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普向世界報道“開國大典”

      2009-12-02 03:44吳志菲
      人物 2009年10期
      關鍵詞:開國大典劉伯承

      吳志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作為國家通訊社的新華社將這一重大新聞率先向世界發(fā)布,而采寫開國大典新聞的是我國老一代著名新聞工作者李普。

      開國大典城樓上的見聞

      李普位于北京宣武門新華社的家里,寬敞潔凈的客廳,墻壁上掛著他當年在天安門城樓上報道開國大典時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李普身著無領中山裝,頭戴一頂帽子,在他周圍站著一批開國元勛。作為老一代革命者、著名記者,李普見證記錄了20世紀中國發(fā)生的很多大事。1949年的開國大典就是其中最不能忘記的。

      1949年8月底,新華社特派記者李普奉命由武漢中南總分社調(diào)到北平總社,所接受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與另一位新華社記者李千峰一起參加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報道。

      “我和李千峰兩個人基本上是每天輪流采寫報道,10月1日,正好輪到我采訪”,李普笑言。那天,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上午8時,人民解放軍的受閱部隊已經(jīng)到達指定地點。10時,30萬群眾陸續(xù)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了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熱情的歡呼聲、嘹亮的歌聲,人們不斷地打聽:毛主席怎么還不上天安門呢?開國大典什么時候開始呀?

      李普記得“城樓上的嘉賓們當時大都住在北京飯店和六國飯店,10月1日下午兩點,先一起去中南海勤政殿,交代一遍流程,就來到天安門。毛主席是第一個沿臺階走上城樓的領導人,朱老總緊隨其后,那時還沒有電梯,大家紛紛走上去了?!崩钇兆鳛樾氯A社特派記者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當時女攝影家侯波抓拍的一張照片里,李普站在城樓中間靠東一點,左邊是吳晗,右邊是張奚若。李普還記得那天大家的穿著非常整齊,“共產(chǎn)黨員幾乎都穿中山裝,周總理穿著黑色呢子中山裝,滿城樓就只有美髯公張瀾穿長衫。”穿著比較整齊,站的位置卻不那么“整齊”,李普說:“那時等級不森嚴,都是不整齊地站著,不講誰前誰后?!贝_實,從一張資料照片上可以看到,鄧小平站在了最邊上。

      下午3點,典禮開始。當毛澤東走到麥克風前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時候,為了及時拿到主席手里的公告,李普立刻移到他身后,“毛主席顯得很平靜,稿子沒有任何抖動。那天城樓上也沒有風,晴空萬里,廣場沸騰著歡呼和掌聲。”讀完公告后,毛澤東手按電鈕,一幅巨大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當時,李普聽到城樓上一片感慨之聲,陳毅說:“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看到這一天,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李普同樣激動萬分,他20歲入黨,31歲親見這一幕,而毛澤東主席那鄉(xiāng)音濃重的3個字“成立了”,讓他銘記和感動了一生!

      拿到主席宣讀的公告后,李普并沒有馬上離開。因為,雖然領導人的講話稿早就寫好印發(fā)出來了,但還是需要他們的親手稿,來核對每一處字詞的小改動?!澳翘?1個人的講話中,陳毅老總的最短,只有5分鐘”,李普說,“其中數(shù)宋慶齡的講稿寫得最精彩,她先用英文打草稿,然后翻譯成中文,她有自己的特色,毫無八股氣,生辣漂亮”。李普看見她的手稿上,有的字注上了拼音,因為她不大會講普通話,整篇文章,都是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話念的。

      李普印象深刻的是,站在城樓上的老將軍們都比較“沉著和規(guī)矩”。那么多的老將軍,自己居然沒有在現(xiàn)場采訪他們,“這不能不說是留下了太多遺憾”。事實上,參加開國大典的前一晚,李普非常緊張,害怕自己睡不好覺而第二天沒精神,于是平生第一次吃了安眠藥?!澳鞘堑谝淮?,果然睡好了,第二天精神很好”,李普笑言,“現(xiàn)在是每晚必吃,幾十年了?!?/p>

      身為記者,李普心里念叨的是觀察現(xiàn)場,注意現(xiàn)場情況的發(fā)展,尋找現(xiàn)場感覺,同時為當天那條新聞打腹稿。于是,他在城樓上走來走去,“大攝影記者侯波為我拍了好幾個不同位置的鏡頭,只是那時候我還不認得她?!背菢潜緛砭筒粚挸ǎ謥砹撕芏嘀匾耸?,越發(fā)顯得擁擠,李普說自己“一會兒扒開這個,一會兒扒開那個,很自由隨便?!?/p>

      領導人講完話,閱兵儀式正式開始。身著戎裝的朱德總司令走下天安門,坐吉普車檢閱了部隊,那時部隊都停留在天安門城樓東。“等朱老總返回城樓,部隊已行進至天安門前,坦克團、26架飛機、1600匹紅色及白色戰(zhàn)馬,展示解放軍的武裝實力,霎時讓人感受到一個國家政權的威嚴?!?/p>

      然后是群眾的游行隊伍,參加游行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毛澤東以及天安門城樓上所有人都在微笑著招手。李普說:“開國大典的游行和后來的天安門游行是不一樣的,除了喊口號,大標語、字牌、花環(huán)這些東西都沒有,只有紅旗揮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樸素,很多人將手絹拋向天空?!彪m然沒有整齊的著裝,可是那種當家做主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游行隊伍中口號聲此起彼伏,城樓上的毛澤東也喊起口號呼應著群眾,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口號就是毛主席喊出的“人民萬歲!”親身出席開國大典,李普看到,在主席側(cè)面隔了十幾米,安排了另一個麥克風,由榮高棠開始帶領群眾喊口號。廣場上30~i"群眾和李普一樣,看著毛主席揮動大手,全都發(fā)自內(nèi)心高喊著“毛主席萬歲!”李普說:“只有經(jīng)歷過大典的人才真正感覺到,毛主席開國的偉大?!?/p>

      慶典活動結(jié)束時,已是華燈初上,人們都漸漸散去了。而李普還要趕寫開國大典的新聞稿,新華社必須在當晚將稿子發(fā)出,以便第二天全國各報采用。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一版,登載了李普采寫的報道開國大典的文章,文中特別寫道:“毛主席親自按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桿的電鈕,使這一面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庇行┤擞X得不解,寫毛主席“親自按動電鈕”即可,為什么非要寫“按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桿的電鈕”呢?關于這句話,還有個小故事。這篇報道見報前,分管新華社的中宣部副部長胡喬木負責審閱。胡喬木家就在中南海里面,李普把稿子送去后就站在旁邊看他審稿。胡喬木看到有關升旗部分內(nèi)容時,對李普說:“電鈕升旗的那句,要加上一根電線連著的細節(jié),否則雖然你懂我也懂,但有些讀者可能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呢?!崩钇找宦牐R上明白了胡喬木的意思,他不得不佩服胡喬木考慮得周密。

      50多年前的中國百姓,還有不少人相信神靈,“本來那時社會上就流傳著解放軍能飛檐走壁、神仙保佑之類的故事。如果再親眼見到毛主席遠離旗桿竟能把國旗升起來,那又不知道要編出多少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來”。因此,李普依照胡喬木的建議,在這句話上不嫌累贅,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電鈕和旗桿之間是有電線相連的。

      毛、周手跡背后的故事

      李普是我國新聞戰(zhàn)線上的一名老兵,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在重慶《新華日報》歷任記者、編輯、專欄作家、特派員。1946年1月,李普奉調(diào)前往新華社任特派記者,他以北平為

      據(jù)點,在4個月的時間里,跑山東濟南和蘇北解放區(qū),行程逾兩千公里。1947年6月底,李普又奉命赴大別山區(qū)和豫北戰(zhàn)場,隨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并擔任劉鄧大軍野戰(zhàn)分社的社長。跟隨劉鄧南征北戰(zhàn)的日子,也是李普新聞生涯中成績卓著的時期。之后,他又在中原總分社任采訪部主任。從武漢調(diào)回北平總社后又參與了全國第一次政治協(xié)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報道。這期間他的大部分作品被收入《我們的民主傳統(tǒng)》和《開國前后的信息》兩本書中,并在當時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建國初,在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恢復經(jīng)濟的時期,他又轉(zhuǎn)入財政經(jīng)濟報道,陳云曾讓他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擺一張辦公桌,旁聽政務院財經(jīng)委員會的一切大小會議。

      一個人能夠從決策的高度看社會發(fā)展的進程,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歷史,這是多么幸運啊。由于參加了首屆政協(xié)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報道,李普曾珍藏了兩件十分寶貴的文物,從這兩件文物中可以了解到開國大典背后的一些故事。

      其中一件是首屆政協(xié)會議上周恩來的一份講話提綱。政協(xié)會議第2天即9月22日,周恩來向會議作了關于共同綱領的起草經(jīng)過和特點的報告。那時,大會所有的報告和講演事先都發(fā)了鉛印的文件,唯獨周恩來這個報告沒有文件發(fā)出來。

      李普所在的記者席位靠近主席臺,看到周恩來手里拿著薄薄的講稿走上臺去,他感到今天的任務不輕松,必須詳細做筆記。果然,周恩來的講話結(jié)束后,李普照例走上去收稿子,周恩來對他說:“我實在沒時間寫了,只有這個提綱,現(xiàn)在給你,請你根據(jù)你的筆記寫出稿子來,先給我看?!眻蟾嬷兄v了8個問題,提綱就僅簡要列了8條,用鋼筆寫在兩張16開白紙上。當晚,李普根據(jù)周恩來的8條提綱寫出了一篇新聞稿交給他,新聞稿在報紙上發(fā)表,后來還收入《周恩來選集》。周恩來的那個提綱也就留在了李普的手里。

      另一件文物是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的那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時候,李普站在他后排,他宣讀完畢,李普走上前去拿稿子。毛澤東當時伸手給李普,公告上多出一張紙條,是一份中央人民政府全體委員的名單,毛指著那張字條一再叮囑李普:“你小心這張字條,千萬不要弄丟了。照此發(fā)表,不要漏掉了?!?/p>

      原來鉛印的《公告》稿并沒有這份委員名單,只開列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著寫“陳毅等56人為委員”,其他55人都省略了。但10月1日上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張治中臨時建議在《公告》里公布全體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的名單,這樣更能體現(xiàn)中央人民政府是真正實行新民主主義的聯(lián)合政府。

      在這份名單中,許多黨外人士擔任了重要職務。副主席6位中,有宋慶齡、李濟深、張瀾3位;56位委員中民主人士占27席,差不多一半。當時我國政治舞臺上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奮斗的知名人士,以及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統(tǒng)治的各方各派的實力人物,可謂盡在其中。這份附加名單,在國內(nèi)國際將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難以估量。毛澤東當即明確表態(tài):“好,把56名委員名字都寫上去,可以表示我們中央人民政府的強大陣容。”李普說,“當時人們異口同聲地稱贊:共產(chǎn)黨了不起,打下了江山卻不徇私,真心誠意團結(jié)其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來共同治理新中國?!崩钇漳贸隽硗庖环莨娓宓你U印件,補上了全部名單,而那份由毛澤東簽字,并寫有批語“照此發(fā)表”的原件就留在了李普的手里。

      非常遺憾的是,這兩件珍貴的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抄家抄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閃光的語言,

      來自閃光的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李普先后擔任了中宣部宣傳處副處長,北京大學政治系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華社北京分社社長、總社國內(nèi)部主任、副社長等職務。1982年,李普從新華社副社長的崗位離休。如果能追尋一下他的記者生涯,回顧一下他在從事這項工作時所遇到的酸甜苦辣,對立志獻身于新聞事業(yè)的人們來說,可以說是一份難得的學習資料。

      翻開李普已經(jīng)結(jié)集的作品,不難看出,盡管他寫了不少通訊、人物專訪、人物印象及評述性的文字,但大量的還是新聞報道。李普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早在1983年,他曾這樣大聲疾呼:“我覺得報紙上首先要有大量的小豆腐塊,而不是像毛澤東同志所批評的那樣,版面都給大地主的大莊園占去了?!彼J為,記者應當以采訪和寫作新聞為主,把寫好新聞看做是記者的基本功。他對有些做新聞工作的同志過于看重通訊,忽視甚至看不起新聞是很不以為然的。他覺得,問題在于新聞的本身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分量?能不能回答當時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

      李普聯(lián)系他在戰(zhàn)爭年代當隨軍記者時的一段經(jīng)歷,闡述了他的上述命題。這是1946年10月。蔣介石憑著美國的裝備和眾多的兵力,向解放區(qū)發(fā)動全面進攻,之后又改為重點進攻。他東占臨沂,西打延安,來勢洶洶,不可一世,他的總參謀長陳誠曾吹噓說:“如果真正作戰(zhàn),只需3個月即可擊破共軍主力?!痹谶@種情況下,戰(zhàn)局將怎樣發(fā)展?八路軍新四軍力量弱,地盤小,能不能打勝?以什么力量打勝?何時建立一個民主的新中國?這些都是解放區(qū)外的群眾迷惑不解的問題,甚至有些革命同志也憂心忡忡。

      作為記者的李普敏銳地抓住這些問題,從前線指揮所到戰(zhàn)場、到農(nóng)村、到收復了的城鎮(zhèn),既訪問高級將領,也接觸布衣百姓,寫了一系列的戰(zhàn)地報道。不僅及時,而且深刻地回答了廣大群眾心頭上的一個個疑問。使人確信:蔣介石發(fā)動的“出賣祖國壓迫人民的戰(zhàn)斗”,必然失敗;八路軍新四軍有像劉伯承這樣的具有“偉大精神和魄力”的常勝將軍指揮,有“人民大眾對愛國自衛(wèi)戰(zhàn)爭的熱情”,最后必然勝利。

      的確,一個新聞記者如果要使自己的作品有分量,一定要密切注意整個形勢。有全局在胸,才能夠?qū)懗龊玫淖髌?。李普說,“在我看來,一個新聞記者必須是一個政治活動家,站在歷史洪流向前沖進的最近處,觀察和報道歷史前進的每一個腳步,從而參與推動歷史更快地前進?!边@是李普的成功之道,也是李普的作品至今仍有魅力的原因所在。

      李普還對那種把新聞工作僅僅看成是個寫作的問題,進行了一針見血的評論。他說,不錯!是要重視寫作,但是首先是觀察,是觀察家——你有思想才能表達。所謂閃光的語言,來自你閃光的思想。如果你思想平庸,你的語言再美,也不會有光彩。為什么說新聞工作者是時代的哨兵,和學者,文藝作者不一樣?就在于新聞工作者更應該注意黨的方針政策,研究整個形勢的發(fā)展,了解讀者的需要和情緒,掌握比較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真正有一點歷史的眼光,寫出來的作品,今天是新聞,明天成了歷史。

      作為資深記者,李普的書房就是一個小小的新聞資料儲藏間。房間中央

      是一張單人床,床頭是一張寫字臺,陳設著文房四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四壁的書櫥,書櫥里是滿滿的書。書櫥上面整齊地放著一冊冊或一沓沓的資料,絕大部分是全國各地的新聞業(yè)務刊物和一些剪報資料。

      “我是自告奮勇跑到記者的行列里來的,是個地地道道的‘志愿兵,初中的時候,開始對文學發(fā)生了興趣?!朦h以后,逐漸模模糊糊地感到新聞工作比文學活動能夠更直接地為自己的理想和黨的事業(yè)服務?!闭f起自己與新聞工作的淵源,李普的記憶之舟又回溯到血氣方剛的青年時代。

      1938年,年僅20歲的李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擔任湖南文化界抗敵后援會難民服務團團長的同時,他又辦起了一個半公開的《觀察日報》。那時他的公開身份是育英小學教師。是年10月“焦土抗戰(zhàn)”中的長沙大火令李普憤慨不已,他以李王練的名字在《觀察日報》上發(fā)表了《長沙大火中的幢幢鬼影》的通訊,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對革命力量的迫害,報紙因此被查封。李普輾轉(zhuǎn)到了貴陽,成為了權民通訊社的特約記者,寫了幾篇通訊后,遭遇暴露身份的危險,經(jīng)沈鈞儒介紹,李普來到重慶《新華日報》社當記者,時年21歲。

      “我正式做記者是從進入重慶《新華日報》開始,那是我們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唯一公開出版的一張機關報。憑著青年人那股闖勁,東沖西撞,《新華日報》終于接受我了?!蹦贻p的李普在這以后又考取了華東大學歷史系,一年后,重回《新華日報》做記者、夜班編輯、研究員。

      在重慶報界,《新華日報》是作為民主自由的急先鋒出現(xiàn)的,李普在上面發(fā)表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章,如《一切光榮歸于民主》等。

      當時的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直接領導報社工作。李普說,“周恩來個人的威望很高,而且其人風度翩翩,能言善辯,知識很豐富,那是一表人才。不僅像我這樣的年輕人,許多民主人士,年紀很大的,見到他,都不能不佩服他?!?/p>

      李普眼中的周恩來為人隨和,因為那時他是一臉大胡子,年輕人都愛叫他胡公。李普和這位胡公的關系非常親密。有一次,李普找到周恩來發(fā)牢騷,“胡公,我實在不想當這個記者,記者一點味道也沒有?!敝芏鱽聿]批評李普,他順著李普的話說,“我也不想談判(指重慶談判),這談判一點趣也沒有。”

      周恩來對新聞伉儷的三個建議

      李普是知名的新聞記者,他的夫人沈容同樣是位資深的新聞工作者。

      回憶起與妻子相識,李普說那還是抗戰(zhàn)時期在湖南的時候,“1938年,沈容參加了湖南文化界抗敵后援會所設的難民服務團,我是團長,我們既宣傳抗戰(zhàn),又到難民收容所去為難民解決一些問題。”從那時起,李普和沈容便開始了革命同志間的交往。時年20歲的李普入黨兩三個月后,又介紹16歲的沈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長沙大火”前,沈容隨家庭撤退到零陵。李普認為自己必須對這位新同志負責,他和沈容約定,一到零陵就把地址告訴他,以便把組織關系轉(zhuǎn)到那里??墒?,沈容還沒等到組織關系轉(zhuǎn)到,又隨家人撤退到了桂林。

      沈容的父親抗戰(zhàn)期間曾做過國民黨政府軍委會后方勤務部特別黨部書記長,少將頭銜。而且,他的“背景”非同小可,他是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錢大鈞上將的親信。錢大鈞下臺后,他也就回老家蘇州,棄政從商,當了蘇州四明銀行的經(jīng)理。解放前夕,他對國民黨完全失望了,在地下黨的領導下聯(lián)合當?shù)厥考澯咏夥?,解放后送沈容的弟弟妹妹參軍,他自己參加了民主建國會,當了蘇州工商聯(lián)的副主委兼辦公室主任、市政協(xié)委員。但好景不長,他被打成右派,接著又被打成反革命,被判刑坐牢。到他死后,1989年才平反。

      李普說,雖然出身于國民黨官員家庭,沈容對革命始終忠貞不二,“抗戰(zhàn)期間,沈容從父親那里搞到了情報,如國民黨的‘防止異黨活動方案以及國民黨全部兵力的部署等等”。那時,沈容還利用父親的關系,使用后勤部的汽車輸送過多位地下黨同志通過青木關,離開重慶。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舉國歡騰。李普和沈容之間的關系也終于上升了一個層次,他們決定結(jié)婚?!八?沈容)改了名字進了《新華日報》,從事翻譯工作。那時《新華日報》幾乎每天都有一篇社論,沈容和另一位同志一起譯?!?/p>

      李普和沈容的婚禮雖然隱瞞了女方家庭,可卻得到了身邊革命同志的祝福?;I備婚禮時,李普和沈容本準備簡單了事,可李普在一次和周恩來聊天時,告訴他自己要結(jié)婚了,并說了沈容的情況和她的家庭。周恩來說,女兒出嫁是件大事,要辦得正規(guī)一點。李普問他怎么個正規(guī)法,周恩來說了三點:第一,要先通知家庭,家里同意不同意不去管它,但必須先通知。第二,要在報上登一個結(jié)婚啟事。第三,還要請一位有名望如沈鈞儒那樣的大律師證婚。李普一想,有道理,于是便按周恩來的意見辦了。

      婚后,李普和沈容一同出門上班,一同下班回宿舍,日子過得既緊張又快樂。給李普印象很深的是沈容使用的打字機,“那是一部很老式的打字機,特別沉。因為那時在重慶很難買到英文打字機,報社要求保管好這部打字機”。這樣,每天晚上李普和沈容一同回宿舍的時候,沈容總是把打字機帶回宿舍。從編輯部到宿舍需經(jīng)過一座小橋,路較難走,每次走到這里,李普總要提醒沈容小心打字機,說:“人摔壞了不要緊,可以醫(yī),打字機摔壞了就沒處買了?!边@雖然是開玩笑的話,但是每天晚上走過小橋兩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恐摔跤,摔壞了打字機。

      劉鄧大軍中的“知識分子”

      60年前,一個不曾預期的機緣,把李普帶到了劉鄧大軍軍中,并作為隨軍記者,在劉鄧野戰(zhàn)軍中工作了近兩年。在這近兩年時間里,他與劉伯承元帥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946年6月,蔣介石發(fā)動了全面內(nèi)戰(zhàn)。在上海的《新華日報》的工作人員一部分撤退到香港,大部分被派到解放區(qū)”,李普回憶說,當年11月,他被派到華東解放區(qū)采訪,和同在報社的妻子沈容從上海經(jīng)南京、北平,飛到邯鄲,準備由晉冀魯豫解放區(qū)到華東去。

      從邯鄲下了飛機,當天就到了冶陶。冶陶在邯鄲的西側(cè),屬武安縣,那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所在地,也是劉鄧大軍的根據(jù)地。到了那里,李普從中央局聽說劉鄧大軍馬上要打大仗。作為新聞記者,當然首先去抓這條大新聞。劉鄧大軍那時候的正式名稱是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后來改稱第二野戰(zhàn)軍。劉伯承是司令員,鄧小平是政治委員。

      李普和沈容常年在被稱為大后方的重慶工作和生活,從來沒有在部隊待過,根本不懂得打仗是怎么回事。在他們想象中,前方必定是炮聲隆隆,火光沖天。但是,騎著馬在黑夜里跟在長長的隊伍里靜悄悄地行軍時,李普感覺到的是寒冷、黑暗與寂靜。當然,行軍對于他們這對年輕夫婦也有新鮮感,“前面的同志不時輕輕傳過話來:‘向后傳,快跟上!”他倆也照樣向后傳,覺得很有趣。

      那時滑縣戰(zhàn)役已經(jīng)打響。11月21日,當李普、沈容隨部隊宿營在一個村子時,突然接到政治部通知,劉師長(劉伯承曾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當時部隊許多同志都這樣稱呼劉伯承司令員)要在前線指揮所見他倆。

      劉伯承的指揮所就設在一所普通的民房里,只有一盤炕,靠窗有一張很小的方桌,靠墻放了一小盆炭火。那天的情景李普一生難忘,“劉帥坐在炭火邊,看來好像是在等我們。他身材略高,微胖,顯得很結(jié)實,身穿一件嶄新的藍色棉軍服,比照片上看到的和想象中的形象年輕得多。戴著一副眼鏡,更增加了他的學者風度”。

      由于那次采訪是不期而遇,李普事先毫無準備。他的第一個問題是請劉伯承談談剛剛打響的滑縣戰(zhàn)役。這樣劉伯承很自然地說到了當時的整個形勢。在談話的過程中,李普和沈容問了一個事后覺得非??尚Φ膯栴}:

      “我們的防線在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報紙上大肆宣傳什么馬其諾防線,以后盟軍開辟第二戰(zhàn)場,某天守住了原線沒有動,或者推進了多少碼,都成了頭條新聞,因此他們對戰(zhàn)爭的概念也離不了什么防線、戰(zhàn)線之類。當時劉伯承回答說:“這是很簡單的算題。比如他拿150個旅,我拿150個城,一個換一個,等我把這150個旅消滅完了,這150個城不還是我的!”后來,李普、沈容和一位當時同在前方采訪的同志談到這次采訪以及提到的這個問題,那位同志說:“只有你們能提這樣的問題,因為你們剛來解放區(qū),剛來前線。如果我們連這個也不懂那就該挨剋了?!?/p>

      在那次訪問中,劉伯承回答了李普、沈容所有的問題。他詳細解說了那次戰(zhàn)役的經(jīng)過和戰(zhàn)略上的意義,評論了蔣介石——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他的為人,他政治上、軍事上致命的弱點,闡明了我黨我軍必勝的依據(jù)。

      對于所有這些重大的、復雜的,有的很抽象、有的很專業(yè)的問題,劉伯承都講得十分簡明易懂,生動有趣。他語言豐富,談笑風生,上下古今,揮灑自如,使李普、沈容聽得入了迷。他說一口濃重的四川話,四川土話常常隨口而出,像他隨口引用魯迅的文章一樣。

      劉伯承不止一次地提到魯迅的《推背圖》,他那樣熟悉魯迅,使李普很吃驚,“劉伯承幾十年來戎馬倥傯,早在24歲的時候就在討袁戰(zhàn)爭中失去了一只眼睛,怎么對魯迅作品這樣熟悉?”后來,李普與劉伯承接觸多了才知道,劉伯承從小好學,青少年時期博覽書史,對中國舊學很有根底。早年從軍,鉆研《孫子兵法》。30多歲到蘇聯(lián)學軍事,經(jīng)過苦學,學通了俄文。即便是在指揮千軍萬馬的戰(zhàn)場上,他照樣手不釋卷,找機會讀書,特別是讀軍事理論方面的著作。幾十年來,日復一日,從孫子到拿破侖和蘇沃洛夫,從古代戰(zhàn)史到中國革命戰(zhàn)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特別是蘇德大戰(zhàn),他都作過深刻的研究,了如指掌,著譯很多。在劉伯承晚年,李普曾聽他的兒子說過,他常常坐在馬桶上大聲用俄文朗讀??梢?,他讀書、學習之勤。

      就在這次訪問以后不久,有一天李普對鄧小平政委說:“啊,劉師長原來是知識分子?!编囆∑搅⒓匆运翘赜械拿翡J和斬釘截鐵的口吻回答道:“啊?!大知識分子!”李普還清晰記得鄧小平當時睜大了眼睛,顯出十分驚異的神色,特別著重那個“大”字。顯然,他對李普的感嘆比李普對劉伯承的博學更吃驚。

      訪問近3個小時。臨別的時候,劉伯承又對這兩個新兵叮囑道:“現(xiàn)在你們先去吃飯,然后抓緊時間睡覺。在部隊里,叫你們吃飯就趕快吃飽,叫你們睡覺,就趕快睡覺,因為不知道吃下一頓飯和下一次睡覺在什么時候?!?/p>

      人們大概想不到,當戰(zhàn)場上正在激戰(zhàn)的時候,指揮作戰(zhàn)的劉伯承,卻在他那簡陋的指揮所里向兩個新兵講解戰(zhàn)局和部隊生活的點滴,從容不追,談笑風生。

      李普采訪當晚寫就《劉伯承談蔣介石》一稿,他描寫劉伯承評價蔣介石時的表情:“這時候,這位老革命家的表情是很復雜的:有勇者的憤慨,智者的鄙夷和仁者的熱忱,熱忱地教人不要上當。”

      采訪后的第二天,李普、沈容回到野戰(zhàn)軍總部,得知鄧小平找他們談話。鄧小平建議他倆留在第二野戰(zhàn)軍工作,李普一時轉(zhuǎn)不過彎來,他認為自己的目的地就是華東。可是,睿智敏決的鄧小平早就給他倆做了留下的決定。李普回憶說,“鄧政委走到桌子面前,從一個袋子里拿出兩個蘋果來給我和沈容,又笑著說:‘地道的煙臺蘋果,華東送來的。你們吃吧,就算到了華東了?!?/p>

      這時,劉伯承也從前線回來了,他一直含笑地看著李普。一會兒,李普注意到他收斂了笑容,神色慈祥,語氣深沉地說:“李普,留下來!我們這里知識分子太少。華東靠著上海,知識分子多。我們這里十分需要知識分子?!?/p>

      李普記憶中的劉伯承是個大好人,是個了不起的大軍事家。當年每次采訪他或與他在一起的時候,李普感覺和他之間的談話是兄弟般的。李普對劉伯承很尊敬,劉伯承對李普很友好。不過,他畢竟是統(tǒng)領大軍的統(tǒng)帥、首長,有一種令他的部下肅然起敬的威嚴。后來,李普漸漸地感覺到自己和劉伯承的這種兄弟般的關系有些脫離群眾,于是,漸漸地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1942年劉伯承50歲的時候,朱德總司令寫了一篇《祝劉師長50壽辰》的文章,文中說:“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zhì),有古名將風,為國內(nèi)不可多得的將才?!比?、信、智、勇、嚴這5個字,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軍事家孫武首先提出來的將帥的條件,對后世影響很大,為歷代許多軍事家引用?!秾O子兵法·計篇》中說,將帥如不具備“智、信、仁、勇、嚴”這5個條件,就不能打勝仗。在孫子的整個學說中,“智”顯然是第一位重要的。朱總司令在評價劉伯承的時候,也引用了這5條,卻調(diào)換了次序,把“仁”提到首位。李普認為這絕不是隨便說的,“一般說來,無產(chǎn)階級的軍事統(tǒng)帥應當如此。而這點在劉伯承身上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貫徹著他的一生。”

      “曾與美人橋上別”

      晚年,李普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與相交頗深的老朋友們詩詞唱和,你來我往也不覺寂寞。老朋友當中,李普說,“李銳是個大寫的人、了不得的人,是個正直的、腸子不拐彎的人。”1998年李普80壽辰的時候,李銳曾書贈一首絕句:“相交六十年,幾度史無前。德賽先生事,豈能縹緲間?!?/p>

      關于記憶力,李普曾寫過一篇小文章——《我要埋怨三個人》。其中的一位,是他初中時期的柳老師。李普笑著說,“請他在天之靈寬恕我,寬恕我把責任推給他。因為不抬出他老人家來,這件事說不清?!痹诶钇盏幕貞浿?,這位柳老師很嚴厲,背不出書要打手心,是真打,不是做做樣子嚇人的。但是他唯獨不打李普。同學們當然不平,有一天便鼓噪起來:李某某也背不出,老師為什么不打他?正當李普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柳老師一臉正氣,凜然說道:“背書是為了作文,他作文好,我為什么要打他,你們要向他學。”

      有一次李普同亦師亦友的黎澍聊天,黎澍是大歷史學家、思想家,文章也寫得很漂亮。李普對他說起自己小時候的這段經(jīng)歷,黎澍說,那可真糟,他的老師卻很看重背誦,叫他們背《水滸傳》。說著說著,黎澍就背起來,真正如俗話所說,滾瓜爛熟。李普大吃一驚,沒聽說長篇小說也是可以背誦的。

      李普認為黎澍“既是歷史學家,更是思想家”。1988年冬天,李普和沈容到海南島過冬,本來準備多住一些時候,說來奇怪,李普突然覺得要回北京。到家后才驚聞黎澍已經(jīng)過世,剛剛趕上遺體告別。黎澍的夫人告訴李普,黎澍在病中幾次問:“李普回來沒有?”“李普怎么還不回來?”悲痛不已的李普把黎澍一直送到焚化爐前。

      李普用“曾與美人橋上別”(劉禹錫詩)來形容自己的一生:早年追求民主和自由,中間卻陷入了反民主、反自由的政治運動幾十年,晚年又重新開始追求民主和自由。他說的“美人”,就是指“民主和自由”。

      集老革命者、老新聞工作者兩種身份于一身,李普的人生注定滿載時代風云。確實,他的人生有過輝煌,也走過坎坷,如今,談起往事來老人卻顯得非常平靜,言語間顯露著理性的光芒。采訪結(jié)束時,李普給記者題詞“多想”,想必這也是他的人生信條吧。

      猜你喜歡
      開國大典劉伯承
      開國大典(組詩)
      難忘慶祝開國大典隆重演出
      1949,開國大典閱兵
      保衛(wèi)開國大典
      對《他駕機飛過開國大典的上空》一文的質(zhì)疑
      劉伯承治校三法
      劉伯承帶兵思想探討
      劉伯承過許昌
      開國大典閱兵掠影
      劉伯承倡導的訓令式指揮法
      加查县| 洛扎县| 丹阳市| 桑日县| 郧西县| 吉水县| 炎陵县| 兰坪| 延庆县| 汉川市| 莲花县| 漳平市| 彝良县| 临海市| 砚山县| 乡宁县| 新干县| 长子县| 石泉县| 博罗县| 堆龙德庆县| 弥勒县| 门头沟区| 桂阳县| 太仓市| 轮台县| 武定县| 木里| 大港区| 柘荣县| 榆树市| 土默特左旗| 淮安市| 南阳市| 新河县| 花莲市| 都昌县| 多伦县| 靖远县| 会泽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