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榮
白云洞
越過一座富麗堂皇的牌坊,便跨入西樵白云洞。面對秀麗的西樵,宋代詩人就已發(fā)出了“碧玉峰邊多勝跡,西樵奇勝豈虛傳”的贊嘆。白云洞是個山谷,四周是險峻的山峰,蔥蘢的樹木由于夏風(fēng)的渲染,其色彩變得甚為豐富:綠色為主,紅黃為輔,與藍(lán)天相互映照,有著極佳的視覺效果,一看便知是丹青妙手的精雅之作。
入門,奎光樓仍然昂首挺立在那里,雖不甚高大,卻是精美別致,灰色的基調(diào)在四周蔥蘢樹木的掩映之下,透出古拙雅致的風(fēng)韻。這一樓朝天,配上“文光射斗牛,志氣凌霄漢”的對聯(lián),自然無須多余的閑述,一呼一吸之間,那種文氣、文韻、文味立刻在四周彌漫。這奎光樓又叫文筆塔,聽說此塔能助文運,怪不得自從有了這文筆塔,西樵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這不,武有黃飛鴻,文有康有為,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呢?這一筆擎天,以云作墨,以地作紙,還有什么文章寫不出?還有什么畫畫不出?還有什么名人不能出?
文筆塔其右有綠湖,綢緞似的湖水平鋪開去,寧靜祥和,波瀾不驚。湖心有一亭照影,綠檐紅瓦,旁有白色的拱橋?qū)⒑婕?xì)膩地分隔,極有園林意趣。塔左是一片密密的林子,林中藏有一寺,曰“白云古寺”。雕梁畫棟的寺廟建筑在林中若隱若現(xiàn),悠揚的佛樂,美妙的鐘聲,和著清雅的檀香,裊裊升空,立刻給這片山水涂上了一層溶溶仙氣。這山、這水、這寺、這塔、這橋、這亭構(gòu)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我快步走上湖面拱橋,舉起相機(jī)想要將這美麗的畫面定格,但又覺得少了點什么。正在猶豫,一群在文筆塔前悠閑踱步的鴿子突然騰空而起,在明媚的陽光里一起扇動著羽翅,將白色透亮的陽光攬入懷中,然后憑借一股清風(fēng)之力,自動排成兩列,飛向湖面,在空中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扒缈铡?dāng)?shù)鵠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白云?!边@突然飛起的只只白鴿猶如丹青妙手信筆點來,給這幅高曠悠遠(yuǎn)的山水畫增添了無限的氣韻。金色的陽光恰到好處地為它們的翅膀鍍上一層金邊,使它們宛如一個個靈動的金色音符,自然而然地譜成了一首美妙高雅的古典樂曲。機(jī)不可失,時不再來,為了這美麗的山水,為了這善解人意的溫柔生靈,我頻頻按動快門。待快門關(guān)閉,這群美麗的天使已經(jīng)在湖中的亭檐上飄然而落,次第排開,這一動一靜之間顯出無限的高貴與圣潔。我于是對這些鴿子生起無限的羨艷,甚至是崇拜。它們猶如偏居一隅、寄情山水的隱士,每天受到青山碧水的潤染,領(lǐng)略這文風(fēng)古韻的熏陶,氣質(zhì)自然高貴文雅,甚至還帶有幾分仙風(fēng)道骨呢。
觀畫不如入畫,我和友人一頭扎進(jìn)了密林。走過鑒湖,賞過白塔,拜過古佛,我們來到了三湖書院。1878年冬,年僅21歲,憂國憂民、胸懷錦繡的康有為來到三湖書院?!搬t(yī)國奇方芳百日,補(bǔ)天壯志志三湖。”康有為在這片靈山秀水之中,閉門苦修,韜光養(yǎng)晦??嗲笞兎◤?qiáng)國之路,終于演繹了后來震驚中外的“戊戌變法”,成就其一世英名。佇立三湖書院的大門前,放眼白云洞無限風(fēng)光,我想起了一首詩:“煙雨西樵乍霽開,三湖碧水映樓臺。追尋遺跡康南海,不盡滄桑過眼來。”
山環(huán)水繞、曲水流泉,順著山路,我們來到飛流千尺瀑。這里是山路的盡頭,至此,白云洞在留下最后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之后,終于要將其心中的秘密掩藏了。這正應(yīng)了一句古詩:“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边@也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游人百看不厭的一道風(fēng)景。無數(shù)文人為她留下翰墨,灑下靈感,四周的巖石刻滿了各種各樣的摩崖石刻。瀑布前有一巨石,斗大的“洗心”二字最為引人注目。
昨晚剛剛下過一場大雨,瀑布的水量比平時多了很多。泉水如銀色的錦綢從山崖的密林中飛身而下,宛如西施浣紗,透出飄逸與俊美,冰清玉潔之外顯出靈動的風(fēng)姿。為了成就一道千古絕美的風(fēng)景,美麗的山泉義無反顧,將生命化作細(xì)細(xì)的水珠,化成谷底清新的空氣。我輕輕呼吸,一股清涼在心中彌漫,仿佛身上三萬六千個細(xì)胞,都被洗了一遍。我抬頭看了看“洗心”二字,心中暗贊古人的高妙?!跋葱摹倍钟迷诖颂帲瑢嵲谑欠浅YN切,泉可洗心,樹可洗心,詩可洗心……
寶峰寺
寶峰寺在西樵山的大仙峰上,平日云繚霧繞、梵樂悠揚,如九天仙境一般。寺前有一湖,日東湖,綠草如茵,水若絲綢,光潔如鏡。湖雖不大,卻頗具仙家靈氣,宛如瑤池,映出三千大千世界。
游客若來朝山須先繞湖一周,排除雜念,洗滌塵污,帶著一身虔誠與清澈前去朝佛。朝寶峰寺先繞東湖一圈,可使人感受到,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光潔照人,如湖中之寶鏡一般。它照出世界的本來面目,這便是寶峰寺前東湖存在的玄機(jī)。游人在東湖走,確實會有肝膽如冰雪、表里俱澄澈的感覺。因為東湖的水極“綠”,綠的不好用世間的詞來形容,有所謂“道可道,非常道”的禪機(jī),只能是自己去體悟和覺察。
繞過東湖,我發(fā)現(xiàn)心中的雜念消除了很多,剩下的只是虔誠與恭敬。這時,我發(fā)現(xiàn)寶峰寺已經(jīng)在正前方,撲面而來的莊嚴(yán)之氣迅速包裹全身,身心激動,迫不及待要融入其中。拾級而上,便是一堵巨大的石墻,上面雕滿了各種形態(tài)的天神與菩薩,工藝精美自不用說,散發(fā)出來的靈氣更讓人肅然起敬,并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合掌。再往上便到了山門,在飛檐斗拱之下,閃來一聯(lián):若欲登天,且試西樵峰七二;果真向佛,何愁南海路三干。這個對聯(lián)很有氣勢,很值得欣賞玩味。上下聯(lián)起筆很妙,處處透出玄機(jī)?!叭簟焙汀肮保m都是普通連接用字,卻也皆為極具“佛根”的字,從《般若波羅蜜多心徑》到佛家常說的“修成正果”、“因果循環(huán)”,禪心佛意就此撲面而來。第三字是動詞,“登”與“向”字相對,也是絕佳。讓人能感受到一種“不懈”的震撼。天固然高,佛也甚遠(yuǎn),因此世人只有以頑強(qiáng)的“向”之心去“登”,才能達(dá)成所愿。“佛”字與“天”字相對,也是萬分扣合。對于人類來說,天空是沒有邊界的,而佛法也是無邊的,佛的空靈可像天一樣彌漫。佛門的人對看佛法與天空,能感受到相同的寧靜與快樂?!澳虾!奔仁俏鏖运诘膮^(qū)名,也是{弗學(xué)(尤其是中國^所領(lǐng)受的佛學(xué))中的一個重要地點,是救苦救難觀音菩薩的所在?!扒?、景、意”在此處便有了絕妙的融合,讓^贊嘆佛法的高妙,景色的奇特,當(dāng)然,更有人的智慧。
進(jìn)得山門,便是高坐法位的彌勒佛,慈顏永恒的笑臉,如永遠(yuǎn)飄蕩的春風(fēng)。寬闊的胸懷,能裝下整個宇宙乾坤。這種境界世人是無法企及的。
出山門,眼前豁然開朗,一大明堂寬闊平整,中有香爐與拜墊,正上前方即是高大莊嚴(yán)的大雄寶殿,但見香煙繚繞、清香四溢,有信男善女早已在中間拜佛許愿,念念有詞。
大雄寶殿是整個寶峰寺的核心建筑,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入得殿來,令人高山仰止。里面供奉三尊大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右邊是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佛。三尊巨大的佛像占據(jù)著殿里大部分空間,佛像慈眉善目,臉上散發(fā)著對眾生的無邊慈愛。大雄寶殿里每天都有出家人在里面做佛事,打板念經(jīng),繞佛頌經(jīng),莊嚴(yán)肅穆的儀式,吸引很多游客觀看,也可以從中學(xué)到很多佛家禮儀。
從大殿里出來,還是要向上攀登,雖然有點累,但卻是層層有境界,景色也非常奇妙。前面現(xiàn)出一個高大牌坊。上書“大慈大悲”四個大字。抬眼望,遠(yuǎn)處的最高峰安坐一露天大佛,善顏含笑,雙目如星,法相莊嚴(yán),氣貫?zāi)咸?,這便是著名的觀音菩薩坐像,高有61.9米。傳說觀音菩薩和西樵山很有因緣,曾經(jīng)在這里現(xiàn)身并解救了此地老百姓的苦難,后人便在這里建了這座觀音菩薩像,供人朝拜。時至今日,這里已成為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過牌坊便是一座回音壁,正面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主席趙樸初手書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背面是另一位高僧所書的藏文六字真言“崦、嘛、呢、叭、咪、哄”,也是觀音菩薩的心咒。據(jù)說,誠心念誦這個心咒,可獲得觀音菩薩的護(hù)佑加持,不但可消災(zāi)免難,更能業(yè)消智朗、障盡福來。
來到此地的游客總有一種要靠近觀音菩薩,一睹圣容的心愿,于是即便要攀登283級臺階,消耗大量體能,也在所不惜。愈登愈高,愈高愈近,愈近愈能清晰地感受到觀音菩薩的慈愛與悲憫,有緣分者會汗毛直立、淚眼娑婆。上得頂來,雖然已是筋疲力盡,但在觀音菩薩的慈愛氣場的包容下,身心分外清爽。
再盡情觀賞,眼前的風(fēng)光更是分外美妙,后方山峰為靠,左右兩山為扶。前面一馬平川,兩江交匯,浩浩蕩蕩,同入大海,藍(lán)天白云,氣象萬千。此時的你,可指點江山,可激揚文字,萬戶侯也成了糞土。豪邁之氣,境界之高,真可與日月同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