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樺君
“套話作文”是2005年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專家提出的一個新名詞。隨著大組專家對這類作文特點、危害的認識逐漸明晰,把關(guān)越來越嚴,打分也越來越低。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不暢,許多中學教師和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對閱卷大組的這一評分標準不甚了解,有時還會指導學生刻苦模仿練習這類作文。為了讓廣大莘莘學子少走彎路,不失冤枉分,本文想就“套話作文”作點探討。
從閱卷現(xiàn)場看,“套話作文”一般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題意的標簽化。指的是許多考生為了用古人來騙取閱卷教師的好印象,不管是否契合命題要求,就將古代名人材料堆放到作文里,但又為了時時向閱卷教師表明自己是在扣著題意寫,再將作文題目、材料含意當作標簽簡單、生硬地貼到作文中去。二是題材的熟爛化。指的是題材總是以屈原、陶淵明、蘇軾、莊子、項羽、司馬遷、嵇康、王維、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隱、陸游、李清照、曹雪芹等一些人們熟知的歷史文化名人為主,沒有什么個性色彩。不管考題涉及愛國主義還是環(huán)境保護,關(guān)懷底層大眾還是建設精神文明,一概敷衍以這些古人材料。三是主題的平面化。指的是作文的主題具有假、大、空的特點,總是局限在一個淺顯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的挖掘。四是結(jié)構(gòu)的模式化。指的是文章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穿靴戴帽三段論”,即總是把“開頭入題+幾個文化名人的例子+結(jié)尾點題”作為文章的基本寫作套路。五是語言的浮華化。指的是考生為了炫耀文采,不管切合與否,都濫引古詩名句典故,盲目追求文化底蘊。六是自我的缺位化。指的是文中無“我”,文中不能寫出考生自己個性化的認識、思考與感受。七是時代的缺失化。指的是由于考生在文中只是為了刻意寫古人而去寫古人,不能貫通古今,由古及今,古為今用,只是靠寫經(jīng)典文化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因此,文章也就缺失了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生氣。
請看下面這篇文章:
感受鄉(xiāng)村
那鮮花的盛開,只是為這月華的等待。
寧靜的鄉(xiāng)村給人以簡單與快樂。簡單的生活也能給人無盡的勇氣,使生命鮮妍得成長。就像那鮮花,簡單得獨獨為月華而開。
在歲月的長廊中踽踽前行,我看到了一個堅定的靈魂。昭君,她不為名利,為國出塞。她堅持不給毛延壽賄賂卻落得如此悲涼??墒?她并不后悔,她像歷代文人所堅持的那樣,“富貴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彼非蟮暮唵问庆`魂的崇高與不休。讓我們明白了簡單的追求亦能贏得尊重而流傳永久。
十娘,怒沉百寶箱,剎那芳華,頓然消逝,但精神的熠熠生輝卻照耀千古。她對愛情的追求是如此簡單,但李甲是誠然不懂得的,即使懂得也斷然不會珍惜。
一個個堅毅的英雄使人頓悟也許簡單也是一種精神的美。不追求繁蕪與華麗,精神的潔凈、自由、簡單才是人們追求的最終目標。
徜徉在鄉(xiāng)村小道上,看著夕陽下發(fā)現(xiàn)生活就像那西天的云彩,縱然魅力,卻終要褪去。
生命在他最狂妄的年齡卻猛地奪去了他的雙腿。史鐵生也曾失望與沮喪,母親的一次次呼喚終于喚醒了他沉睡的心靈。在與地壇的一次次談話中,他明白了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不必急于求成。母親的離世讓他傷心,可他不再絕望,他拉著妹妹的手發(fā)誓要好好地活。他的青春已然逝去,但他不屈的靈魂與對生命堅毅簡單的追求卻迎來了他文學藝術(shù)的巔峰。
美麗的煙霞漸已散去,但在心中始終保有對美麗的簡單追求。
生命沿江而下,傳遞了華夏五千年的輝煌,高尚不屈的靈魂永遠印在華夏兒女的心中。滾滾流去的長江黃河見證了離世的盛衰,也將見證我們努力奮斗的未來。我們繼承了先輩們的精神,簡單的追求,不求聞達于后世,但求無愧于心。
我仍在小道上流連,西方的云彩全然褪去,只剩下湛藍的夜幕,但我的心中充滿光明與色彩……
這是去年我省的一篇考場作文,是一篇套話作文。這篇套話作文開頭兩段和結(jié)尾一段是符合題意的,但中間的幾段卻落入套話作文的窠臼中去了。中間所用的王昭君、杜十娘、史鐵生等三個材料與本次作文的題意本質(zhì)上沒有多大的關(guān)聯(lián),只是考生將平時準備好的、熟透了的材料生硬地拿來套用,且這幾則材料在運用的結(jié)構(gòu)上幾乎是一樣的,即材料加議論段。這篇作文的得分是25分。
請再看下面這篇文章:
心系祖國
離開了你,我心依舊屬于你。不管我身處何方,心里依舊是對你的愛。
——題記
肝膽雄心——文天祥
軍敗被俘,文天祥被扣押,坐了三年的土牢。這幾年里他用嚴辭抗拒了敵人一次次的讓他歸順。有一次,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到獄中勸其投降,并封他為臣相。然而一心系著祖國的文天祥義不容辭回答道:“惟有以死報國,我終身無憾?!?/p>
在敵人的拷打面前,在面對死亡的面前,他依然心系祖國,那是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磨難不會讓他忘記祖國,反而更扎實了他的愛國之根。
堅毅如剛——蘇武
茫茫雪山中,他一呆就是十九年,手持漢廷符節(jié),心里想念的都是自己的祖國。饑吞草氈,渴飲白雪,日日為伴的還有同樣寂寞的牛羊。蘇武是寂寞的,然而他又是不寂寞的。他坐在雪山上,心依著百姓,情牽著祖國。站在高高的雪山上,他眺望著故土,那時的心一定是暖暖的。
就如劉胡蘭在敵人面前那樣:“給我一個金人也不自由?!蔽蚁胩K武也一定是這樣的,面對匈奴的摧殘依舊堅毅如剛,視死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那只傳遞帛書的大雁就寄托了蘇武的愛。
穿梭戰(zhàn)場——卡帕
在1944年的夏天,在那場著名的諾曼底戰(zhàn)役中。有一個人始終背著相機,穿梭于槍淋彈雨中。用生命換回了萊卡相機中那一張張戰(zhàn)爭的場面。他本可以安逸地在家中與親人在一起,然而他義無反顧地奔赴戰(zhàn)爭第一線,因為他愛這個國家。雖然那些照片并不能改變什么,但它們足以給失去親人的人一定的慰藉。
這個人就是——羅勃特·卡帕。人在第一線,心寄家鄉(xiāng),期待著戰(zhàn)爭結(jié)束,給家鄉(xiāng)一片安寧。
愛祖國,愛人民,這是一種博愛。至高無上,令人感動不已。無論身處何方,依舊心系祖國。無論是否遍體鱗傷,對家鄉(xiāng)的愛依舊甜蜜。想著祖國,那就是幸福。
這是今年我省的一篇考場作文,按閱卷要求,這也是一篇典型的套話作文,除了一個題記和一個兩行的結(jié)尾,其余文字,基本上都是考前準備好的。但這位考生比較聰明,能夠在這些文字中融入一些愛國主義的內(nèi)容(但也不排除也是事先準備的)。不管怎樣,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40分。閱卷大組今年對這類套話作文的評分標準是最高不超過40分;如果符合題意,語言比較流暢,思路清晰,可打在38-40分;表達能力較差的,也可打在36分以下。據(jù)閱卷大組專家介紹,明年將對這類套話作文采取更為嚴厲的打擊力度。
那么,為何要對這類套話作文深惡痛絕,從嚴打擊呢?
因為這類“套話作文”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這類套話作文不利于閱卷公正,遴選考生。從考試的角度看,這樣的套話作文也是一種投機取巧。因為這種作文“三段”中的人物傳記性材料,完全可以事先準備,頭尾在考場上再根據(jù)話題添加。閱卷教師難以辨別哪些是事先準備的,哪些是現(xiàn)場寫的,很難真正檢驗出考生的真實水平,如果打了高分,顯然就是對其他考生的不公平。閱卷大組專家表示,決不讓一篇好作文得到不公正的低分,也不讓投機取巧的考生賺取不應該獲得的高分。其次,套話作文違背素質(zhì)教育規(guī)律。學校培養(yǎng)的應該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此,作文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關(guān)注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獨立思考,抒寫真情實感;引導學生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思考實際問題和分析研究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增強自己與時代、與社會、與現(xiàn)實、與生活真誠對話的能力,而不能讓考生只是在文化的名目下堆砌材料夸夸其談。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果高中生只學寫“套話作文”這樣一種類型作文,勢必會對他們的精神建構(gòu)和寫作能力的提升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效應。假如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會對著歷史文化名人發(fā)一些大而無當?shù)暮暾?而不能或不愿關(guān)注身邊之事,這和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豈不相違背?因此,從素質(zhì)培養(yǎng)的角度講,這樣的寫作風氣應該受到抑制。
當然,閱卷大組指出“套話作文”的典型表現(xiàn),并不意味著一旦使用了歷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定是“套話作文”了。閱卷教師要根據(jù)作文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請看下面這篇考場作文:
祖國的根
是誰:深情呼喚著你?是母親。
是誰:真切盼望著你?是故鄉(xiāng)。
是誰,殷殷等待著你?是祖國。
從古到今,無論身處何方,游子心中牽掛惦念著的,只有永不變遷的祖國。祖國,就如一棵大樹,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中,怎么樣也無法移植。
“壯士登高叫它作九州,英雄落難叫它作江湖?!?/p>
即使身處江湖之遠,杜甫仍不忘所念社稷。即使自己已兩鬢花白,居住著為秋風所破的茅屋,披著冷冰似鐵的而衾,他心中所念的,仍然是那片土地,那片叫做祖國的土地。又如范仲淹,雖然心懷被貶的苦楚,仍然發(f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因為他們心中,有祖國。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余光中攜著他的鄉(xiāng)愁,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對面呼喚著,呼喚著自己的母親,呼喚著自己的祖國。是什么力量,讓他,讓成千上萬的海峽兩岸瓣同胞們的心始終凝聚在一起?是祖國,那棵大樹早已扎根在整片中華的土地上,那盤虬臥龍般的根密密地交織著,將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都穿連在一起。而這棵樹是多么的傲岸,任憑再大的狂風也吹不倒它。而我堅信,終有一天,這棵大樹的根會綿延到海峽的對岸。
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一批批優(yōu)秀的科學家不顧阻礙,沖破層層束縛,在祖國母親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毅然決然地投入母親的懷抱。如果沒有他們,又怎么會有“兩彈一星”的傲人成績?又怎么能結(jié)束“洋油”時代?又怎么會有一座座雄偉的大橋橫跨?
如今,他們從歷史幽暗的一隅走出來,閃光的不僅是他們錦繡文章或事業(yè)成就,更是一份對祖國無限無私無悔的愛。這種愛,激勵著每一位華夏兒女。奧運會的舉辦,汶川地震的救災,航天夢的實現(xiàn)……在這種愛的鼓勵下,我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壯舉,沸騰了中華的青春,磅礴了中華的生命!
今天的我們,正走在邁向美好明天的大道上,希望明天的我們,也能像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的他們一樣,用自己最熾熱的心,訴說著一片綠葉對根的情意!
這篇文章也運用了歷史文化材料,但是,這些材料和作文的整體都結(jié)合得比較理想,沒有如上面否定的套話作文那樣事先準備,考試的時候如膏藥般一成不變地貼切到作文中去。所以,這樣的作文不能誤判為套話作文。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49分。
閱卷大組從2005年提出的“套話作文”這個新名詞,并逐年加大打擊力度,為何這類作文還是層出不窮呢?筆者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受到考場高分作文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高考作文閱卷標準就是高中學生作文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什么樣的考場作文可以得高分,教師自然就會指導學生去學寫。前幾年,這類專寫歷史人物且看起來很有文化底蘊的“套話作文”,在閱卷中,均得到了好分數(shù),有的還被打到了55分以上,教師與學生趨之學之模仿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這類“套話作文”容易學,可以考前準備,學生花費很小的精力,但能獲得較好或者很好的分數(shù)。由于高考作文題目大都寬泛,可以多向立意,只要考前準備多個古人名人事例,爛熟于心,到了考場上改頭換面,合理組裝,開頭入題,結(jié)尾點題,就能演化出一篇考場佳作來,無怪乎有中學名師說,只要考前準備好三篇作文,就能對付所有高考題目了。
三是有些中學教師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看不到這類作文給學生的發(fā)展帶來的危害,認為對這類作文不該嚴打,而要寬容,不但不幫助學生進行修正,反而還鼓勵、指導學生怎樣調(diào)正寫法,以逃避閱卷教師的嚴打;也有些中學教師還未完全了解閱卷大組的評分導向,因此不自覺地幫助學生誤入了歧途。
從當下全國各省對“套話作文”一片喊打的現(xiàn)狀看,我省作文閱卷大組返璞歸真的評分導向,代表著一種高考閱卷的大趨勢,其導向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是符合素質(zhì)教育規(guī)律的,因而無疑是正確的。作為高中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完整把握作文閱卷大組的評分導向,正確制訂作文備考策略。如何有效避免寫作套話作文?筆者以為下面兩點需要注意。
其一,從近幾年看,考場高分作文已經(jīng)不再是那種言必稱屈宋李杜的文章,回歸生活、生命、性靈的文章日漸受到重視。因此,要引導學生多寫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關(guān)心身邊生活、敘寫真我體驗、抒發(fā)真我情思、表達真我認識的“我手寫我心”型的“真情作文”,讓寫作真正成為抒寫自己真實體驗、真實感悟、真實心靈的一種途徑。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不管作文閱卷標準怎么變化,我們都能以不變應萬變,穩(wěn)坐釣魚臺。
其二,有些學生閱讀面廣,知識積淀豐厚,喜歡寫“秋雨”式文化作文,這也無妨。但一定要提醒學生,如果非要在高考場上選擇寫這類作文,那么,為了避免被閱卷教師誤判為“套話作文”,就要對“套話作文”這種模式化進行合理性修正和個性化改造,使之成為“合理的我的模式”。也就是說,必須將“套話作文”身上的題意的標簽化、題材的爛熟化、結(jié)構(gòu)的模式化、主題的平面化、自我的缺位化、時代的缺失化等幾大“公共”特點改造掉!如事例改古人為今人,改名人為平民;中間三個事例改為兩個事例,平行結(jié)構(gòu)改為遞進結(jié)構(gòu)。把文章置于時代大背景下,滲透時代意識。讓“我”走進文章,指點江山,激昂生氣,等等。
當然,對“套話作文”也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筆者所談,也只是一孔之見。消除“套話作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更新教育理念與指導寫作實踐方面雙管齊下?!?/p>