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輝 夏 輝
摘要:所謂新聞評論的特性,就是代表媒體的立場和態(tài)度。實際上就是找出與其他新聞形式的本質(zhì)屬性上的差別,或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人與事,從而以全新的方式和獨具的特性告知大眾群體。文章具體闡述了新聞評論的特性。
關(guān)鍵詞:新聞評論;新聞形式;大眾群體
中圖分類號:G2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29-0243-02
唐詩以意勝重千古,評論以言勝重說明。所謂新聞評論的特性,就是代表媒體的立場和態(tài)度。實際上就是找出與其他新聞形式的本質(zhì)屬性上的差別,或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人與事,從而以全新的方式和獨具的特性告知大眾群體。筆者將用如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新聞評論的特性。
從新聞評論涉及的內(nèi)容、形式上看,筆者以為新聞評論的特性大致有以下幾點:這就是新聞評論依賴事實的新聞性,傳播的時效性,論說的理論性,內(nèi)涵的思想性,傳播知識的有益性等。
一、新聞評論依賴事實的新聞性
新聞評論,顧名思義就是評論文章中所涉及的事實具有新聞性,這也是區(qū)別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的根本屬性。選擇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實作評論,是寫好一篇評論文章不可少的基本前提。
新聞評論依賴的事實主要有以下幾類:新近產(chǎn)生的事物、新近消亡的事物、新近發(fā)現(xiàn)的事物、新近變動的事物、新的經(jīng)驗和新的問題等。
不論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還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事實,我們在確定選題時都要從讀者市場的需求來判斷。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應予以考慮:(1)受到這一事件影響的人數(shù)。不論是自然事件還是社會事件,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一部分人或大多數(shù)人。那么,我們在選擇評論的事件時,涉及的人越多越是評論者首先考慮的選題。(2)關(guān)心這一事件的人數(shù)。有些事件影響的人數(shù)可能并不多,但由于事件的惡劣或特殊,人們關(guān)心的很多,這樣的事件也應予以考慮。(3)和大眾利害關(guān)系的密切程度。生死存亡是這種關(guān)系的最高表現(xiàn),其他涉及人們生活、享受和發(fā)展的事件也是人們普遍關(guān)心的。(4)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新聞評論作為一種社會輿論,它總要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這種作用越大,它的價值就越大,這種評論就越有意義。對于那些預示著一種社會方向,代表著一種時代進步趨勢的事物,新聞評論應予關(guān)注。(5)在決定某一事實是否予以評論時,還必須考慮它的宣傳效果。這是我們的新聞傳媒性質(zhì)所決定的。
二、新聞評論傳播的時效性
所謂新聞評論傳播的時效性,包含以下兩方面意思:
一是新聞事實與新聞評論寫作之間的時間最短,也就是說,當新聞事實出現(xiàn)后,寫作者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評論寫作。大千世界,社會現(xiàn)象紛紜復雜,變幻多端,其中有很多事件、現(xiàn)象和問題是可以和需要評論的。但是,只有那些最近發(fā)生或發(fā)現(xiàn)的事實才是新聞評論需要寫作的對象。只要是條件允許,新聞評論都要追求這種最快的新聞事實。
二是新聞評論寫作與傳播之間的距離最短,也就是說,作者寫出的作品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里傳播出去。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現(xiàn)在不少的著作都能在十天或一周內(nèi)搶印出來成為暢銷書。新聞傳媒更需要在時效性上大做文章,如不少的報紙都開辟了“新聞熱線”等直接與讀者聯(lián)系的欄目,盡快將新聞發(fā)布出去。廣播、電視更是開辟了現(xiàn)場直播等節(jié)目,將正在發(fā)生的事實告知大眾。
三、新聞評論論說的理論性
新聞評論常被人們稱為新聞傳媒的靈魂和旗幟。特別是在目前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媒體通過有效的新聞評論,闡述黨的方針、政策,幫助人們把分散的、個別人的議論,化為系統(tǒng)的、集中的、科學的意見;把人們創(chuàng)造的改革形式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認識、執(zhí)行和推廣,從而形成一種能聯(lián)系和調(diào)動全體人民奮發(fā)向上的社會輿論,為人們的改革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動員群眾,團結(jié)群眾,掃清一切阻礙人們前進的思路障礙,提高人們對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和投向改革的自覺性、積極性,將改革順利地推向前進。
我們說新聞評論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根據(jù)現(xiàn)實中反映的問題,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采取論理、分析的方法來反映作者的有形意見,達到明辨是非,釋疑解惑,相互交流,為讀者服務之目的。而消息報道則是依靠事實,運用感性、敘述的方法來反映作者的無形意見。相比之下,新聞評論文章的理論性和深刻性要強于一般的消息報道。
新聞評論告知大眾的不是改造社會的具體方法,而是一種理念,一種思維,一種思想,一種觀念。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探索,在這個不斷努力的過程之中成熟起來,成長起來。
新聞評論具有其他新聞體裁沒有的優(yōu)勢。它著重從思想、政治、倫理的角度分析新聞事件和社會現(xiàn)象,又以說理為主要手段,兼有邏輯的力量和嚴密的論證,在以確鑿事實為論據(jù)的基礎上,直接得出或引出明確的結(jié)論,從而達到明辨是非的目的。
新聞評論論說的理論性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它的論說要有科學性,即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在論述時遵守論說的一般規(guī)律;二是它的論說要有理論根據(jù),而這種理論也是經(jīng)過歷史的檢驗,是科學的。新聞論說的理論不僅包括革命導師、經(jīng)典著作里的科學理論,同時也包括經(jīng)過人類社會的實踐檢驗被認為是正確的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理論和人類思維科學理論。新聞評論論說的理論性,不僅是針對黨報新聞評論的要求,對其他的新聞評論也該有這樣的要求。
四、新聞評論內(nèi)涵的思想性
新聞評論是媒介的靈魂。所謂靈魂就是思想意識,是在一篇文章、一塊版面、一個媒體中起主導地位和決定作用的東西。一篇新聞評論哪怕它的新聞性再強,它的時效性再快,也很有文采,但是空洞無物,沒有思想或思想觀念錯誤,干癟無味,也是沒有益處甚至是有害的。干新聞工作時常想抓一些有深度的報道。但什么才叫有深度?說白了就是有思想,有見地,能夠一語破的,能夠技高一籌。在新聞評論中就是要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會說別人不會說的話,善于說別人說不好的話。評論的力量不在于它在版面上的位置和字號的大小,而在于它字里行間所滲透出的思想性和這種思想的深刻性。
五、新聞評論傳播知識的有益性
新聞評論以理論,以思想凸顯它的特性,這是它有別于消息和通訊報道的根本所在。在當今信息傳播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新聞傳播還有責任和義務在自己的工作中傳播有益的知識。這是時代對新聞評論提出的新要求。
當今是一個信息驟增的時代,各種信息、知識撲面而來。這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zhàn)。新聞傳媒有責任有義務將一些現(xiàn)代的或過去的,自然的或社會的,人類的或思維的知識信息有選擇地傳播給大眾。特別是在新聞評論中,我們常說“事實勝于雄辯”,這些事實有很多就屬于知識的范疇。
在知識驟增的時代,新聞評論在選用知識實例時,一定要慎重,不可將那些已被實踐檢驗是錯誤的東西誤傳給大家,也不要將道聽途說未經(jīng)認可的東西論說給大家。知識的力量是巨大的,巨大的力量是有方向的。新聞評論一定要選擇那些有益于大眾,有益于社會,有益于長遠的知識作為自己的論據(jù),精心選擇,有效使用,同時加強自身的知識修養(yǎng)。這是時代對新聞評論的新要求。
此外,在新聞評論的眾多特性中,筆者以為有兩點是不能再作為新聞評論的一般特性的是:新聞評論的政治性和指導性。
把政治性作為新聞評論的特性是一種時代的產(chǎn)物?,F(xiàn)在在“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建設和諧社會這個大背景下仍然提新聞評論的政治性,筆者以為是不太妥當?shù)?把政治性作為新聞評論的特性,是將新聞評論狹隘理解的表現(xiàn)之一。在很多評論文章里是很少或完全沒有政治性的;把政治性作為新聞評論的特性,是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要求與刊播評論混為一談。新聞工作者要講政治,但并非新聞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要打上政治的烙印,這也是與我們的時代所不符的。
新聞評論的指導性是長期以來我們新聞報道中“一面宣傳”的結(jié)果。從前,在人民大眾心里,好像報紙上刊登的文章特別是評論文章,都是黨的聲音,都是上級的批示,都是完全正確的,它是指導人們行動的“燈塔和旗幟”,是絲毫不能有半點質(zhì)疑的。但隨著網(wǎng)絡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信息的多元化,受眾自主意識的增強,我們的媒體提供受眾選擇多樣信息的可能性將會越來越多。在我們的媒體上,有很多評論不僅沒有指導性,而且也沒有多少引導性。它只是一種意見、一種觀點、一種想法而已,它不需要任何人去遵守它遵循它,按它的旨意去思考和行動。在很多情況下,它只為受眾提供一種談資,一種想問題的思路,僅此而已。
綜上所訴,正確的運用新聞評論的特性,順應時代發(fā)展,提高自身修養(yǎng),滿足受眾所需,才是新時期傳媒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zhàn)。
作者簡介:張明輝(1958- ),男,遼寧大連人,吉林省梅河口市廣播電視局記者,《梅河口新聞》主編,研究方向:新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