹊徑
不過,在最先的嘗試中,專家并沒有想到要去“馴服”受體免疫系統(tǒng),只是按部就班地尋找與受者基因型盡可能近似的供者。尋找理想的供者,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這種尋找工作大都沒有結果。因為,除了同卵雙胞胎外,我們每個人的免疫系統(tǒng)都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可以說,它是我們每個人身份特征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就像DNA一樣。因此,要找到兩個擁有大量相同免疫特征的人無異于大海撈針。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專家才想到繞開尋找理想供者這條路,獨辟蹊徑,想辦法“調教”受體的免疫細胞,讓它們接受外來的細胞組織。
他們是怎樣“調教”受體免疫細胞的呢?第一步是部分摧毀受體的免疫細胞。為此,專家對病人的胸腺進行放射治療。胸腺位于氣管前,是免疫反應的主要參與者T淋巴細胞就在這里發(fā)育成熟。胸腺放射治療不僅能暫時抑制淋巴細胞的增生,而且能為供體細胞將來的扎根繁殖騰出空間。
第二步切除供者的腎臟,并在供者的骨髓中提取幾毫升免疫干細胞,然后將腎臟移植到受者身上,并把免疫干細胞注射到受者的血液中。自此,受體的新器官就受到“貼身保護”,再無被排異之虞。外來骨髓干細胞的存在會在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中形成一種特殊狀態(tài),稱為“嵌合體”。這種狀態(tài)將持續(xù)約2周。供體細胞正是利用這2周時間“馴服”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當然,在此期間,須將病人置于無菌環(huán)境中,防止感染。
實際治療中,骨髓干細胞進入受體后會向胸腺移行,受到放射的胸腺復蘇后又會產生新的免疫細胞。但新生的細胞將會跟供體細胞長得一模一樣!換句話說,本來受體血細胞會強烈排斥這些外來細胞,而現在情況正相反,受體血細胞對外來細胞呈現耐受性。這種現象非常奇怪,目前連醫(yī)學科研小組也無法解釋。但他們相信,調節(jié)免疫的T細胞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平時就是這些T細胞負責緩和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器官的攻擊。T細胞能預防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多發(fā)性肝硬化、糖尿病等)的發(fā)生,并在器官受到攻擊時發(fā)揮保護作用。專家在體外實驗發(fā)現,4位器官移植病人的T細胞對于供體細胞的免疫反應活性消失了,它似乎進入了休眠狀態(tài)。T細胞是怎么進入休眠的?為什么會休眠?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答。此外,為保險起見,在器官移植手術進行2周后,病人仍要接受數月的抗排異治療。這是因為,即便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已經相互認識,也不能保證受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一定能被“馴服”。所以,停藥需循序漸進,待數個星期之后,病人才能完全擺脫治療。這只是一切順利時的情形。
專家也預見了可能發(fā)生的災難性后果,那就是,受體的免疫系統(tǒng)“臨陣脫逃”,反倒是供體的免疫細胞在受體中耀武揚威,最后反客為主,把受體本身的免疫細胞消滅干凈。這是骨髓移植最大的風險之一,稱之為“移植物抗宿主病”。在這種情況下,移植器官會攻擊并試圖消滅受體,受者可能因此罹患嚴重的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而這種疾病有時是致命的。不過,神奇的人體也正孕育著難以預料的奇跡。
完美移植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結果相當完滿的移植病例,這使科學家對人體的適應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病人是一位9歲的小姑娘,悉尼大學的醫(yī)生為這位小姑娘施行了一次典型的器官移植手術,為她植入新的肝臟,但并未給她注射從供體上提取的骨髓。盡管如此,骨髓細胞卻不請自來,通過移植器官出現在了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中。供體的肝臟干細胞在病人的骨髓中繁殖。這個病例與其他器官移植病例相似,只不過骨髓細胞是自發(fā)產生的,而且沒有出現骨髓移植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后果。這確實是個與眾不同的病例。在手術后9個月,這位小姑娘的血型發(fā)生了變化,她的身體全盤接受了供體的免疫系統(tǒng)!
目前,這位已經16歲的小姑娘免疫系統(tǒng)之所以能脫胎換骨出于兩個因素:首先,她本身的免疫系統(tǒng)比較弱,白細胞不足,因此對移植器官的排斥反應也弱。其次,供者比較年輕,把大量的干細胞傳給了受者。此外,移植器官的性質也是原因之一。肝臟中繁殖有大量的骨髓細胞。在某些情況下,只要隨肝臟被移植的骨髓細胞的數量足夠多,效果就相當干骨髓移植了。在這個病例中,病人之所以能康復,恰恰是因為醫(yī)生們停止了抗排異治療!利用了受體細胞具有耐受性特點,最終使異體移植取得了巨大成功。從這些醫(yī)學奇聞中,我們可以看出,免疫耐受性能使移植的器官組織免受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