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季羨林任繼愈

      2009-12-07 10:02汪丁丁
      財經(jīng) 2009年15期
      關鍵詞:任繼愈熊十力季羨林

      汪丁丁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東方學家、印度學家、梵語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教育家,2009年7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98歲

      原國家圖書館館長、哲學家,2009年7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93歲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總有三個相互糾纏的方面,如同三條生命的聯(lián)合:其一是“身-心-靈”的發(fā)展,也稱為“個體生命”;其二是對他人“身-心-靈”發(fā)展的感受,可稱為個體的“社會自我”(social self);其三是“族群-文化-制度”的演變,可稱為“社會史”。

      對20世紀初葉的中國人而言,可載入社會史的最大事件,莫過于“滿清王朝”的傾覆。這一事件在后來的演變中呈現(xiàn)出更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帝制”就此消失了。導致了這一重大社會史轉折的力量,其一是“外力”,由以往數(shù)百年與西方文明的偶然接觸所累積的后果匯集而成;其二是“內力”,由以往數(shù)百年或數(shù)千年社會史演變的后果匯集而成。時至今日,我們仍生活在由這一事件標志的社會轉型期之內,而且,我們預期這一轉型期還將延續(xù)百年之久,不如此則難以完成“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在突然無拘無束的世界里,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按照他們“個體生命”和“社會自我”的特質,呈現(xiàn)出極大的差異。一時間,中國不僅面對著許多“問題”,而且有了許多“主義”。比任繼愈和季羨林更早成熟且更早成名的梁漱溟,這樣概括他自己的“身-心-靈”狀態(tài):“……我少年時,在感受中國問題刺激稍后,又曾于人生問題深有感觸,反復窮究,不能自已。人生問題較之當前中國問題遠為廣泛、根本、深徹。這樣便不為現(xiàn)實問題之所囿。自己回顧過去這四十余年,總在這兩問題中沉思,時而趨重于此,時而趨重于彼,輾轉起伏雖無一定,而此牽彼引,恰好相資為用?!鸵匀松鷨栴}之煩悶不解,令我不知不覺走向哲學,出入乎東西百家?!瑯拥?以中國問題幾十年來之急切不得解決,使我不能不有所行動”。(《中國文化要義》“自序”)

      于是,如李澤厚所言,“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構成了近代以來尤其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主旋律。

      1919年5月1日,杜威攜妻子抵達中國,由胡適陪同。四天之后,他目睹了“五四運動”并延長了他在中國的訪問時間,將離境時間推遲至1921年7月11日。兩年間,杜威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他的一系列演講與稍后抵達中國的羅素的一系列演講,從兩個幾乎相反的方向,塑造了整整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社會命運的思考。

      杜威告訴中國人:沒有基于觀念轉變的社會轉型,中國不可能發(fā)生改變。中國的政治革命是失敗的,因為它純然依賴于外部的力量,只具有革命的形式,只觸及制度層面,它未能改變大眾的生活觀念。羅素告訴中國人:盡管儒家“親孝”的觀念缺點很多,但是“遠比西方人倡導的愛國主義危害小得多”。因為,后者導致了“帝國主義”和“黷武主義”。他呼吁西方向中國學習“正當?shù)纳钣^念”。另一方面,他認為中國應向西方學習科學知識——但不可學習西方人的工具主義和科學主義世界觀。不過,羅素的聲音被杜威的聲音淹沒了。西學興,對現(xiàn)代生活觀念和工業(yè)化的追求,主導了20世紀中國。

      1930年,季羨林,19歲,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德文專業(yè),從吳宓和葉公超習英文、梵文、比較詩學,從陳寅恪習佛經(jīng)翻譯,從朱光潛習文藝心理學,從俞平伯習唐宋詩詞……;約五年,考取清華赴德國研究生,一年后,定專業(yè)為“東方學”;又五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中德宣戰(zhàn),季羨林受聘于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

      此時,1941年,我們這篇文章的另一人物,任繼愈,18歲,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業(yè)師熊十力,23歲考入西南聯(lián)大北大文科研究生——從賀麟、湯用彤研究中國哲學史和佛學——已畢業(yè)并于次年任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四年后,中德戰(zhàn)爭狀態(tài)結束,季羨林返回中國,于南京拜訪業(yè)師陳寅恪及時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的傅斯年,獲推薦,由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聘任,創(chuàng)設并主持東方語言文學系。

      此時,任繼愈在哲學系開始講授宋明理學、隋唐佛教、邏輯學和中國哲學史。

      關于季羨林先生的生平與學問,已有大規(guī)模的宣傳和介紹,此處不贅。作為對照,關于任繼愈先生的學問與思想,《財經(jīng)》讀者或尚缺少深切了解。

      據(jù)任繼愈的回憶,他剛剛考入北大哲學系時,北大的老師們,只有熊十力是在家里講課的。因為,熊先生受不了上課和下課時間的約束——“師生蟻聚一堂,究竟有何受益?”這封信是寫給全體選課同學的,被貼在哲學系辦公室里,很長時間。熊先生的課,規(guī)定是2學分(兩節(jié)課的時間)。他在家里講課,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并論,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通常要三四個小時才可結束,且無課間休息。他站在屋子中間講,邊講邊踱步,同學們(還有其他的老師)圍坐四周聽。講至興起,他會隨手在聽者肩頭猛拍一掌,哈哈大笑,聲震堂宇。有一次,也是北大教師的張東蓀先生,被他拍了一掌,逡巡后退,以避其鋒芒。

      熊十力不僅講授佛家名相通釋,也探討“中國問題”。他講課時大罵蔣介石“賣國”和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淪陷,任繼愈和北大文學院一起輾轉遷移至湖南衡山腳下;半年后,又遷往云南,加入西南聯(lián)大。歷時一年,數(shù)千公里,“……使我有機會看到中國農(nóng)村的貧困和敗落”。也是這一年,1938年,熊十力先生北平脫險之后,輾轉至四川壁山,為著奮力抗戰(zhàn)的民眾,開始撰寫《中國歷史講話》。任繼愈跟隨賀麟先生前去拜訪他時,只聽他不倦地談論“五族同源”說,尤其是他新近考證所得“回族的起源”問題。與此“中國問題”探討的同時,熊先生正撰寫“新唯識論”,或因民族之命運的思考,在求解“人生問題”時,他由信仰佛家轉而信仰儒家,因此而與他的老師歐陽竟無公開論爭甚至被迫絕交。這樣的性情,任繼愈譽為“昂首天外,揮斥八極”。在北大,熊先生從不過問自己的職稱,直到“七七事變”,他仍是一名“專任講師”——每學期只講一門課(月薪120元),在任何教授面前“屹然而立”。

      任繼愈受熊十力先生影響極深,對熊先生情感也極切。2005年,任職18年之后,他再三請求,終于獲準辭去國家圖書館館長職務。次年,在北京南沙溝家中會見記者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始終記著我的老師熊十力先生的勉勵:‘做學問就要做第一流的學者,要像上戰(zhàn)場一樣,義無反顧,富貴利祿不能動其心,艱難挫折不能亂其氣。”

      任繼愈的人生,他的學生概括為“三個階段,兩層角色”。熟悉1949年以來歷次政治動蕩的讀者,應當明白,這里的“兩層角色”,意味著任繼愈先生在1949年至1979年期間,保持學術研究“中立性”的努力。1949年以后,在武漢,林彪主持中南局工作,與李先念一起請熊十力吃飯。席間,熊先生只講唯心論哲學,對當時的政治視若無睹。1964年,根據(jù)毛澤東1963年12月30日“關于加強宗教問題研究”的批語,任繼愈離開北大,奉命創(chuàng)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任所長。不久“文革”開始,他和季羨林先生都經(jīng)歷了嚴酷的磨練。

      季羨林先生,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在北京大學“關于季羨林先生逝世的訃告”里,這樣寫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副主任、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國際著名東方學家、印度學家、梵語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教育家季羨林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次日,北京大學發(fā)布的關于任繼愈先生辭世的唁電是這樣寫的:“驚悉原國家圖書館館長、我國著名哲學家任繼愈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凌晨4時30分因病辭世,北京大學特向任繼愈先生致以深切的哀思和悼念,向他的家人和親屬致以親切的慰問。任繼愈先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長期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他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工作,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和圖書館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師德風范和學術成果將成為北京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

      對任繼愈而言,“從熊先生和良師益友的身上,使我懂得了應當走的路和如何去走。教訓深刻而又使我銘記不忘的,使我首先想到的是熊先生?!运拇嬖?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哲學的典型。……我常想,是一種什么力量使他這樣?這里面大有學問?!毙苁υ诒逼皆⑺鶓乙粚β?lián)——“道之將廢也,文不在茲乎”;下面是任繼愈先生的評論:“這十個字,充分說明了熊先生的理想。他孜孜不倦,汲汲遑遑,從南到北,開門授徒,著書立說,無非是為了這個理想。熊先生講學,不問對象(有學人,也有官僚政客、商人)是否值得講,聽講者是否真正愿意聽,他總是苦口婆心,鍥而不舍地講授。講述的中心,無非要人們認識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他中年以后,建造自己的哲學體系后,‘舍佛歸儒。除了在他著作中寫出來的,理論上發(fā)現(xiàn)的佛教哲學缺失,還有一個埋藏在他內心深處的‘第一因——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有了這種深摯的愛,雖長年病軀支離,卻肩負起振興中華文化的責任。這種深摯而悲苦的責任感,是二十世紀多災多難的中國愛國的知識分子獨有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得愈深刻,其深摯而悲苦的文化責任感也愈強烈。這就是熊先生理想的動力?!?/p>

      “道之將廢也,文不在茲乎”。今天,我們緬懷逝者,最要緊的,是承擔他們未盡的責任。雖然,學或有不逮,精神卻是不容怠懈的?!?/p>

      作者為本刊學術顧問

      【季羨林小傳】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出生于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zhèn)。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后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chuàng)建東方語文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

      【任繼愈小傳】

      任繼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出生于山東省平原縣。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國家圖書館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第四至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猜你喜歡
      任繼愈熊十力季羨林
      張曼菱與任繼愈的“隔代親”
      我的書齋
      聽雨
      任繼愈的援手
      熊十力與勉仁書院
      熊十力基于公羊三世說的現(xiàn)代政治論述
      季羨林的養(yǎng)生啟迪
      談錢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任繼愈的“歷史”
      咪咪(節(jié)選)
      宁安市| 桂林市| 兖州市| 太康县| 思南县| 扎囊县| 宣化县| 贵州省| 淳化县| 和硕县| 云龙县| 仁寿县| 嵊州市| 洛扎县| 沁水县| 铜山县| 安多县| 卢氏县| 汉沽区| 炎陵县| 彰武县| 邮箱| 文安县| 桃源县| 临泽县| 砚山县| 纳雍县| 中江县| 罗定市| 衡南县| 宝清县| 普兰店市| 巴彦淖尔市| 淮南市| 东丽区| 瑞安市| 娱乐| 佛山市| 舒兰市| 德格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