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衍文
二戰(zhàn)后期,一隊美國士兵奉命駐守在歐洲某一小鎮(zhèn)上。一天夜里,士兵威尼格正在巡邏。突然,他發(fā)現(xiàn)一條瘦小的黑影從鎮(zhèn)子里悄悄溜出來,走進了鎮(zhèn)外的一片樹林里。然后開始用隨身帶來的鐵鍬在地上挖了起來。
威尼格感到奇怪:難道這里埋著什么武器或是財寶?他想看個究竟,于是靜靜地等待著。果然,那人從大樹下挖出了一件東西。就在那人抱著東西想要離開的時候,威尼格突然跳了出來,大喊一聲:“不許動!”
威尼格萬萬沒有料到。他捉住的竟然是一個少年?;艁y之中,男孩懷里的東西掉在了地上,那是一個裝飾精美造型別致的燭臺。威尼格明白。這是猶太人的圣物。小男孩從地上爬了起來,拼命要搶回那個燭臺:“給我,這是我的!”
威尼格告訴小男孩,自己也是一名猶太人。驚魂失魄的小男孩這才平靜了下來。他說他叫戴維,不久前,剛從納粹集中營逃了出來。在集中營里,他曾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被納粹分子槍殺,媽媽也早已音訊全無。而這個燭臺,是他家的傳家寶。
威尼格十分同情這個孤兒,便把他帶在身邊,并決定收養(yǎng)他,后來又把他帶到美國。
在紐約,威尼格有很多猶太人朋友。其中有一位是曼哈頓猶太人博物館的館長。有一次,館長在威尼格家里看到了那個燭臺。他告訴戴維:那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文物,應該把它放到博物館和所有的猶太人分享。館長為戴維出價五萬美元。
可是,戴維一口拒絕了館長的要求。他說:燭臺是他家的祖?zhèn)髦铮o再多的錢他也不能賣掉。因為,一看到燭臺。他就會想起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燭臺是他所有的希望與寄托。
光明節(jié)的夜晚,戴維和威尼格用那個燭臺點上了蠟燭,放在了臨街的窗臺上。這是猶太人的習慣。威尼格在樓下守著那個燭臺,而戴維則到樓上去學習。
突然,門外傳來了敲門聲。威尼格打開門,外面是一位操著濃重德國口音的女士。她說:她正在大街上走著,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他家窗臺上的那個燭臺。她接著又解釋說:她的家里曾經(jīng)也有過這樣的一個燭臺,她希望能夠進屋看一看。
威尼格把那位女士請到了屋里,告訴她:這個燭臺是他養(yǎng)子家的傳家寶,或許,他能給她講述關于這個燭臺更多的故事。
威尼格走到樓上,把戴維叫了下來。接下來的一幕。就是戴維和媽媽的重逢!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