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庚
特征特性 該品種由石家莊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xué)院遺傳生理研究所選育。2005年通過河北省審定(冀審麥2005003號),2007年通過國家審定(國審麥2007017)。
親本組合:GS冀麥38×92R137。屬半冬性,中熟,生育期244天左右,成熟期比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長勢壯,分蘗力強(qiáng),成穗率高。株高一般78厘米,株形緊湊,稈細(xì),旗葉小而上舉,葉片卷曲,穗下節(jié)短,穗層整齊。穗紡錘形,穗小,小穗排列密,短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半角質(zhì)。平均畝穗數(shù)43.5萬穗,穗粒數(shù)35.6粒,千粒重38.4克??沟剐砸话?。成熟落黃較好??购院?。中抗稈銹病、慢葉銹病,中感至高感條銹病,高感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2006年、2007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789克/升、784克/升,蛋白質(zhì)(干基)含量13.48%、14.01%,濕面筋含量30.1%、31%,沉降值20.0毫升、18.8毫升,吸水率56.0%、56.9%,穩(wěn)定時(shí)間2.0分鐘、1.4分鐘,延伸性11.6厘米、11.8厘米,拉伸面積20厘米2、14厘米2。
產(chǎn)量表現(xiàn) 參加河北省區(qū)試:2003~2004年度平均畝產(chǎn)555.26千克;2004~2005年度平均畝產(chǎn)506.76千克;2004~2005年度生產(chǎn)試驗(yàn),平均畝產(chǎn)504.7千克。參加國家區(qū)試(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chǎn)523.8千克,比對照石4185(以下對照均指該品種)增產(chǎn)5.24%;2006~2007年度平均畝產(chǎn)531.3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4.03%。2006~2007年度生產(chǎn)試驗(yàn),平均畝產(chǎn)575.2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4.34%。生產(chǎn)上一般畝產(chǎn)450~550千克,最高可達(dá)650千克以上。
栽培要點(diǎn) 該品種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種植。適宜播期為10月1~1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5萬~18萬,中水肥地18萬~20萬,晚播應(yīng)適當(dāng)加大播種量。一般每畝底施純氮7~8千克、純磷(P2O5)8~10千克。在麥苗起身末期每畝追施純氮6~7千克。播前用藥劑拌種,以防地下害蟲及黑穗病,抽穗后及時(shí)防治蚜蟲,后期重視病害防治。高水肥地注意防止倒伏。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西省河津市泰興東路1號河津市農(nóng)業(yè)局 郵編:0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