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水火無情”,但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總覺得那是離自己很遠的事情。然而水火帶來的災禍卻近在咫尺,它常常伴隨著小小疏忽而粗暴地闖入我們的生活。學會小心防范以及如何應對便成了我們的必修課。
電風扇引發(fā)火災
這是一個夏季的夜晚,屋外的熱氣正一股股地向室內(nèi)撲進來。11歲的琪琪獨自一個人待在家里,爸爸上夜班去了,媽媽因急事外出。出門前,考慮到琪琪的安全,媽媽將房門反鎖起來。媽媽走后,琪琪躺在床上看書,卻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xiāng),床邊的風扇正賣力地轉(zhuǎn)著。
不知過了多久,琪琪被濃重的煙霧嗆醒,她慌忙坐起身,發(fā)現(xiàn)電風扇正吐著火苗越燒越旺,風扇旁沙發(fā)上的衣物也被點燃,片刻間火勢迅速蔓延起來??粗矍暗囊磺?琪琪有些手足無措,她踉蹌地向門口跑去,卻發(fā)現(xiàn)門已被反鎖。在濃重的黑煙中,琪琪摸索著找到電話,慌忙給媽媽打了手機。放下電話的時候,琪琪發(fā)現(xiàn)火勢已經(jīng)越來越大……
媽媽趕回家時,琪琪已經(jīng)倒在門口,身上有多處燒傷。鄰居們得知情況后,七手八腳地前來幫忙,有的滅火,有的報了火警和120。媽媽趕忙將倒在地上的琪琪抱起來,流著淚輕輕叫著她的名字。虛弱的琪琪睜開眼,說:“媽媽,我口渴,想喝水。”很快,鄰居幫忙拿來了一杯水,媽媽慌忙讓琪琪喝下……
不久,120救護車趕到,琪琪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救治。
錯誤一:媽媽將門反鎖,這為琪琪的逃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提醒家長:有時候,隨手鎖門并不是一個好的習慣。
錯誤二:燒傷后口渴是人的生理反應,傷員口渴感越強,表示傷情越重,創(chuàng)面達30%以上者,更是特別想喝水。但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給傷員水喝。按醫(yī)學要求,燒傷后口渴時不能給傷員飲白開水。因為燒傷后,體液流失的同時,體液中的鈉鹽也跟著一起喪失,如果單純給病人喝白開水,血液內(nèi)氯化鈉濃度進一步下降,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可以導致嚴重的水中毒而出現(xiàn)腦水腫等嚴重并發(fā)癥,燒傷后口服液體要服用電解質(zhì)溶液。因此,燒(燙)傷后不能喝水,要盡快輸液,補充體液,糾正休克。
王大偉提示
為了預防火災的發(fā)生,我們要警惕以下幾種情況:
1.不能亂拉電線、隨意拆卸電器,用完電器要及時拔掉插頭。
2.發(fā)現(xiàn)燃氣泄漏時,要關(guān)緊閥門、打開門窗、馬上離開,不可觸動電器開關(guān)和使用明火。
3.陽臺上、樓道內(nèi)不能燒紙,燃放煙花爆竹。
4.吸煙危害健康,學生不要吸煙,躲藏起來吸煙更危險。
5.使用電燈時,燈泡不要接觸或靠近可燃物。
火災來臨,如何逃生
如果真的發(fā)生了火災,我們該怎么辦?
1.保持鎮(zhèn)靜,明辨方向。
逃生時要往明亮處或外面空曠的地方跑,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通過陽臺、氣窗、天臺等去往室外逃生。
2.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應盡快撤離,不要因衣著少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qū)ふ屹F重物品上。
3.簡易防護,捂鼻匍匐。
為了防止火場濃煙嗆人,可采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離的辦法。
4.善用通道,莫入電梯。
發(fā)生火災時,要根據(jù)情況選擇進入相對較為安全的樓梯通道,千萬不要乘普通的電梯逃生。
5.緩降逃生,滑繩自救。
你可以迅速利用身邊的繩索或床單、窗簾、衣服等自制簡易救生繩,并用水打濕,從窗臺或陽臺沿繩滑到下面樓層或地面,安全逃生。
6.發(fā)出信號,尋求援助。
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nèi),關(guān)緊迎火的門窗,打開背火的門窗,用濕毛巾、濕布堵住門縫,或用水浸濕棉被蒙住門窗,然后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間,防止煙火滲入。之后,應盡量站在陽臺、窗口等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和能避免煙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動鮮艷衣物,或外拋輕型耀眼的東西;在晚上,可以用手電筒不停地在窗口閃動或者敲擊東西,及時發(fā)出有效的求救信號,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7.火已及身,切勿奔跑。
如果發(fā)現(xiàn)身上著火了,千萬不要驚跑或用手拍打,因為奔跑或拍打時會形成風勢,加速氧氣的補充,促旺火勢。當身上衣服著火時,應趕緊設法脫掉衣服就地打滾,壓滅火苗;及時跳進水中或向自己身上澆水、噴滅火劑。
8.跳樓有術(shù),雖損求生。
只有在消防隊員準備好救生氣墊并指揮跳樓,或樓層不高(一般四層以下)、非跳樓即燒死的情況下,才采取跳樓的方法。跳樓也要講技巧,跳樓時應盡量往救生氣墊中部跳,或選擇水池、軟雨棚、草地等地方跳。如有可能,要盡量抱些棉被、沙發(fā)墊等松軟物品,或打開大雨傘跳下以減緩沖擊力。跳樓雖可求生,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火場逃生時的心理誤區(qū)
要想在大火中安全逃生,除了平時要學習一些自防自救常識之外,還要努力克服逃生中的某些心理誤區(qū)。逃生中的心理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外散心理
起火時,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總想向室外跑,這對低層的、結(jié)構(gòu)簡單的建筑物還可以,但對高層的、結(jié)構(gòu)又較復雜的建筑物來講,這種想法是不太現(xiàn)實的,因為身處較高樓層或比較復雜結(jié)構(gòu)的環(huán)境中,人們跑到室外需要較長時間,反而會貽誤逃生的時機。所以,在火災中一心只想逃出去,有時并非上策,在無路可逃時,就要選擇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難,等待消防隊員的到來。當然,即使選擇避難間避難,也只能是暫時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選擇避難的同時應做好下一步的考慮和準備。
2.習慣心理
這種心理表現(xiàn)為:人們只會朝經(jīng)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樓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擠成一團,卻還是爭相奪路不肯離去;一般人聽到火警,往往習慣往下跑,而遇上煙氣又會慌忙向上跑,但煙速大大超過了人的上樓速度,就在這種往返之中,貽誤了逃生的最佳時機。
3.趨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習性,所以有趨向明亮方向和開敞空間的本能。例如,當旅館有煙氣在走廊彌漫時,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則人們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趨光心理有時是有益的,但如果身處陌生的火災環(huán)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誤入危險境地,如建筑物里的“袋形走廊”是十分危險的。
要避免誤入危險逃生路徑,就必須熟悉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當我們進入一個比較陌生的建筑物時,就要到走廊看一看報警器、疏散出口和樓梯的位置,這種細心是很必要的。只有養(yǎng)成習慣、心中有數(shù),才能在關(guān)鍵時刻救我們一命。
4.驚慌心理
火災發(fā)生后,感到恐懼是人的一般習性,驚慌就是人在極度難忍、充滿恐怖的環(huán)境下造成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逃生時,驚慌心理可導致一些不合理的非理性行為,結(jié)果往往是不幸的。例如有的人面對濃煙不知所措,從高樓跳下而喪生;有的人見了大火,只顧向相反方向奔逃而不管是否有出口;在火災現(xiàn)場往往發(fā)現(xiàn)死者蹲踞在屋角或把頭伸入櫥柜內(nèi),這些都是由于驚慌恐懼而導致的非理性行為。
5.盲從心理
盲從心理是驚慌心理的延續(xù),表現(xiàn)在火災中失去正常判斷能力、沒有主見、隨大流、不顧后果。比如一窩蜂地跟著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得出去則根本不知道;還有些人見別人從樓上往下跳,便跟著一起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就不管了。準確地說,這種盲從心理導致的行為已算不上是一種正常的逃生了,許多火災中群死群傷事件的發(fā)生都與盲從心理帶來的消極后果密切相關(guān)。
可見,要想在火災中安全逃生,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逃生心理素質(zhì),這才能讓自己在關(guān)鍵的時候走出危險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