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奶農渡過危機并提振歐盟農業(yè),近期歐盟接連出臺包括恢復補貼、出口退稅以及出資促進農產品銷售等保護措施。這些措施雖未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但其背后暗藏的保護主義動機卻值得我們警惕。尤其是在當前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一度陷入僵局的情況下,這股保護主義暗流的涌動將對多哈回合談判進程造成阻礙,從而影響正常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秩序。
對此,建議我國及早研究對策,積極聯合發(fā)展中國家促進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完成;在農產品特色和品質上下功夫,為我國農產品贏得更好的國際市場空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適當增加農業(yè)補貼的額度,加大對我國農村發(fā)展方面的投入。
歐盟頻出扶持措施有保護主義之嫌
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國際市場上奶制品供應過剩和歐盟內部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需求不旺,奶制品價格大幅下跌。與2008年年中時的高價相比,歐盟一些奶制品的價格到今年初下跌了近一半,歐盟奶業(yè)陷入危機,不堪忍受的歐盟成員國奶農多次舉行大規(guī)??棺h活動,要求歐盟出手相救。
為應對歐盟奶業(yè)危機,歐盟委員會7月22日出臺一系列措施,希望通過恢復補貼等手段幫助陷入困境的歐盟奶農應對市場價格暴跌。這些措施包括到明年2月底以前,重新啟動儲藏黃油的補貼機制,鼓勵生產商將過剩的黃油先儲藏起來,以調節(jié)供應量;對收購黃油和脫脂奶粉實施干預政策,即以干預價格收購一定數量的黃油和脫脂奶粉,以緩解市場供求矛盾。歐盟委員會還建議提前兩個月向歐盟奶農發(fā)放2010年度的農業(yè)補貼,以幫助他們渡過眼下的難關。
緊接著7月23日,歐盟委員會又出臺一項措施,宣布將在3年內拿出2780萬歐元幫助成員國在歐盟市場上推銷各自的農產品。歐盟委員會目前已批準了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荷蘭等12個成員國提出的16項農產品推銷計劃,涉及的農產品有葡萄酒、水果、蔬菜、肉類、橄欖油、蜂蜜、奶制品和有機農產品等。這些推銷計劃執(zhí)行期從1到3年不等,總投資約6210萬歐元,其中歐盟出資2780萬歐元。
根據歐盟2007年通過的規(guī)定,歐盟委員會每年都會審批通過一些成員國提出的農產品推銷計劃,并為此提供至多一半的資金支持,推銷形式可以是參加展覽會或舉辦推介會等,其目的是幫助歐盟農產品積極拓展內外市場。去年12月,歐盟委員會還批準了8個成員國提出的11項海外農產品推銷計劃,歐盟將出資1780萬歐元幫助成員國在海外市場推銷農產品。
自去年下半年國際及歐盟市場上奶制品價格大跌以來,歐盟就開始出臺相關措施幫助奶農渡過難關。今年1月中旬,歐盟委員會負責農業(yè)事務的委員瑪麗安·菲舍爾·伯爾宣布,隨著奶制品價格回落至歐盟干預價格以下,歐盟的奶農和奶制品制造商失去了贏利能力,歐盟委員會認為有必要恢復出口退稅政策。當月下旬,歐盟即恢復了黃油、奶酪、全脂和脫脂奶粉的出口退稅政策。
對于歐盟而言,盡管農業(yè)在其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2007年歐盟第一產業(yè)僅占GDP的1.8%,但農業(yè)對歐盟經濟的重要性遠超過其占GDP的比重。因此,在當前歐盟農業(yè)尤其是奶業(yè)遭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情況下,歐盟委員會頻繁出臺扶持措施,加大了對歐盟農業(yè)的保護力度。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武拉平教授表示,自2003年歐盟啟動農業(yè)改革以來,總的農業(yè)補貼呈減少趨勢,但仍頻頻打擦邊球,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情況下其對農業(yè)的保護動力更強。
以歐盟第一大國德國為例。面對農業(yè)的嚴峻形勢,德國農民協會主席索恩萊特納7月1日再次要求政府推出扶植農業(yè)的國家經濟刺激計劃,并強調,鑒于全球需求降低,德國農業(yè)需要像工業(yè)和手工業(yè)那樣,得到聯邦政府以及歐盟的大力扶植。
歐盟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一些國家的關切,認為歐盟以補貼和出口退稅的做法應對奶業(yè)危機有保護主義之嫌,會擾亂正常的國際農產品貿易。我們認為,表面上看,歐盟這些做法旨在幫助占據歐盟較重要位置的農業(yè)部門應對金融危機,保障1300萬農民的收入不受太大影響,但其背后卻有著借機重拾保護主義的嫌疑。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鄧肯·弗里曼認為,當前的經濟危機容易助長保護主義歪風,在歐盟內部,因為經濟形勢惡化,一些陷入困境的企業(yè)和行業(yè)的確抬高了嗓門,以維持就業(yè)為由施壓政府要求獲得保護。
多哈回合談判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在當前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一再受阻、幾度陷于停滯的背景下,歐盟這股“隱性保護主義”升溫的勢頭無疑將扭曲正常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秩序,這向外界釋放出了一個不好的信號:旨在促進多邊貿易體系的多哈回合談判的難度將加大。
尤其是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歐盟這類干預措施雖不直接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但在當前經濟危機的形勢下,它有可能削弱世貿組織所維護的多邊貿易體系,損害發(fā)展中國家農民的利益,因而無異于轉嫁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除歐盟外,美國政府近來也準備為9.2萬噸奶制品提供出口補貼。多哈回合談判久拖不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歐美在農產品補貼問題上不肯讓步,歐美這種恢復農產品補貼的做法勢必會給坎坷的多哈回合談判進程增添障礙。
盡管在前不久結束的八國集團峰會上,發(fā)達國家表示將努力促成多哈回合談判2010年底前完成,并呼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歐美近期為維護自身利益紛紛出臺保護措施違背承諾的做法給人言行不一的感覺。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一旦多哈回合談判失敗,各國有可能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競相出臺補貼措施,這將意味著發(fā)達國家一貫支持的高額農產品補貼將得以繼續(xù),從而導致國際農產品市場長期處于扭曲狀態(tài),國際農產品自由貿易進程將被推遲,嚴重影響世界農產品貿易的健康發(fā)展。一些世貿成員警告說,如果其他經濟體效仿歐美的做法,在世貿組織允許的框架內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無疑將損害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系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建議未雨綢繆及早研究對策
在本輪金融危機中,一些外國農產品進口價跌量增的現象已經對我國國內的農產品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如果歐盟頻繁出臺恢復農產品補貼等扶持措施的“不良示范”效應向其他經濟體蔓延,引發(fā)更多國家出臺相關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措施,將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造成極為不利影響,從而影響我國農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為此,建議我國對國際農產品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保護主義浪潮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早考慮采取應對措施。
首先,應密切關注歐美在扶持方面的動向。盡管歐美近期出臺的恢復補貼和出口退稅等措施是針對奶制品的,但這種趨勢有可能向其它種類農產品蔓延,從而引發(fā)連鎖反應,對此我們應保持警惕。
其次,積極聯合發(fā)展中國家對歐美保護主義行為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予以抵制,并促進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完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爭取更大的國際市場空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世界貿易組織研究中心主任盛建明教授認為,以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力量的逐步壯大和政策的不斷協調,為多哈回合談判在明年年底修成正果增添了新的活力,應進一步加強這些國家的工作。
再次,苦練內功,提高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尤其是應走“品牌”加“特色”路線,培育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有品牌影響力的農產品種類,通過以“特”取勝和以“質”取勝搶占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同時,政府方面也可考慮針對歐盟農產品海外營銷的做法,為我國農產品打通海外銷售渠道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并聯合企業(yè)針對我國有優(yōu)勢的農產品種類制定國家層面的海外營銷計劃,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歐盟對農業(yè)的保護也給我國一些啟示:雖然農業(yè)在歐盟經濟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歐盟并沒有因此忽視農業(yè),每年都在農業(yè)補貼方面投入巨資。我國為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多,基礎設施落后,應加大對農村發(fā)展方面的投入,包括重視對農民的職業(yè)教育,提高農民素質等。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武拉平教授認為,在WTO框架下我國農業(yè)還有補貼空間,國內應進一步增加對農業(yè)的補貼額度。
(卓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