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鳳
【摘 要】作為一名教師,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從而更有利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本文提出要加強教師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討了政治課教師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教師 非智力因素 必要性
“政治課教師不一定是專家,但政治課教師一定要是‘雜家”,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所謂“雜家”,不僅包含自身知識的多寡、能力的高低,更包含著教師非智力因素在自身的體現(xiàn),即我們平時所說的人格魅力。它主要包括正確的教育動機:信念、性格、理想、追求;崇高的道德情感:敬業(yè)、奉獻精神及良好的意志品質等多方面的內容,它們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面就教師非智力因素在政治教學中的必要性進行了初步探究:
一、政治課教師自身角色扮演對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教師在學校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角色的重任,他既是學習的指導者,又是行為的示范者、集體的領導者、心理的輔導員、教學的研究者。但尤其是政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他既是學生政治方向上的指導者,又是學生科學知識學習上的良師,還是學生心靈情感上的益友,更重要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等理論教育和政治教育,為他們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政治課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技巧,更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格魅力。為此,教師必須要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教學中既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視發(fā)揮自身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二、政治自身的特點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非智力因素
政治課的本質——道德教育,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的理念,在政治課程中, 它突出以科學地思想理論為指導,強調樹立共同理想,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 ,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地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正確地思想情感和養(yǎng)成良好地行為習慣. 政治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增強素質,這些要求本身也是對教師非智力因素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當前政治課存在的問題需要教師非智力因素的充分發(fā)揮
曾經在學生中間流傳一首打油詩——-《老師回頭歌》,里面有兩句這樣描寫政治老師“政治老師一回頭,全班學生去夢游?!痹谟X得好笑的同時,值得我們政治深思,這不僅是學生對政治老師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影響了政治這門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初中政治教材更好地適應了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其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能力,目前有種現(xiàn)象,教材新穎獨特,生活例子多,接近學生生活加上豐富多樣的圖片,學生對這些很感興趣,但為什么課堂效率不能提高呢?老師除了備課本,備學生,還要備自己的心理,例如情感、情緒、一直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而這些非智力因素也正是政治課所學的內容。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政治課中,如果教師能發(fā)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這有益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心理素質的提高
四、教師非智力因素本身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一)政治課教師崇高的教育情感
高尚的教育情感是教師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講授教材時,恰當?shù)剡\用表情,或語氣堅定明確,或聲調抑揚頓挫,或鮮明有力的駁斥,或生動形象的比喻,能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教材中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因此教師的情感必然成為課堂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
由于當前政治中考采取開卷的模式,相當多的學生認為政治不重要。產生了對這門學科輕視的態(tài)度,長此以往進而也就導致對上政治課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要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單靠教學活動的強制性是不夠的。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用教師對《政治》學科的熱愛去感染學生,用教師對馬克思主義政治觀點的信仰去影響學生,用教師對教學的認真追求去吸引學生,這樣肯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政治課教師敬業(yè)奉獻的精神
敬業(yè)奉獻的精神是政治課教師對教學工作所持的態(tài)度。并通過學生的眼睛在心靈底片上留下印象,并對學生的精神發(fā)揮作用。有人說,青少年學生像一塊潔白無瑕的銀幕,教師好似投影電視中清晰的拷貝,拷貝上的各個形象總是要無可掩飾地投映到那潔白無瑕的銀幕上去的。這一深刻而形象的比喻,也說明教師對備課、上課和批改作業(yè)的態(tài)度如何,將直接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教師把自己的教學放在首位,認真嚴謹對待備課,課堂教學認真負責、輔導批改作業(yè)一絲不茍,那么,學生自然會受到熏陶,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伴隨而來的將是他們以嚴肅、認真、勤奮的態(tài)度投入學習,有了這種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
(三) 政治課教師的積極情緒
英國著名政治家約翰?米爾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欲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爆F(xiàn)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常常處于情緒不佳的狀態(tài),教師也不例外,試想一位政治教師愁眉苦臉地走進教師,學生稍有差錯大發(fā)雷霆,帶著這樣的情緒正好給學生講情緒這一課,學生的接收效果與預期的情感能力目標相差甚遠。相反,如果這位教師面帶微笑進教室,上課時激情高昂,語調抑揚頓挫,語言幽默詼諧,走下講臺,敞開心扉與學生輕信交流,聆聽他們的心聲,及時回應孩子“心靈的呼喚”[1]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政治教師,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
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2]
綜上所述,教師的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必要性是十分透徹的。教師的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排除在學習上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自覺主動的去學好政治課,而且能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順利地實現(xiàn)由知識到能力的轉化,也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向新型的全面素質教育轉變。從而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達到真正的目的。[3]因此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發(fā)揮智力因素,更要重視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只有這樣,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運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 [M].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100.
[2] 趙國忠.教師最需要什么 [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41.
[3] 魏文爽 .思想政治課教師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