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摘要:新聞評論板塊作為重要的發(fā)言平臺受到網站的格外重視。本文從更新量、原創(chuàng)性、重點和傾向性等四個方面,對中央、地方新聞網站及商業(yè)網站中六大代表性網站的新聞評論板塊進行內容分析,以比較不同網站在評論處理手法和整體風格上的特點。
關鍵詞:六大網站新聞評論板塊比較研究
網絡評論是網站發(fā)言的重要手段,與論壇、新聞跟帖等互動性強的原生網絡新聞評論形式相比,獨立評論作品的匯集——網站新聞評論板塊(主要以新聞評論頻道或在沒有專門頻道的情況下以獨立欄目的形式存在)在形式的連續(xù)性、集納性和表情達意的完整性等方面都有獨特優(yōu)勢,因此各大網站都比較重視新聞評論板塊的建設。本文擬對中央、地方新聞網站及商業(yè)網站中的六大代表性網站新聞評論板塊進行分析,看看不同類型網站在評論處理手法和整體風格上的異同。
綜合考慮網站的性質、影響力、流量、地域分布、新聞評論板塊的質量等因索,本文選取了人民網“觀點”頻道、新華網“焦點網談”頻道、東方網“東方評論”欄目、紅網“紅辣椒評論”欄目、新浪網“新浪評論”欄目、搜狐網“日月談”頻道作為研究對象。
網站評論板塊內容定量研究
筆者選擇2008年11月4日-10日作為觀察期,對六大網站的評論板塊進行了跟蹤記錄。網站頭條評論記錄時間選在當天22:00-24:00之間(本文的“頭條”既指一般意義上的單篇“頭條”,也包括幾篇評論所構成的“頭條”集合。頭務基本每日更新,在22:00以后一般不再更新),而固定欄目第二天再記錄(固定欄目評論作品上傳時間不固定且記錄能長期保存,隔天記錄可有牧防止漏記)。
因樣本總量過大,除更新總量外,其他項目的分析過程中只抽取了部分樣本進行研究。取樣依照重要性原則進行,即選擇知名度高的、重點編排的欄目或評論頻道(欄目)首頁的頭條評論。分別為:“人民時評”欄目、“焦點網談”欄目、“今日眉批”欄目(東方網)、“辣言辣語”欄目(紅網)、“新浪評論”首頁的頭條集合(以下簡稱“新浪頭條”)、“今日推薦”子欄目(以下簡稱“搜狐推薦”)。樣本不夠全面及觀察時間較短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偏差。
對新聞評論更新情況的比較。更新情況是網站評論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而更新總量是衡量更新情況的首要指標,此外重點欄目或頭條作為最受關注的部分,如每天以舊面孔出現(xiàn)在受眾面前。無疑會降低其對整個網站評論質量的評價,故對網站重點評論欄目/頭條的更新情況進行比較也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jù)網站評論板塊更新總量比較顯示,除新華網之外其他網站的評論一周更新總量都比較高,商業(yè)網站尤為突出。新聞網站中,人民網作為黨的喉舌,擔負著傳遞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作用,因此在總量上體現(xiàn)出了對評論的重視,但重點欄目“人民時評”一周更新總量僅為14篇,這與其“網上第一評”的美譽極不相稱。新華網在更新總量和品牌欄目更新量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地方新聞網站上述兩項指標均處于中間水平。
根據(jù)重點評論欄目,頭條更新情況比較顯示,地方新聞網站更新速度優(yōu)于商業(yè)網站,商業(yè)網站優(yōu)于中央新聞網站。除東方網的“今日眉批”外,其他網站評論板塊的重點都分都未能做到每日更新,情況最為嚴重的是人民網,更新慢且數(shù)量少,亟待改進。
對新聞評論來源的比較(見表1)。根據(jù)《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2005年9月25日),“非新聞單位設立的轉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fā)送時政類通信信息的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不得登載自行采編的新聞信息,這意味著商業(yè)網站是沒有評論原創(chuàng)權的,但商業(yè)網站采取了迂回戰(zhàn)術,即聘用一些特約評論員在傳統(tǒng)媒體或新聞網站上發(fā)表評論后再由商業(yè)網站轉載,這也是商業(yè)網站提升輿論影響力的一個策略。新聞網站則充分利用了政策和資源優(yōu)勢。保證了重要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
對新聞評論重點的比較(見表2)。重時政、社會新聞,輕文娛新聞是幾大網站評論的共同特點。中央新聞網站中,人民網偏“硬”,新華網偏“軟”:前者從“國計”出發(fā),關注時政和經濟,同時品種豐富,內容廣泛。符合其“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的定位;后者從“民生”出發(fā),看重社會和科教,以貼近性為主。地方新聞網站同樣呈現(xiàn)一“硬”一“軟”的風格:東方網軟硬新聞的比例約為2:3,而紅網的軟新聞數(shù)量遠遠超過硬新聞,占到了2/3強。此外,地方網站不約而同將關注重點置于時政和社會的做法體現(xiàn)了重要性與接近性的較好結合。比較而言,兩大商業(yè)網站更青睞“硬話題”,尤其是搜狐網,對經濟和國際新聞的關注度非常高,軟新聞不足15%。這說明商業(yè)網站在評論題材的選擇上是十分嚴肅的,其在新聞方面偏娛樂化的取向并未對評論產生影響。
對新聞評論傾向性的比較(見表3)。人民網的評論以褒頌類為主,遠遠大于揭批類,其他種類的評論數(shù)量較為均衡,表現(xiàn)出緊扣“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同時注重就當前熱點和各類社會現(xiàn)象進行釋疑解惑且富有建設性的特點,與其母體《人民日報》的風格是一脈相承的。新華網、東方網、紅網揭批類評論的分量遠遠大于褒頌類,同時不乏闡釋、建議類評論。從種類和數(shù)量分布來看,紅阿的批評監(jiān)督力度最大,建設性評論數(shù)量多,各項內容分布合理。較好地實現(xiàn)了新聞評論的功能。商業(yè)網站沒有褒頌類評論,其余種類評論分布較為均衡。
綜上所述。網站的性質、實力及對評論的重視程度對評論板塊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來源上新聞網站的原創(chuàng)性體現(xiàn)出政策優(yōu)勢和較強的實力。人民網和新華網在評論重點和傾向性上的不同是網站定位差異的反映:前者是黨在互聯(lián)網領域最重要的“喉舌”,所以更多的是站在黨和國家的高度并發(fā)出聲音,關心時政、以正面褒揚為主即是其表現(xiàn)。后者脫胎于新華社,更強調新聞性和輿論監(jiān)督作用。作為國家在互聯(lián)網領域的“領頭羊”,人民網和新華網在進一步整合已有的資源優(yōu)勢。提高評論板塊的數(shù)量、質量和時效性方面還有很多潛力可挖,人民網今后還需特別注意將褒頌類評論的比例控制在適度范圍內,使評論既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又能有力譴責社會不良現(xiàn)象。地方新聞網站更新快,既注重輿論導向性,又富有貼近性。比較而言,紅辣椒評論的特色更為鮮明。集中體現(xiàn)為“辣評、快評、敢評、會評、好評”,充滿了戰(zhàn)斗力和批判精神,這與紅阿長期致力于評論發(fā)展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商業(yè)網站評論依靠轉載。但數(shù)量大。更新較快,自由度較高,視野國際化且批判意識強。充分表現(xiàn)了其商業(yè)利益和社會責任的統(tǒng)一。
作為三類網站中的翹楚,六大網站評論板塊特色仍不夠突出。注意保持評論版塊更新總量、每日更新數(shù)量和質量基本穩(wěn)
定、內容基本均衡,同時找準突破口,精心打造重點欄目或子欄且。尋求與眾不同的風格是今后六大網站的共同努力方向。
網站評論板塊內容定性分析
媒介的傳播內容及表現(xiàn)形式中都打上了媒介特性的深深烙印。所以網絡評論較之傳統(tǒng)媒體評論的區(qū)別顯而易見。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媒介特性及本身實力、地位的強勢,使六大網站表現(xiàn)出以下共同點:
集納趨勢明顯。表現(xiàn)之一是重要評論尤其是頭條評論經常以專題形式呈現(xiàn)。網絡評論專題可以通過超鏈接實現(xiàn)內容的無限擴展。將大量相關信息集中于同一主題,便于受眾更深入地理解。表現(xiàn)之二是以網絡評論周刊的形式對一周精彩網論進行總結。這一形式為受眾提供了快速掌握信息,回顧近期熱點,敏銳把握輿論動向的捷徑。
服務功能增強。網絡新聞的發(fā)布方式分“拉”與“推”兩大類?!袄狈绞侥壳笆蔷W絡新聞的主要發(fā)布方式,即受眾登錄網站后自主進行選擇,新聞閱讀成本相對較高。為了爭奪眼球,各大網絡媒體可謂煞費苦心,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紛紛強調服務理念,設置關鍵詞和排行榜,以幫助受眾在海量信息中輕易獲取重點。如觀點頻道的“評論熱詞”、焦點網談的排行榜、新浪評論的熱評排行及每周排行、日月談的熱點排行等。這是“拉”與“推”方式的一種較好結合,既降低了受眾獲取新聞的成本,又尊重了受眾的選擇權。此外,六大網站都具備強大的搜索功能,便于對往期評論進行檢索。由此。網絡新聞評論可以適當?shù)乜朔捎趫蠹埖摹耙淮涡陨a,一次性消費”而帶來的短暫性的特點。
重視互動性。專家評論、網站評論和網民評論是網絡新聞評論的三種主要類型。對網民評論的重視,表明網絡在構建機會均等、平等參與、自由討論的公共領域道路上的不斷努力。六大網站相當一部分評論來自普通網民,并為網友開辟了各種專欄。一些思想犀利、文筆出眾的活躍網民還被聘為特約評論員。
凸顯深度。漫無目的的網上沖浪、浮光掠影的匆忙閱讀拒絕深度,驅逐思考。而新聞評論卻恰恰呼喚理性和批判精神。為了克服網絡信息的碎片化、表層化,網絡評論在不斷的探索中紛紛打出了“深度”的旗號。東方網的“深度聚焦”,就是以“量大”見長,聚焦于艷照門、春晚、虎照風波、雪災、奧運會等重大事件,通過精心策劃,,以編者按、新聞照片、新聞事件、本網評論、媒體觀點、相關調查等集合形式完整地呈現(xiàn)事件和觀點——其實質還是網絡評論專題;“日月談”的“深度閱瀆”則以單篇評論的“質優(yōu)”取勝:一般篇幅較長,轉載自權威媒體,由各界專家執(zhí)筆。思想深邃、鞭辟人里。
新聞評論是引導輿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而六大網站尤其是新聞網站的代表性地位更是要求其充分發(fā)揮輿論引導功能。但是在輿論引導的力度和方式上,六大網站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人民網的評論板塊不僅時政評論數(shù)量多,而且許多內容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黨務活動緊密相關。新華網的“理論探索”、東方網的“理論經緯”、紅網的“解放思想大家談”、“科學發(fā)展大家談”也是輿論導向性非常鮮明的子欄目,但比起人民網,與領導人及黨務活動的直接聯(lián)系減少了,批判功能增強了。搜狐及新浪也分別開辟了“風向標”、“改革開放”等專欄,但更新較慢,顯然新聞網站在引導輿論、維護主流意識形態(tài)方面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